结业啦!

为期一个月的“教师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及混合式学习网络研修”,今天结业了。这一个月的培训,并未达到我预期的学习效果,或者说未达到预期的学习状态。

梳理一下自己这一月的针对这个培训的心路历程。当我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我是比较期待的,我正陷入一场困惑中无法自拔。单听这次培训标题中的两个名词,“教师信息素养”“混合式学习”我就觉得有希望从这场学习中获得些许灵感。

第一次启动会,便让我一头雾水。会议冗长,当然就有些拉拉杂杂。我耐着性子听完,似乎听出了这次的培训是基于陌桥网展开的,培训学员中有一部分已经参加过线下培训并且已经运用陌桥网支持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尽管心中有了一丝丝的抵制,但我还是不断提醒自己:接受新事物,先了解了解再说。

我很认真地开始了第一周的学习。已经使用过这个网络平台的伙伴们已经在讨论些我完全不知所云的问题,我依然努力地去了解这个平台。总算是有一点点明了,陌桥网是集课程创建、课程学习、学习管理于一体的网络平台。教师在这个平台创建自己的课程,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学习,这个平台提供学生学习过程的所有信息。其中最让我意想不到的功能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过犹豫,只要动了鼠标,平台都是会记录的。

渐渐的开始对这个平台产生了一些感觉。我开始尝试着创建自己的课程,雄心勃勃地想要把自己之前设想过的一些课程利用这次培训梳理出来。创建课程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做太多的准备。尽管如此,我还是做完了两课。当然是属于最初级的那种。

学习进入了第四周,我计划至少第四周依然要完成一节课。这时候,家里的事情接踵而来。好啦!线上学习的弊端就开始显现了,学习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但是家里的这些事情是必须要去处理的。等这些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第四周也宣告结束了。

期待——疑虑——试试看——放弃,便是此次培训的心理变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和大部分自律性不强的学生一样:进入状态慢,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不能随时得到答疑便会懈怠。

其实,这次培训的主题“混合式学习”是能够避免这个问题的。混合式学习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能够根据每节课的目标采用合适的教育模式组织、选择学习体验,落实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现网络课堂和面对面教学的无缝衔接。理想化的课程建设,就是形成像游戏闯关一样,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进去,建立起心流体验。

但是,以往的经验告诉我,这对于小学全体学生以及初中的大部分学生,要让学生长期保持打游戏的劲头参与到学习中来,是不大可能的。这时候,我们必须是要依靠面对面的教学来实现,给学生鼓劲,激发起学生不断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果切实地进行这样的混合式教学,对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课程资源的保存是非常有利的。那为什么我还是参与的积极性不特别高呢?主观能动性差是主因,但是也还是有一些客观的原因值得反思,记录下来,给自己以后的实践做一点提示。

一是线上学习可以随时学习,也可以随时不学。全部线上授课,需要更紧凑的组织设计,尤其是作业需多样,提交反馈必须及时,且纳入评价系统,才会对随意侵占学习时间的行为有更多的约束。

二是分小组一定得有科学的考量。这次不同年段(小、初、高),不同学科的混合培训,不便于小组交流。因为课程的设计除了需要对技术支持的探讨,更多的是需要进行学科方面的探讨。小组协同在此次培训中并不能充分促进小组的提升。

三是学情的把握。此次培训中,出现了大量的英文学习材料,我完全看不了。讲座中,中英文夹杂的讲解也让我颇感吃力。所以此次培训中,可能精华的学习材料我根本没有接触到。尤其是台湾的李吉仁教授的讲座《讨论式教学的开展》,确实很有见地。从小技巧到大策略都有讲到。可是,听了两遍也感觉没有把握住。录像效果太差,也看不到PPT。

好吧,客观原因找得似乎有些多了。不过,混合式学习这个理念已经确实让我心动了。算是这次培训的收获之一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