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该怎样教育今天的学生

吕波

我们班主任总有一个永恒的话题,那就是学生越来越难管了。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难管了呢?这是因为师生关系已经发生了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如父子式”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复存在。

一、师生关系的改变,迫使我们必须探寻新的教育方法

在我国古代,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主要依赖于老师的传授,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还教给他们生产经验、生存技能等,学生将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言传身教,所以师徒关系形如父子,“严师出高徒”与“名师出高徒”在那个时候是人们的共识。而现在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已经呈现多元化,比如学生有不会的问题,用手机上网百度搜索一下也可以解决,虽然说目前教师的作用仍然无法被其他方式完全取代,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程度已经大大降低。再者,老师要想取得成功必须通过学生体现出来,也就是说教师教得好与不好,必须通过学生的成绩才能体现出来,很明显,现在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再是父子关系。

既然师生之间的关系已经改变,我们再用传统的方法来管理学生,显然是不合适的,过去的体罚、写检讨、找家长等方式都已经过时了,如果仍然采用这些传统的教育管理手段的话,这种管理必然是失败的。

究其失败的原因,我们发现体罚、写检讨、找家长等教育方式都是从教师自身或班级集体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来说是不合理的,因为这种处罚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没有真正为学生考虑。比如,有的班主任批评学生说,你影响了我们班级的形象,你让我这个班主任很没有面子,所以你必须受得处罚。对于这样的处罚学生当然不会信服,因为你们只是为了班级考虑,只是为了老师自己的面子考虑,却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真正的为学生考虑,所以学生一定不会心服口服。

那么我们班主任今天到底该如何去教育管理学生呢?经过认真的反思和反复的教育实践,我发现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利益为中心,为学生着想,才能让学生真正信服。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二、我们的教育方法必须因时而变,顺势而为

1、用希望来引导学生

我们的教育要设法为学生带来希望,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因为有了希望就有了奔头,有了希望就有了动力,有了希望就有了幸福和快乐。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是有希望的,因为我们学校的高三毕业班本科上线率连续几年达到了40%以上,专科升学率更是达到了100%,也就是说,只要顺利度过高中阶段,都能够上大学,只不过学习好的学生能够上更好的大学,所以,现在我们的学生不是能不能上大学的问题,而是上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

他们一旦意识到再过三年自己就能够成为一名大学生,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喜悦,对未来充满无限向往,对人生充满希望。因为上了大学就能够找到好的工作,找到好的工作就能够有好的生活。生活在希望之中的人是幸福的,他们会感觉到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的,这样就能够激发他们的斗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一旦感觉到自己的未来是有希望的,他们就会人心向善,他们就会走正道,而不会通过逃学、打架、顶撞老师这些途径来表现自己。一般来说,一个人只要能够通过正当渠道表现自己的,他们就不会通过歪门邪道来表现自己。只有那些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对未来失去信心的人,他们才破罐破摔,表现得十分另类。所以说,只要我们能够给他们带来上大学的希望,我们的教育就等于成功一半了,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也会变得异常轻松。

但在平时,我们经常听一些老师议论,说现在上大学没有用,毕业就等于失业,花了这么多钱上大学,到头来还是去打工。我们一定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受这种思想的蛊惑,从小的方面说,如果他们都觉得上学无用,都不愿意上大学的话,我们离失业也就不远了,这不是等于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吗?从大的方面说,如果他们都不愿意上大学的话,我们的国家与民族的命运也是不堪设想的。

有人说,即使我们不说,学生也会通过其他渠道得到这类信息。但是大家别忘了,我们站在讲台上,就等于拥有了自己的阵地,我们就能够用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形态来影响他们。我们可以列举很多数据与实例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上大学的重要性,对于个别没有知识也能够暴富的实例我们应该淡化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它。他们一旦意识到上大学的重要性,而且再过三年自己就能够成为大学生,他们就会珍惜今天的学习机会,为自己的前途而拼搏。

2、用方法来指导学生

经过引导,同学们都想顺利度过高中三年,考上理想的大学,谁不想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呢?

但现实情况是老师教的很多内容他们听不懂,作业不会做,考试成绩更是惨不忍睹。很多时候他们会感到很困惑,既急切地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又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一切都让他们不得不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在学习道路上到底能够走多远,进而怀疑自己的前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折磨,特别是听不懂课,坐晕车的学生,他们是极为痛苦的,他们就会感觉到上学比坐牢还难受,不少同学就会逐渐丧失信心,甚至产生了辍学的念头,因为他们感觉到自己不是上学的材料。

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学习方法的研究,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知道应该怎样去学习,怎样才能学得轻松,怎样才能事半功倍。其实我们的学生有很多学习是很刻苦的,但成绩总是提不高,这就是学习方法不当造成的。

经过研究,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大多具有拈轻怕重的思想,他们总喜欢学习一些自己感觉很轻松的内容,对于自己感觉到困难的内容,他们往往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比如,老师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他们发现这些题目都会做,他们就会欣然接受,如果他们发现很多题目不会做,他们就会感到很头痛。其实学习无非就是将不会变会,将不熟变熟的过程,只有将不会弄会、不熟弄熟才能真正取得进步,对于那些已经会了的内容,再学习就等于白白地浪费时间,比如1+1=2这样的问题你写一万遍又有什么意义呢?除了浪费宝贵的时间,你没有任何收获。正是因为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拈轻怕重,以至于他们虽然在学习中花了不少的时间,但就是没有什么进步,久而久之,他们容易丧失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反过来说,如果学生能够知道自己不会的内容才是真正应该努力的方向,他们就会通过找老师、找同学、找参考书来设法解决这些问题,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他们就会不断取得进步,一旦他们取得了进步,他们就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收获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以来,他们就会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情,而不再是折磨。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在学习上的斗志。

3、用道德来规范学生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是我们的教育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样的事情是对的,什么样的事情是错的,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如果他们的是非观念倒置,那么他们的所作所为将是十分可怕的。

我们发现,在现在的学生中,有的以谈情说爱为荣,有的以敢于顶风违纪为荣,这些学生明显是非观念已经颠倒,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如果我们不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对班级建设的破坏程度是难以想象的,他们的未来也是令人担忧的。

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的最佳时机是在高一新生入学的时候,因为他们刚入学,内心还有一种不安全感,急切地寻找心理归属,这个时候他们对班主任可以说是言听计从,这个时期是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最为关键的时期。再过一段时间,随着他们对校园环境的逐渐熟悉,安全感就会逐渐增加,当他们具备了足够的安全感之后,部分学生的坏习惯就会表现出来,个别学生甚至开始惹是生非。这个时候,学生的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归属,最为常见的是,他们有的依赖于老乡,有的依赖于过去的同学,他们的心理已经归属于一些非正常的“组织”。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才开始加以引导,其实为时已晚,教育效果就会大大降低。很多班主任都有这种感觉,说某某学生入学的时候还是挺好的,怎么过了半个学期就混成这个样子了,其原因就在这里。

所以说新生入学之初的引导极为关键,因为他们入学的时候都想进入好班,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及时引导他们,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班是好班。所谓的好班不是说出来的,不是门前挂一个好班的牌子就是好班,挂一个实验班的牌子就是实验班,要知道,好班是通过良好的班风体现出来的,如果一个班级里面同学之间团结和谐、亲如兄弟姐妹,学习上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大家都能够共同遵守班级纪律、珍惜班级荣誉,这样的班级一定是好班,不管教室的门前挂什么标志也一定是好班。

同时,我们还要知道什么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不是说你已经进入了实验班就已经成为好学生了,是否是好学生,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只要你能够团结同学,遵守纪律,热爱学习,积极向上,不管你在哪一个班,你都是好学生。反过来说,即使你进入了好班,如果不思进取,不遵守纪律,也一定不是好学生。

在入学之初,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不管你以前表现的怎么样,只要你现在严格要求自己,一切都还来得及。只要你第一天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表现的好,老师和同学就会认为这个学生不错;第二天如果还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大家就会认为你真的不错;如果你能够坚持一个月,不是大家认为你不错,而是你现在确实已经变得十分优秀。

经过这样引导,学生就会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形成一个清晰的印象,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什么样的班级是好的班级,他们就会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自己该怎样去做,自己该如何去努力。一旦学生拥有了这些正确的道德观念,我们的教育管理就会变得异常轻松。

4、用纪律来约束学生

仅仅从道德层面来教育引导学生的话,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只是思想基础,具有极大的弹性,我们必须用严明的纪律来约束他们,培养他们的守纪意识。

但问题是我们如何惩罚学生,体罚、写检讨、罚扫地,这些似乎都没有什么效果,反倒会导致学生的对立情绪,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惩罚这些有过失的学生?

我感觉无论什么原因处罚学生,除了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考虑之外,在处罚学生之前,一定要与学生进行个别谈话,因为个别谈话非常具有针对性。一般来说,表扬要公开进行,批评要通过个别谈话进行,这样既可以达到批评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防止出现负面效应。通过个别谈话,让他们真正意识到处罚对学生本人的重要性,对班集体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我们的惩罚不是为了打击他们、报复他们,而是为了帮助他们,经过引导之后,让他们自觉地去接受纪律处罚,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纪律约束的作用,才能达到最佳的处罚效果。

纪律处罚再有效,也毕竟只是补救措施,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办法是在他们犯错误之前,让他们尽量减少过失,而不是在错误出现之后。所以平时的教育引导极为关键,但是如果天天都是由我们班主任一个人给他们讲纪律、方法、道德,三年的时间,学生听你天天讲的都是同样的道理,同样的话,这样的教育效果能好吗?

恰好在这个时候,学校给我们每个班级每天安排了一个15分钟的小班会,我通过班会,让学生轮流上台演讲,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一开始我让他们到讲台上随便说,他们可以谈谈自己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也可以谈谈与同学及老师的相处,谈谈对生活与人生的体会,谈谈对当前国际国内一些重大事件的认识,当然也可以谈谈对班级的建议与祝福,只要是积极的、健康的都可以谈。通过他们的演讲我们就能够轻松地发现他们的困惑与问题在哪里,每次演讲之后,大家一起就演讲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最后统一思想,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就显得十分自然,久而久之,大家就会慢慢体会、醒悟、明白自己到底该怎样做了。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思考的问题也不同,他们困惑也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角思考学习与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所以每次讨论的问题都是新鲜有趣的,对这种方式大家都很喜欢,我们班级每天的班会大家都很期待。时间久了,他们的思想、方法、习惯才能逐步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一步步向目标靠近。

也有的老师担心,说这种方法会不会浪费学生的宝贵时间,常言道“我们不能老是低头拉车,也要经常抬头看看路”,在繁忙的学习中,他们每天利用15分钟来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绪、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是很有必要的。这就像高速公路上的服务区,既是小憩的场所,也是加油站,它能够使我们在以后的道理中走得更快更好更踏实。经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但没有影响大家的学习,反而对同学们的学习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对于一天一个班会的问题,有的老师老是纠缠于它是否有必要这个问题,我想,既然学校安排了一定是经过充分研究才决定实施的,一定是有其合理性的一面。当一个问题出现的时候,我们不要总是持否定的态度抵触它,而是要善于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它,并设法将其中的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的因素,只有这样你才能将工作真正做好,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快乐幸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