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艰苦的三支红军队伍,与上级失去联系,遭受十倍敌人围剿

中国革命历程艰苦卓越,红军主力曾经历尽艰险万里长征,有三支红军地方部队比中央红军还要艰苦。

一、中央根据地留守部队

1934年8月后,红军主力部队以及最后阶段扩充的部队都离开了中央根据地,剩下的仅有红24师,还有10多个地方独立团。

中央苏区剩下的部队看起来不少,都是没有实战经验的游击队,武器装备也很差,此外还有无法跟随主力转移的1万多伤兵,而他们面对的是30多万敌人。

1934年10月到1935年2月,中央根据地留守部队坚持在正面作战,吸引敌人,掩护长征部队。此后根据中央指示精神,部队分九路突围,转入游击战,从此失去与中央的联系。

1935年3月,项英、陈毅率领一支突围队伍历经曲折,转移到江西与广东交界的油山地区,在这里进行游击战。最初部队有1000余人,遭受敌人围剿、叛徒出卖等困难,蔡会文、李乐天等领导人在战斗中牺牲,兵力只剩下300多人。

在其他的10多个游击区,条件同样艰苦,地方游击队无法与上级联系,只能各自为战。三年游击战,牺牲了很多杰出领导人:

1、瞿秋白,因患肺病留在瑞金,是党的早期领导人。1935年2月24日被俘,6月18日就义。

2、何叔衡,中央苏区临时最高法庭主席,中共一大代表。1935年2月14日突围中不愿拖累同志,纵身跳下悬崖。

3、刘伯坚,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3月4日,突围时受重伤被俘,3月21日英勇就义。

4、此外,方志敏、贺昌、李赐凡、李天柱、刘畴西、毛泽覃、阮啸仙等领导人也先后牺牲。

二、琼崖纵队

海南地处中国陆地最南端,这里的革命斗争不同于全国,有一支红军部队坚持了23年之久。

1927年9月,海南发动全琼武装总暴动,建立起红军队伍。1929年7月,琼崖特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领导人被捕牺牲,一度陷入低谷。

在危急关头,冯白驹挺身而出,倡议召开各县联席会议,重建了特委领导机关。1930年1月,特委领导王文明病逝后,他接任书记,从此开始领导琼崖红军。

1932年,琼崖红军反“围剿”失败,革命转入低潮,最少时仅剩25人。他在母瑞山坚持8个多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后,重返琼山县革命老区,红军队伍重新发展壮大。

抗战中,国军撤离海南岛,他率领改编的琼崖抗日武装抗击日本侵略军。抗战中最艰难时期,他们与中央中断了电讯联系,遭受日伪军大规模残酷的“蚕食”、“扫荡”。这种情况下,依然能够红旗不倒,坚持斗争。

到抗战结束后到。队伍发展到两万余人,解放区和游击区占全岛总面积的80%,控制人口占全岛总人口的60%,让岛上的国军头痛不已。

到1950年,他们又配合完成了海南解放。

三、东北抗联

南方游击战争艰苦卓越,只有三年时间;琼崖纵队坚持20多年,一直有中央领导,还有华侨支持。相比之下,东北抗联斗争最为艰苦。

在20年代,东北没有共产党的武装,党的组织都处于地下。1931年后,中共满洲省委开始组织抗日游击队,先后创建了磐石、延吉、和龙、珲春、汪清、巴彦、海伦、珠河、汤原、密山、宁安等许多游击队。

1932年,在中央指示下,东北的游击队改编为红军。这一改编不适合当时的环境,遭受挫折。1935年,我军领导的游击队联合各种势力共同抗日,获得了大发展,人数达2万5千至3万人。

从1937年底开始,日军加强了清剿。东北有日军驻军几十万,还有大约10万伪警察,20万伪军武装,力量是我军的几十倍。日本人把东北居民都集中看管,大量日本开拓团进入东北地区,抗联在很多地方缺少群众支持,只能隐蔽在深山老林。

1938年冬天,抗联只剩下队伍5000余人,到1940年冬天,东北抗日联军只剩下不到1000人。1941年,剩余大约700人退到了苏联境内。还有少量部队在国内,一直战斗至1944年初才退出小兴安岭山林地带。

在冰天雪地最为艰苦的条件下,抗联坚持斗争实在不容易。根据统计,从1931年起14年时间,东北参加反抗日军的人大约有130万人,活到抗战胜利的仅有1万人左右。

抗联11个军军长,只有第3军李延禄和第4军周保中活到抗战胜利,第8军谢文东、第9军李华堂叛变,其余都战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