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27种反应,教你怎么正确处理!
///
民谚有云:家有艾火不求医。
艾灸,起源于上古时期,盛行于民间,而今已演化成千万家庭的居家保健方法。
但是,有不少刚接触艾灸的朋友,面对艾灸后身体出现的一系列反应,会产生不解甚至恐慌,误认为是艾灸的副作用,从而终止艾灸,功亏一篑。
其实,这些灸后产生的各种反应,中医称之为“排病反应”,是艾灸过程中会出现的正常现象。今天,我们总结了艾灸常见的27种排病反应,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01/
皮肤类排病反应
①痒:当人体被风邪入体,夹杂湿气缠身的时候,艾灸让人体的正气激发了,正邪相争加剧,会发生皮肤瘙痒的情况。
应对方法:继续艾灸,并加灸风池穴、脾俞穴加强祛风排湿的效果,同时适当吃一些山药、小米等健脾祛湿的食物。
②起疹子:大都与风邪或气血失和相关。
应对方法:只要坚持艾灸,调和气血,红疹会逐渐消失的。
③局部皮肤凉:说明此处的经络不通,阳气到达不了。
应对方法:加强艾灸局部发凉部位及所处经络。
④起泡:排除烫伤的原因,艾灸后起泡通常发生在湿气、寒气重,经络不通的人身上,是身体里病邪往外发的表现。
应对方法:继续艾灸,较大的水泡可从下方刺破,放出水液,不要擦破皮,可涂消炎药水以防感染。
/02/
感觉类排病反应
①烫:表明经络有瘀堵现象,艾热无法渗透下去,皮肤表面就会出现烫的感觉。
应对方法:继续艾灸,平时注意多敲打、按揉经络穴位,帮助疏通。
②沉:灸后感觉身体沉,像压了一块大石头,说明气血循环不畅,经络不通。
应对方法:在用艾灸调理的同时,要改正一些不良习惯,如熬夜、爱吃生冷食物等。
③酸麻胀痛:这种情况叫“气冲病兆”,是正气开始试图疏通瘀阻了。那些疼痛部位往往就是瘀阻的地方。
应对方法:适当加大灸量,出现酸麻胀痛的部位要重点艾灸。
④不热:表明体内寒气较重,通常出现在阳虚严重的人身上。
应对方法:继续艾灸,同时加灸大椎穴、命门穴为身体补阳散寒。
⑤关节凉:关节炎患者,在用艾灸祛除风寒的过程中,会感觉有寒气从关节呼呼冒出,往外走,也是一种排病的方式。但这只是一种感觉,肉眼并不能看到有物体排出。
应对方法:继续艾灸,平时注意保暖,别让关节受凉。
⑥手心热:手心是劳宫穴所在,五行属火,手心出现这种反应,多与心肺火旺有关。
应对方法:平时要注意不要过于劳累,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艾灸少府穴、尺泽穴能起到降火的作用。
/03/
出汗类排病反应
①粘汗:有些人艾灸后排出的汗是黏黏的,这种人湿气比较重。
应对方法:继续艾灸,并坚持运动,加强排湿。
②冷汗:艾灸后出的汗摸起来是凉凉的,这种情况一般都说明寒气大。
应对方法:继续艾灸,另外,天气晴朗的时候,多晒晒太阳也有助于散寒补阳。
③大汗淋漓:艾灸后会微微出汗,如果汗出过多则是气虚的表现。
应对方法:如果出汗后第二天有虚弱的表现,可适当减少灸量,平时可适量多吃红枣、枸杞、当归等补气血的食物。
/04/
女性类排病反应
①月经异常:寒气较重、体内有瘀堵的女性,艾灸后会出现月经量变大、月经颜色偏黑的情况。
应对方法:加强艾灸,能促进气血的运行,加快体内瘀血垃圾的排出,利于机能的恢复。
②白带异常:艾灸后出现分泌物增加、有异味的情况,多发生在有妇科问题的女性身上。
应对方法:多艾灸子宫穴、三阴交等穴位,有助于改善妇科困扰。
③小腹坠痛:艾灸排瘀过程中,宫寒女性的小腹会出现一种隐隐的坠痛之感。
应对方法:继续艾灸,注意小腹保暖、多喝温水,能够缓解不适。
/05/
“疾病”类排病反应
①症状加重:这是由于体内有瘀滞,而艾灸开始疏通瘀滞,此时瘀滞严重的地方会有所反应,表现为症状加重的现象。
应对方法:坚持艾灸,不断补充正气,不适症状也会逐渐减轻。
②返病:艾灸之后,以前潜伏于人体内的旧患可能会被引发出来,因为病根还没有去除。
应对方法:摆正心态,继续艾灸对症调理。
/06/
其他排病反应
①上火:从体质上来说,阴虚体质、经络不通的人更容易上火。
应对方法:控制灸量及频次,可适当停灸,比如灸3天停一天,待身体适应了再加强艾灸。每次艾灸的时候再加灸滋阴的穴位:三阴交、太溪、涌泉等,有助减少上火。
②头晕头胀:下焦部位经络堵塞,艾灸补进的气血涌到脑部,加上原本经络不通,而导致头晕头痛。
应对方法:适当进行头部按摩,多艾灸下肢穴位,疏通下焦。
③失眠:阴虚火旺之人,由于艾灸在短时间提升了阳气,精神会出现亢奋,晚上也比较难入睡。
应对方法:阴虚之人艾灸需要小心控制灸量,刚开始可以少灸一些,待适应了可适当增加灸量,艾灸神门穴、涌泉穴可帮助改善睡眠质量。
④鼻流清涕:说明肺部有寒气,身体免疫力较差。
应对方法:继续艾灸,加灸肺俞穴、鱼际穴以补肺气、散肺寒。
⑤排尿多:当肾阳不足水液代谢失灵,而艾灸培补肾阳之后,把体内多余的寒湿排除体外,这个过程就会有排尿增多的情况。
应对方法:继续艾灸,并加灸肾俞穴、中极穴,能起到补肾助阳的作用,调节水液代谢。
⑥腹泻:腹泻一般说明肠胃有问题,艾灸将阴邪化开之后就会以腹泻的方式表现出来。
应对方法:继续艾灸,尤其多灸腹部穴位,比如神阙穴、天枢穴、气海穴,肠胃不适问题会慢慢减轻。
⑦便秘:说明存在消化不良的状况,胃肠道蠕动缓慢,里面积滞比较多。
应对方法:继续艾灸,平时多喝温开水、顺时针揉腹,促进肠胃蠕动。
⑧想睡觉:艾灸后嗜睡,说明原本气血不通,阴阳不调,艾灸在调整阴阳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困乏等情况。
应对方法:这个时候想睡觉,就适当多睡一睡,但也不能睡太久,睡醒后可刺激印堂穴、太阳穴来提神。
⑨情绪烦躁:压力大、抑郁的人,艾灸后身体有能力将郁气排出体外,会以情绪的方式表现出来。
应对方法:心情不好的时候,要尽量发泄出来,防止郁结于内,艾灸太冲穴、期门穴有助于排郁气。
最后,再强调一下,排病反应是因为艾灸后正气得到补充,驱邪外出的标志。
有排病反应很正常,没必要陷入慌张。以平和的心态艾灸,以正确的方法应对,安然度过排病期,迎来更健康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