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实战干货 | 投资理财防骗指南系列:基金理财审查,四方面审查滤掉坏基金
投资理财防骗指南
之基金理财审查篇
前情提要
四大审查要点
资质审查:管理人、托管人、基金产品
合同文本审查
募集资金投入项目审查
投资法律关系审查
通过这些过程审查,不一定能够投到特别赚钱的基金,但一定可以筛掉那些烂基金。
(图片来源pexels网站)
如何审查?
案件办理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的投资人在购买理财产品前主要是通过业务员的讲解对产品和机构进行了解,其自身很少甚至基本不会对合同文本进行详细查看,也不会对投资机构、理财产品进行审查,结果爆雷后才发现投资项目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合同签约方存在“狸猫换太子”的情形,以为是跟A公司签约,其实风险和责任承担早已在条款中约定由B机构承担。再如合同中的基金管理人等单位并非依法设立,并无发行基金的资质。还有不少投资人因投资机构负责人与其是同学、朋友、邻居等关系,仅凭对方住豪宅、开豪车、豪请吃饭、豪送礼就豪投几百上千万,最终惨被薅羊毛。因此投资前详细审查投资机构、理财产品、从业人员的信息至关重要。
根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不论是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抑或是基金产品都离不开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协会的管理。故此,对基金产品的相关信息的初步核查,可以通过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进行(https://www.amac.org.cn/)。
如下图所示,该网站包含了政策法规、业务服务、信息公示、研究与统计、自律措施、行业动态等版本。
(图片截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
其中信息公示可以直接查询拟投资基金产品的信息,包括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以及具体的基金产品。
(图片截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
通过会员机构综合查询,可以了解投资产品的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是否已经依法加入基金业协会,如其未在公示名录中,则需与投资企业进一步了解原因,避免错投不合规企业发行的产品。
(图片截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
具体的公募基金或私募基金机构查询则可进一步进入机构公示页面进行搜索。
(图片截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
此外,投资前务必对拟投资的基金产品进行查询,是否已经依法备案登记。此前办理的诸多金融类案件中,有不少当事人购买的基金爆雷后,投资的数百万元血本无归,经查询才发现其购买的理财产品根本没有经过依法登记备案,合同中显示的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也无相应资质。
除了以上机构以及产品资质查询,还可通过了解拟投资机构的处分情况、历史违规信息,有效评价投资风险。
另外,对合同文本的审查也需注意。通常而言,基金合同文本较长,少则几十页,多则上百页,如何有效的初步审查非常关键。对此,可以审查签约主体、双方权利义务、违约条款、争议解决条款,以便初步了解签约对象、责任承担方以及诉讼管辖。有不少案件,合同签署地本在A地,结果合同约定的签署地却在B地,争议解决条款约定由合同签署地法院管辖,导致投资人不得不赶往外地维权,花费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还可能因诸多事项无法及时前往而得不偿失。
关于投资产品所属项目,也应当列入自查范围。不少投资机构宣传产品时常声称本期产品募集资金将投入影视行业、医疗行业、教育行业、房地产行业等,但事实上相关项目根本不存在,资金早就挪作他用。因此,投资前需详细了解投资机构声称的项目是否客观存在,有无相关详细介绍,是否可通过政府或权威机构进行查询确认,项目开展计划及进展。如拟投资资金较多,建议实地考察,眼见才为实!
(图片来源pexels网站)
此外,还需注意名为基金实为借贷的情形,即固定投资期限、固定投资收益、到期保本付息。例如约定3年期投资期限,每年固定收益率12%或每个月固定收益率1%,到期偿还本金,毫无投资风险。此类产品其实是打着投资的名义募集资金,实则属于借贷类型。对投资人短期来看好处较多,比如回报高、风险低,但其实此类产品已经违背了投资存在风险的基本特征,也与商业机构逐利的本质相违背。对投资机构而言,其将承担更大的风险,不管是投资收益还是到期的保本偿还,都如一根又一根的稻草,日积月累终将压死骆驼,爆雷也难以避免。
结语
因此,面对此类产品尤需谨慎,一旦势头不对注意及时撤退,避免因一时的高息回报而入坑,也正应了近期如火如荼宣传的“你想要他的高息,他想要吃了你的本金”的诈骗圈套。
饶庆松
大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大成深圳房建部副主任
广西北海国际仲裁院仲裁员
《时代周报》特邀法律评论员
热爱横渡,三次横渡琼州海峡
2016年挑战往返横渡
彻夜坚持19小时50公里
公开出版物有《横渡,不一样的人生》
曾成功代理死刑改判无罪案件
每天一分享,做有温度的律师
阅读|分享|励志|横渡|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