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琐记:神曲
本草琐记:神曲
读过神曲,总想写一下做个笔记,却不知为什么数次不知从何处说起。勉为其难,还是简单记录一下,以表路过。
对于神曲,有两个疑问,第一个疑问:神曲究竟是算饮片还是方剂?神曲首载于五代时期的《药性论》,系由面粉、赤小豆、苦杏仁、鲜青蒿、鲜苍耳、鲜辣蓼按一定比例混匀后经发酵而成的曲剂。一般来讲,我们所用的中药都是来源比较单纯的单一自然物质,比如赤小豆、苦杏仁、青蒿、苍耳子,都是一味中药。神曲则不然,神曲是六种物质经过一定的工艺制造而成,它有别于大自然的单一物质,而是多物质的集成品。因此,神曲更应该类似于汉医药中的方剂,只不过这种方剂的炮制工艺比较特殊而已。
第二个疑问,神曲的炮制工艺不尽相同。无论是古籍中的记载还是现代有关的炮制工艺记载,都不尽相同。例如明代时期陈嘉谟《本草蒙筌》、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清代时期陈士铎《本草新编》、杨时泰《本草述钩元》等诸多本草典籍具有记载,但是其配伍及制作工艺不一而论。也有甚者,竞添配方,清人陈修园在其《神农本草经读》也有所感慨,他说:“药用六种,以配六神聚会之日,罯发黄衣作曲,故名六神曲。今人除去“六”字,只名神曲,任意加至数十味,无非克破之药,大伤元气,且有百草神曲,害人更甚!”
现代文献记载中的神曲也不见共识标准。依照地方的炮制标准,各省市记载的神曲炮制工艺也是各有其说。有学者曾对此进行过调研,发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北京市等地区都以面粉、苦杏仁、赤小豆、辣蓼、青蒿、苍耳为原料,四川省、湖南省等以麦麸、苦杏仁、赤小豆、辣蓼、青蒿、苍耳为原料;宁夏回族自治区、北京市等地的六神曲制备,先把苦杏仁粉、赤小豆粉煮成粥状,辣蓼、青蒿、苍耳煎煮取汁液或研磨成粉混合,发酵,干燥即可。四川省、湖南省等先将苦杏仁、赤小豆研磨成粉与面粉或麦麸混合均匀,辣蓼、青蒿、苍耳煎煮取汁液,两者混匀,发酵,干燥即可。
或许是因为神曲制作工艺的多样化,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所以令《药典》也望而却步,未能将之收录。这也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药性论》载神曲功用为“化水谷宿食,癥结积滞,健脾暖胃”,但是原料不同,炮制工艺不同,神曲的作用自然也会有差距。到底有何种差异?尚有待全面深入的研究,以阐明不同神曲的差异。
另外,神曲在使用中尚有生神曲、炒神曲、焦神曲的区别。各历史时期的神曲炮制主流是微炒、炒香或炒黄等;生神曲因发酵会有酸腐气味,炒后气味焦香宜人,“炒香醒脾”可增强健胃消食的功效,焦则味苦易伤脾败胃,且破坏所含消化酶,所以炒神曲更适宜临证使用。
尚有建神曲,是在六神曲的基础上增加紫苏、荆芥、防风、羌活、厚朴、白术、木香、枳实、青皮等40多种药品制成,制作工艺与六神曲更不同,建神曲除消食导滞之外,尚有发散风寒的作用,适用于食滞不化或兼触冒风寒者。
以上神曲、六神曲的炮制工艺,不详细列出,抛砖引玉,感兴趣者请自行考证。
结束。
2020年10月30日,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