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本来无秘方 把根留住疗效良
跟随王三虎教授门诊日记
通过阅读王老师的抗癌专著、跟随临床实践,聆听病例讲解,对王老师中医抗癌理论体系、不同肿瘤辨证分型及常用方剂、不同肿瘤辨病抗癌方药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今天的这个病例真正让我体会到王老师提出的“把根留住抗癌论”,也深深体会孙子兵法虽有三十六计,但最高计谋即不设定法,这正如同武林高手的最高境界即无招胜有招。
患者汪先生,85岁,广西柳州人,肺癌术后9年11月。该患者的病情情况在王老师的代表作——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医抗癌临证新识》中有报道,因目前离该书出版已经过去7年,故再次将该患者诊治过程及目前状况进行详细记录。2006年1月20日初诊。
右肺癌术后2月,伴纵隔淋巴结肿大,行γ刀治疗2次。刻诊:咳嗽,颜面虚浮,浑身软困,出虚汗,手抖动,胃脘痛,食欲不振,喜热饮、畏寒,舌红苔薄,脉虚数。辨证:肺脾两虚,胃失和降。治法:补益肺脾,辛开苦降。半夏泻心汤加减。处方:半夏12g,红参10g,黄连6g,干姜8g,生姜8g,白术10g,茯苓10g,甘草6,延胡索12g,麦芽12g,鸡内金10g,蒲公英30g,当归10g。每日1剂,水煎服。
2006年3月16日第3诊,服用上方后饮食增加,虚汗减,行走较前轻快,睡眠差,舌红苔薄,脉虚数。气虚明显,上方去干姜,改红参为15g,加灵芝12g,天麻12g,山茱萸20g,黄芪30g。每日1剂,水煎服。
2006年4月20日第5诊。坚持服用中药3月,活动能力增强,纳食增加,身体逐减恢复,在人民医院复查CT未发现新病灶,血常规、肝功能、CET基本正常。现觉咳嗽喉痒,腹胀,动则气喘,眠差,舌红苔薄,脉弱。上方加夏枯草30g。每日1剂,水煎服。
2006年5月18日第8诊。症状消失大半,诉胃脘不适,眠差,目蒙,舌红,苔稍厚,脉虚数。证属脾胃虚弱,寒热错杂。处方:半夏15,黄芩12g,黄连6g,蒲公英30,党参12g,薏苡仁30g,连翘15g,麦芽2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2006年9月25日第24诊。以上方为主加减服用4月余,病情稳定,近日复查胸片,CT于2006年4月第一次复查相比,未见新病灶,原有纵隔肿大淋巴结缩小至正常。自述胃脘胀满辛辣,喜热饮,喜用毛巾被捂胃脘,偶见咳嗽,痰白,少见胸闷气短,舌质偏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证属脾胃虚弱,寒热错杂,痰浊犯肺。半夏泻心汤合栀子豉汤加味。处方:半夏15g,黄连6g,黄芩12g,干姜8g,红参10g,大枣10g,甘草6g,枳实12g,栀子10g,淡豆豉10g,山茱萸15g,海浮石30g,白英30g,竹茹12g,白术10g,公英30g,连翘15g,杏仁10g,当归12g,鳖甲30g,穿山甲10g。每日1剂,水煎服。
2006年10月14日第26诊。因低热住院10余天,热仍在38度左右,刻诊:软困失眠,面黄,咳嗽,痰多白色,不欲食,厌油,欲吐,时恶寒,汗出,口苦,舌红苔薄,脉弦。证属少阳枢机不利。治以和解少阳。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12g,黄芩12g,半夏12g,瓜蒌壳20g,芦根20g,红参12g,生姜9g,杏仁12g,大枣10g,炙甘草6g,半边莲30g,九节茶15g,内金15g,麦芽30g,川贝母12g。每日1剂,水煎服。
2006年10月18日第27诊。服用上方1剂则热退,咳嗽、睡眠、饮食均好转,仍气急,软困,胃脘辣胀,舌红苔稍黄厚,脉数。2006年9月25日方,每日1剂,水煎服。
2006年12月14日第37诊。患者动则气甚,上楼尤甚,咳嗽减轻明显,胃脘仍胀,食之不香,眠差,舌红苔稍厚,脉滑。2006年10月14日方加蛤蚧0.5对。每日1剂,水煎服。
2007年1月10日第42诊。咳嗽减轻,食少,厌油,舌红苔黄,脉虚数。胆胃不和,仍以小柴胡汤加味。处方:柴胡10g,黄芩12g,半夏12g,内金20g,麦芽12g,红参12g,莱菔子12g,生姜9g,大枣10g,炙甘草6g,鸡骨草20g,金钱草30g,神曲12g。每日1剂,水煎服。
2007年5月28日第73诊。服上方病情稳定。近日自觉内热,睡眠差,舌红少津,脉细数。证属心肾不交,气阴两虚。黄连阿胶汤加味。处方:黄连8g,白芍12g,阿胶10g,黄芩12g,元参12,麦冬12g,沙参12g,石斛12g,鳖甲30g,红参12g,瓜蒌壳15g,鸡子黄1枚(冲)。每日1剂,水煎服。
2007年7月9日第83诊。胃脘胀,口稍苦,舌红而干,脉弦。2007年1月10日方加鳖甲30g,龟板20g,沙参12g,麦冬12g,枳实12g。每日1剂,水煎服。
2007年8月9日第90诊。略感气急,胃胀,饮食可,舌红苔薄,脉数。2006年12月14日方加厚朴15g。每日1剂,水煎服。
2007年11月28日第119诊,上方药效平稳,变化不大,坚持服用,精神气色好转,略感气短外,无明显不适。守方再进,后天之本得补,则土能生金,生化之机不绝。
2008年7月14日第167诊,肺癌术后2年8个月,坚持服中药2年有余,活动自如,精神爽快,偶有胃脘不适,时感辛辣,是仲景所谓“心中如啖蒜虀状”,守2006年9月25日半夏泻心汤合栀子豉汤加味方,略有进退,自觉效果满意,毫无厌倦之心,并诉继续坚持服药之意。此后患者一直以调理肺脾治疗为主,近几年间断服药,每月服药10-15剂,病情稳定,生活自理,每天可到菜场买菜。
今日就诊诉偶有上楼梯气短,偶有少量粘痰,有腰酸、腰腿痛,纳食可,大便溏,睡眠可,舌淡红苔白,脉弱。年老体衰,久病必肾,辨证:肺脾肾虚,风寒侵袭。治法:补肺健脾益肾,祛风散寒。予以独活寄生汤加减。处方:杜仲15g,狗脊15g,桑寄生20g,秦艽12g,防风15g,骨碎补30g,山药30g,独活12g,牛膝15g,白芍15g,炙甘草10g,红参12g,土茯苓30g,续断10g,川贝6g,葛根30g。
王老师写的“把根留住抗癌论”一文中重要观点就是在长期的抗癌过程中要留住脾胃这个后天之本。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强调的是脾胃在治疗痰饮方面的重要性。本案虽属肺癌,但根据临床表现,以胃脘不适为主要表现,喜热饮,畏寒,舌红苔薄,脉虚数就是寒热并见的征象,经治9年有余,自我感觉满意而仍需服药,则印证了“寒热胶结致癌论”的客观存在。脾胃居中,为人身之枢纽,适逢寒热胶结,则气机升降失常,继而导致气机窒塞,随之痰瘀并至,上行于肺,积聚成块,则成肺癌。即所谓病在肺,关在胃。论及治法,舍辛开苦降何求?干姜、黄连、半夏为主药,半夏泻心汤为主方。气机顺畅,升降复常则病安从来?即使还未尽如人意,势必撼动病魔根蒂,阻遏其锋芒,生化之源不竭,给带瘤生存和持久战提供了物质保证。
本案对于老年肺癌的治疗有一定的启示。该案更是王老师诸多抗癌理论的集中体现。王老师在精研伤寒论和后代诸贤论著的基础上,参考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进展,结合自己多年对癌症患者临床表现的长期观察,通过反复临床实践后不断总结,在中医整体观和辨病辨证理论指导下针对不同部位癌症创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抗癌新方如:治疗肺癌最常用的基础方“海白冬合汤”,治疗食道癌的基础方“全通汤”,治疗肝癌的基础方“软肝利胆汤”及“保肝利水汤”,治疗鼻咽癌的基础方“木棉花汤”,治疗乳腺癌的基础方“二贝母汤”等等。王老师同时指出以上方剂均为常法,但临床病情往往复杂多变,在临床中一定要知常达变,以人为本,以癌为标,要有整体观,做到机圆法活,才可以真正在临床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