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肺痨(肺结核)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肺痨(肺结核)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肺痨(肺结核)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32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1.肺阴亏损证: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粘白痰;痰中带血丝或血点,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低热,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口咽干燥;或有少量盗汗;疲劳无力,纳谷不香;舌质厚,边尖质红,脉细数。月华丸加减。
1.月华丸
天冬3克(去心) 麦冬3克(去心) 酒生地3克 熟地3克 山药3克(乳蒸) 沙参3克(蒸) 川贝3克(去心,蒸) 真阿胶3克(蒸) 茯苓1.5克(乳蒸)獭肝1.5克 白菊花6克 三七1.5克 桑叶6克(经霜者)
1.肺阴虚象较著,加百合、玉竹、羊乳滋补肺阴。
2.咳嗽痰少而粘,配杏仁润肺止咳,并可另服成药琼玉膏滋阴润肺止咳。
3.痰中带血较著,配白芨、仙鹤草、藕节收敛止血,白茅根、白茅花凉血止血,或蛤粉炒阿胶滋阴止血。
4.低热较著,配银柴胡、地骨皮、功劳叶、青蒿等以清热除蒸。
加减2:
1. 咳嗽甚者,加杏仁、瓜蒌止咳化痰;
2. 胸痛明显者,加郁金行气止痛;
3. 咯血者,加仙鹤草、白茅根止血;
4. 骨蒸潮热者,加银柴胡、功劳叶、白薇清热除蒸。
(一)肺阴亏损证
症状及分析。
干咳,咳声短促,或咯少量粘白痰一一阴虚肺燥,肺失滋润,
痰中带血丝或血点,色鲜红,胸部隐隐闷痛一一肺伤络损, ,
低热,午后手足心热,皮肤干灼一一阴虚则内热,
口咽干燥一一肺阴耗伤,津不上承,
或有少量盗汗一一阴虚阳盛,迫津外泄,
疲劳无力,纳谷不香一一肺病及脾,脾气虚弱,
舌苔厚,边尖质红,脉细数一一阴虚之候.
治法。滋阴润肺。
方药:月华丸加减。
(1)方解。本方的功能是滋阴保肺,抗痨杀虫,化痰止咳,降火消瘀。用于肺痨阴虚咳嗽、咳血等症。可以用作治疗肺痨的基本方。北沙参、天冬、麦冬,养肺阴,阿胶、生熟地,滋肾阴,三七,化瘀止血,川贝母,化痰止咳,茯苓、山药,补脾助肺,百部、獭肝,抗痨杀虫,润肺止嗽。
加减:
肺阴虚象较著,加百合、玉竹、羊乳滋补肺阴,咳嗽痰少而粘,配甜杏仁润肺止嗽,并可另服成药琼玉膏滋阴润肺止咳,痰中带血较著,配白芨、仙鹤草、藕节收敛止血,茅根、茅花凉血而止血,或蛤粉炒阿胶滋阴止血,低热较著煮,配银柴胡,地骨皮,功劳叶、青蒿等以清热除蒸。
1.肺阴亏损
证候干咳,痰少粘白,或带血丝,咳声短促,胸部隐痛,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苔薄,脉细带数。
证候分析多因禀赋薄弱,调摄失宜,久病或病后失调,致邪热燥气犯肺,损耗肺阴,痨虫乘虚伤人,使肺阴更伤,肺失滋润,而致干咳,或痰少粘白,咳声短促,胸部隐痛;阴虚内热,故见午后手足心热;久咳或内热损伤肺络,故有时痰中带血;燥热伤肺,津液被灼而口燥咽干;舌红,苔薄,脉细带数,均为肺阴不足之象。
治法滋阴润肺,杀虫止咳。
方药运用
(1)常用方月华丸加减。药用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沙参、百部、獭肝、川贝母、三七、白及、茯苓、山药
方中以生地、熟地、天冬、麦冬、沙参滋阴清热润肺;百部、獭肝、贝母杀虫润肺止咳;三七、白及以止血;茯苓、山药以资脾胃化源,生津保肺。全方标本同治,共奏滋阴润肺、杀虫清热、镇咳、止血之功。
(2)加减咳嗽甚者,加杏仁、瓜蒌止咳化痰;胸痛明显者,加郁金行气止痛;咯血者,加仙鹤草、白茅根止血;骨蒸潮热者,加银柴胡、功劳叶、白薇清热除蒸。
(3)临证参考 月华丸寓有培土生金作用,且长于止血和络及杀虫。正如唐容川《血证论·痨瘵》所云,其“义取补虚,而去瘀杀虫兼施,其治乃万全之策”。但需要一提的是,用药时须照顾肺清肃润降的生理特点,以凉润轻宣微苦之品为安,轻宣润降,巧拔宣肃之灵机,切不可浪进辛温燥品,以免劫伤气阴。
2.阴虚火旺证:咳呛气急,痰少稠粘,或吐稠黄少量之痰;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液;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骨蒸颧红;盗汗、量多,甚则衣襟沾濡;心烦失眠,性急善怒;胸胁掣痛;男子梦遗,失精;女子有经不调;形体日益消瘦;舌降苔黄或剥,脉细数。百合固金汤、秦艽鳖甲散加减。【本症引用资料】【中药名厂与中成药】
2.百合固金汤、
熟地9克 生地9克 归身9克 白芍3克 甘草3克 桔梗6克 贝母4.5克 麦冬4.5克 百合4.5克
1.肺肾阴虚明显,配加天门冬、玉竹、龟板、阿胶、冬虫夏草等保肺滋肾;
2.火旺较甚,酌加胡黄连、黄芩、黄柏,苦寒泻火坚阴;
3.痰热蕴肺,咳嗽痰黄稠粘,酌加桑白皮、知母、天花粉、海蛤粉、马兜铃、鱼腥草等清化痰热;
4.咯血,配丹皮、山栀子、紫珠草、醋大黄、煅人中白等凉血止血;
5.血出紫暗成块,伴有胸胁掣痛者,配合三七、血余炭、花蕊石、广郁金等化瘀和络止血;
6.盗汗著者,配乌梅、瘪桃干、龙骨、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等敛阴止汗;
7.失音或声音嘶哑者,配用诃子、蝉蜕、胡桃肉、白蜜等润肺肾,通声音。
加减2:
1.咳嗽痰黄量多者,加瓜蒌、鱼腥草、黄芩;
2.便秘腹胀者,加大黄、麻仁润肠通便;
3.盗汗明显者,加乌梅、龙骨、牡蛎收敛止汗;
4.咯血者,加白茅根、仙鹤草、紫珠草止血。
3.秦艽鳖甲散加减
柴胡12克 酥炙鳖甲12克 地骨皮12克 秦艽6克 当归6克 知母6克
1.如阴亏较甚者,可加生地黄以壮水滋阴;
2.汗多加黄芪以益气固表;
3.咳嗽较甚者,酌加川贝、瓜蒌等化痰止咳之品。
3.肺肾阴虚明显,配加天门冬、玉竹、龟板、阿胶、冬虫夏草等保肺滋肾;
4.火旺较甚,酌加胡黄连、黄芩、黄柏,苦寒泻火坚阴;
5.痰热蕴肺,咳嗽痰黄稠粘,酌加桑白皮、知母、天花粉、海蛤粉、马兜铃、鱼腥草等清化痰热;
6.咯血,配丹皮、山栀子、紫珠草、醋大黄、煅人中白等凉血止血;
7.血出紫暗成块,伴有胸胁掣痛者,配合三七、血余炭、花蕊石、广郁金等化瘀和络止血;
8.盗汗著者,配乌梅、瘪桃干、龙骨、牡蛎、麻黄根、浮小麦等敛阴止汗;
9.失音或声音嘶哑者,配用诃子、蝉蜕、胡桃肉、白蜜等润肺肾,通声音。
10.若虚火刑金伤肺络,络血不止者,可合十灰散加强止血作用。
(二)阴虚火旺证
症状及分析,
咳呛气急,痰少稠粘,或吐稠黄少量之痰一一肺肾阴伤,虚火上炎,灼津为痰,
时时咯血,血色鲜红,混有泡沫痰液一一虚火灼伤血络,
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骨蒸颧红一一水亏火旺,
盗汗,量多,甚则衣襟沾濡一一阴虚火盛,津液外泄,
心烦失眠,性急善怒一一心肝火旺,
胸胁掣痛一一盱肺络脉不和,
男子梦遗、失精一一相火偏亢,
女子月经不调一一冲任失养,
形体曰益消瘦一一阴精耗伤,
舌绛苔黄或剥,脉细数一一阴虚燥热内盛。
治法.滋阴降火。
方药:百合固金汤、秦艽鳖甲散加减。
①方解:
百合固金汤,功能滋养肺肾,用于阴伤阳浮,水亏肺燥,咳嗽痰中带血,烦热、咽干等症。生熟地,元参,滋肾水,百合、麦冬,养肺阴,芍药、当归,平肝养血,贝母,甘草、桔梗,清金化痰。
秦艽鳖甲散:滋阴清热。主治肺痨阴虚骨蒸、潮热、盗汗等症。鳖甲、知母,滋阴清热,秦艽,柴胡,解肌退热,当归,补血和血,地骨皮、青蒿,清热除蒸,乌梅,敛阴止汗。
以上两方,百合固金汤重在滋养肺肾之阴,秦艽鳖甲散主在清热除蒸。
⑨加减。
肺肾阴虚明显,酌加天冬、玉竹、龟版、阿胶、冬虫夏草等保肺滋肾;火旺较著,酌加胡黄连、黄芩、黄柏,苦寒泻火坚阴,痰热蕴肺, 咳嗽痰黄稠粘,酌加桑皮、知母、花粉、海蛤粉,马兜铃、鱼腥草等清化痰热,咯血,配丹皮、山栀、紫珠草、醋大黄、煅人中白等凉血止血,血出紫暗成块,伴胸胁掣痛者,配合三七,血余炭、花蕊石、广郁金等化瘀和络止血,盗汗著者,配乌梅、瘪桃干、龙骨、牡蛎、麻黄根、浮小
、 麦等敛阴止汗,失音或声音嘶哑者,配用诃子、凤凰衣、胡桃肉,白蜜等润肺肾,通声音。
2.阴虚火旺
证候咳呛气急,咯血,痰少粘白或黄,口干咽燥,午后颧红,潮热,骨蒸,盗汗,舌红或绛,苔薄黄或剥,脉弦细数
证候分析此多因肺痨日久,肺之阴虚不复,久而及肾,致肺肾同病,或为青壮之年,纵情恣欲,耗精伤血,而成阴虚火旺之证。肺肾阴伤,虚火上炎,灼津为痰,故咳呛气息,痰少粘白或黄;虚火灼伤血络,则咯血;水亏火旺,则见午后颧红,口咽干燥,潮热骨蒸;阴虚火旺,迫津外泄而盗汗;舌红或绛,苔薄黄或剥,脉弦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治法滋阴降火,补肺益肾。
方药运用
(1)常用方百合固金汤加减。药用生地黄、熟地黄、麦门冬、百合、玄参、龟甲、鳖甲、知母、胡黄连、银柴胡、白及、三七。
方中以二地为君,重在滋补肾水,亦能润泽肺阴,生地兼能凉血止血,且滋阴以降火;配百合润肺止咳,麦冬滋肺清热,玄参滋补肺肾之阴,又凉血而降虚火,龟甲、鳖甲、知母养阴清热,胡黄连、银柴胡清热除蒸,白及、三七活血止血。全方合力,使肺肾得滋,阴血得养,虚火降,咳痰止,而诸症自愈。
(2)加减咳嗽痰黄量多者,加瓜蒌、鱼腥草、黄芩;便秘腹胀者,加大黄、麻仁润肠通便;盗汗H月显者,加乌梅、龙骨、牡蛎收敛止汗;咯血量多者,加白茅根、仙鹤草、紫珠草止血。
(3)临证参考肺肾阴虚,可因肺虚不能制肝和肾虚不能养肝而使肝火偏旺,同时肺虚心火客乘,肾虚水不济火,而使心火上炎。因此,治疗时在滋阴降火、补肺益肾的同时,佐以潜降安神之品,如生龙骨、牡蛎、白芍等。若以骨蒸潮热盗汗为主症者,宜用秦艽鳖甲散。若虚火刑金伤肺络,咯血不止者,可合用十灰散加强止血作用。
十灰散
大蓟10克 小蓟10克荷叶10克侧柏叶10克 白茅根10克 牡丹皮10克 大黄10克 茜草10克 棕榈炭10克 山栀子10克
本方对于气火较盛者,可作为汤剂,以增加其清热凉降作用,此时当以大黄、栀子为主,亦可加牛膝、代赭石等镇降之品,引血热下行。并可选加生地黄、白及之类以增加凉血及收敛止血作用。
3.气阴耗伤证:咳嗽无力,气短声低。咯痰清稀色白,量较多。咳痰,偶或带血,或见咯血,色淡红。午后潮热,热势一般不高,伴有怕风、畏冷。自汗与盗汗并见。食少、腹胀、便溏、神倦,。面色苍白,颧红,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脉来细弱而数。保真汤、参苓白术散加减。
若脾阳虚,土不生金的肺痨,治以补脾益气,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
若脾阴虚,虚火灼金的肺痨,当滋阴养胃,壮水制火,可选益胃汤、沙参麦冬汤等。
4.保真汤、
当归9克 生地黄9克 白术9克 黄芪9克 人参9克 赤茯苓4.5克 陈皮4.5克 赤芍4.5克 甘草4.5克 茯苓4.5克 厚朴4.5克 天门冬3克 麦门冬3克 白芍3克 知母3克 黄柏3克 五味子3克 柴胡3克 地骨皮3克 熟地黄3克 生姜3片 红枣5枚
1.肺体损伤,配白芨、百部补肺抗痨。
2. 咳嗽痰多质稀、气怯,配紫菀、款冬花、苏子等温润止嗽;
3. 挟有湿盛症状,配半夏、陈皮燥湿化痰;
4.咯血较著者,加山萸肉、仙鹤草、煅龙骨、牡蛎、三七等合补气药以摄血;
5.劳热、自汗、畏风,加桂枝、白芍、红枣调和营卫或加浮小麦、牡蛎收敛止汗,合补气药以固表。
6.阴伤明显,骨蒸盗汗,酌加鳖甲、龟板、牡蛎、乌梅、地骨皮、银柴胡等补阴配阳,清热除蒸;
7.脾虚,便溏,便溏食少,腹胀明显者,加谷芽,鸡内金、橘白皮等甘淡健脾,忌地黄、阿胶、麦冬等滋腻药。
临证参考保真汤长于补气益阴清热,主治三阴交亏,气阴两伤之形疲体倦、咳而短气、劳热骨蒸等。若气阴两虚,干咳,咽燥咯血,肌肉消瘦,且肺病及脾,子盗母气,肺脾两虚,食少腹胀,便溏,面浮神倦,咳而气短,痰多清稀者,可选参苓白术散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对脾阳虚,土不生金的肺痨,治以补脾益气,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对脾阴虚,虚火灼金的肺痨,当滋阴养胃,壮水制火,可选益胃汤、沙参麦冬汤等。对于脾虚生湿者,又当根据寒热之不同,分别予以清热利湿,温化寒湿之品。
5.参苓白术散
莲子内5克 薏苡仁5克 砂仁5克 桔梗5克(炒黄) 白扁豆7.5克(姜汁浸,去皮,微炒) 白茯苓10克 人参10克 炒甘草10克 白术10克 山药10克
1.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袪寒止痛;
2.纳差食少者,加炒麦牙、焦山楂、炒神曲等以消食和胃;
3.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等以燥湿化痰。
4.肺体损伤,配白芨、百部补肺抗痨。咳嗽痰多质稀、气怯,配紫菀、款冬花、苏子等温润止嗽;
5.挟有湿盛症状,配半夏、陈皮燥湿化痰;
6.咯血较著者,加山萸肉、仙鹤草、煅龙骨、牡蛎、三七等合补气药以摄血;
7.劳热、自汗、畏风,加桂枝、白芍、红枣调和营卫,合补气药以固表。
8.阴伤明显,骨蒸盗汗,酌加鳖甲、牡蛎、乌梅、地骨皮、银柴胡等补阴配阳,清热除蒸;
9.脾虚,便溏,便溏食少,腹胀明显者,加谷芽,鸡内金、橘白皮等甘淡健脾,忌地黄、阿胶、麦冬等滋腻药。
6.补中益气汤
人参3克(焗服) 白术3克 炙北芪4.5克 炙甘草3克 陈皮1.5克 归身1.5克 生姜2片 红枣2枚 北柴胡1克 升麻1克
7.益胃汤、
沙参9克 麦冬15克 冰糖3克 细生地15克 炒玉竹4.5克
1.汗多,气短,兼有气虚者,加党参、五味子(或与生脉 散合用)以益气敛汗;
2.食后脘胀者,加陈皮、神曲以理气消食;
3.呕逆甚者,加枇杷叶、半夏(少量)、杮蒂以降逆和胃。
8.沙参麦冬汤
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天花粉4.5克
1.久热久咳者,加地骨皮9克。
2.咳嗽较甚者,加川贝、杏仁等
3.伴咯血者,加仙鹤草、白及、阿胶等;
4.大便燥结,加全瓜蒌、火麻仁;
5.胃津伤而口渴甚者,可兑入犁汁而服。
4.阴阳两虚证:咳逆少气,痰呈白沫状。声嘶、失音。痰中可见夹血,血色暗淡、散漫。潮热、盗汗。面浮肢肿,五更泄泻。心慌、唇紫、肢冷。口舌生糜。补天大造丸。
(四)阴阳两虚证
症状及分析;
咳逆少气,痰呈白沫状一一肺虚气逆,
声嘶、失音一一声道失润,金破不鸣,
痰中或见夹血,血色暗淡、散漫一一肺络损伤,潮热,盗汗一一阴虚内热,
面浮肢肿,五更泄泻一一脾肾阳虚,
心慌,唇紫,肢冷一一肺病及心,心营不畅, .
口舌生糜一一虚火上炎, . 、
大肉尽脱,男子滑精阳萎,女子经少,经闭一一精气虚竭,不能充养形体及资助冲任化源;
苔黄而剥,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一一阴阳交亏之候。
本证阴损及阳,肺脾肾三脏俱亏。诸候似与上证相同,而全身症状却表现为五脏真元败绝,病属晚期,症情重笃,预后多凶。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补天大造丸加减。
(1)方解.本方功能温养精气,培补阴阳。用于肺痨久病,五脏俱伤,真元亏损之症。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补肺脾之气,当归,白芍、熟地,杞子,培育阴精,
紫河车、龟版,鹿角,阴阳并补,厚味填精,远志、枣仁,宁心安神。
(2)加减,
肾虚气逆喘息,配冬虫夏草、诃子、钟乳石摄纳肾气,阴虚偏重者,可配麦冬,五味子滋肺纳肾,心慌,加紫石英、丹参镇心宁神,五更泄,配肉果,补骨脂补火暖土,禁用地黄、阿胶等滋腻之品。
本证属于肺痨后期,正气耗竭,阴阳并亏。
治疗大法虽为滋阴补阳,平调气血,但在处方用药时应掌握以下三点:①本着“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原则,注意患者的食纳情况,分别采取平补或峻补,若杳不思食,再用滋补峻剂,不仅无效,反增痞满呕恶,即使胃口尚好,用补剂时,亦应佐以健运脾胃之品,如砂仁、陈皮、焦谷麦芽等。②补剂既要持平,又要有所侧重。如阴虚为主者,补阳药宜减,以防虚火上浮:阳气偏虚者,滋阴药应减,以免阳气虚陷而洞泄。⑧不能忘记祛邪,同时抗痨杀虫。
4·阴阳两虚
证候咳逆喘息,痰呈泡沫状或夹血,形寒自汗,声嘶音哑,形体消瘦,或有浮肿、腹泻等症,舌质淡而少津,苔光剥,脉微数或虚数无力。
证候分析此型多为肺痨经久不愈,阴损及阳而致,多属本病的后期危证。肺虚气逆,则咳逆喘息,痰呈泡沫状;肺络受损,则痰中带血;脾肾阳虚,则形寒自汗:或有浮肿、腹泻等症;肺肾阴虚,声道失润,故形体消瘦,声音嘶哑;舌质淡而少津,苔光剥,脉微数或虚数无力,均为阴阳两虚之象。
治法 滋阴补阳,培元固本。
方药运用
(1)常用方补天大造丸加减。药用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当归、白芍药、熟地黄、枸杞子、紫河车、龟甲、鹿角、远志、酸枣仁。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山药、茯苓补脾肺之气;当归、白芍、熟地、枸杞子培育阴精;紫河车、龟甲、鹿角阴阳并补,厚味填精;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
(2)加减肾虚气逆喘息,配冬虫夏草、诃子、钟乳石摄纳肾气;阴虚偏重者,加麦冬、五味子滋阴补肾;心悸气短者,加紫石英、丹参镇心安神;浮肿者,加猪苓、茯苓、车前子利水渗湿;五更泄泻者,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肾暖脾;身体大肉尽脱者,加阿胶、鹿角胶、猪脊髓填精补血。
(3)临证参考本证属肺痨后期,正气耗竭,阴阳并亏,因此处方用药应掌握以下几点:一是本着“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原则,注意患者的食纳情况,分别采取平补或峻补法。若杳不思食,再用滋补峻剂,不仅无效,反增痞满呕恶,即使胃纳尚好,进补剂时,亦应佐以健运脾胃之品,如砂仁、陈皮、焦谷芽、焦麦芽等。二是补剂既要持平,又要有所侧重。如阴虚为主者,补阳药宜减,以防虚火上浮;阳气偏虚者,滋阴药应减,以免阳气虚陷而洞泄。三是不能忘记祛邪,同时抗痨杀虫。
四、阴阳两虚证
【主症】咳逆喘息,痰呈泡沫状或夹血,形寒自汗,声嘶音哑,形体消瘦。或伴有浮肿,腹泻等症。舌质淡而少津,苔光剥,脉微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9.【常用方】补天大造丸(《医学心悟》)。
人参60g,炙黄芪、白术各90g,酒当归、炒枣仁、炒远志、酒白芍、山药、茯苓各45g,枸杞子、熟地黄各120g,紫河车1具,鹿角500g,龟甲240g(与鹿角同熬膏)。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天早晨服12g。
【辨证加减】 -
1.阴虚偏重,加地骨皮、五味子养阴清热。
2.阳虚偏重,加冬虫夏草益气温补。
3.如短气不足以息,为气虚明显,应加重人参、黄芪用量。
4.若肾虚气逆,喘息不已,可加冬虫夏草、钟乳石、诃子等摄纳肾气。
5.若咳嗽无力,气短声低。食少神疲,面色咣白,舌淡,脉细弱者,为肺脾气虚,当去地黄、龟甲、白芍等滋腻之品,加薏苡仁、白扁豆、山药、陈皮等健脾助运。
【按语】
本-证15yJ阳两虚,为慢性虚损性疾病,应坚持服药半年以上,可用丸剂缓服。
【参用方】
10.补髓丹(《劳症十药神书》):猪脊膂1条,羊脊膂1条,鳖1只,乌骨鸡1只,大山药5条,莲肉250g,京枣100个,霜柿10个,真阿胶120g,黄蜡90g。上药研成膏,合平胃散末、四君子汤末,并知母、贝母、黄柏末各30g,制成丸剂,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枣汤送下,不拘时。功用:补益精气。主治:一切大痨大怯,极虚甚惫,髓干精涸,血枯气竭。
11.新定拯阳理劳汤(《医宗必读》):炒黄芪、人参各6g,肉桂2.1g,酒当归4.5g,炒白术、化橘红各3g,甘草1.5g,北五味1.2g,生姜3片,大枣2枚。水煎服,每日1剂。功用:温阳益气。主治:痨伤气耗诸症。
疗效评定
5.瘀血痹阻证咳嗽咯血不止,血色暗而有块,胸痛如刺,午后或夜间发热,肌肤甲错,面色黧黑,身体消瘦,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涩。大黄庶虫丸。
5.瘀血痹阻
证候咳嗽咯血不止,血色暗而有块,胸痛如刺,午后或夜间发热,肌肤甲错,面色黧黑,身体消瘦,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涩。
证候分析此证多因忧郁伤肝,肝气郁滞,气滞则血行滞涩,或因伤湿、暴饮、房事不节,劳役过度等原因,导致营卫失和,气机阻滞,经络阻塞,瘀血内停,复感痨虫而发。瘀阻肺络,可见咳嗽咯血不止,血色暗而有块,胸痛如刺;瘀积化热,耗伤阴津,故见午后或夜间发热;血瘀内阻,新血不生,无以荣于肌肤,故肌肤甲错,面色黧黑,身体赢瘦;舌质暗或有瘀斑,脉涩,皆为瘀血痹阻之象。
治法 活血祛瘀生新。
方药运用
(1)常用方大黄庶虫丸加减。药用大黄、廑虫、桃仁、丹参、生地黄、白芍药、生甘草、杏仁、黄芩、百部。
方中大黄、廑虫攻下瘀血,以通其血脉,大黄并能凉血泄热,共为君药;桃仁、丹参助君药活血祛瘀,通络行血为臣;生地黄、白芍药、当归滋阴养血,杏仁开宣肺气,通利气机,黄芩配大黄、生地清瘀热,百部止咳杀虫共为佐药;甘草和中补虚,使祛瘀而不伤气,并调和药性为使药。
(2)加减咯血不止,色暗有块者,加三七、郁金、花蕊石化瘀止血;午后低热,盗汗者,加秦皮、地骨皮、银柴胡退虚热;胸痛明显者,加丝瓜络、郁金、延胡索理气止痛;口燥咽干者,加沙参、麦冬养阴润燥。
(3)临证参考肺痨由瘀血致虚,或虚而兼瘀血之证者亦每有所见,临证时当辨其有无瘀血。若属因瘀血致虚者,当活血祛瘀以生新;若属虚而兼有瘀血者,当先祛其瘀,后补其虚,或用攻补兼施之法。
12.大黄庶虫丸
大黄7.5克 黄芩6克 甘草9克 桃仁6克(包) 白芍12克 干地黄30克 干漆3克 虻虫24克(包) 水蛭24克 蛴螬24克(包) 土鳖虫12克(包) 杏仁6克
(煎剂:大黄 土鳖虫 桃仁 丹参 生地 白芍 生甘草 杏仁 黄芩 百部)
1.如兼见食少,便溏,乏力等脾虚证,可选用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脾除湿;
2.兼见面色萎黄,食少,神疲,头晕,心悸等气血两虚证,宜用归脾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之类合服本方。
3.妇女之子宫肌瘤伴见小腹冷痛,手足烦热,经血挟块者,家辅以温经汤、少腹逐瘀汤之类温经逐瘀。
4.治胁下痞块伴见胸胁胀痛,食少神疲者,宜配合逍遥丸调和肝脾。
5.用于肝硬化,若有腹水,可兼服已椒苈黄丸合五皮饮。
加减2:
1. 咯血不止,色暗有块者,加三七、郁金、花蕊石化瘀止血;
2. 午后低热,盗汗者,加秦皮、地骨皮、银柴胡退虚热;
3. 加丝瓜络、郁金、延胡索理气止痛;
4. 口燥咽干者,加沙参、麦冬养阴润燥。
6.抓主证治疗方法: 咳嗽 咳血、咯血 潮热、骨蒸 盗汗、自汗 泄泻 遗精、月经不调
(五)辨主症治疗 .
肺痨的证治分类已如上述,但临床有时表现为以某一主症为突出,为了便于临证处理,故列。辨主症治疗。一节,叙述其辨证、选方、用药。
1.咳嗽
用润肺宁嗽法,方取王海藏。紫菀散。,药用紫菀、母贝、桔梗润肺化痰止咳,知母,五味子、阿胶滋阴补血而退虚热。或用《济生方》加味百花膏,药用紫菀、冬花、百部止咳化痰,抗痨杀虫,百合,乌梅润肺而敛阴。此外《医镜》清金丸亦可应用。'属于气虚者,可用《永类钤方》“补肺汤”,药用参芪益气,熟地、五味补肾而纳气;紫菀、桑皮化痰止咳。若偏于痰浊中阻者,可用六君子汤合平胃散治疗。
2.咳血、咯血
一般常用补络止血法。取《证治要诀》白芨枇杷丸。药用白芨,阿胶补肺止血,生地,藕节凉血止血,蛤粉与枇杷叶肃肺化痰而止咳。亦可采用《衷中参西录》补络补管汤,药用龙骨、牡蛎、萸肉酸涩收敛,补络止血,佐以参三七化瘀止血,若咯血较著加赭石以降气镇逆止血,夹瘀者加三七、郁金、花蕊石之类,有实火者,大黄粉或赭石粉等,属于虚寒出血者,宜加炮姜。
3.潮热、骨蒸
一般多为阴虚,当用清热除蒸法,如《医宗金鉴》柴胡清骨散,药用秦艽,银柴胡,青蒿、地骨皮清热除蒸,鳖甲、知母,滋阴清热,佐以猪脊髓、猪胆汁等坚阴填髓。至于气阴两虚而潮热骨蒸者,可用《卫生宝鉴》黄芪鳖甲散固护卫阳,清热养阴。
4.盗汗、自汗
一般以阴虚盗汗为多见,用和营敛汗法。方取当归六黄汤,药用黄芪固表,当归和营,芩、柏、地黄清热养阴。若气虚自汗,可用牡蛎散、玉屏风散。牡蛎散功在益气固表止汗,自汗、盗汗均可用之,若属于自汗,当重用黄芪,并加白术,盗汗再加糯稻根,瘪祧干等,玉屏风散功在固表止汗,主要用于气虚自汗。此外,无论自汗或盗汗均可应用五倍子末敷填神阙。
5。泄泻
一般当用培土生金法,选方如参苓白术散,但辨证属于肾阳不足之五更泄者,当用四神丸,脾肾双亏者二方合用之。此外,清.顾松园的资生丸,亦可应用。治疗同时须注意调节饮食。
6.遗精、月经不调
当用滋肾保肺法,选用《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大补元煎”为主方,补益元气阴血。见阳痿遗精者,配合金锁固精丸、水陆二仙丹之类以涩精止遗,女子月经不调或经闭者,配合四物汤以调补肝血,配逍遥散以疏解肝郁。
13.紫菀散
炒紫菀3克 阿胶珠3克 人参3克(焗) 知母4.5克 川贝3.6克 桔梗4.5克 茯苓4.5克 甘草1.5克 五味子15粒
1.偏阴虚者,加沙参4.5克、生地4.5克、麦冬4.5克;
2.痰多不利,气急、加款冬花4.5克、海蛤壳4.5克;
3.咯血,加藕节4.5克、仙鹤草4.5克等。
14.补肺汤
人参5克 黄芪9克 麦冬9克 五味子9克 桑白皮6克 紫菀6克
1.肺虚有这-进,怕冷,舌质淡:当温肺寒,加肉桂、干姜、钟乳石等。
2.兼有阴伤,低热、舌红,苔少:加麦冬、玉竹、生地等以滋养阴液。
3.痰浊明显,咳痰量多,色白如沫,苔腻:加厚朴、杏仁、白芥子宣化痰温。
4.气虚瘀阻,颈脉动甚,面唇紫绀明显:加当归、川芎、红花、丹参等以活血通脉。
15.六君子汤
人参3克(焗服) 白术4.5克 茯苓3克 炙甘草3克 陈皮3克 半夏4.5克 生姜3片 红枣2枚
1.气虚较甚者,重用人参、白术;
2.痰多壅盛者,重用半夏、陈皮;
3.畏怕冷者,加炮姜、附子以温中祛寒;
4.痰多清稀者,加干姜、细辛以温肺化饮。
请根据具体病情,结合上面的提示进行加减。
16.平胃散
苍术(泔浸)6克 姜厚朴3克 陈皮3克 炙甘草3克 生姜6克 红枣3枚
1.若证属湿热者,宜加黄连、黄芩以清热燥湿;
2.属寒湿者,宜加干姜、草豆蔻以温化寒湿;
3.湿盛泄泻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湿止泻;
4.若呕者,宜加半夏以和胃止呕;
5.若兼食滞,而见腹胀满,大便秘结者,宜加莱菔子、神曲、槟榔、枳实发消食除满。
17.当归六黄汤
当归6克 生地黄6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黄连6克 熟地黄6克 黄芪12克
1.若阴虚而内火较轻者,可去黄连、黄芩,加知母,以冀泻火而不伤阴。
18.牡蛎散、
黄芪10克 麻黄根10克 煅牡蛎10克 浮小麦30克
1.畏寒肢冷者,可加附子以温阳;
2.若气虚者,可加人参、白术以加强益气实表之力;
3.兼阴虚者,可加熟地、何首乌以滋养阴血;
4.自汗可重用黄芪,并加白术以固表;
5.盗汗可再加豆衣、糯稻根以止汗。
19.玉屏风散
防风30克 黄芪60克 白术60克
1.汁多者,加浮小麦、牡蛎、麻黄根等以加强固表止汗之效;
2.表虚外感风寒,头痛鼻塞,汗出恶风,脉缓者,可与桂枝汤合用,以益气固表,调和营卫。
20.参苓白术散
莲子内5克 薏苡仁5克 砂仁5克 桔梗5克(炒黄) 白扁豆7.5克(姜汁浸,去皮,微炒) 白茯苓10克 人参10克 炒甘草10克 白术10克 山药10克
1.兼里寒而腹痛者,加干姜、肉桂以温中袪寒止痛;
2.纳差食少者,加炒麦牙、焦山楂、炒神曲等以消食和胃;
3.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等以燥湿化痰。
21.四神丸
煨肉豆蔻6克 盐补骨脂12克 五味子6克 炒吴茱萸3克 生姜12克 红枣5枚
1.泻下如水,可加罂粟壳、煨诃子肉以收敛固涩;
2.久泻脱肛者,可加黄芪、升麻以升阳益气;
3.腰酸肢冷较甚者,可加附子、肉桂以温阳补肾;
4.气滞作胀,可加木香、小茴香之类调理气机。
22.资生丸,
人参9克(人乳浸,饭上蒸,烘干) 白术9克 白茯苓4.5克(为细末,水澄,蒸,晒干,入人乳再蒸,哂干) 广陈皮6克 山楂内6克 炙甘草3克 炒山药4.5克 川黄连1克 炒薏苡仁4.5克 炒白扁豆4.5克 白豆蔻1克 藿香叶1.5克 炒莲子肉4.5克 炒泽泻1克 桔梗1.5克(米泔浸,去芦,蒸) 炒芡实粉4.5克 炒麦牙3克(磨粉)
23.大补元煎
人参15克 山药9克 杜仲9克 熟地9克 当归9克 枸杞子9克 山萸肉9克 炙甘草6克
1.阴虚甚,可加龟板、鳖甲、旱莲草。
2.阳虚甚者减阴药巴戟天、肉苁蓉。
3.纳差,加神曲、砂仁、麦牙、谷牙。
24.金锁固精丸
蒸芡实6克 莲蕊须6克 炒沙苑蒺藜6克 炙龙骨9克 盐煅牡蛎9克 莲子肉6克(包)
1.肾阴虚者,加女贞子、龟甲等滋养肾阴;
2.阴虚火旺,加生地、丹皮、知母、黄柏以滋阴降火;
3.肾阳虚损,加鹿角霜、补骨脂、巴戟天以温肾固涩;
4.肾精亏虚,加熟地、紫河车以填补肾精;
5.肝阳偏亢,加石决明、代赭石、白芍等平肝潜阳;
6.心火 偏旺,加黄连、麦冬等清心安神;
7.脾气虚弱,加党参、白术、山药等健脾补气;
8.腰膝酸痛者,加杜仲、续断以补肾壮腰;
9.兼见阳痿者,可加锁阳、淫羊藿等壮阳补肾;
10.大便干结者,可加熟地、肉苁蓉以补精血而通大便;
11.大便溏泄者,加补骨脂、五味子以固肾止泻;
12.若欲增强固涩力量,则加五味子、金樱子、菟丝子之类。
25.水陆二仙丹
金樱子、芡实各等分
26.四物汤
酒当归9克 熟地9克 白芍6克 川芎4.5克
1.兼气虚者,加人参、黄芪等以补气生血;
2.瘀滞重者,加桃仁、红花,白芍易为赤芍,以加强活血袪瘀之力;
3.血虚有寒者,加肉桂、炮姜、吴茱萸等以温通血脉;
4.血虚有热者,加黄芩、丹皮,熟地易为生地,以清热凉血;
5.妊娠胎漏者,加阿胶、艾叶等以血安胎。
6.方中诸药剂原为等,《蒲辅周医疗经验》中“川芎量宜小,大约为当归之半,熟地为当归的二倍”,以乃《谦斋医学讲稿》中所云“用作养血的用量,熟地、当归较重,白芍次之;在不用熟地时,白芍的用量又往往重于当归”等经验,可资运用本方之参考。
27.逍遥散
柴胡3克 当归3克 白芍3克 白术3克 茯苓3克 炙甘草1.5克 煨姜1片(包) 薄荷1.5克
1.火郁较重,加丹皮3克、栀子3克
2.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陈皮。
3.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
(一)简验方
28..白芨散《南京中医学院附院方》。白芨、百部、牡蛎、炮山甲等分研粉,如病灶有活动,百部加倍,每服3,--.,5克,一日二至三次。
29.断龟片:摄龟,俗名克蛇龟,烧炭,研粉轧片,每片0.5克,每服4片,每日三次。
30.羊胆:烘干,研粉,装胶囊,每服一粒,一日三次。
31..葎草合剂。蓉草3斤,百部、白芨各1斤,夏枯草半斤,糖4斤,反复加水蒸馏浓缩至10斤,每天50毫升,分三次服。
(二)外治法。
32.。净灵脂、白芥子各15克,生甘草6克研末,大蒜泥15克同捣匀,入醋少量,摊纱布上,敷颈椎至腰椎夹脊旁开工寸半,约1—2小时皮肤有灼热感去之。七日一次(《理钥骈文》原方有白鸽粪15克、麝香0.3克)。 .
2.雾化吸入:大蒜30一35克捣碎,放入雾化器内,通过雾化吸入,每周二次,每次30-'--60分钟。3个月为一疗程。
四、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养阴清肺糖浆(长城牌,天津市第三中药厂):每次20ml,每日2次。适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2)阿胶(福字牌,山东平阴阿胶厂):每次3~9g。每日2次,口服。适用于阴血不足,肺燥咳嗽、咯血等症。
(3)利肺片(江河源牌,青海中药制药厂):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肺痨咳嗽、咯血。肺经有热者慎服。
2.单验方
(1)白及散(南京中医药大学附院方):白及、百部、牡蛎、炮穿山甲等分研粉。如病灶有活动,百部加倍,每服3~59,每日2~3次。
(2)羊胆,烘干,研粉装胶囊,每服1粒,每日3次。
(3)宁肺散:百部、白及、三七。上药等量研末,每服1.5g,1日2~3次。具止咳止血功效。
(4)断龟片:摄龟,俗名克蛇龟,烧炭,研粉轧片,每片0.5g。每服4片,每日3次。
(5)芩部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方):黄芩18g,百部、丹参各9g,水煎服,或依此比例制成膏剂或片剂。
(6)抗痨丸:沙参、麦冬、五味子、人中自、百部、白及、胡黄连、生地、白术、生甘草。用于浸润型结核。
(7)鱼百片:鱼腥草、百部、穿心莲、干蟾皮、金荞麦。制片,每片0.35g,每次4~6片,每日4次,口服。
(8)壁虎粉胶囊:壁虎,又名守宫、天龙,放瓦上焙干研细,装胶囊,每服3~4粒,每日3次。用于肺、肺门淋巴结结核以及胸、腰椎结核。
(9)铁破汤:铁色金、穿破石各30~60g,阿胶、白及、瓜蒌、杏仁、枇杷叶、紫菀、百部、川贝母各lOg,水煎服。
(10)大蒜对于肺痨颇有效验,内服外用均可,或每次以309佐餐,每日3次,或以鲜大蒜泥,置纱布上贴双涌泉穴20~30分钟,局部疼痛时取下。
(11)野百合、款冬花各90g,蜂蜜300g,共煎成膏,分为40次量。每日3次,开水送服。
3.外治法
(1)净灵脂、白芥子各15g,生甘草6g,研末,大蒜泥15g同捣匀,入醋少量,摊纱布上,敷颈椎至腰椎夹脊旁开1寸半,约1~2小时皮肤灼热感去之。每7日1次(《理钥骈文》,原方有白鸽黄粪15g,麝香0.3g)。
(2)五倍子、飞辰砂敷脐治疗肺痨盗汗:取五倍子粉2--3g,飞辰砂1~15g,加水成糊状,涂在塑料薄膜上敷于脐窝,用胶布固定,24小时为1次。
4.针灸
(1)体针:选太渊、肺俞、膏肓、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主穴。肺阴亏损配照海;阴虚火旺配合谷、行间;气阴两虚配脾俞、胃俞、气海;潮热配尺泽、鱼际;盗汗配阴郄;咯血配孔最;遗精配志室;经闭配血海。毫针刺,用补法。
(2)耳针:选肺区敏感点。脾、肾、内分泌、神门等,可用毫针轻刺激,留针15~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3)穴位注射:结核穴、中府、肺俞、大椎、膏肓、曲池、足三里等穴,选维生素B。注射液100mg或链霉素0.2g,每次选择2~3穴,轮流使用。
肺痨(肺结核)病预防
历代医家一贯强调。治未病。,防患于未然,认为增强正气是防止传染的重要措施。平素保养元气,可以避免接触传染,要求在接触患者时不可饥饿、劳累,体虚者可服补药,或用雄黄擦鼻等。
既病之后,不但要耐心治疗,更应重视摄生。并可适当进行体疗,如太极拳、气功等。 .
《红炉点雪》指出本病的转归,。有治愈者而且寿者,有缠绵数纪而终不可疗者,有一病即治而竟不愈者。”认为其原因主要“亦在入之调摄何如尔”,提出预防的方法是“戒酗酒、戒房劳,戒嗜利、戒暴怒、节饮食、慎起居、忌忧郁”等,并强调“能守戒忌,则功过于药之半矣。”《证治汇补》对肺痨的预防,提出“心神宜怡静而无躁扰,饮食宜适中而无过伤,风寒暑湿之宜避,行立坐卧之有常……。”
二,护理
(一)一般护理
1.咯血。量多者立即卧床休息,进行精神安慰,防止情绪紧张,减少谈话。临时给予三七粉1--3克,白芨粉1—3克,凉开水调服,密切观察病情,警惕气随血脱的危急发生。饮食可喂服,但忌过饱,禁食海膻发物,血止二旬后,方可下床轻度活动。
2。潮热。发热显著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吃半流质饮食,病室要通风,但病人不可直接受寒冷空气,多吃水果如甘蔗汁、苹果、橘子等。
3。咳嗽;剧烈者,应注意安静休息,避免活动,注意寒温,慎防感冒。咳甚时服川贝粉2—3克,开水送下,每日吃莱菔、梨子或枇杷叶膏。
4.盗汗;衣被不宜太暖,室内不宜闷热,注意寒温调节,出汗后用干毛巾擦身,及时换去潮湿衣服,汗多者,用煅龙骨、牡蛎,滑石三药研极细末,装纱布内包扎好,扑身止汗。
(二)饮食宜忌
1.加强食疗;宜食甲鱼、团鱼、雌鸡,老鸭、牛羊乳、蜂乳(蜜),或常食猪,羊肺以脏补脏,白木耳、百合、山药、梨、藕、枇杷之类以补肺润燥生津。
2.忌食一切辛辣刺激动火燥液之品,如胡椒、辣椒,生姜,洋葱、韭菜、烟酒之类。
肺痨(肺结核)病预防与康复
一、预防
1.防止传染 本病是一种传染性慢性疾病,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肺痨发病原因及传播途径的认识,掌握防治知识,自觉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对肺痨患者应做好隔离预防工作,饮食用具应分开使用,注意消毒,以避免接触传染。
2.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对易患人群,可进行普查,一经发现要及时治疗,以防延误病情。已病的患者,不但要劝其耐心接受药物治疗,还须重视摄生,戒酒色,节起居,并适当采用饮食疗法、体育疗法等。以便早日康复,并预防病变的复发。
3.增强体质正常人群平素要保养正气,并可用扶助正气的药物,使正气强盛,即使接触肺痨患者也不发病,或发病较轻,不治自愈。
二、康复
1.药物康复在康复阶段,可继续辨证选用益气养阴、活血祛瘀的方药。如生麦散、麦门冬汤、参苓白术散、六味地黄丸、桃红四物汤等。
2.食疗康复
(1)百合粥:鲜百合30~50g,粳米50g,煮熟即可,食时放入冰糖适量调匀,晨起作早餐食之。适用于肺阴不足者。
(2)珠玉二宝粥:先将生山药60g、生薏苡米60g捣成粗渣,煮至烂熟,再将柿霜饼24g切碎,调入融化,随意食之。适用于气虚不复者。
(3)桃仁粥:桃仁(去皮实)100g,取汁和粳米同煮粥食。适用于瘀血残留者。
3.自我疗法
(1)气功疗法:作正卧位内养功。通过平卧、放松、入静、意守、调息等,可调整脏腑,平衡阴阳,对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推拿疗法:取手太阴肺经的尺泽、列缺、太渊等穴,用按、掐、揉等方法,可达到调理肺气,疏通经络,清热和中,止咳化痰的作用。
肺痨(肺结核)病现代研究
肺痨相当于西医学的肺结核。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肺结核病的报道日渐增多,在治法、方药以及与抗痨西药的结合和实验研究方面,都有不少新进展。
一、辨证分型研究
曹剑昆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不典型肺结核52例,肺阴虚型用百合固金汤、六味地黄汤、沙参麦冬汤等;气阴两虚型用补肺汤、八珍汤、黄芪鳖甲汤等;阳虚型用参附汤、术附汤等;虚实夹杂证在此基础上辨证施治。均每日1剂,水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77例。两组均用抗结核化疗方案。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和对照组分别治愈好转32、34例,有效9、12例,无效6、23例,死亡5、8例,总有效率为78.9%、60%(P<o.05)(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32>:27~
二、治法方药研究
1.扶正固本研究表明,肺结核气虚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郑氏用黄芪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继发免疫功能损害的患者95例,左旋咪唑组110例,对照组100例。黄芪治疗后该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比治疗前显著提高,而且显著高于其它两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7>:345~347)。陶凯用黄芪、党参、太子参、当归、赤芍、丹参、生地、木香、猫眼草、炙百部为基本方,服药2个月后恢复。结果痊愈5例,显效4例,有效3例,半年后恢复7例,无1例复发。说明益气为主的方药可显著提高或调整免疫功能,而达到“补虚杀虫”的目的(山东中医杂志,1990,(6>:20~21)。吴佩珍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63例,用扶正抗痨汤(西洋参、南沙参、紫河车、淡黄芩、淮山药、丹参、炙百部),并随症加减,与对照组60例同用联合短程化疗6HRE方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治疗1~4个月,两组主症(乏力、盗汗、发热)及空洞均消失,痰菌阳性均在7~42日内转阴。治疗1--2个月,乏力、盗汗逐月累计好转率,及治疗2~4个月肺部病灶显著吸收好转率,本组均优于对照组(P<o.05)(江苏中医,1994,<12>:7~8)。
2.养阴补肺 冯国安对肺结核气阴两虚证以补肺抗痨丸(百合、冬虫夏草、炙百部、杏仁、蜈蚣、桃仁、红花)治疗30例,每次1丸,每El 3次,用黄芪、沙参、麦冬、生地、川I贝母水煎送服。对阴虚火旺证用鳖甲、知母、秦艽、黄芪、地骨皮、五味子水煎送服抗痨丸。结果治愈23例,好转1例(中医函授通讯,1991,<4>:44)。邵长荣等对肺结核阴虚证31例患者细胞介导细胞毒性(CMC)试验,以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治疗前患者的CMC对结核菌的平均杀伤率明显低于正常组,服玄参、沙参、麦冬、百合、黄精、鹿衔草等养阴药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CMC明显提高,提示以养阴扶正为主的方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对结核菌的杀伤力。临床研究表明,对顽固性、重症肺结核,用此法配合抗痨西药,可减少其毒副作用,缩短疗程,提高疗效(辽宁中医杂志,1986,(1>:43~44)。高兴云等以养阴止血汤(生地、熟地、玄参、麦冬、炒白芍、牛膝、川贝母、甘草、当归、栀子、丹皮、仙鹤草、白茅根、藕节、炙百合)随症加减,配合西药抗痨,对症治疗肺结核咯血108例。结果显效51例,有效46例,无效11例(山东中医杂志,1994,<11):505一--506)。
3.活血祛瘀杨畔农用活血软坚散结法配以标准化疗法治疗结核球病44例,经3~6个月治疗,有效率达67.2%,提示化疗和活血化瘀中药的结合,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实用中医杂志,1988,<1>:36"-37)。夏炎兴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渗出性胸膜炎52例,经X线胸片复查全部治愈,且无任何后遗症。此外,活血祛瘀药也常用于对抗痨药产生耐药性的患者(湖南中医杂志,1991,(1>:18~20)。洪广祥认为,这部分病例的特点是病程长、病灶多呈纤维收缩、干酪坏死,周围淋巴管瘀塞不畅,因而结核难以修复,而活血化瘀药可改善血脉运行,促使结核硬结钙化或空洞的闭合(当代名医证治汇粹
4.清热解毒实验提示,不少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如黄连、黄芩、银花、连翘、夏枯草、猫爪草、葎草、苦参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对结核杆菌的抑制、杀灭作用。邵长荣等用芩部丹(黄芩、百部、丹参)治疗曾连续抗痨1年以上、病灶呈纤维空洞、痰菌反复阳性者110例,服“芩部丹”片后,症状普遍好转,胸片报告吸收30例,痰菌阴转率达34.5%。其中1/3的长期病休者恢复了工作(辽宁中医杂志,1986,<1>:43~49),说明中医药的抗痨作用值得进一步重视。
三、辨病治疗研究
1.抗痨散黄芪、百部、白及、龟甲(打碎,先煎)、丹参各1500g,冬虫夏草200g,蜈蚣300g,牡蛎3000g(打碎、先煎),玄参、百合各1000g,JiI贝母(打碎)、五味子各500g。水煎3次合并药液,浓缩,烘干,加紫河车粉300g,混匀装胶囊,成人每次2g,每日2次,儿童酌减。李文雄用本品辨证治疗肺结核病1367例,肺阴虚配养阴清肺汤;阴虚火旺配百合固金汤;肺气虚配补肺汤;气阴两虚配人参养营汤;气血两虚配八珍汤;阴阳两虚配补天大造丸;肺脾两虚配六君子汤;脾肾阳虚配拯阳理劳汤;肺脾两虚配沙参麦冬汤。疗程2个月。结果痊愈1224例(89.54%),好转101例(7.39%),无效42例(3.07%)。本品无毒副反应(中国医药学报,1995,(3):33)。
2.仙鹤百草散仙鹤草609,百草霜49,紫珠草509,煅花蕊石129,大黄lOg,研极细末,治疗肺结核咯血。小量咯血者,每次19,每日2~3次;中等量咯血者,每次2g, 每日3~4次;大咯血者,每次3~4g,每日4~6次。于咯血间歇期用山皇后根20g煎汤送服。郑培鉴等用本方治疗46例,服药l~5日血止者144例,服药6日血止者2例,平均止血时间2.4日(时珍国药研究,1994,<1>:11)。
3.阴平汤生地、龟甲胶、黄连、黄芩、川贝母、桑叶、炙甘草、百部,水煎服。治疗原发型肺结核。骨蒸潮热加青蒿、银柴胡、知母、鳖甲;咯血加阿胶、白及、三七。
4.五味抗痨散白及150g,百合150g,薏苡仁150g,川贝母30g,杏仁15g。以上药研末装瓶备用,每次lOg,每日3次。治疗空洞型肺结核。
5.狼毒煮鸡蛋方生狼毒lOOg,鸡蛋20个为1料。以陶器盛装,加水适量煎煮约40分钟,使鸡蛋继续浸泡在药渣中。每日清晨空腹服(也可同药渣加温后服用)1个。按上法连续服用2料。注意事项:煮时切忌将鸡蛋壳碰坏,服用时如发现鸡蛋壳上有破损裂纹则弃之不用,不可直接服药汁。治疗浸润型肺结核。
6.结核灵取焙干壁虎500g,川1贝母50g,百部、白及、百合各lOOg,分别研成极细末,混匀装胶囊。成人每次3~4粒,儿童1~2粒,每日3次,连服3个月。适用于各型肺结核。
四、外治法研究
1.回生膏外敷为主治疗肺结核组方:猫眼草、蟾蜍皮、木鳖子、独角莲、守宫、乳香、没药。制法:上药置香油中熬枯去渣,入黄丹收膏,待温加入人工麝香等药,摊在布上或纸上备用。用法:将此膏用微火烤软,外敷于结核病灶在前胸或后背体表的相应部位上,以及大椎、肺俞、膻中等穴,隔5日换药1次,两个月为1个疗程。
2.艾灸治疗肺结核取双侧百劳、肺俞、中府、膏肓、足三里、膻中、关元穴,分两足交替使用。用隔蒜灸法,每穴灸七壮(每壮含甲级纯艾绒250mg),每周灸3次,3个月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