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篇文章会有5000多字,按照我的风格一般不会发这么长的文章在公众号上,除非我觉得特别有必要。

今天要发的是任然老师的教学设计和反思。

在思考《手指》一课的时候,我本来的设想是从作者丰子恺入,谈谈对这位老人家的印象。因为丰子恺的漫画非常简洁又有趣味,这和他的写作风格是很契合的。

然后,分享这篇文章最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儿?

我自己读的时候觉得他老人家用语真是妙。把五指当作人来写就算了,文字里还有调侃的意味。像大拇指“呆呆站在一旁”,食指不如其他手指“窈窕”;中指相貌最“堂皇”最“养尊处优”都让人很有画面感。但是小朋友会不会这样想,我不知道,根据我的经验,他们总是有不一样的发现,所以准备先听听看,他们的发现再交流。

任然不是这样想的。她从文本对比入,再介绍作者,分析内容和写法。第二课时再考虑体会语言的妙处。这样的方式其实不错,很容易让学生精心思考作者写作的妙处,只是不太容易激发小朋友学习的兴趣。果然在教学的时候,她遇到了一些困难。

不过,这个家伙最让人佩服的是,很善于思考。她详细地记录了自己是怎么教学,怎么落实,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并怎么反思的。

看完之后,我也很有感触,年轻人肯下这样的功夫,还有什么学不成的呢?

课时目标

1. 认识“拇,弦”“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5个字,会写拇指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作用。

3.能由文中的拇指和食指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将一篇手指的说明性文章和本文进行对比,让学生形成对课文风趣语言的初步印象。

2.板书课题和作者,导入新课

二、默读全文,把握课文大意

1.让学生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让学生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出关键句。

预设:关键句是“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板书关键句)

3.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内容就是围绕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展开的。

三、细读第2自然段,体会表达方法

1.让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大拇指姿态和作用的内容。

2.让学生用“/”给第2自然段分层。

预设:前两句为第一层,后面为第二层。

教师点拨:作者先写了大拇指的姿态,再写大拇指的作用。

3.让学生圈出第2自然段中作者对大拇指姿态和作用的概括性描述,和同桌讨论。全班交流后,教师相机归纳。

(板书:姿态:算不上美

性格:最肯吃苦,讨巧的事轮不上他)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提问:你认同作者认为大拇指“最肯吃苦”这个观点吗?先读一读写大拇指最肯吃苦的内容,然后四人小组讨论,说说作者是怎么写的。

预设1:作者用上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预设2:作者举了很手例子,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大拇指的确是五指中最辛苦的那一个。

预设3:作者用上了“死力”“拼命”“用劲”这些词语,让我们真切地感到大拇指在做这些事情时是那么勤勤恳恳、尽心尽力。

教师归纳点拨:作者用了先概括后举例的表达方法,具体地写出了大拇指是如何“最肯吃苦”,让人觉得很有说服力。

5.让学生试着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大拇指的特点。

预设:吃苦耐劳、勤勤恳恳、默默无闻、不图名利、任劳任怨……

6.小结:同学们,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们分别找到了写大拇指姿态和作用的内容,明白了作者的观点,还知道了作者是用先概括后举例的方法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的。

四、小组合作,归纳其他四指的姿态和作用

1. 教师明确要求,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第3—5自然段。

(1)默读第3—5自然段,找出写其他四指姿态和作用的内容,在文中圈出来。

(2)圈出作者的观点,想一想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观点说清楚的。

2.组织学生讨论,尝试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其他四指的特点。

预设:

(1)食指:敢于冒险、不怕牺牲……

(2)中指:养尊处优、好大喜功、徒有其表……

(3)无名指、小指:能力薄弱、喜欢享乐……

3.小组合作演绎五指

五、总结归纳

小结:丰子恺用拟人手法写了五指的姿态和性格,先写姿态,说清楚了五指的姿态,作业。通过举例写出它的特点,丰子恺既是画家又是文学家,他文章的语言到底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来学习。

教学反思

《手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能说出五根手指各自的姿态和作用;第二课时是体会课文语言的风趣,懂得团结才有力量,并仿写。

因为第一课时在两个班级都上了,所以我对两节课进行了复盘并反思自己的教学。

一、教学片段反思

(一)在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谈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找出文中的关键句。这一部分没有难度,学生很容易找出关键句【板书 关键句】,随后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围绕第一自然段在写,主要写了五指不同的姿态和作用(性格)。

(二)对课文整体感知后,教师带领学习第二自然段,首先划分段落层次。


师:用“/”划分第二自然段,划分为几层?

(二班)

生1: 三层

生2纠正:两层,在“比人家少一个关节”后划分,前两句为第一层,后面为第二层。

师问:其他同学更同意哪一种划分方法?

全班:第二种。

师:为什么?

全班:前两句写大拇指的姿态,后面写大拇指的作用。

(四班)

蔡欣妍:第一层在“少一个关节”后,第二层在“揿电铃”后,第一层说的大拇指的姿态,第二层说的是大拇指肯吃苦的特点,第三层说的是讨巧的事都轮不上他。

吕品溪:分为两层,在“却是最肯吃苦的”的后面,第一层说大拇指的姿态和作用,第二层在举例子。

师:有同学有其他想法吗?

生沉默

师:应该在“比人家少一个关节”后划分,第一层写大拇指的姿态,第二层写大拇指作用。【此处板书姿态:

作用(性格): 】


教学片段反思:

在二班教学的时候,因为第二位同学很快就纠正了前一位同学的划分,所以此处我无需过多的引导,只需要顺势问全班同学哪一种更好即可。但是在四班的教学时,两位成绩好的同学都没能给出我想要的回答,并且再次追问时,也没有同学和我的划分是一致的,课堂上我便直接给出了“答案”。课后对课堂进行复盘,发现当同学们的意见出现分歧时应该让同学们讨论,哪一种划分方法更好、更合理。而且为什么四班没有人的想法和我是一样的呢?有可能是其他同学发现两位成绩好的同学都这样划分了,自己的答案也许不对便没有举手回答,也有可能是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其他同学没有努力思考该如何划分。

其实划分段落也许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思考的角度不一致,得出的分类方法也不同。划分段落的目的在于明确这一段在写什么,蔡欣妍和吕品溪的分类方式虽然和我的不一样,但是他们都能用合理的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

(三)划分段落层次后引导学生对大拇指的姿态和作用进行概括。两个班上的同学们都无法一下子概括出姿态“算不上美”的特点,而是会把描写姿态的两个句子读出来,我的处理方式是:


师:头大而肥,构造简单,还比人家少一个关节,那这样的手指好看吗?

生:不好看。

师:那用课文的话来说大拇指的形状是?

生:算不上美。【师板书:算不上美】


(四)分析完大拇指的姿态后,开始分析大拇指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师:大拇指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生1:最肯吃苦。

生2: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打招呼……

师:那从这一句可以读出大拇指怎样的特点,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生:憨厚老实。

师:你同意作者认为大拇指最肯吃苦这个观点吗?在课文中找找理由。

(二班/四班)生: “水要喷出来……用劲顶住”写出了大拇指肯吃苦,而且这些词语 “死力,拼命,用劲”也能体会大拇指能吃苦的特点。

师:作者是怎么描写大拇指肯吃苦的呢?

(二班)

生:作者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你从哪个句子读出来的?【教师板书:排比,拟人】

生:“水要喷出来……用劲顶住”是排比句,“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是拟人。

(四班)

生:作者举例子,还运用了排比。【教师板书:举例子,排比】

师:作者举了例子,那排比句你从哪个句子读出来的?

生:“水要喷出来……用劲顶住”。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表现手法?

生沉默

师:我在二班听写的时候,有位同学说她错了很多,但是就只错了一个字,你们猜猜看是哪个字?

生:“他”写成了“它”。

师:那还有什么修辞手法?

生:拟人。【教师板书:拟人】

随后ppt上出示“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师:其实作者可不止用了这些修辞手法,读一读这一句,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沉默

师:为什么要用不同的颜色标出来?

(二班/四班)生:红色字体是中心句,后面在举例说明。

师:是的,这样先概括后举例的写作手法更容易让读者信服【教师板书:先概括后举例 信服】

师:如果我们只有第一句话,你读了以后你相信大拇指最肯吃苦吗?

(二班/四班)生:不相信。

师:所以我们需要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师:再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


教学片段反思:

这个部分希望学生在领悟大拇指的特点的同时还能够领会作者写作的手法,即先概括后举例,但是课后想了想,不知道这样红色和黑色的对比提示好不好,因为一旦教师提示颜色,同学们立马就能领会到第一句是中心句,后面都在举例论证。但是思考了一下,感觉这样的颜色提示有点来得太急了,没有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作者是先概括了中心句,再围绕中心句去举例论证。其实四班同学在回答的时候,有个同学已经回答了举例子,那么当那个同学回答到举例后,我其实可以顺势追问作者为什么要举例,从而引导学生回答作者是想证明自己对大拇指肯吃苦的观点,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先概括后举例的写作手法能够更加让人信服。

(五)学生默读3-5自然段,归纳总结出其他四指的姿态和性格特点。

课程进行到这个部分,两个班给了我完全不同的感受,二班的同学愿意跟着我的步骤去学习,但是四班的很多同学满脸写着“好无聊、我不想回答、我拒绝思考”,本来我设计了一个学习活动,在二班是在第二课时开展的,但是在四班放在第一课时。学习活动是:小组四人,每个人都充当不同的手指,向其他人介绍自己的姿态、作用和性格,然后请同学们上台展示。四班在归纳总结其他四指的姿态和性格特点的时间相对少一点,没有合作学习讨论,


师:请同学默读课文3-5自然段,思考其他四指的姿态和作用,然后分享自己最想介绍的手指。

罗中隶:我想说无名指和小指,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

师:他们有什么性格特点呢?

罗中隶含糊其辞。

刘宸源补充:无名指和小指能力薄弱,但是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别人。

师:能力薄弱,但是作者肯定了他们在丝竹管弦上的重要性。

谭源皓:我想说食指,食指姿态不窈窕,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线条,我从“遇到危险的事……他消受的机会最多”读出食指工作上勇于冒险和探索。

吕品溪:我想说中指,中指相貌堂皇,地位最优,但是每次做事的时候,表面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而且好像取得这一物是他一个人的功劳。

师总结:说明作者觉得中指有些名不副实,好大喜功。


教学进行到这里,我发现两个班的同学都能准确的找到描写五指姿态和作用的句子,但是无法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概括,除非课文中出现了“最肯吃苦,冒险,能力薄弱”这些字眼。不过我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的教学用语上有所欠缺,很多情况下,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后,当他们说不出我想要的答案,比如“徒有其表,好大喜功”这类字眼时,我会直接总结给出答案。这样操作的问题是,无法有效锻炼学生的概括和归纳能力,因为学生找句子后,最后的答案是老师给出的,不是学生自己领悟到的。

在分析完五指的姿态和作用后,四班的同学已经觉得课堂无聊到和我大眼瞪小眼了,于是我让他们小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整个课堂才活了起来,大家热烈积极的分配角色,把自己当作手指向小组的其他同学介绍自己。小组交流后请了一个小组4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姿态,作用和性格,再请台下的同学猜他是哪一根手指。

二、整体反思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手指》这篇课文语言也十分幽默,风趣。但是为什么题材这么幽默的课文,我的教学却很无聊,这堂课究竟应该怎样设计才能好玩,有趣?我想这是我需要重新去思考的。

其次我发现每个班集体学生整体状态都不相同,在二班的教学能够有效的推进,同学们愿意跟着我的节奏去学习,给我积极的回应,愿意去思考。然而,我回到四班教学时,我们班的同学给我最直接的感受时,我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是我不想回答,或者说这个问题太无聊了,我不想去思考,到最后整个课堂变成我拉着他们前进,而且还拉不动。课下我和一些同学交流了这节课的感受,


我:钦佩佩,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钦佩佩:小组里大家互相介绍自己的时候。

我:杨礼源,这堂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杨礼源:好无聊啊。

我:我上课和冯老师上课,你觉得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杨礼源:冯老师上课就是围绕一个问题让我们去文中找答案,但是老师你就是把一篇文章拆成一个段落,把段落拆成句子,把句子拆成词语,这样真的好无聊啊。就好比一块饼干,本来是好吃的,但是你非要把它打碎了,再揉在一起给我们吃。


我虚心接受杨礼源的批评,其实这堂课在备课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样上课应该不好玩,但是又确实想不出有趣的教学活动,担心一些花里胡哨的设计将课堂“搞砸”,倒不如先规规矩矩的按照教参书的设计来推进。杨礼源的评价让我也反省自己,在一些“王者段位”的学生眼中,老师这样的课堂毫无挑战而言,其他学生眼中,老师这样上课很无聊。那么除了设计出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的课堂以外,如何兼顾高水平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觉得富有挑战,一节课下来还能有所收获也是值得我去努力思考的。

好书推荐:《怎样做小学教师》

推荐理由:陈鹤琴先生是很懂教育的,他的思想放到现在大多都不过时。在这样一个时代教书究竟是为了什么?学习究竟是了什么?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好,社会更美,祖国更强。

(0)

相关推荐

  • 白鹅》教学实录王崧舟

    <白鹅>教学实录 by 绿色心情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 ...

  • 《开国大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没有想到那么多老师在后台留言,都觉得这篇课文难上,看起来还真是引起了共鸣啊. 我是这样教学的. 1.朗读课文.(早上抽读发现情况不乐观,我们又进行了齐读和师生互读.主要的目的是把课文读通,近义词疏通, ...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5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5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第一课时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公 ...

  • 二年下册《传统节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传.统"等15个生字,会写"贴.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习俗,让学生爱上中国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爱 ...

  • 语文园地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八安排了五个板块的内容.第一课时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的运用"."书写提示"这三方面的内容. "识字加油 ...

  • 《盼》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写"袖.篷.缩"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斗篷.袖子.遮盖.油锅"等词语.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语言的特点.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

  •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区.尤"等14个生字.会写"尤.其"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黄山奇石的赞叹之 ...

  • 《大禹治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江桥镇中心小学  周晓辉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15个生字,会写本课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重点词句,知道"三过家门 ...

  • 【低眉】《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爬山虎的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圈画关键词句,画图了解爬山虎的脚以及脚是怎样往上爬的. 3.学习作者细心.耐心的观察方 ...

  •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昨天不是故意只写一个课时的,实在是有点忙.见谅!今天接着写第二课时. 1.快速浏览课文,圈出提示顺序的关键词,知道开国大典是怎么进行的. 2.交流,在整个典礼的过程中,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人和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