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一口锅里吃饭,实际互为对手盘
老手割新手,长线割短钱,低位入场割高位入场
题图 / 长虹卧波
作者 / 一石二鸟
标签 / 投教
这两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开放式基金的持有人,相互之间是否存在对手盘关系?
对手盘就是和你交易的对方。你卖100股,必须有人买100股才能形成交易。这个在股票交易中非常明显:我买的就是你卖的,我赚的就是你亏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开放式基金是申购赎回机制,投资者和基金公司进行交易(通过第三方平台或直销),两者构成信托关系。除了场内交易基金(如ETF、LOF),开放式基金的持有人之间并不相互交易。因而,持有人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对手盘关系。
但是,A股并非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主动管理型基金动辄几倍的超额收益,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韭菜”的贡献,这个大家都心照不宣。因此,对开放式基金持有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还要进行深入研究,不能只看一些表面的东西。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做一个简化的模型。某只主动管理型基金上,从上图中A点到C点,指数上涨100%,从C到E指数又跌回原点。B和D分别是50%分位的中间点。为了体现基金经理的主动管理能力,A到C上涨时基金保持满仓。到C点后,因业绩优秀,遇到大量跟风申购。但基金经理保持谨慎,新申购的资金并未完全配置到股票仓位,实际仓位降低到了80%。从C跌到E,仓位一直保持在80%。
大家很容易计算出来,基金的净值在A至E这五个点分别为1、1.5、2.0、1.6、1.2。
这只基金有甲、乙、丙三个参与者。甲是老手,在A点申购1万元;乙水平一般,在B点申购了1万元;丙是新手,在C点追了1万元。
在上涨的过程中大家都一样,赚多赚少而已。但在下跌的过程中,三个人的差距就很大了。
跌到D点,丙浮亏40%,扛不住了,首先割肉。由浮亏变成了真实亏损。此时甲盈利60%,安全垫足够,伤不着他。乙此时还有6.66%的盈利,仍在坚持。
继续跌到E点,此时乙已浮亏20%。乙本来是不想割肉的,但由于家里临时要用钱,周转不开,没办法只好卖出离场。此时甲仍有20%利润在手里,选择坚持持有。
后面市场反转,又开始了前面的一幕。乙、丙由于已经不在场了,只能望“涨”兴叹。而甲由于长期在场,在周期波动中积累利润,逐步积小胜为大胜,慢慢积累了收益。
这个模型非常典型,基本就是现实基金投资的真实写照。从A到E,指数原地踏步,但甲盈利20%,乙亏损20%,丙亏损40%。说句不好听的,乙、丙就是被甲给收割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1、老手割新手。从入场点位来看,甲、乙、丙三人的投资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别。这是导致最终结果差异巨大的根本原因。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资本市场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规则。丙是新手,又在高位入场,注定了被收割的命运。
2、长钱割短钱。在E点,乙只要坚持长期持有,后面是有机会逆转并翻盘的。但非常遗憾,乙是短钱,没扛过来。乙的短钱干不过甲的长钱,实际上就是被甲给收割了。
3、低位入场割高位入场。这个和第1条“老手割新手”说的是不同的事,听我慢慢道来。
从A到E,指数原地踏步,甲还能盈利20%。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C点由于丙的申购,基金经理将现金未完全配置到股票上去,仓位降低到了80%,后面跌幅较小。
从筹码交换的角度来看,相当于甲将底部筹码中的20%,在高位派发出去了,由丙接了盘。甲这20%的盈利,实际上就是赚的丙的钱。
这个比较隐蔽,很多人不懂。没关系,你知道结论,记住我的话就行了:高位申购=接盘。
公募基金的实际操作比这要复杂的多,但道理都是一样的。甲、乙、丙三个投资者,相互之间并未直接交易,表面上三人在同一口锅里吃饭,但实际上存在一定对手盘关系。甲利用长钱的优势收割了乙,在高位将20%的底部筹码派发给了丙;甲利用老手的优势地位,不同程度收割了乙和丙。三个人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关系。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我们未必都能成为甲(高手),但即使是普通投资者,是完全可以防止被收割的。
1、坚持长期持有。按上面这个模型,丙即使是在C点高位申购,只要一直在场,后面都是有机会回本的,就是需要花一定时间而已。在《基金投资的战略问题》中我讲到:我们散户对机构没有任何优势,但我们不缺时间。我是长钱,你想割我门都没有。相反,我还有可能反过来去割你的短钱。这就是我一再强调要坚持长期投资的原因。
2、坚持“高不买,低不卖”。除了长期持有之外,“买的不贵”也是成功投资很重要的因素。市场高位时研判卖出,对大多数人可能比较困难,但此时做出“不买”的决策并不难。“低不卖”也是同样的道理。做到这一点并不能保证赚大钱,但可以防止“被收割”。这是每一位投资者必须守住的底线。
今年以来,我们发起的交易管制制度是价值五剑和成长五剑的配套项目,就是要给大家筑起这两堵堤坝。目前正在小范围试行,成熟后有望大面积推广。
3、尽力提高认知水平。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最终决定收益的是你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认知水平,努力成为“老手”,这才是最终的解决方案。
声明:基金研究、分析和基金组合服务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