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TOP 10 美食荒漠城市,不能没有它

如果没在假期去过长沙,你可能永远不知道,用调休换来喘息机会的打工人,愿意为一杯奶茶排队2-3小时。

这大概就是长沙的魅力——或者说,这是一座美食城市的魅力。

但也有同样的一群人,抱着“用美食弥补自己心灵空缺”的心态,奔向其他城市,却一次次在餐桌前懊悔不已。

在社交网络上,这样的城市被称作“美食荒漠”

这些城市可能拥有不错的人文和自然景观,但在当地吃到的饭,却让人瞬间理解父母辈为什么总想带着泡面出国。

所以我们在微博上整理了被称为“美食荒漠”的城市,一起来看看,都是哪些城市的哪些食物,让大家感到不满?

阿米| 作者

DT财经(ID:DTcaijing)| 来源

1

哪些城市被称作“美食荒漠”?

在“美食荒漠”榜单上名列前茅的城市,都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

这也比较好理解,由于生活、流动在这些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巨大,所以讨论和吐槽的声量也相对更高,在排行榜上更加靠前。

在前10名“美食荒漠”当中,南北方城市呈七三开。

在整个荒漠集团中,由于北京和杭州的领先幅度相当巨大,单独形成了一个独立厂牌——荒漠兄弟。

这两位荒漠兄弟到底有多荒漠,有多让人生气呢?大概就是在人人充满口腹之欲、人人吵着减肥的21世纪,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却在为无法长肉而懊恼生气。

(图源:微博)

北京有烤鸭,杭州有东坡肉,其他被吐槽为“美食荒漠”的城市也有各自响当当的美食,但它们还是不幸上榜。

到底是哪些食物拖了后腿呢?我们从大片的吐槽声中,找到了互联网饮食界的“众矢之的”们。

被网友吐槽最严重的是各地的传统小吃。

这些在美食攻略中,常常需要在叙利亚风格的残破小弄堂才能找到的“隐藏美味”,却常常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们捶胸顿足。

被人吐槽的小吃通常分为两类,一种是“××怎么可以这么做”的失格小吃,比如不放芝麻酱的热干面;一种是不太能被外地游客接受的本土食物,比如老北京喜爱的豆汁、爆肚。

2

在哪一瞬间

你发现它是“美食荒漠”?

通过分析网友对京杭两座城市的吐槽,其实我们可以总结大家对于“美食荒漠”复杂情绪。

以北京为例,大家对北京的吐槽集中于某几样食物上,比如卤煮、烤鸭和炸酱面等。虽然在北京本地人看来,这些食物算得上地方代表,但在口味不同的外地人看来,这些食物并不具备什么说服力。

媒体人刘春也以一个外地人的视角,在微博上探讨过北京小吃。在那条微博的评论区里,炒肝、果脯、豌豆黄等食物都成了大家批评的对象。

(图源:微博)

以杭州为例,大家对“杭州美食”的批评集中于对菜系口味的不理解。比如热度比较高的杭帮菜、清淡、糖醋等词汇,从中多少能看到一些充满共性的发言

“我没有想减肥,但杭州实在太不好吃了”“糖醋口的食物怎么能下口”。

果然,这个世界上胖的理由千篇一律,但瘦的理由却有无数个版本。只不过被迫饿瘦,就显得特别惨一些。

从网友们的发言来看,当他们大老远赶到杭州,却发现越热门的地方就越难吃到美食。

因为大家多次提到了排队老字号新白鹿餐厅,以及三步一个街拍的湖滨。

这种充满场景感的描述,多少让人有些胸闷。

而且在北京和杭州的关键词中,我们还发现了“外卖”这个场景。

“美食荒漠”这个词,其实不仅仅是外地游客对一座城市的评价,更是每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从内心深处的哀怨。

身体日常被工作掏空的打工人,总想着靠一顿美食回血。

但不管是纠结的选餐过程,还是最后不算好吃的餐食,难免让人觉得这座城市的食物,实在对生活在这里的人不够友好。

这也导致了所有的假期,都成了他们出门旅游或者回家探索美食的理由。

远方的生活才叫生活,近在眼前的生活就只是打工而已。

在评论区里,我们也找到了不少生活在本地的居民,对一座城市的猛烈抨击。

“对生活没欲望了”“点的最多的外卖是沙拉”“外卖就是智商税”……

一座城市给人带来的失望之情,大概就是用最轻描淡写的话,写出最疼痛的人生感悟。

从这些文字当中,我们也可以读出大家对于美食的期待,以及现实给他们带来的反差。

当年轻人被一座城市美好的宣传片吸引到此,却发现这里无法满足自己最简单的美食欲望,所以他们也只能用“美食荒漠”称呼这座城市,这是他们最无奈的呼喊。

3

“美食荒漠”的评判标准

是什么?

其实在大家讨论“美食荒漠”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大家对美食荒漠的定义都是不同的。

媒体学者楼坚是定居北京的杭州人,按照我们上面的评选,他算是在“荒漠”中吃了几十年。

但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大家讨论美食荒漠时,到底说的是本地食物,还是本地可以吃到的食物?

(图源:微博)

这样的矛盾在北京和上海两座大城市体现得比较明显。

在这次的美食荒漠评选中,上海排在了第4位。

当大家赞美这座城市的饮食文化时,法餐、意菜和日韩料理都是顶好的选择。

但在吐槽上海的微博里,本帮菜、小笼包也是不少人批评的对象。

拥有众多优秀驻京办美食的北京,为什么仍然在评选中,问鼎美食荒漠的第一位呢?

大家讨论美食荒漠时的另一个矛盾点,在于菜系带来的价格问题。

在讨论杭州美食(真的好吃那种)的帖子中,不少人都提到了金沙厅——一家人均743元的高档餐厅。

《国宴和家宴》作者王宣一出身于浙江世家。杭州菜在她的印象中是婉约的,它的价值更多在于展现主人的诚意。

她在文章里写道,“一道茄子,经过干贝、蟹肉、荸荠等等各种材料和方法蒸过来煎过去,去煨、去焖、去炖,浸过肉汁、海味什么的,再以不起眼的姿态呈现出来,上菜时仍只看得到是一盘茄子,做主人的洋洋得意地说,请吃点茄子,最后就等着客人说,啊,这是什么茄子这么好吃?”

不过,这样的诚意通常建立在高昂的价格之上。

相比如今的大众口味,注重诚意的杭帮、本帮菜系,就显得有些过于孤高。

但一座标榜美食的城市,要是总以一些人均好几百元的菜系作为招客门面,未免显得过于冷艳。

真正想要讨好游客,讨好年轻人,仍然需要能够符合大众口味的平价美食。

毕竟在我们这些普通打工人的眼里,真正的美食,是加班到深夜时一份真正可口的外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