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发现“天下第一粮仓”,历经千年仓粮不腐,还发芽结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悯农》

“民以食为天”,吃饭睡觉是亘古不变的主题。且不说古人一生勤劳苦做只是为了能够吃得饱、穿得暖、睡得舒适,就算是我们,也照样离不开饮食。

如今,我们对于吃是“越来越挑剔”,商场上的饮食产品更是多到不胜枚举。而且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越来越方便,我们似乎已经逐渐脱离了“粮食”的控制。

事实上,哪怕如今的我们获取粮食的渠道和方式变得十分便捷,存储粮食依旧十分重要,甚至关乎国家安全。为此,我国出台许多政策保护粮食安全,保障14亿人的饭碗。

能够生产无比丰盛粮食的我们都需要时刻刻为粮食提心吊胆,那么“靠天吃饭”的古人又是怎么做的呢?河南洛阳一出土文物遗址,或许能够给我们答案。

它是“天下第一粮仓”,历经千年风雨,仓粮依旧不腐。科学家从中取出一粒种子,居然还能生根发芽。

古人如何储存粮食

如今的我们,不仅不再需要一直守着一亩三分地,似乎连储存粮食都显得有些多余。但是我们真的不需要储存粮食了吗?

当然不是,我们普通家庭之所以不需要多么的为粮食的储备担心,是因为有许多商家为我们“准备”好了粮食,同时国家还建设了不少大仓库储备着各种重要粮食。

现代粮仓能有多大?以北京中储粮为例子,每年立秋收割粮食后,经过收购、分类、干燥等过程后,将处理后的粮食运输到粮仓内保存。

据统计北京储备粮仓内的小麦和稻米的库存总量大致相当于全国人民一年的消费量。换句话说,光是北京中储粮就能喂饱14亿人。

中国之所以如此重视粮食安全,是因为几点。首先不是每一年的收成都是恰好满足我们的需求的;其次,总是依靠国外进口更是受制于人。

同样的道理,历经战乱无数的古人们,当然深谙这个道理。粮食可是关乎国家兴衰、兵强马壮和人民安定的重要基础。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统治者不能安定百姓的生活,将会有极大的可能被推翻统治,而让平民百姓免受饥荒就是一个重大保障。

于是,在统治者的介入下,古人的储粮技术慢慢地变得更加的成熟,而且最初的储粮手段——粮窖,也慢慢发展成了大型粮仓,明朝后还出现了粮仓城。

说到古代的粮仓,不得不提及号称“天下第一粮仓”的——含嘉仓。那么这个含嘉仓的“天下第一”究竟第一在哪里呢?

震惊世界的“天下第一粮仓”

含嘉仓遗址在河南的洛阳城于20世纪60年代,意外地被考古学家发现。起初被误认为是一处陵墓,直到考学家的逐渐发掘,最终才发现它本来的面目。

在考古学家进行多次的钻探,并结合之前的数据后,最终确定的含嘉仓的仓窖竟然达到了287座。结合史料,含嘉仓更是被称为“天下第一粮仓”。

第一、修建工程量巨大。含嘉仓于公元605年开始建造。在当时,隋炀帝十分重视囤粮,可谓中国古代利用粮仓囤粮的顶峰,含嘉仓便是当时修建工程最大的一个粮仓,足足动用了数万人之多进行修建。

不仅如此,在唐朝时期,含嘉仓也是十分受重视,更是经过多次扩建,形成一个占地面积达到43万平方米的巨大仓库,堪称“粮仓城”。

第二、选址的战略意义非凡。含嘉仓位于洛阳城内,不仅沟通着关东和关中之间大部分的粮草转运站,而且能够储存整个洛阳东部的粮食。

加上洛阳本身就是一个核心城市,沟通着各大关门,是攘敌对外的重要后背辅助,含嘉仓无疑是军事上的重要后勤保障。

第三、储粮量第一。根据已有史料记载,在唐朝时期,含嘉仓几乎一直在储量上庇佑着整个大唐。含嘉仓在唐朝时期,每年的储粮量几乎占了全国所有粮仓总储量的50%,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

不过,遗憾的是,随着经济中心南移,粮食产地从北方逐渐移到南方,所谓“苏湖熟天下足”。在历史潮流冲击下,含嘉仓在宋朝时期便慢慢被弃用了。

千年种子竟然还能发芽

被废弃的含嘉仓,被岁月给埋没,消失在大众的眼里。随着20世纪60年代的考古活动,尘封多数百年的含嘉仓终于重见天日。

20世纪60年代,河南要修建焦枝铁路,修到洛阳的时候,工人发现与众不同的陶器,于是上报相关部门。

经过专家鉴定,他们确认此处便是传说中的“天下第一大仓”——含嘉仓。考古学家立刻展开发掘,经过考古,专家共发现287座粮仓,整整齐齐地排列。

其中160号粮仓令考古人员意想不到,粮仓里面竟然还留存有部分粮食。而且,这些粮食除了色泽泛黄之外,与如今相对应的粮食并无多大不同。

最为令人震惊的是,在发现这些粮食后,不到几天时间,一些种子竟然发芽了。这可是是埋藏了数千年的种子呀。

一些专家把这些发芽的种子送到洛阳的农科所里面培养,结果竟然就是正常生长,最后结出了正常的谷穗。不仅如此,其他没发芽的种子带回去培养后,无疑也和正常的种子一样生根发芽。

这实在是太令人震惊了。那么为什么这些种子居然可以千年不腐呢?经过科学家和考古学家的研究,他们总结了几点原因:

首先,含嘉仓地势较高,可以避免水汽;土壤以黄土为主,土质干燥、结实。如此地理条件为粮食储存提供干燥条件,

接着,根据古代书籍记载,含嘉仓分为几层:一层木板、一层草、一层由红烧土和黑灰构成的混合物、一层仓壁和一层夯土层。如此设计不仅保证粮食不会有氧发酵,导致腐败发热,还防止土壤中水汽入侵仓库。

同时,古人不会一次性倒入粮食,而是分批倒入。每次倒好粮食,就铺上一层用来防潮的席子。如此反复,直到粮仓填满。席子不仅可以吸潮,还可以防止空气进入。

最后,古籍记载,古人还会在仓库上种上树苗。如果树苗绿油油,那么就有可能是地下有水汽,要及时翻出来晾干。正是靠着种种精心设计,含嘉仓才能“储粮千年而不腐”

结语

古人智慧远超乎我们的想象,“天下第一大仓”含嘉仓的奇迹便是古人智慧的凝结,如今的含嘉仓已经不再储存粮食,而是作为文物遗址向大众公开,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粮食一点一滴都来之不易,为了储存粮食,古人都如此用心,当代的我们也应当上心。粮食安则天下安,作为普通人,虽然我们没条件储存大量粮食,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不浪费粮食。不浪费粮食,也是在保护粮食安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