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娃的童年

山里娃的小学时代
文/王世华
我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姊妹六人,我排行老四,上有哥哥姐姐,下有两个弟弟。
我个子很瘦小,除了遗传,也可能与当时的生活条件有关系吧。十来岁,我才读一年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没有分田到户,大人们每天早上都要出工了再回来吃早饭,爸妈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早上天还没亮就起床,起床后哥哥姐姐们要把牛放饱,准备好猪草。我起床后要帮奶奶摘菜,做饭,吃了早餐再上学。
那时,家庭困难,冬天天气实在冷了才有鞋穿,夏天从来没鞋穿。每天上学,我几乎都是跑着去,因为路太远,走慢了就会迟到。我们上学走的都是山路,到校后总是上面的衣服汗湿,下面的裤子被露水打湿。
有一天,我正急着往学校赶,可到离学校还有不到一百米远时,只听见“铛,铛铛,铛,铛铛……”上课铃响了,我急了,没有看见脚下的石头,正好踢在了脚趾上,鲜血直流,我还是不顾一切地赶到了学校。我推开教室门,举起手喊“报告”,眼泪夹杂着汗水不自觉地从脸颊流下。还好,今天老师没怎么批评我。我坐到自己的座位上,擦干了眼泪,和同学们一起听课。
我们上学,学校那时候是没有午餐吃的。在永兴龚场小学,有一位和蔼可亲的易老师总是对我无微不至地关怀。冬天,我吃完早饭后,奶奶总会用那个长方形的铝盒,把饭和菜装满一盒,让我带到学校,老师会帮我把饭盒用老师们做饭烧了的余烬帮我热了中午吃。
而到了热天,饭带到了学校后中午就坏了,我就在家里带上黄瓜、桃子和红薯等瓜果藏在半路,等放学回来再吃。这些瓜果我不敢带到学校,因为学生多,怕分不均,到时反倒没得吃了。有时太阳大时,我藏的这些东西早就晒得半熟了,不管怎样,这也是我的“美餐”。要是既不能带饭吃,又没有“零食”带的日子,我只好从早上6点饿到下午6点,这样的日子是常有的。
下午放学回来,奶奶说:“你快去吃吧,锅里还剩一碗粥。”我那时就特别高兴,丢下书包,狼吞虎咽,一碗粥很快就下肚了。但很多时候,我到家后,奶奶说今天没有剩的了,中午爸妈刚好吃完了,我只能呆呆地坐在门槛上,那种失落感是现在的孩子无法体会的,因为那时连饭都没得吃,更没有零食了,我只好强忍着,等奶奶烧好晚饭了和家人一起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