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摄影爱好者,超广角和长焦哪个更实用?

索尼FE 14mm F1.8 GM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体积控制,尺寸仅为83mm x 99.8mm,重量460g。

坦白讲,这枚头索尼党等了好多年,适马当年推出14mm F1.8 Art的时候,被冠以“世界首创”四个字,前端80mm大灯泡也就罢了,重量达到1.12Kg,带出去太沉了。老蛙虽然也有15mm F2,但是边缘画质实在是差。

虽然这个焦段,注定不会像大三元那样热销,但索尼FE 14mm F1.8 GM的市场前景很好,至少会是用户的第一选择,哪怕售价11300元。不少佳能用户开始羡慕索尼了,35gm 50gm真的小巧。

腾龙 11-20mm F2.8这是要搞残副大三元的节奏?只可惜,卡口限制,恐怕前景一般,早干嘛了。为什么我反复强调,超广角对于入门用户来说,拥有的意义不大?

很多人购买的理由是,可以获得更广的视角。在他们的认知中,广角就是用来拍摄风光的,但并不知道,超广角镜头有“四个边角被拉伸变长”的特点。

有专业人士做了这样的形象总结,“浅坑变深洞,苹果变西瓜,水沟变西湖,一尺变一米”。其实超广角比较适合拍摄星空,拍树,拍云,拍建筑。最大的优势在于视觉冲击力,能够明显感觉远近感和空间感,犹如有故事情节一样,这是其他镜头无法赋予的。另外,还可以把人的腿拍得很长,不少姑娘喜欢。

然而这种做加法的拍摄手法,对于构图基本功要求非常高,一方面要让畸变的线条看起来很自然,另一方面要让画面内所有元素不多余。更重要的是,同一个场景,如果你拍了好几张,想要有很大的画面变化,太难了,这就有了审美疲劳。

所以很多摄影师出去拍片,超广角的出片率并不高,好片子也就几张,因为发多了,看腻了,观众就不鼓掌了。

写到这里,难道你们还不明白吗?如果你是个风光摄影师,到处游山玩水,时间空余,买个超广角镜头利用率很高,出片自然的。

如果你只是一个摄影爱好者,甚至入门爱好者、键摄师,超广角镜头一年出好片的数量,可能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倒不是说水平差,而是跑得太少了,适合拍摄的场景太少。

选择长焦镜头,实用性就突出了。举个例子,站在一个山头,放大远处,比如日出日落、月升月落或者远处景色,获得更多细节,通过窄视角简化的构图,做减法。此外,利用长焦镜头的特点,获得足够的空间压缩感。

压缩感?就是可以把远处的物体拍出“在近处”的感觉,同时还能缩短画面中各元素之间的距离感。距离在雪山下拍人像,用长焦镜头就可以拍出山体很大,女主离背景很近,仿佛人就在雪山脚下的感觉。

这样的场景,你很难想象,是在很远很远的山上拍摄的,用了150mm焦距长焦镜头。如果换了超广角,哪怕广角,可能完全没有细节,凑活看看天。

本文,主要是从实用角度考虑问题,预算足,可以任性买买买,不足呢?有限的资金,要投入到最大利用率的镜头上。如果你问我,大三元里面最值得买的,我的回答还是70-200m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