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面山水范例构图章法与技法解析
烟寺晚钟
此幅构图方法为“横展型”,亦称横式,按山势的来龙去脉、起转承合、起伏高低呈现横向铺开与整合。以树木夹杂期间,云气亦横向延伸,泉瀑穿流于崖谷之间,以显断连隐现及清虚灵动之意绪。山皴用笔尖点拂或长扫,斧劈、钉头、鬼面相结合,随机生发,按结构及石纹走向而变换。山石的设色近景用花青,中景用淡赭石。
晴岚远帆
此图章法为“正立”式,主山居中而直耸,峰顶撑出画外,以见奇突。在空间处理上取“鸟瞰”式,屋宇、江帆、远岸皆有深远之意。画山石用钉头皴法,以笔尖蘸墨,落笔逐个拨挑,笔触形似钉头。主山设色用赭石加朱磦,顶部及暗部以少量石青敷罩。近山则全用石青涂染,两棵夹叶树分别染石青与石绿。应做到骨气爽隽,色泽朗润。
秋林瀑布
此帧绘山间的秋末丛林,树一律用点叶法,或墨点,或色点,虚虚实实,分出若干层次,往往上实下虚,上浓下淡,使丛树中有雾气穿凿之感,尽量做到密而不乱。山石用长斧劈皴,内兼钉头皴。全图以浅绛为颜色基调,右上角留出一片虚白。
观潮图
此图采用主景居中的取势方法,山石呈块面结构,用长短不同、宽窄不同的笔触纵横劈扫,用叶暗干明的画法,以浓墨点叶,树干用双钩,水浪用淡墨勾勒,用螺青晕染明暗,浪顶、浪花处留白,远处水湄消失在雾气中。山石以赭石和石青涂染,局部罩以石绿。山石应画得明亮一些。
蜀江晨曦
此图为两山夹一水构图。左暗右明,形成对比,视点压低,以显山之巍壮,画山峰先用墨勾,阳面再用赭石加朱磦复逡而不用涂染的方式,山脊所着石绿用点法,底色为浓墨。天空、水均用淡墨渲染,以求聚气与含蓄的效果。左侧山为阴面,用浓墨皴,淡墨染,树叶则用石青色点之,与画幅右方的暖色调形成对比。
松崖远眺
此图为工字形构图,近石、权为纵势。石坡、后山及树的大枝取横式,突出向处伸展之力。山石用湿墨短线皴之。近处石块在皴完之后,先用墨染,再敷以苦绿(草绿加少许墨),干后以石青加花青局部晕染。石坡与后山用不同深浅的赭石与石绿染之。人物的衣纹用藤黄加赭复勾,再以淡粉罩染。
关山行旅
此幅景物重点在左右两侧,统统截取山腰之局部,其势向外撑开画面,中间的天桥,起到了拉住外撑之力的作用,并形成画面的横展之势。路径将观者的视线引入画面纵深,丛树穿插掩映,以求藏露隐现之情趣。垂落之瀑布以显画面之动感,且收含虚聚气之妙。行进在山路上的人畜,点出行旅之主题。山石用方笔触的小斧劈皴,纵横斫扫,皴痕或干或湿,或大或小,细微结构用方折的线条勾勒。全图以赭红的暖色为基调,只是在夹叶及点叶之间有微妙的色彩变化,但仍保持色调的统一。
岩阿茗话
此图物象集中在画幅的中间,左右两边及四角皆为虚白,山石用大斧劈皴法,石的顶部用横向劈法,纵面用竖向劈法,上顿下收,上实下虚,行笔出锋,形成斩截勾砍笔触,以表现石质的坚硬与严整,且明明显块感。
江峡风帆
此图用水墨描绘江峡烟云之景,其中的空白不仅仅是画面中的意象空间,而且是画面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云气要染出形状与走势,使画面产生动感。其势不仅有断、割之意,更要有环绕贯穿之感。天空染暗以托出云气。
万峰深深僧人家
此图为V字形构图,取俯视角度,视平线在画幅上方。画山石用勾斫法。皴笔的走向、疏密、深浅应有变化。少作墨染或不作墨染,以突出笔趣及骨力。设色要求统一明快,用纯净的淡赭(加少许洋红)染中间的山,左侧山则用淡花青罩染,树叶用螺青(花青加少许淡墨)罩染。
云崖观瀑
此图以高远法取势,从仰视的角度来表现山之耸峙和瀑布一泻千里之感。半山云气的处理,旨在增强高远之意。远近景采用推与拉的方式。山的层次除了靠浓淡及繁简加以区别之外,云的纵深感也起到了推远的作用,近景则尽量往前拉,主树被拉到了最近的位置,上不见树冠,下不见树根,点叶的浓密也意在加大这部分景物的分量,以加强前后的对比,并将瀑布衬托出来。主山用马牙皴,纹理结方。设色求单纯明亮,全画基本用两种颜色,山石暗部及树叶均用花青墨渲染,山石亮部及树干均用赭石加少许胭脂渲染。
山阁清游
此幅为左右对应的构图法,但对应不等于平均,这是两山交互对应的形式,左右两山用不同的法,左侧用带水斧劈法,以淡墨拂扫,强调整体感和距离感,右侧山为近景,描绘时应注意细微结构,用钉头兼小斧劈法。楼阁取俯视角度,勾线不用界尺。为与整幅画协调,树亦画得较细腻,色调注意冷暖的对比。
江上帆影
此幅构图为半边取势的变体,主景皆沿底线的走势集中在下半边。通幅无杂树。点叶树应画得紧凑而舒展,其中有虚气往来,从而在繁密中有空松的气息。树枝主要用细笔浓墨勾勒,前后重叠之处略有浓淡变化,但总体上要浓重。
独点苍茫自吟诗
此图表现半山腰之景,景物共分三个层次从右至左递推。山石用长斧劈皴,笔向随石形流走,疏密浓淡依据阴阳结构之变化而运行,树采用以浓点托夹叶之方法,夹叶分别染石绿与朱磦,近景山石涂石青,中景山涂赭石,局部罩石青,远山涂淡花青。山石点苔不宜多。
溪山清远
此图为平展式构图,画面景物沿水平方向展开,求得平和、宁静、稳定之感。山势虽然峭拔,但并不偃蹇。近景向左右两边延伸,中景向上耸起,中间用重墨绘成的丛林,起到收拢聚合之作用,设色仅用三种颜色,山石一律用淡赭,用墨点成的树叶及远山用螺青,点红叶用淡胭脂,意在营造秋景暗岚的淡冶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