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怎么办?四剂中医药方、七处穴位按摩帮你稳血压
说到高血压,我们都非常的熟悉,可能家人就有高血压的患者,高血压如果控制不好的话会引发很多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
那么怎么降血压呢?中药降压药方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介绍四款中药降压药方!
方剂一
配方:黄芩30克,牡丹皮60克,当归9克,枳壳24克,桑白皮24克,丹参24克,牡蛎24克,白芍24克,台乌药24克,独活12克,磁石10克,牛膝10克,首乌10克,石决明12克。
方法:上药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20分钟后倒入盆中待温后,浸洗双足20~30分钟左右。
疗程:每晚一次,7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
方剂二
配方:吴茱萸15克,菊花15克,食蜡适量。
方法:前两味药共研细末,加适量食用醋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翌晨去除,每天一次。
疗程:14天为一疗程,间歇7天后再敷贴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
方剂三
配方:天麻10克,白芥子30克,胆南星、苍术、川芎各2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方法:治疗时取药末20克,用生姜汁适量调成膏状,睡前敷贴于中脘穴及双侧内关穴,并用胶布贴牢,翌晨去除洗净。
疗程: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可连续使用5~6个疗程,以巩固疗效。本方具有化湿、祛痰、熄风等功效,适用于痰浊型高血压病。
方剂四
配方:吴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
方法用药前将神阙穴(肚脐)擦洗干净,取散粉4~5克纳入脐中,外敷敷料胶布固定。
疗程:3~4天换药一次,30天为一疗程。
降压,中医推荐这7个穴位
1、人迎穴
人体人迎穴位于颈部,脖颈中部的喉结两旁,用手触摸,会有脉搏跳动的感觉,这就是人迎穴所在的区域。
人迎穴所处的位置被称为颈动脉窦,是向脑部供血量和血液中含氧量的关键所在。所以,用手按压此处,会起到降压、控制血压的作用。
做法:除拇指外,并拢其余四指,左手指从左,右手指从右,分别挟住喉结两侧,用手指按压于人迎穴区,轻缓加大压力,使脖颈先缓慢向右侧倾斜,然后再缓慢向左侧倾斜,如此反复地做7~15次为一回。一般可每日操作2~3回,坚持每日进行,血压会逐渐地降低并保持稳定。
2、迎香穴
迎香是人体腧穴之一,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此腧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做法:双手放在脸上,二中指按在穴位上(即鼻翼两侧凹陷处),从下向上搓至前额发际36次。以上两项可增强抗病能力和提高免疫力,并有调节血压(血压高能降压,血压低可增压)的功能,预防感冒效果最佳。
3、合谷穴
顺着手背上拇指与食指指骨的交汇处摸下来,在交汇区稍微向前,靠近食指的地方,在此处按压,会有麻胀的感觉,此即为合谷穴。
刺激合谷穴,可使兴奋的神经得到抑制,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做法:高血压患者如用食指、拇指挟住按揉合谷穴,按揉时缓缓呼气,吸气时手不要动。每单手上的合谷穴按揉2~3分钟,然后左右手交换4~5次,即为一回。一般每天可行2~3回,坚持进行,就会起到明显的降压效果。
4、太阳穴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做法:双手掌放在前额上(先左手在下),从左太阳穴抹至右太阳穴25次,然后再换右手在下,从右向左抹25次,可促使大脑血液循环加快,既有降压作用,又可防治大脑动脉硬化。
5、涌泉穴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做法:两手交替搓双脚涌泉穴各200次。最好每天晚睡前用40度左右的热水泡脚15~20分钟,中间适量再加一次开水,让水温如初。双脚出浴擦干后,搓涌泉穴和全脚掌。可促使气血畅通,养肝明目,温补肾经,滋润肾水,并且有防治失眠、降低高血压的效果。
6、风池穴
风池穴是人体的穴位,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所属经络为足少阳胆经。
做法:用两手食、中和无名三指按在颈椎两侧凹陷处风池穴处,从上向下搓摩81次,有防治失眠、颈椎痛、降低高血压、预防感冒、落枕之功效,并能预防中风。
7、按摩脚腕和大脚趾
人体的脚因远离心脏,容易引起血流不畅。如果脚部血液循环不好,就会加大心脏的血流压力,其结果可导致血压升高。
做法:高血压患者坐在椅子上,一腿搭在另一腿膝盖上,用手抓住脚腕,轻轻向外转动20次,两脚交替进行;接着,交替按摩两脚大拇指,抓住大拇指一边转圈,一边按揉。每天2~3次,每次几分钟,坚持进行,可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起到降压作用。
文中引用的方剂与中药,在于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在于为同行和病家提供参考,带您更好地感受中医的魅力,绝不意味着向各位推荐使用以上中药方剂,更不是鼓励各位自行购买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