洼地争霸:永乐城之战与北宋无力征服西夏确定

公元11世纪末,由于辽国的优势地位难以撼动,北宋便将自己的战略目标对准西夏。不仅因为兴庆府宫廷构建晚于汴梁,他们的存在本身直接堵住了通往外部世界的河西走廊。因此,宋军几乎将全部的资源都堆砌要西北前线,意图取得从未在契丹人身上获得的伟大成就。
从很多层面来看,西夏并不是一个拥有强大实力的竞争者。但北宋内部所自带的奇葩军政结构,注定了他们看谁都觉得是可怕对手。各类合理合理又充满匪夷所思的洼地谋略,也必定塑造出类似永乐城之战的典型案例。
相互为难的关系闭合

宋太祖与宋太宗的画像

作为典型的幕府僭主王朝,北宋在其建立之初还保有浓厚的军人政权思维。无论太祖赵匡胤的南征北伐,还是太宗赵光义的屁股中箭丑闻,都是续扩张战略的丰厚成果。最后也仅仅是慑于北方辽国的更加强势,才被迫靠澶渊之盟换得暂时太平。此后便一股脑的高举武人压制政策,同时又不愿对日益膨胀的军队规模实施限制,堪称彰显洼地特色的两手抓两手都硬。
然而,西夏政权的横空出世,却彻底击碎了赵家天子的理想国设置。虽然党项人早在唐朝末年就已崭露头角,却从未有过如此“出格”的大举冒进。即便不是心甘情愿的认可北宋世袭,也至少曾在表面上维持宗藩关系。因此,他们的公然自立实则比任何蛮族入侵都更具有颠覆性。这也是北宋可以和任何外夷妥协,唯独不能与之共荣的根本原因。

西夏的出现 对北宋而言就是个危险的意外

同时,作为西夏实际奠基人的李元昊,也对面临的强敌是知根知底。除不断在军事上展开劫掠和大规模压迫,也不忘在政治层面恶心对手。比如在对待西域等外番势力时,比较倾向于保留家族的原有姓氏--拓跋,意在昭示自己为古代大鲜卑帝国的继承者。一旦交涉对象变成北宋,则立即搬出前唐帝王赐予祖上的皇家李姓,暗示自己对中原地区的理论合法性。显然,这对于自诩为唐朝所有遗产执掌者的宋朝来说,就是非常劲爆的意识层面刺激。
平心而论,西夏的历代君主都野心非常有限,丝毫没有南下汴梁的宏图之志。但本着生存下去、盘活经济的根本目的,还是不忘在政治上碰瓷北宋。毕竟,由于北方草原的自由商路为契丹掌控,他们也只能靠有限的河西走廊完成周转联动。因此,带有政治讹诈色彩的战与和,便是其维持日常的运营模式。再配合上宋朝方面的北伐和岁币交织,从而完成两者之间的关系闭合。

典型的西夏贵族服饰

军事领域的边际效应

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几乎没有停歇

从公元1140年起,北宋和西夏之间的战争就打打停停。双方还经常在你死我活与共同苟且间迅速切换,也算是彼此展开交涉时的一种诡异平衡。但塑造这种情况的根本性原因,还是两国在各自军事领域的边际效应。
所谓边际效应,就是指针对某个目的的投入大量精力,却不没有能获得相应的同步收益。尤其当资源堆砌超过正常比例,往往还容易换来适得其反的意外结局。比如宋军为夺回河套地区的控制权,往往需要投入规模不小的兵力。但随之而来的后勤问题,就容易成为西夏守军的针对确定。倘若党项人也为扩大纵深防御,征召超额部队去攻城略地,同样会因为无力据守而徒增失利。只不过在缺乏统计学手段的古代,类似现象不容易被普遍总结和认定。

边际效应揭示出许多人打死都不愿看到的规律

因此,两国在漫长的博弈过程中,都是朝错误方向大举迈进。先是北宋方面为弥补单兵战力差距与固定后勤压力,不得不将历次远征的部队数量激增数倍。同时动用精锐且比较宝贵的禁军、实力堪忧但易于指挥的厢军和较为勇武却组织性较差的地方乡勇。进一步造成军费开支的水涨船高,反过来也给窘迫的财政添加压力。其次是处于被动接受的西夏,不得不将全部男性人口都组织起来充军。通过构建大大小小的堡垒土寨,为真正的机动力量争取时间和空间。结果就是经济生产近乎瘫痪,更为依赖劫掠与争取岁币。最后,宋军也开始靠大量筑城的手段进行压制。从而在降低效率的背景下,为双方的博弈成本持续加码。
至于北宋军队的将领防范机制、西夏人花重金发明文字管理系统和西北本地的沙漠化气候进程,反倒只发挥次要的加成效应。这种大背景日趋劣质化的环境,也进一步夯实了所在区域的洼地属性。

今日的西夏王国遗址

从天而降的文人统帅

宋神宗时代的五路伐夏走势

公元1081年,励精图治的宋神宗下令重启对西夏攻略,继而发动了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元丰五路伐夏。不仅动员了号称590000多人的士兵和民夫,还提前号召河西的吐蕃部落也参与共同夹击。希望能用分进合击的惯用套路,让分散部署的党项人都顾此失彼。
然而,过于分散的几路人马,根本不可能同步确保效果一致。虽然先后顺利拿下米脂寨、石州、夏州、银州等地,却又因后勤困难而大量减员。灵州守军的顽强阻击,则让整个大计划迟迟不能得到落实。后来西夏方面索性掘开黄河上的大坝,以水代兵的冲垮围攻者阵地,从而艰难完成了及时止损。双方的这次殊死一搏,也因此被自动顺延到来年继续。那也意味着党项人有充足时间准备布置,既可以收缩不必要的防区,又能将原本分散的部队都集中起来使用。与之相对,北宋的留守人马则要分头驻扎,让原本已不堪重负的后勤体系更加吃紧。

永乐城之战前的宋军线路图

不过,以上困难在坐镇汴梁的宋神宗看来就不算个事情。由于前一年的五路伐夏成绩,西夏王国的半壁京畿都被占据。似乎只要在来年再轻轻一推,就能消灭这个横在帝国眼前的无耻叛逆。所以,他不仅下令为最后一击而重新编组部队,还派大文豪黄庭坚的姐夫徐禧出马,充当能节制所有兵马的前敌统帅。
作为非主流儒生的代表,这位徐禧因有人举荐而不用依靠科举成绩提拔。但思维逻辑、行为准则与处事风格,全都浸染着典型的士大夫文人脾气。因此,他不仅需要提皇帝完成预设的攻灭西夏任务,还要在包括道德操守等方面留下表率形象,特别是凌驾于普通武将头上。恰逢前年出击的宋军留守力量,因补给困难而主动放弃了银、夏、宥三州。时任安抚使的科技达人沈括,便提议到边上的横山修筑永乐城。这样就能控制整片高地,对周遭的平原地区实施有效监控。同时也用集中兵力的笨办法,缓解运粮队的不小压力。徐禧便亲率80000名兵丁赶往施工,并在落成后准备以这里充当灭夏跳板。

当时的沈括 同样活跃在西北前线

公元1082年5月,沈括与他达成一致,准备在新的永乐城附近再扩建6座附属城堡。但西夏方面也很快发现了这个大规模施工现场,立刻派骑马赶来探查情况。本已返回米脂的徐禧,闻讯又急匆匆的回到永乐执掌军权。实际上,他喜欢在自己所到的任何区域都确保独断专权,特别是对武将群体的掌控是从不放松。哪怕并无任何实战经验,也要在危急关头剥夺除自己以外的所有裁决权。若是有旁人为其好心提议,多半会被滔滔不绝的歪理给直接怼回去。更有甚者因被认为在扰乱军心而险些遭处决,其后也一直被拘禁在大牢的铁窗之内。即便是提供设计方案的沈括,也在其后没有任何话语权。
既然宋军头顶有如此能人鼎力相助,已被逼入绝境的党项人也不能含糊。仅仅10天时间,就有号称300000人的西夏兵马赶来,成功将宋军主力团团围住。由于主城和堡垒都尚未竣工,徐禧马上否决了任何坚守待援建议,要求士兵到城下列阵杀敌。但在他们与西夏人正式发生接触前,后者还需度过附近的一条河流。于是,有部将向其建议实施半渡而击。结果依然被这位天才士大夫否决,表示王师自己也必须等列阵完成再开始作战。于是,大部分党项士兵便在无人阻拦的情况下,顺利推进到永乐城下。

被迫在城外营地的宋军士兵

在稍后展开的野战中,宋军的步兵阵列很快就支撑不住。由于过度依赖弓弩等远射武器,造成使用枪矛的重装单位比例太少,很难应付强势对手的连番突击。一般而言,将领会提前要求布置拒马或野战工事,否则就随时准备好退到城墙背后坚守。但在徐禧的干预下,万名宋军只是在城外排列的整整齐齐,而没有响应的其他布置。等到部将提议入城再战,又被他当场指控为逃跑主义者。因此,宋军只能在既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苦战,付出很大消耗才得以勉强入城休息。
与此同时,其余西夏骑兵也进攻位于附近的米脂,让那里的守军无法及时驰援永乐。在工兵成功完成筑坝拦水的工作后,并无挖掘水井的守军也开始陷入致命饥渴。但意志坚定的徐禧始终不同意进行突围,只愿坐在原地等候友军来救。更为讽刺的是,一些就驻扎在周边的北宋禁军,也因看不惯他的行径而选择放任不管。

西夏军队在野战中更有优势

机会转瞬即逝

还是半成品的永乐城 就遭到西夏围攻

随着西夏人对永乐城的围困持续,更大的危机开始慢慢降临到宋军头上。除了人员伤亡与物资匮乏,逐步增多的雨水也在不停的侵蚀夯土外墙。在替徐禧等万名被围困者解口渴之际,也消耗了他们赖以幸存的最后屏障。但因为党项人也从未有过像样的攻城武器,所以让这个还只是半成品的土城得以维持较长时间。
5月20日,永乐城的夯土外墙终于坚持不住,在一夜的大雨冲刷后出现坍塌。西夏士兵趁机杀入城中,将包括徐禧在内的20000多人杀死。后者虽从未懈怠于本职工作,经常在巡视后直接倒在城头上休息,却无法将精神之力转化为现实层面的优质武器。多次沽名钓誉且十分偏执的决策制定,也注定了整支部队的最后命运。

抱团集结的西夏步兵

由于永乐城之战的溃败,西夏得以在北宋的最强攻势下幸存。加之前一年的五路伐夏效果非常有限,成功诠释了究竟何为边际效应。在此之后,直到金兵南下前夕的横山战役,北宋都没能再获得这样的优异机会。党项人虽同样疲惫不堪,终究是获得比北宋国祚更为久远。双方都为自己所认定的生存之道而付出沉重代价,结局却是携手坠入洼地的更深渊位置。
(0)

相关推荐

  • 宋夏战争之永乐城之战

    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三月,种谔派大将曲珍率领2万步骑攻击西夏的宥州,大败夏军,阵斩宥州主将.获胜后,曲珍没有停留,进一步夺取了葭芦寨,拿下葭芦寨,横山的制高点就到手了.这让种谔非常兴奋,亲自进 ...

  • 宋夏战争简史:范仲淹高瞻远瞩,王韶平戎有策,章楶致命一击

    宋夏战争简史:范仲淹高瞻远瞩,王韶平戎有策,章楶致命一击

  • 公元1085年,西夏宰相梁乙埋死了,几个...

    公元1085年,西夏宰相梁乙埋死了,几个月之后,梁乙埋的姐姐,一直大权在握的梁太后也死了.25岁的西夏第三代皇帝李秉常刚想接手朝政,却发现,他的表哥梁乙逋已当上了宰相,而梁乙逋的妹妹,也就是他的皇后梁 ...

  • 厚夫专栏◎可怜无定河畔骨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可怜无定河畔骨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代诗人陈陶的边塞诗<陇西行>,是陕北地区历代战争残酷状态的真实 ...

  • 雷家圣:北宋时期绥州的战略地位与宋夏关系

    西夏立国后,绥州因为位于横山之东,可以威胁宋之延州,而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三川口之战即是西夏由绥州攻击延州的例子.宋朝因此任命种世衡修筑青涧城以防绥州.种世衡之子种谔攻占绥州,企图西出横山,威胁西夏.然 ...

  • 永乐城址今何在?

    杨蕤 永乐之战不仅是北宋历史上一场著名战争,同时也是陕北区域史上重要事件,这一事件的发生地即永乐城址到底在哪里?史学界尚无定论.<宋史>载:"永乐小川筑新城,距故银州二十五里&q ...

  • 西夏12 大小梁后

    梁太后在位时也对外战争来巩固粮食一族在西夏朝中的地位.他死之后,侄女小梁太后掌握了西夏的军政大权,小梁太后沿袭了大梁太后的做法,频频挑衅宋朝,发动大规模的战争.然而,小莲太后用战争为粮食奠定记忆的计划 ...

  • 当初永乐城一战,死于西夏刀下者二十多万,...

    当初永乐城一战,死于西夏刀下者二十多万,等于扇了雄心勃勃的宋神宗一个大嘴巴:离开王安石,他什么都不是.士兵和将领都没问题,他非安排两个废物领军.宋神宗别的的好处不多,自尊心还是有的,所以两年后,郁闷死 ...

  • 洪德堡之战:北宋与西夏争霸的内卷式僵局

    公元11世纪晚期,北宋与西夏的长期鏖战依旧悬而未决.尽管双方在事实上已形成某种僵局,却都不愿对摆在眼前的事实予以承认.因此,除非不断加码发动新的攻势,就无法向内部的正反两方给出合理交代.哪怕忍受持续性 ...

  • 【长文】平夏城之战:这一仗,北宋差点灭亡西夏

    文|历史故事书 [本文较长,阅读大约需要30'] 1 1098年,宋哲宗元符元年. 汴京. 大宋汴京河道纵横,虽只初冬,城内却早已是阴冷萧索.大内皇宫的刻漏房刚刚敲过三更,还不到早朝时候,但是文德殿却 ...

  • 在钓鱼城之战中,蒙哥的兵曾借助暗道攻占了外城,这记载是可信的

    曾有历史传言称,在钓鱼城之战中,大汗蒙哥的士兵攻进过钓鱼城的外城,但却一直没有证据加以证实.直到考古专家们对遗址进行发掘,才最终找到了证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 ...

  • 影响欧亚大陆的钓鱼城之战的前奏 蒙哥三路大军的伐宋

    蒙古攻南宋的重点在于四川地区,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川陕的地形,四川盆地北部是米仓山和大巴山,西部是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南部是云贵高原大娄山,东边是巫山,四面都是山.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不像大家想的是一马平川 ...

  • 元素探索者闪电战攻略 陉城之战 这场攻韩“闪电战” 白起是怎么打的?

    红色幻想7-14 15K7426℃ 秦韩陉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4年.秦国武安君白起率军攻占韩国陉城等九座城池.在这场战役中,秦军势如破竹,动作十分迅速地斩杀韩军五万,这场战斗实力对比太过悬殊,所以打 ...

  • 岳飞大战金兀术 郾城之战岳飞用多少人对付金兀术一万五千骑兵?

    郾城之战中由岳飞率领的岳家军数万人,自湖北出发,很快进入河南中部,连败金军,占领军事重镇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并乘胜收复了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地.岳飞还派梁兴等人渡 ...

  • 平夏城之战——四十万夏军倾覆下宋夏百年战争的命运转折

    "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宋史·列传·卷八十七> 北宋仁宗时期,过去一直臣服于李氏大唐,乃至在五代十国时期都对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