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50年的郑州甲骨文,上面一个字,揭开了商朝重大谜团
根据文献记载,商汤灭夏之后,随即返回毫都建立商朝。从商汤至仲丁,商朝十位君王都立都于毫,但在仲丁时期,亳都遭遇河决之患,仲丁被迫自亳西迁至隞地(今郑州荥泽县),仲丁之子河亶甲又迁都相地,商朝进入“九世之乱”,不停的迁都,直到盘庚迁殷(河南安阳)才最终稳定了长达270多年。
毫都所在何地,古今学者众说纷纭,南朝宋时裴骃的《史记·集解》说“梁国谷熟(河南商丘虞城县西南部)为南亳,即汤都也”,唐朝张守节的《史记正义》说“亳,(洛阳)偃师城也。商丘,宋州也。汤即位,都南亳(商丘),后(有认为这是指商汤后代盘庚)徙西亳(洛阳偃师)也”,东汉班固《汉书》中说“偃师,尸乡,殷汤所都”。通过史书对商汤都城的描述,基本可以知道商部族崛起于商丘,商汤初都应该是商丘,但商汤之后有过迁都,至于迁到了哪里,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古代没有考古学,只能考证传世文本,来推测商汤最终都城何在,现代考古学的出现,让人们可以通过考古找到第一手材料。1951年,在河南郑州发现一座大型的商代早期遗址——二里岗文化遗址,通过出土的文物与甲骨文,最终在五十年之后让商汤都城真相大白,由此还佐证了二里头遗址就是夏墟。
01:神秘王都重现天日
二里岗文化遗址,包含了郑州商城遗址、洛阳偃师商城遗址、郑州小双桥遗址(郑州西北远郊约20公里处)、湖北盘龙城遗址,其中二里岗遗址与郑州商城遗址相连,由于先发现二里岗遗址,然后再发现郑州商城遗址,所以才将这一类文化命名为“二里岗文化”。
通过二里岗遗址的“夯土层”,人们惊奇地发现,二里岗夯土层与郑州老城西城墙内的夯土相连,组成了一座规模巨大的近似长方形的城垣——即郑州商城遗址,合围面积约300万平。郑州商城遗址内有众多重大发现,其中发现20多处宫殿基址,整体占城内总面积的一半,最有特色的一处宫殿遗址,东西长65米,南北宽13.6米,是一座带有回廊的“四阿重屋”式建筑,与《考古工记》载的“内有九室,九宾居之;外有九室,九师朝焉”的建筑极为相似。
与此同时,在郑州商朝遗址的上层,有战国时期的遗址,出土了战国陶文中有“亳”、“亳丘”(即亳墟)字样。《左传》记载,襄公十一年,鲁国联合晋国等十多个诸侯国讨伐郑国,最终“同盟于亳城北”。
郑州商朝遗址的规模与宫殿的情况,表明这必然是一座王都,问题是谁的王都呢?左传记载与战国陶文表明,在春秋战国时人们的眼里,这应该是商汤之都,但春秋战国时人们对商汤之都的认识就一定正确吗?有学者就提出这里不是商汤之都,而是仲丁的隞都。显然,对于郑州商城的判断还缺少一锤定音的关键证据。
02:一个字让真相大白
1953年,在郑州二里岗遗址中,考古专家发掘出土了两片刻着文字的字骨。其中一片牛肋骨(见下图)引人注目,上面“有十四处经过刻工,刻字较小屯甲骨文字稍浅而略粗”,表现出原始契刻的特点,被认为是发现最早的甲骨文卜辞。
所谓一片甲骨惊天下,二里岗遗址出土了甲骨文,让人们满怀期待,有充分理由相信这将是另一个批量甲骨文的埋藏地。可惜,后来并未发现什么甲骨文,二里岗遗址让人兴奋又失望。更为糟糕的是,对于这一片牛肋骨上的文字,著名学者陈梦家认为是“习刻”,共10个字,即“又口(未辨识的字)羊,乙丑贞,及孚,七月”,时代可能属于安阳殷墟时期,没有包含什么特别的历史信息。所谓“习刻”,顾名思义就是练习之作。由于陈梦家的江湖地位很高,所以在当时几乎成为定论,这一片甲骨文慢慢就被遗忘在了角落里。
随着对二里岗文化考古的深入,并未发现安阳殷墟时期的文化遗存,而是属于商朝早中期的遗址。学者们将发现的商朝重大遗址进行时间排序,从绝对年代上看,二里岗遗址出现最早,距今3620年左右,其次是郑州商城遗址,郑州商城衰落之际出现小双桥遗址,最后才是安阳殷墟。作为商朝早期的甲骨文,这一片牛肋骨即便是“习刻”之作,也具有非凡的意义,于是又有学者开始重新研究。
2003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李维明,在研究这一片牛肋骨时突然发现,骨片上应该是11个字,而不是之前通常认为的10个字,正确解读应该是“又乇土羊,乙丑贞,及孚,七月”,与其他释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补识出了一个“乇”字。
殷墟甲骨文中有“又毫土”,因此判断“又乇土”就是“又毫土”;东周时期的陶文、金文“乇”、“宅”、“亳”,都曾一度用作地名,因此“乇”是“毫”的商朝早期写法,意思是卜问在亳献羊的可否。
规模庞大的城池,高规格的宫殿群,时间处于商朝中前期,出了“乇”字,又被春秋战国认为“毫”都........种种线索汇聚在一起,无疑证实二里岗遗址——郑州商城就是商汤毫都,商朝前期十位君王定都于此。
03:佐证二里头是夏墟
二里头遗址是不是夏墟,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但从地理位置上看,商汤建都于郑州商城遗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二里头遗址就是夏墟。
首先看一下商丘、二里岗遗址、偃师二里头遗址的位置(见上图),商丘到二里岗——郑州商城大约210公里,到偃师二里头大约310公里,郑州商城到偃师二里头大约100公里。另外还有一个重要地方——杞县,史书记载商汤灭夏之后,将夏人后裔迁于此,周武王灭商之后将夏族后裔东楼公继续封在杞地。
明白了这几个地方的位置之后,就能进一步明白夏商交替之际的历史风云了。商丘距离二里头很远,商汤或为了准备灭夏而迁都于二里岗遗址,更靠近夏都二里头,或灭夏之后防备夏人残余力量,《国语·周语上》记载祭公谋父说“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及夏之衰也,弃稷不务,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狄之间”,周人逃窜到了西北,司马迁记载夏人逃到了北方——山西的西北一带,这就让商汤不得不重点防备了。更妙的是,商汤将夏人后裔安置在的杞国,位于商丘与二里岗遗址之间,处于商朝绝对包围之中,即便造反也很难成功。也就是说,二里头遗址是夏墟的结论,更符合夏商关系的地理空间逻辑。
北京大学刘绪教授评价“乇”字被发现时说:“如此重要的一件甲骨文材料,竟然将一个关键字疏漏,而且一疏漏就是50年。”文人说话比较含蓄,话外之音不言自明,这无疑是一次考古研究中的失误,这让笔者想起了另一件事。
“东汉广陵王玺金印”是证实日本出土的“汉委奴国王金印”真实性的重要文物,但这件文物却又是一次重大考古失误。1980年,南京博物馆对扬州邗江甘泉二号汉墓进行考古发掘,由于古墓被盗里面堆满碎砖、杂土和陶瓦片,于是考古人员就将之清理了出去。第二年当地修路,村民陶秀华在路边扒土时意外发现一件亮晶晶的东西,东汉广陵王玺金印由此才真正重现天日。
可见,无论是二里岗遗址牛肋骨上的乇字发现史,还是东汉广陵王玺金印失而复得,都表明考古研究活动不容错过每一个细节,有时候历史真相就在不经意之间,正如我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
参考资料:《一个字中隐藏的王朝都城历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