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早料到朱棣会造反,给朱允炆留了一员猛将,可惜没被他重视

士安于饱暖,人忘其战争,皆我明成祖文皇帝与姚少师之力也。——李贽

有人说中国最具正能量的皇帝就是朱元璋,每当颓废时,想到朱元璋从一个乞丐成长为开国皇帝,就自然而然的充满了斗志。实际上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比起父亲也不差多少,明朝之所以能够大治,很大原因都是因为有明成祖奠定基础。

但是在朱元璋去世前,压根就没想过让自己的四子朱棣继位,甚至为了确保孙子朱允炆的皇位,他还给朱允炆留下了一员悍将。为的就是在朱棣造反后,能够挡住燕军的兵锋。可惜朱允炆不会用,因此最后落得个火烧皇宫,下落不明的结局。

历史上北破游牧民族的皇帝有许多,诸如汉武帝、唐太宗先后击破了匈奴和突厥,但是真正御驾亲征,远渡荒漠,北逐异族的皇帝,仅有明成祖朱棣一人。朱棣的骁勇善战,早在朱元璋时期就可见一斑,朱元璋打天下时还会带着朱棣随军出征。

因此在朱元璋定国后,将朱棣封到了北平,以来是把好钢用到刀刃上,明朝万里江山,最危险的地方莫过于北方。元朝虽灭,但是残元尚存,朱棣作为朱元璋最能打的儿子,由他来镇守北平自然最放心。

但是这也滋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北平离南京太远,天高皇帝远的朱棣在北平招兵募马,朱允炆也管不到。其次就是经过连年的征战,导致燕军和明军的势力差距越来越大,燕王军队在残元的“帮助下”越来越能征善战,而朱允炆的大军多年来疏于训练,又没有上过战场,因此战斗力差了一大截。

朱元璋自然想到了这一方面,因此他在大肆屠杀功臣时,并没有杀绝。虽然如蓝玉、傅友德、冯胜、朱亮祖这种特别善战的将领都被朱元璋杀了,但是他特意留下了一位悍将耿炳文。耿炳文是耿君用之子,早年就跟随朱元璋征战四方。

耿炳文的父亲在攻打张士诚时战死,耿炳文继任父亲的职位,屡次击败张士诚,并且攻克湖州围困平江,平定了吴地。建国之后,耿炳文又跟随常遇春攻占大同,随徐达征讨陕西,最后与徐达一起北伐,与傅友德平定云南,同蓝玉北征捕鱼儿海。

到了洪武晚年,开国功臣病死的病死,被杀的被杀,几乎没有能征善战之人,因此耿炳文也从当初的万年副将变成了大将军。当然这只是针对徐达、常遇春等人而言,对付燕王手下的张玉、朱能依旧不成问题。

可惜朱允炆并无用人之能,明军承平日久,疏于训练,对付骁勇善战的燕军自然非常棘手。即使朱允炆给了耿炳文15万人,但是面对几万人的朱棣依旧久攻不下。于是耿炳文采用防守战略,准备消耗完朱棣的军粮,使其不战自败。

可是朱允炆等不及了,他看到耿炳文15万大军还不能取胜,于是想到了临阵换将,偏偏派了李景隆替换耿炳文。李景隆是名将李文忠之子,但是他连父亲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只有长相帅气这一点继承了父亲。

果不其然,李景隆接手军队后,相持不下的双方出现了明显变化,主张进攻的李景隆被朱棣打得大败,从大同一路撤出了济南。朱允炆将李景隆召回南京,虽然黄子澄等人要求杀李景隆问罪,但是朱允炆并没有怪罪李景隆。

可是李景隆心中担心,于是他偷偷打开了金川门,迎靖难军队入了南京城。从此大明王朝改天换地,朱标一脉从此断绝,取而代之的则是朱棣一脉。明朝皇室的世系辈分也改为了“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可惜的是,朱棣的后代并没有体谅祖先靖难之役的辛苦,贪玩的贪玩,修仙的修仙,有的喜欢做木工,有的喜欢养宠物,更有半辈子不上朝的皇帝。最后导致朱棣的世系表,传到一半就戛然而止,大明王朝经历了两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后也走向了灭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