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老師:能不能把脾氣轉為慈悲?修持的功力就在這裡。
導語
學問家就不是這樣講,引經據典,學問是學問,同自己不相干。那麼,現在把學問的理論打碎了,磨成粉,吸收後體會,也許比較清楚。
我們看到多少學佛學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為什麼染污了?沒有嚴格地反省自己,檢查自己。
所謂修持的功力就在這裡,這個境界轉得了,慢慢地心理行為的境界也能轉。
學問要能夠用的
我不是佛學家,也沒得學問,喜歡講土話。照佛學家、學問家就不是這樣講。這麼講要打手心的。引經據典,學問是學問,同自己不相干。那麼,現在把學問的理論打碎了,磨成粉,吸收後體會,也許比較清楚。
要遍知法界的萬法緣起,和諸識熏習等等道理,要確實去了解,不要犯大毛病,學問是學問,行為是行為,對佛學所懂的道理與身心修養配不起來,那學問等於白費,做個學者,教教書、講講理論還可以,我們不希望做成這樣,學問要能夠用的。
否則,「如處大暗之中,一無所見」,一肚子學問有什麼用!何況連學問也沒,又沒智眼,等於在黑暗的房間,什麼都看不見。
摘自《宗鏡錄略講》
老古文化公司出版
太湖大學堂植物:白車軸草,又名三葉草
隨時在檢查自己行為的人,才是修行人
什麼是修行人?是永遠嚴格檢查自己的人。隨時檢查自己的心行思想,隨時在檢查自己行為的人,才是修行人。所以不要認為有個方法,有個氣功,什麼三脈七輪啊,或念個咒子啊,然後一天到晚神經兮兮的,那是不相干的。我們看到多少學佛學道的人,很多精神不正常,為什麼染污了?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不正常呢?因為沒有嚴格地在修行。換句話說,沒有嚴格地反省自己,檢查自己。
摘自《如何修證佛法》
老古文化公司出版
太湖大學堂長廊
想發脾氣,把脾氣轉為慈悲,這就叫一步一步修行
凡夫眾生不能為之,自己轉變不了這個業識,因此依他而起,隨他而變。能夠轉得了,差不多了!所謂修持的功力就在這裡,這個境界轉得了,慢慢地心理行為的境界也能轉,想發脾氣,把脾氣轉為慈悲;把煩悶轉為快樂,這就叫一步一步修行,修正自己的行為。
“以是智境,非情所為”,注意這八個字,這是智慧成就,不是情緒、不是情感、不是情識、不是我們現在心量的知識。做功夫的要注意了!你心裡想:「我想做到」。但是用感情、用妄想去做,做不到的。
摘自《宗鏡錄略講》
老古文化公司出版
《宗鏡錄略講》
南懷瑾 著述 復旦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