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有人邀请我跟拍互联网民的24小时。

📹

我叫陆怡,是人类观察所的一名资深摄影师。

最近我收到了一封很奇怪的邮件,打开后除了满屏和电子设备故障一样的白色躁点图案之外,就只有一句话:

2月7日早上十点,请你打开电脑,跟拍我的一天。

这是恶作剧还是新的电脑病毒?

如果是往常,我必然只会觉得是什么无聊之人所做的无聊之事,没有什么可供思考。但这一次不一样,在下意识地清理掉这封「垃圾邮件」关掉网页之后,我还是仍不住去想,2月7日,究竟会发生什么事情。

📹

果然,好奇心害死的不仅仅是猫,更是像我这样对未知充满探索精神的二十岁岁美少女。

我的电脑被劫持了。

就在今天早上我打开邮箱里那封标属着「2月7日 | 人类观察所 | 跟拍视频」的视频文件之后,除了满屏的白色躁点,竟然找不到任何一个可以用来开关视频串口的按键。

完了,前两天刚拍的素材还没有存档。

这可能就是美少女为数不多的烦心事吧。

还没等我从电脑可能中了病毒这个噩耗中醒过来,原本还是一片迷乱的屏幕竟然开始出现了一些可供辨别的文字:

2月7日,互联网民的24小时。

📹

9:00 一双手摸向枕边的手机,还没等它反应过来,手的主人就抢先关掉了本该准时发出一阵刺耳铃声的闹钟。

9:01 微信、新浪微博、小红书、抖音…手指一一点开印着这些字样的App图标的同时,屏幕画面显示:

新的一天开始了。

视频的分辨率不高,也摇晃得厉害,像是一个被握在醉汉手里的喝醉的酒瓶一样上蹿下跳。

再怎么样这个手持镜头也太差劲了吧,这都称不上是跟拍纪录片,顶多就是个不入流的业余爱好者摆弄的东西,这在我们研究所真的就是完全不上道了。我一边想着,一边开始心不在焉地摆弄起手机翻找上次奶茶倒在电脑键盘上时紧急呼叫的维修大哥。

不知道过了多久,大概就是在大哥告诉我只有明天才有空,我又跟着抖音摇摆了一个多小时之后吧,视频上的画面又变了:

11:00 一片蓝天白云映衬之下的青草地,有人走进了画面。

11:30 这个穿JK制服的女孩已经在镜头前摆弄了半个多小时了,各种姿势各种展示。伴随着相机咔擦咔擦的快门声,她起码拍下了六十多种相片,一刻不停地。

我想要努力看清她的样子,却无奈这画面实在太粗糙,女孩的脸变成了一个个的像素块,难以分辨。

无聊。

但也没办法,没了工作的电脑,租住的家里也没有其他的电子设备,现在只能和这些看起来非常无厘头的镜头面面相觑。

12:30 门把手转动起来,镜头外终于出现了一些不属于这个画面主人的声音:

“囡囡,回来啦,洗手吃饭啦

到底是谁拍得这么难看啊…一点镜头美感都没有…

和之前一样,画面模糊得看不清任何人物情况,隐约里只感觉到整个场景布局有点熟悉,好像曾经什么时候来过这个地方一样。

12:40 连饭菜都一样,模模糊糊的。

这种长镜头拍起来竟然还有点意思。

百无聊赖间,我只能是拿起昨晚还没吃完的炸鸡外卖让自己尽量沉浸进去——最起码这样还算是不浪费这窗外糟糕的阴雨天。

不过,再怎么样,这拍摄者的摄影器材也烂的太离谱了一些吧。就算是拿现在几百块的智能机也不至于是这样的270P像素吧。

14:59 画面的主人开始玩手机了。

天呐,我真的要疯了。

怎么会足足两个小时都在睡觉啊…

但是我也真正明白了一件事,这不是一次常规意义上的器械拍摄,而是以个人的视角呈现他们看到的所有对象。

那这个视角的主人一定是个近视眼加JK狂魔。因为她(大概是一个女生吧,毕竟男生玩JK的概率比较低?)已经P了三个小时的照片了… 真的,再P一下我就要困死了。

18:42 微信聊天界面开始了。

事情开始变得奇怪了。

20:20 微博上出现了一些奇怪的话,竟然有一些能够看清了:

“拍得这么烂,还不如我。”

“这样还想当种草姬?”

“有抑郁症就不要出来啊?”

“用有病来威胁别人?”

“真的太无语了…”

这,这是被网暴了吗?

我嚼着嘴里早就已经没什么滋味的口香糖看着屏幕,似乎是什么东西掉下来了,是水吗,还是什么东西?

屏幕都被晕花了。

21:33 微博一直没有关掉过,但是这次,是视角主人的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滑动,她在打字: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希望我去死啊?

22:40 有药瓶掉在了镜头里。

23:59 镜头慢慢拉远,停在了重症监护室外跪着痛哭的一对父母的背影上。

全片完。

📹

这次,画面不再是简单的故障像素,而是变成了漆黑一片。在这个黑色的屏幕上,映照着,正是我自己的脸:

20岁的,穿着JK制服、戴着眼镜的少女。

全篇完。



🍌

🍌

「数字化生存」

读书笔记

//

𝓓𝓐𝓨

·𝟷·

在刚刚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会觉得一头雾水,比特、光纤、原子这些似乎和我们专业没有什么关系;也许你会觉得老旧过时,数字电视、电话电缆已经是不知道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但是我为大家选择这本书的原因在于,我非常喜欢麦克卢汉的一句话:“我们在后视镜里看现在,倒退着走向未来”,当我们跳出现在的我们认为存在得理所应当的环境,去站在上帝视角看媒介技术发展时,我们会对目前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底层逻辑有一个清晰的感知。

本书从作者参加宝丽金公司管理研习会的故事说起。部分海关扣下来本应该在会议中展示的CD盘和录像带,而在旅馆的房间里,作者却可以利用互联网络将比特传送到世界各地,完全不会像宝丽金的“原子”被海关扣留。那么我们的生活、娱乐、审美和正在兴起的新技术、新概念之间有什么微妙的变化呢?我们要从比特是什么开始说起。

比特是一种存在状态,也是数字化计算的基本单位,在这里大家可以简单粗暴地理解为,有了比特意味着我们可以进行数字化计算。比特的优点就在于传递速度快、损耗小、可以被无限制分享。

我从一开始就认为,这本书是在告诉我们一个逻辑,一个数字时代各类新兴媒体形态发展的底层逻辑,那么我们就可以试着解释一下“多媒体”是个什么东西。对于多媒体,一直以来有各种定义,但是从比特的角度出发,“多媒体”不过就是比特的混合。当声音、文字、图像、视频都被数字化之后,个体可以对这些比特进行拼贴和重组,混合使用过后,就变成了“多媒体”。那么同样的这种混合的比特还能够创造出什么东西呢?比如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利用简单的数字软件加工,重新拼贴影视画面,重新搭配音轨,形成新的影视形态,所以恶搞电影、同人视频等等二次元亚文化得以兴盛发展,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讲,比特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比特的兴盛带来的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呢?大家可以继续思考。

尼葛洛庞帝在本书第一部分第二章中为我们详细解释了“带宽”“光纤”“铜线”这些相对专业的概念,大家可以作为一种常识补充自行了解,毕竟在“宽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时候,如果我们传媒生还搞不清楚什么是“带宽”貌似也有点说不过去的意思。不过这里我觉得最重要的东西是大家可以重点感受一下作者对“星状和环状网络”的描写。多点对多点的星状网络是不是可以联想到我们现今的网络传播,我们现在网格化的传播模式其实就是尼葛洛庞帝所言的“星状网络”,这种网络形态的本质就是一种现代智慧,你可以选择你想得到的信息,或者换句话说,这种“智慧”可以根据不同个体的喜好去分别发送不同内容的信息。结合现在的“个性化传播”以及“互联网传播”我们是不是可以窥测到计算机主宰下的传媒形态翻天覆地的一个根本变化就在于多点对多点的传播,我们现在所有的算法计算、人人都有麦克风、精准推送等等形成的传媒局面,其实最根本的变化就是能够“多点对多点”。

现在看来,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之际,谈数字电视似乎有些过时了,但是正如尼葛洛庞帝说用比特的角度来思考电视,那么我们同样可以用比特的角度来思考一些其他的,比如车载广播,比如自制短视频,比如有声小说等等。用比特的逻辑来思考这些东西,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呢?

💨 彩虹屁摘录

# 原子不会值那么多钱,比特却是无价之宝

# 要探讨数字化的大未来,其中一个办法,就是看媒体的本质能不能相互转换。

# 信息高速公路的含义就是在以光速在全球传输没有重量的比特

# 一旦我们不再把电视的未来仅仅和高清晰度电视画上等号,开始以最通用的形式——比特放送,来开创新的局面,电视就变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媒体。我们将开始在信息高速公路上发现更多有创意也更迷人的新应用。

# 理解未来电视的关键,是不再把电视当电视看待。从比特的角度来思考电视才能给它带来最大受益。电影也不过是数据广播的一种特别情况罢了。比特就是比特。

🍌

🍌

「数字化生存」

读书笔记

//

𝓓𝓐𝓨

·2·

昨天我们跟着尼葛洛庞帝在信息高速公路上转了一圈,他试图告诉我们,信息高速公路不限制速度,谁拒绝变革,谁就会被时代落在身后。不过紧接着,在今天的内容中,他也谨慎地给我们提出了几个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注意事项,提醒人们加强警惕,避免“翻车”。

比如说宽带网络的收费和管制、比特引发的著作权纷争、混合比特和现有媒介政策之间的矛盾。

昨天我说比特是一个非常好的用来对一些现象进行逻辑构建的渠道,那么在比特放送执照这部分,我们应该可以理解为什么国家要对媒介进行管制,以及为什么在国家对媒介进行管理的时候会有那么多的问题。

而同样,“数字融合”乃至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媒介融合”,也可以用比特来进行理解。我们为什么可以进行这种“数字融合”,归根结底在于所有的媒介内容都可以用比特的形式进行呈现,比特在其中的特点是“超越管制”。首先是比特使不同媒介之间的差异模糊乃至消失,因此传统的分配频谱不再使用,市场将成为更好的调节者,我们的分配方式发生了改变;其次就是当比特离开传输端时,将不再局限于任何具体的媒介,比特最终以什么形式呈现由接受者及其计算机决定。将这种思路用在思考我们现在的“媒介融合”和“数字融合”上,你是不是也许可以从技术的角度来思考其走向融合的必然性。

作者同时提到了比特的“拷贝”给著作权法带来的冲击,这同样也是一个启发和思路,也就是说,为什么在互联网时代,至少从内容上来讲,为什么会有如此多形式的侵权发生。原有的著作权保护法都是建立在运送原子的基础之上建立的,但是比特和原子有着天壤之别,数字化拷贝可以复刻原件的完美;阅读者不仅仅是人也有可能是机器...归根结底,比特是没有特定形式的,它的呈现结果,可能是半智能型机器形成的,也可能是接受者的品味决定的,比特就是比特,它可以被任意混合、拼贴、挪用。

最后我们来说,在这一章的最后一句话,作者提到了这样一个新奇的观点“媒介不再是信息”。我们都知道,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提出经典观点“媒介即讯息”,意思是,真正对我们的社会产生影响的不是媒介传递的具体内容,而是媒介形态本身,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信息。

计算机网络从本质上仍旧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媒介,其本身并没有脱离媒介的使用规则和发展规律。其实结合前面我们对比特的剖析,尼葛洛庞帝这句话非但不是在否定麦克卢汉,相反正是对麦克卢汉观点的延伸。“媒介不再是信息”我更愿意将之理解为,在尼葛洛庞帝眼中的未来传播过程中,传播者根本不知道比特将以何种形式面目呈现,比特的呈现方式完全决定在接受者手中,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已经过时,信息消费者们正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信息内容形成的过程中。

因此,所谓的“媒介不再是信息”,比特本身没有固定的形态,这种“不具特定形式的数据”到底具备哪种媒介的特性,这是由接受者和它们的计算机决定的。不过,这种“不具特定形式”本身是不是也在决定着受众获取信息方式和心理的根本性变化呢?

💨 彩虹屁摘录

# 在更遥远的将来,当比特离开传输端时,将不再局限于任何具体的媒介

# 谁也无法限制比特放送自由,就像古罗马人无法阻止基督教的传播一样

# 剪取比特和剪取原子有着天壤之别

🍌

🍌

「数字化生存」

读书笔记

//

𝓓𝓐𝓨

·3·

今天这一部分我们可以重点聊一聊“多媒体”,抛去刻板僵硬的名词解释,尼葛洛庞帝将多媒体解释为两个方面,即新的内容和用不同的方式看待旧内容。而多媒体的本质则是“互动的媒体”,这里面的“互动”我想理解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多种媒体之间的内部互动,也就是尼葛洛庞帝所说的“能够从一种媒体流向另一种媒体”;其二则是媒体和受众之间的互动,也就是尼葛洛庞帝所说数字世界中“深度/广度”的消失,这种媒体能够触动各种不同的感官体验,并根据不同的受众生产不同的媒介产品。

前者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来思考目前方兴未艾的“媒介融合”或者“融合新闻”,后者除了“个性化推荐”和“算法”,我们是不是还可以思考一下“人工智能”,正如尼葛洛庞帝在书中大胆地假设“这种书甚至会在你打瞌睡时,把声音放大”很明显放在今天,这已经涵盖进人工智能的场景传播当中了。因此在尼葛洛庞帝的世界中,他的“多媒体”实质上已经涵盖了今天最最流行和前沿的“数字融合”乃至“人工智能”的部分功能。

因此,日后若是大家学习到了相关的部分,也许可以从技术逻辑上去思考这其中的必然,个性化推荐人工智能出现的必然性,也许你可以理解为“多媒体生态之下,媒体本质上就是互动的,这种互动包括媒体和人。而依照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对这个社会真正产生影响的,是媒介本身”。

说到这里真的不得不惊叹于尼葛洛庞帝的想象力和洞察力,那么这里其实也是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即媒体走到现在这个时代,其发生最根本和本质的变化在于其“互动”,而如果能够从上述两个方面去思考这种“互动的变化”,那么很多当代的传播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都能够找到原因,比如说虚拟现实,比如说隐私保护,比如说搜索引擎...大家可以拓宽自己的思路,大胆想一想其中的关系。

紧接着,作者认为比特意味着前途,并提到了重要的一点“比特的价值很大一部分在于能不能重复使用”,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点,放在当下,那便是IP,尤其是作者举了米老鼠和阿甘的例子。数字化时代一切都化为了比特,很显然,能够重复使用的才是能够创造最长远价值的,很轻松地,作者无意之间又帮助我们解决了IP的本质:“重复使用”。越是优质IP越可以被重复利用,比如说全世界最著名的IP:精灵宝可梦。

书中在第六章又一次提到了“原子”和“比特”的区别,那就是原子的传输要更加复杂,需要仰赖大公司的力量,而移动比特则更为简单,原则上不再需要大公司。这又在帮助我们解答自媒体缘何可以出现,“网络个人主义”、“人人都有麦克风”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如何形成的,说白了,为什么当下个体的话语权力扩大了?尼葛洛庞帝同样从比特的角度给出了解释:比特更容易被放送,个体也可以轻松做成。

原子时代,想要发出声音,需要印刷场、出版社、书店等一系列个体难以单独完成的工序,而到了比特时代,比特就是比特,就是一串数字,每个人都可以操纵,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让你的传播内容到达任意一个网络角落。

💨 彩虹屁摘录

#信息空间完全不受三维空间的限制,要表达一个构想或是一连串想法,可以通过一组多维指针,来进一步引申或辨明。阅读者可以选择激活某一构想的引申部分,也可以完全不予理睬。整个文字结构仿佛一个复杂的分子模型,大块信息可以被重新组合,句子可以扩张,字词则可以当场给出定义

#在数字世界里,媒介不再是讯息,它是讯息的化身

#比特的价值很大一部分要看它能不能重复使用,从这个角度上看,米老鼠比特可能要比阿甘比特值钱得多。

#如果一家电信公司的管理层,将公司的长远战略仅仅局限在运送比特上,那绝对不符合股东的最大利益。拥有比特或使用比特的权利,以及大大提高比特的附加价值,都必须是公司长远战略的一部分。

#计算已不再是军队、政府和大企业的专利。它正在直接转入社会各阶层的极具创造力的人手中,通过使用和发展,成为他们创造性的表达的工具。多媒体的手段和信息将会集科技和艺术成就于一身,其背后的推动力是人们对消费性产品的需求。

#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介的本质,“推”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边而为允许大家“拉”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这是一个剧烈的变化,因为我们对媒体的整个概念是,通过层层过滤之后,把信息和娱乐简化为一套套“要闻”或“畅销书”,再抛给不同的“受众”。

🍌

🍌

「数字化生存」

读书笔记

//

𝓓𝓐𝓨

·4·

今天我们就正式进入到第二部分的阅读了,这一部分被称作是尼葛洛庞帝最具科幻色彩的篇幅了。不过这也是它最具迷人之处,技术乃至是学科的魅力就是永不知足和突破常规!

想想看,如果2001年,有个人和你的妈妈说,有一天手机不仅可以打电话,还可以玩游戏看电视庭广比,我觉得你的妈妈一定会觉得他是个疯子,但是谁能想到,二十年之后,手机不仅能让她在上面追韩剧,还能让她发拼多多商品到家族群中,一家人帮她在网上砍价呢?这正是来自尼葛洛庞帝更早的预言。

尼葛洛庞帝将自己的对计算机的“梦想”集中在了“互动”上面,“互动”是未来大家学习新传的过程中将会在无数个地方看见无数次,不管是各种软件还是未来未来将要出现的各种技术中都在不断地强调“互动”。

那么什么是互动呢?

尼葛洛庞帝眼中的“互动”就是计算机不仅能够精准地执行人的指示,还能够理解人的情绪,捕捉人的眼神,对人的命令做出各类带有情绪的反应。虽然说这些想法是公认的计算机接下来应该发展下去的方向,但是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的计算机界面还有很多无法达到之处。

在输入方面,尼葛洛庞帝认为触控式操作应该与鼠标结合起来,即鼠标的快捷性和使用力表达情绪的精准性可以同时存在,除此之外,语言识别技术应该向高智能发展,通过语气来分辨你说的到底是“咳嗽”还是“抠搜”,视觉识别技术应该可以使电脑能够读懂我们的眼神,根据我们在不同部位停留的不同时长做出相应的调整。这看起来异想天开,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不断有技术在向这些方面触及,这不就是目前“人工智能”在努力发展的方向之一嘛?或者用一个更具有方向性的词“场景传播”。

也许这种种的想象离我们还是太过遥远,但是大家可以去理解这些“互动”以后在答题或者是进行产品设计时,都将会是丰厚的思路。在输出方面,尼葛洛庞帝的想法就更像是虚拟现实技术了,他的期待是一种全息影像。

其实通过尼葛洛庞帝浪漫的想象和对技术的乐观心态,他所希望的是一种能够“与人共生”的机器,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他希望计算机就成为人身体的一部分,成为人身体的延伸。

确实尼葛洛庞帝这种过于乐观的想法并不是很符合我们大多数人的立场,我们大部分人还是把计算机当做一种工具,而不是具有情感寄托的助手或是朋友,我们一直以来都在有意识地去和机器保持距离,但实际上,面对一种技术的进步,我们还应该把相关社会文化因素考虑进去,计算机智能的脚步注定会让整个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都是我们无法阻止且必须面对的。

💨 彩虹屁摘录

#但是界面不仅和计算机的外表或给人的感觉有关,它还关系到个性的创造、智能化的设计,以及如何使机器能够识别人类的表达方式。

#它懂你的意思,这才是最好的界面设计。

#这就是界面设计的秘诀,让人们根本感觉不到物理界面的存在。

#在好的人机界面设计中,计算机应该能够理解不完整的、模糊不清的想法——这类想法常常会在任何一个设计的初始阶段出现——而不只是懂得那些以比较完整和连贯的方式表达复杂化的、已经成型的东西。

🍌

🍌

「数字化生存」

读书笔记

//

𝓓𝓐𝓨

·5·

今天我们来读第二部分的第三章和第四章。这一部分呢其实尼葛洛庞帝在和我们展示他最奇特的构想,也就是虚拟现实。虚拟现实以后不管是在新闻学还是传播学的领域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而这项技术将会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许许多多新的可能,同时也有着数不清的争议和伦理方面的讨论。而在这里我们就可以来好好了解什么是虚拟现实。相比于进入专业知识学习之后的拗口的名词解释,作者对于虚拟现实的构想更加清晰明了。

即“通过眼睛接受到的在真实情境中才能接收到的信息,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是非常清晰明了的解释,结合具体的文章,我相信大家在这里能够对虚拟现实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了,包括“侏罗纪公园”“虚拟汽车”等等,大家如果能够好好阅读,那么在这一部分会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媒体人跃跃欲试,想要在这个领域让新闻大放异彩,作为一种先进的传播手段,虚拟现实技术若是大规模运用在新闻领域,可以现在去试着思考一下,将会给新闻带来哪些生机,又会有哪些问题,而同样的,我们昨天的读书课也说了,针对技术的发展,我们更多地要学会从社会结构的角度、人类生活方式的角度去思考可能带来的变化,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要试着去思考一下,虚拟现实又会在整个社会生活层面上带来什么隐患或是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这里提出了限制虚拟现实的两大方面,一个是图像的质量,一个是响应的时间。这也完全可以联系到5G,5G带来的一大重要变革就是传播速率的加快,以及由于带宽变得更大,图像的显示会更加清晰,所以我们至少在这里就可以理解为什么5G可以使得虚拟现实技术变得可行,至少可以理解为什么5G会让整个社会生活发生翻天覆地我们难以想象的变化了。

看到这里,其实尼葛洛庞帝想要的计算机其实我个人认为基本可以理解为“人工智能”,他所理想的传播状态,也就是一种“场景传播”。

就是说,目前我们使用的是算法推算,通过你的浏览习惯、用户画像、与你相似的用户画像的群体的浏览习惯,来为你制定出你可能喜欢的内容进行推荐,但是这本质上还是二维的,是平面的,可是人工智能下的场景传播,则是可以根据用户所在的不同场景进行推荐。

比如说你家里面的智能系统可以根据你回家时间的不同、脚步节奏的判断乃至开门声音的大小,去综合判断你的目前的心情,在你打开房门的一刻放上最合适恰当的音乐;再比如在书店,面对成堆的书,你突然不知道选一本怎么样的小说,你的眼睛作为“输出装置”,在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这个装置和监测系统一起会计算出你在哪一本书上停留的时间最久,你的目光反复扫过哪几本书,然后在你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的时候,人工智能已经推送出了最适合你的东西。

以上种种确实是人工智能的魅力,也是目前技术努力去实现但是距离实现的目标还差的远。尼葛洛庞帝对这些技术似乎有着无限的热情和期待,可是在看到技术带来的乐观的一面的时候,我们也要想到一项技术能够给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视乎,种种问题随之而来,作者可以将机器变成他的朋友助手,但是很显然大部分人都仅仅想把机器当做一种工具,他们并不想机器过多地介入进他们的生活。

💨 彩虹屁摘录

# 我们通常都不把眼睛当做输出装置,但我们却总是以眼睛来输出信息。

# 当然,如果你把眼睛和另一种输入工具——嘴巴同时使用,效果会更好。

# 使计算机能够辨认人的脸部和表情,这是一个令人生畏的技术挑战。

# 虚拟现实必须紧密配合对用户的动作和所在位置的感应,让观看者能够引发图像的变化,而不是完全由图像来控制。

🍌

🍌

「数字化生存」

读书笔记

//

𝓓𝓐𝓨

·6·

结束了昨天充满科技感和对未来幻象的虚拟现实之旅,今天我们来进入其更加有思考力的一部分的阅读。之前,尼葛洛庞帝对“看”和“感觉”提出了许多的要求,紧接着就轮到了“声音”,作者对声音也是给予厚望,他将声音看作是人和机器之间最合适的主理人。

在这里有趣的地方在于,作者提到了“累赘是件好事”,在这里完全可以联系到新传的知识点去思考,比如在解码的过程中我们受什么影响,比如说冗余在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大家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在日后学习到相关概念的时候联系起来思考呀。

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已经可以看出尼葛洛庞帝对技术的狂热之情了,他的这番对“声音”的构想,不管是能够识别出其中的情绪还是能够在一臂远的距离之外使用计算机,尼葛洛庞帝对计算机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完善其作为工具的性能,而是真的将之视作自己的朋友与助手,因此他一步一步希望能够消除人和机器之间所有的陌生感,希望人能够像和人接触一样接触机器。

在这一部分,作者提出了很多声音的优势,那么其实现在,声音经济也是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在传统媒体面临生存困境的时候,广播一直是不起眼但是后劲十足地发展着,尤其是近两年有声小说、喜马拉雅FM、猫耳FM、车载广播、声音社交等等这些东西的兴起,有学者认为声音经济时代到来了,播客将会大放异彩,那么一个一直被我们忽略的问题,声音的优势在哪里?这也是日后新传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遇见的专题。

在这里,尽管作者没有长篇详尽地去论述,但是我们仍旧可以首先意识到声音最大的优势在于“解放双手”,解放双手之后意味着我们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去做其他的事情,那么因此延伸而来的就是声音带来的“伴随感”,这是广播形态在今天各类新媒体技术厮杀背景下仍旧可以独占一席之地的重要原因。

作者继续他人机界面的构想,在这里他终于承认了他对计算机模型的期待和想象就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不仅能够了解事物,还可以了解你和事物的关系,还可以将专业知识和对你的了解糅合在一起。

人工智能将会伴随着我们之后的整个考研备考过程之中,在经历了一整本书的打磨,我相信大家现在不管是从概念上还是从应用上,应该可以对“人工智能”这一词语了解得非常明白清晰了。认真看书的崽崽们,之后一定是会感觉到这里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要谈到一个更加具有争议性的话题,互联网的“集权”和“分权”。这也是一直以来学界争议的重点,互联网,到底是让整个社会“集权”还是“分权”了呢。

有些人认为当然是“分权”,因为互联网能够让普通人也有表达的权力和机会,是一种话语权的下放,也有人认为互联网时代其实是“集权”更甚,互联网公司呈垄断之势,算法背后的黑箱让我们每个人都被控制在资本拥有者的手中。这个问题如果谈起来,那就是一个太过复杂的问题了,不过这里提出来想要让大家能够去想一想,你是如何认为的。

在尼葛洛庞帝的想法中,机器智能非但不会导致集权电脑的产生,相反,还会促进一种“分权”的作用。

因为一旦我们把个人事务转交给人性化电脑处理,它并不会像垄断者一样独自进行安排,而是会和其他机器和个人化设备分工合作,把任务分散下去,各个层次设备有序协作。

而这种分级代理模式扩散到社会中,能够有力地削弱中央集权的控制作用,在社会结构内容形成相互沟通的局面,充分发挥每个个体的能量,加强集权的适应力和存活力。当然这个问题有太多的观点和立场,不过我想,如果以后再回答这类题目的时候,你可以把这一层面加进来,一定是非常加分的一点。

💨 彩虹屁摘录

#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打字并不是一种理想的界面。加入我们能和计算机说话,那么即使是最坚定的反机器分子,大概也会以更大的热情来使用计算机。

# 当我们把讲话看成一种互动的和对话的媒介时,我们离语言识别中最容易的那部分已经没有多远了。

# 累赘是件好事,并行信道的使用是人类沟通的核心。

# 身在异地时,我们会用尽一切办法来传达我们的意图,并且解读所有相关信号,力求索解出哪怕一丁点意思。计算机正是身处这样的异地——人类的土地上。

# 在下一个千年里,我们会发现我们和机器说的话,与我们和人类说的话一样多,或甚至比跟人类说的话还要多。

# 可以肯定的是,声音将成为你和你的界面代理人之间最主要的沟通渠道。

# 数字化的生活将改变新闻选择的经济模式,你不必再阅读别人心目中的新闻和别人认为值得占据版面的消息,你的兴趣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关于信息的信息,其价值可以高于信息本身。

🍌

🍌

「数字化生存」

读书笔记

//

𝓓𝓐𝓨

·7·

开启第三部分的学习:“数字化生活”。

尼葛洛庞帝在这里似乎想要试图为“数字化生活”做一个详尽的解释和说明,也许大家真的不在意数字化时代会给政府带来什么冲击,或是会带来什么样子的高科技,普通人更在意数字化生存到底对自己产生或即将产生什么样子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数字化时代是抽象的,它并不像以往任何一次革命一样对整个社会生产方式和存在形态产生全面的变革,但是从我们的生活方式上来看,这种改变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潜移默化渗透进我们的生活,我们甚至没有任何意识。

就像是我之前说的,“我们站在后视镜里看现在,倒退着走向未来。”很多时候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情,其实伴随着巨大的技术变革,而这个技术变革的背后正是我们人类生存状态的变化。

书中以电子邮件为例,生长于互联网的我们似乎觉得电子邮件是自然而然的,电子邮件似乎也很少和高科技联系在一起,我们更多的时候将之视为传递信息的工具。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效率不是很高,无法同步接收信息的传输方式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非同步传播,其次是超越时间和空间。前者能够使接受者运用比特自由排列处理信息的顺序,后者是可以让人们的生活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就像是在电子邮件之前,我们可能是没有办法在各类信息涌来时,按照紧急与否排列之后再处理的,而这一个看起来有些“延迟”的功能,却对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不用立刻对信息产生反应,我们可以先处理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我们可以对他人少一些打扰。

那么同理,现在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微信的存在,两个即便是特别好的朋友之间,也不会打电话,电话似乎已经变成十分紧急状态之下的一个选择。

之前曾经疑问过,为什么微信已经成为人们通讯的最主要方式,很多时候我们的信息被办法迅速被对方看到,对方的一些重要信息我们也无法保证立刻接收到,但是在读完这一部分之后,似乎有了一个解释,就是因为这样的一种“延迟”,给了人们巨大的吸引力,可以自由选择在什么时间段处理什么信息。

在心情极度烦躁时,也可以不去处理信息。我们对接收到的信息的把控大大加强。

在这里提前想和大家说一个概念就是“流动的空间”1996年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崛起》中提出了流动空间的概念。

他认为,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一种流动空间的建立提供了强大的后盾。在日益强大的全球化经济带动下,流动空间将逐渐弱化城乡区域等地理限制作用。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流”的作用下,功能化和等级化的网络节点将生产、分配和管理功能定位在最有利的区位,并通过电信网络将所有活动联系起来。比如华盛顿的消息比你旁边村落的消息来得还要及时。流动空间取代了地方空间;而“无时间之时间”则废止了生物时间和机械时间,以电子为基础的沟通彻底转变了人类生活的基本向度。

「这一段落目前秃头崽们理解起来有些难度,不过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去了解一下,如果觉得比较困难可以略过不看,之后备考期间还会学习到的呀~」

“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这句话新传学子一定是不陌生的,几乎每一个新传考研崽们都在答题的时候将这句话写在卷子上用来压场子。

我们现在用它来表示互联网时代之下,个体在社交媒体发表信息时其实是缺少了把关人这一环节的,因此隐藏着很多内容上的隐患。

但是这一章里却有更加让人惊叹的预言,“电信会议未来都将成为绝佳的消费性媒体”,疫情期间这一预言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活的视频信息”“小规模的信息制作人”对标到现在就是我们的自制短视频。

究其原因,本质上都是一种对于时间空间和技术限制的跨越,正是因为快速流动的比特,这一些才有了存在的可能,而这让自人类社会生存以来就存在的距离和时间的问题,不再存在。

💨 彩虹屁摘录

# 在数字化生存的情况下,我就是“我”,不是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

# 计算机所有的这些行动,都是把你当成“个人”,而不是把你当成可能购买某种牌子的浴液或牙膏的群体中的一分子。

# 假如我不是驾驶着原子(构成的汽车)进城上班,而是直接从家里进入办公室的电脑,以电子形式办公,那么,我确切的办公地点到底在哪?

# 后信息时代,由于工作和生活可以是在一个或多个地点,于是“地址”的概念有了崭新的含义。

# 电子邮件获得空前的流行,因为它既是非同步传输,又能让计算机看得懂。

# 未来的黄金时段将不再因为代表人口统计学上一群潜在的豪华汽车或洗涤灵购买者而占尽风光。是不是黄金时段,完全取决于我们眼中所见的品质。

# 在数字化的世界里,距离的意义越来越小。事实上,互联网络的使用者完全忘记了距离这回事。在互联网络上,似乎举例还产生了反作用

🍌

🍌

「数字化生存」

读书笔记

//

𝓓𝓐𝓨

·8·

尼葛洛庞帝用传真机和电子邮件作比较,先是说了“传真机”是一大灾难,继而又对“电子邮件”给予厚望,其中作者提到了很多技术上的差别,但是归根结底最本质的差距在于传真机是“丧失了阅读能力”,而电子邮件则是更接近于“对话性媒介”,尽管不是口语的对话,但是感觉上更像是讲话,而不是书写。

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数字化对于我们生存的重大影响还是在于在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更加“拟人化”,不管是机器的可读能力还是处理信息时的主观感觉,我们的数字化生活一直都在追寻一种更拟人化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延伸到现在,不管是微信的发送文字、图片、视频、语音乃至是语音一键转文字,各类媒体技术发展层出不穷,但是细细追究本质上都是为了能够创造一种更加像人的交流方式,或者说一种让传播主体更加舒服的状态。

电子邮件其实已经对人的生活规则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按照作者的思路,我们没有了严格意义上的周末,因为工作邮件可以随时到达你的电脑,家庭原本是我们休息的地方,但是由于电子邮件,我们在家同样可以工作,休息空间和工作空间之间的界限在逐渐模糊,我们的生活你可以说是更高效更便捷更智能的,也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趋于混乱。

我们现在觉得回到家中一份改稿任务随之而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想想看如果在二十年之前,你下班了,领导要你改一份新来的稿件,一小时之内完成,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现代社会确实是能够让个人创造出更多个人价值,在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将我们的社会更快速地推动,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种传播规则的改变,这种时间空间界限的模糊导致现在很多社会问题的产生,社畜的出现、年轻人的过劳、抑郁症、丧文化等等,其实是不是都可以在电子传输甚至是“电子邮件”这种形式上找到原因呢?

作者对于数字化生存的野心其实真的不小,因为在这里他试图让计算机全面接管我们的教育,他的设想在于“数字乐园”,我们的计算机可以模拟任何情境让孩子们在其中学习,他认为大部分学生其实并没有学习障碍,他们只是有在有物理障碍的环境之中,类比于语言学习,假如在学习生物课的时候,我们也许可以模拟出一个野外环境,让孩子们亲手采摘各类植物加以分辨而不是看书本上的图画;假如在学习美术,那么就模拟出一个美术馆的环境,孩子们在其中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总而言之,在数字化生存时代,学习不是例外而是一种常态,我们只要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就可以迅速学习一份新的知识。

这类要提到一个概念就是“共享”,作者在这里提到了电子计算机回信实在是太方便了,动动手指几句话就可以把一个知识传递给另一个人,速度和效率大大增加,各方面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这里就可以联系到一个知识点“知识共享”,共享经济时代,知识当然也是可以共享的,比如说知乎问答,比如说MBA智库分享等等,其实知识共享已经渗透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了,比如说你在豆瓣上开一个楼询问大家如何穿衣搭配,很多网友会提出一些有建设性意见的回复;比如说你在律师的微博下询问一个法律问题,律师告诉你了且所有人都是可以看到的,这是不是也是坐着所提到的“寻宝”呢?

你可以和一个跟你没有任何关系的各个领域的专家沟通交流,获得他们的知识,这互联网时代下比特以可以忽略不计的速度流动,承载于其上的知识同样可以以任何形态重新拼贴组合重新呈现,不管是能够跨越时间空间限制的知识共享,还是虚拟现实的教育环境,计算机会给教育带来更多的机会和颠覆。

💨 彩虹屁摘录

# 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当然是来自教——但必须有好的教师和好的教学方式,其中一个主要的衡量标准是教育能否引导孩子探索未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找到前进的方向。

# 游戏于信息中,尤其是游戏于抽象的主题之中,信息承载呈现了更丰富的内涵。

# 长此以往,能够在互联网络上投入时间与智慧的人将会越来越多,互联网络也将变成一个人类交流知识与互助的网络。

🍌

🍌

「数字化生存」

读书笔记

//

𝓓𝓐𝓨

·9·

这本书的最后,作者的“脑洞”似乎大到了极致,作者对于计算机的想象已经到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智能家居和万物互联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相较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智能家居发展的进程并不尽如人意,目前似乎只有智能电视得以实现。作者对智能家居的想象和我们现在的规划如出一辙,你一边穿衣服一边告诉电脑你要吃什么早饭,另一边的厨房则已经开始忙开了;洗手台会根据你的用水时间判断你要做什么进而智能调节水温;在家里没人时,电话会自动挂断免得浪费时间...

想象很美好,但是尼葛洛庞帝认为,家用电器智能化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机器之间采用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他们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交流,吸尘器、冰箱、暖水器等等都是独立封闭的系统,无法协调机器之间的行为。那么他们之间的隔阂,只有比特能够冲垮,而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打破既有的观点和技术思路,让比特成为机器之间交流的语言。而这个就会是家居走向智能的关键之处。当然在未来,我认为智能家居的实现是终将到来的。

最后,作者给电脑终于用上了“人格”这个词,并且将驯服电脑比做成驯服小狗,那么问题来了,驯服机器和驯服宠物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可以沉浸于驯服宠物的满足之中,但是为什么面对机器的各色人格就会产生各种不安?这是为什么呢?

这两年比较流行的词是“斜杠青年”,就是指那些拥有多项技能的年轻人们,很多时候往往除了本职工作,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学其他几项技能,然后成为自己新的谋生技能而这种现象的本身是不是也是可以从数字化生存这一过程中找到依据的呢?个人电脑使学习变成了常态,他们有无数的渠道和更加优化的方式去学习自己的兴趣,正如文章所说“爱和责任”可以分离并行。

其实仔细想一想,尤其是像我们这种专业的人,除了做好自己工作之外,很多人都掌握摄影、剪辑、画画等等诸多技能,但是如果放在三十年前,这几乎是很难想象的,一个人可以拥有这么多项爱好,更不要能够通过这些渠道赚到钱了。这看起来习以为常的生活状态并不是无缘无故到来的,都是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将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我们将有机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传播和体验丰富的感官信号”。

确实,蒙娜丽莎可以长出胡子,维纳斯也可以长出手臂,艺术可以和电子结合在一起,一幅绘画作品可以没有任何瑕疵地被拷贝一批,这着实是一个很大的创新,但是其实大家试试看从批判学派的角度来讲,这是不是也意味着灵韵的消失和文化工业的蔓延,我们所看到的都是齐一化、标准化的工业产品。

在结余部分,尼葛洛庞帝虽然在前面用寥寥数语说出了数字化生存可能存在的问题,但是他仍旧对未来充满着向往和期待,在他看来,尽管会有数据盗窃、隐私泄露、版权等等问题但是尼葛洛庞帝的乐观之处还是在于尽管有这种种的不足,但是我们谁都没有办法阻止数字化的到来,数字化的趋势不会因此而止步的。尼葛洛庞帝说的数字化四大特质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可以应用在你们以后回答论述的任何地方:分散权力、全球化、追求和谐、赋予权力。这四个特质也是我们现代生活的四大特质,也是为什么数字化生存即使面临那么多问题但是我们仍旧无法退出数字化进程,这四个特质已经烙印在现代人的头脑之中,无法改变。

但是很明显,尼葛洛庞帝对于数字化生存的弊端预估得太少也太简单了,数字化生存面临的问题绝对不仅仅是微观上的一些瑕疵,若是不好好处理很可能会给整个社会带来难以挽回的后果。

💨 彩虹屁摘录

# 由于数字化的缘故,爱与责任不再泾渭分明。业余画家大量涌现,象征着一个充满机会的新时代的来临,以及社会对创造性休闲活动的尊重。

# 未来将是个终身创造、制造与表现的年代。

# 数字化高速公路将使“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已经成为过去式。给蒙娜丽莎脸上画胡子只不过是孩童的游戏罢了。

# 数字化生存所以能让我们的未来不同于现在,完全是因为它容易进入、具备流动性以及变迁能力。

# 这种控制数字化未来的比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多地掌握在年轻一代的受众,而这比其他任何的一切,都更令我快乐。


- 晚 安 -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