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4施德体道顺因自然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4施德体道因自然

题文诗:

昔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狡心.

天下,禹乃坏城,平池散财,甲兵,

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涂山合于,

诸侯万国,执玉帛者.故机械心,藏于胸中,

纯白不粹,神德不全.在身不知,何远能怀?

是故革坚,则兵利也,城成冲生.若汤沃沸,

乱乃逾甚.故鞭噬狗,策蹄马,而欲教之,

伊尹造父,虽弗能化.欲害心,饥虎可尾,

况狗马类?故体道者,逸而不穷;任数者,

劳而无功.峭法刻诛,非霸王业;箠策繁用,

非致远术.离朱之明,察箴末于,百步之外,

不能见,渊中之鱼;师旷之聪,合八风调,

而不能听,十里之外.任一人能,不足以治,

三亩之宅.修道理数,因自然,六合.

故禹决渎,因水为师;神农播谷,因苗为教.

萍树根水,木树根土,鸟排虚飞,兽蹠实走,

蛟龙水居,虎豹山处,天地之性.两木摩燃,

金火守流,者常转,窾者主浮,自然之势.

 【原文】
  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伏,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故机械之心藏于胸中,则纯白不粹,神德不全。在身者不知,何远之所能怀?是故革坚则兵利,城成则冲生。若以汤沃沸,乱乃逾甚。是故鞭噬狗,策蹄马,而欲教之,虽伊尹、造父弗能化。欲害之心亡于中,则饥虎可尾,何况狗马之类乎?故体道者逸而不穷,任数者劳而无功。

夫峭法刻诛者,非霸王之业也;箠策繁用者,非致远之术也。离朱之明,察箴末于百步之外,不能见渊中之鱼;师旷之聪,合八风之调,而不能听十里之外。故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修道理之数,因天地之自然,则六合不足均也。是故禹之决渎也,因水以为师;神农之播谷也,因苗以为教。   

夫萍树根于水,木树根于土,鸟排虚而飞,兽蹠实而走,蛟龙水居,虎豹山处,天地之性也。两木相摩而然,金火相守而流,员者常转,窾者主浮,自然之势也。

【译文】

过去夏鲧修作高的城墙来防范,但结果反而是诸侯叛乱,海外各国也都生狡诈之心。禹看到这点,就拆毁城墙,填平护城河,散发财物,焚烧兵器盔甲,广施仁德,结果四海臣服,夷族纳贡,禹在涂山会见成千上万带着玉器锦缎来朝会的诸侯。所以胸中藏有机巧奸诈之心,这纯白的道(天性)也就不纯粹了,纯粹专一的德也就不完备了;处理自身都不理智了,还能安抚感化其他远处的事和人?所以皮革铠甲坚硬,这兵器也随之锋利,城墙一旦筑起,这攻城战车也随之产生;这些如同用开水浇入滚烫的水中一样,非但不能制止沸腾,反而使水沸腾得更厉害。所以以鞭打咬人的狗、用鞭打踢人的马而想调教好它们,但即使是伊尹、造父这样的人也无能为力,达不到教化的目的。如果心中不存害人的欲念,那么就是尾随饥饿的老虎也不可怕;更何况对付狗、马之类的动物!所以领悟道的人安安逸逸而没有办不到的事,玩弄巧诈之术的人辛辛苦苦却一事无成。
    实行严刑苛法治理国家,不是成就霸王之业的人所应做的;用椎子、鞭子频频刺激坐骑,不是赶远路的方法。离朱的眼力尽管能看百步之外的针尖,却看不到深渊中的鱼;师旷的耳力尽管能听辨各种声调,却听不见十里之外的声响。这就像单凭一人之能力不足以治理深宅大院一样。遵循道的规律,顺应天地自然,那么天地四方也不够他治理。所以夏禹疏通江河正是以顺随水流低处这一自然特性来进行的;神农播种五谷正是以循守苗之自长这一自然特性来耕作的。
     浮萍生于水面,树木扎根土中,鸟凌空而飞,兽踩地而跑,蛟龙居于水中,虎豹生于山中,这些均是天地自然本性。两木互相摩擦就会起火,金与火厮守就会熔化,圆的物件容易转动,空的器具容易飘浮,这也都是自然之势。

(0)

相关推荐

  • 周初地理考,9

    (十六)禹会诸侯,与丹朱封国,舜死地,皆近. 那么为何又称为栋山呢?回答是:<越绝书>是这样说的,栋其实就是镇字.<大荒南经>又说:"帝尧.帝舜.帝喾葬在岳山.&qu ...

  • 六安又出名了!为啥不叫“liù ān”?

    六安又出名了!为啥不叫“li&#249; ān”?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4自得全身与道为一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4自得全身与道为一 题文诗: 天下神器,故不可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因天下而,为天下也.天下之要,不在于彼, 而在于我;不在于人,在于我身,自身得则, 万物备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2至德自得真情自乐

    题文诗: 大道坦坦,去身不远,求之近者,往而复反. 迫则能应,感则能动,物穆无穷,变无形像, 优游委纵,如响之影.登高临下,无失所秉, 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万物纷糅,与之转化,以 ...

  •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9真情得道失道必亡

    <淮南子>卷13氾论训诗解9真情得道失道必亡 题文诗: 国所以存,其道德也;家所以亡,其理塞也. 唐尧者无,百户之郭,虞舜者无,置锥之地, 以有天下.周文王处,岐周之间,不过百里, 立为天 ...

  • 《淮南子》卷2俶真训诗解4至德自然非死非生

    题文诗: 以道为竿,以德为纶,礼乐为钩,仁义为饵, 投之于江,浮之于海,万物纷纷,孰非其有? 夫挟依于,跂跃之术,提挈人际,撢掞挻挏, 世之风俗,以摸苏牵,连物微妙,犹得肆志, 而充其欲,何况其怀,瑰 ...

  • 《淮南子》卷10缪称训诗解17至德精诚情胜欲昌

    题文诗: 天有四时,人有四用.视而形之,莫明于目; 听而精之,莫聪于耳;重而闭之,莫固于口; 含而藏之,莫深于心.目见其形,耳听其声, 口言其诚,心致之精,万物之化,则咸有极. 地以德广,君以德尊,上 ...

  •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3抱德推诚无为而治

    <淮南子>卷9主术训诗解3抱德推诚无为而治 题文诗: 圣人真情,至简至朴,事省易治,求寡易澹, 不施而仁,不言而信,不求而得,不为而成, 块然保真,抱德推诚,天下从之,如响应声, 影之像形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6神主形从和气虚静

    题文诗: 今人所以,眭然能视,营然能听,形体能抗, 百节屈伸,能察白黑,辨视丑美,而人之智, 能别同异,明是非者,气为之充,神为之使. 何知其然?凡人之志,各有所在,神有所系. 有人其行,足迹趎陷,头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5形神气志各居其宜

    题文诗: 吾所谓得,性命之情,处其所安.性命与形, 俱出其宗.人之形备,性命成焉,而好憎生. 故士人有,一定之论,规矩也者,不能方圆; 钩绳也者,不能曲直.天地之永,登丘非修, 居于卑处,不可为短.故 ...

  •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3以外乐内不反诸性

    <淮南子>卷1原道训诗解13以外乐内不反诸性 题文诗: 夫建钟鼓,列以管弦,席铺旃茵,耳听朝歌, 陈酒行觞,夜以继日,此其为乐.炎炎赫赫, 怵然若有,所诱慕也;解车休马,罢酒彻乐, 而心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