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快】反性骚扰,为什么是中小学率先扛旗?
反性骚扰,为什么是中小学率先扛旗?
2018年8月6日上午,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检察院、杭州西湖区教育局联合会签《关于建立校园性骚扰未成年人处置制度的意见》(以下称“意见”),为加强校园安全、保障未成年人享有阳光的校园环境装上一把安全锁。据悉,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一家出台的反校园性骚扰工作机制。
该“意见”对校园性骚扰做出了明确的定义,是指在幼儿园、中小学校等各类教育机构中,任何人违背未成年人意愿,以语言、文字、图像、电子信息、肢体抚摸猥亵行为等任何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与性有关的骚扰行为。对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上述行为,无论未成年人是否自愿,均属于性骚扰行为。
该“意见”的主要内容包括——
教师职责:禁止与未成年学生发生包括性骚扰在内的任何与性有关的亲密关系;
发现机制:学生向班主任、辅导员报告;设置邮箱;接报6小时内报告学校负责人;
强制报告:学校24小时内报案,向检察机关备案,不得瞒报、漏报、迟报或者私下调解;
先行调查:教育部门可先行调查,规定详细的调查程序和固定、保留证据规范。
处置方式:举报属实,规定由轻及重的惩戒措施,严重者追究法律责任。
受害者救济:心理疏导、司法救助、法律援助、更换宿舍课程等其他救济;
政策宣讲:开展系列反性骚扰政策及规定宣讲;
定期交流:加强沟通,及时反馈信息,配合衔接,完善工作机制。
这份并不是很完善的文件甫一推出,很快成为网络热点,无论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还有国内各大网媒和广大网友都纷纷评论转发。我也是这广大评论和转发者之一。
我要给杭州市西湖区检察院和西湖区教育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点一个大大的赞!
今年上半年,全国上下对中小学校园的霸凌现象进行了强有力的治理,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西湖区在此基础上又推出反“校园性骚扰”的工作机制,从显性问题深入到隐性问题,彰显了该区在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关心青少年成长的工作方面扎实态度。西湖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查工作部(未检科)的干部郑蕾说:她在未检科工作的三年中,西湖区还从来没有接到过中小学校园性骚扰的报案。不过她表示,对于近些年社会上关于未成年人性骚扰事件的多发现象,检察机关一直密切关注。
未接到报案,并不意味着以前没发生,更不代表着今后不会发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先行出台防范机制,这叫未雨绸缪,只有这样才会有备无患。在近年校园性骚扰事件频繁爆发的背景下,该“意见”的出台无疑是在校园性骚扰防治之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西湖区出台的这个校园反性骚扰机制,其中“强制报告”的制度这样规定:“学校24小时内报案,向检察机关备案,不得瞒报、漏报、迟报或者私下调解。”已经看到了其他地方已经发生性骚扰案例中存在的弊端,诸如瞒报、漏报、迟报、私下调解等恶劣行径,不仅无助于解决校园性骚扰的问题,反而会助长坏人嚣张的气焰。
我不得不联想到国内高校或者研究机构,近几年屡屡爆出的知名教授、研究生导师借工作之便骚扰、威胁、侵害女学生的丑闻。事出了,一些学校和机构没有保障弱势一方的机制不说,甚至连起码的公正的态度也没有,还极力捂盖子,压制事态发展,动员学生及家长私下调解,调动一些关系消除媒体上的影响,“花钱买平安”是他们最常说的口头禅......这样的地方禁不起METOO风一刮,风起时,他们必然瞬间沦陷!
教育部2014年10月曾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划出师德禁行“红七条”。其中一条要求,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但意见未明确哪些行为属于性骚扰。
在国内高校中,北大可能算得上是反对性骚扰较为坚决的了。今年1月,北大组织专家起草了《北京大学反性骚扰有关规定(建议稿)》,4月,北大召开教师职业道德和纪律委员会专项会议,声明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性骚扰,并将推进性反骚扰制度建设,营造安全和谐、性别平等的校园环境。
但是——
教育部的“意见”没有准确地界定出“性骚扰”的范围;
北大的反性骚扰机制还在建设中........
——如此来看,到今天为止,真正扛起“反性骚扰”大旗的只是杭州西湖区的中小学!
那些事关公益圈、媒体圈、高知圈、娱乐圈、宗教圈等等各种圈子的各级各类的协会、学会、委员会,以及GUANFANG的某部、某厅,你们是继续缄默呢,还是让杭州市西湖区的《关于建立校园性骚扰未成年人处置制度的意见》点点星火,燎旺你们茫茫的荒原呢???
——您知道,国内性骚扰的重灾区在哪里?
......
我的”短评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