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张老地图带你了解,枣庄从夏商到汉朝的区域变迁

枣庄地区历史悠久,据《书▪禹贡》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大禹治水后,中原被分为九州,枣庄地区西北部属于徐州,东南部属于青州。下面我们就根据山东省博物馆里的部分资料地图来了解一下,枣庄这片土地的历史演变。

夏禹时代(约前2000—前1500年),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国,南部为鄫国,西部为薛国。(此时期诞生滕、薛,滕姓族人以部落的形式,形成小国雏形,而车正也开始在薛地立国,其旧城遗址在今滕县张汪镇黄殿岗一带)

殷商时代(约前1500—前1066年),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部为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偪阳国。

西周时代(约前1066—前771年),东属于鄫国,南属偪阳,西属薛国,北属滕、郳国。

春秋

春秋时期(公元前771至476年)东属部国,南属偪阳国,西属薛国,北部属滕国、小邾国。1978年和1979年对滕州北辛遗址(距今7300~8000年)两次发掘获得的出土实物资料表明,当时农业生产已有了一定发展,并使定居生活得以巩固,同时还出现了以动物毛绒为原料的纺织业、缝纫业、编织业和较原始的手工制陶业。

战国

战国时期(公元前476至221年)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为齐之滕县。公元前254年本地全境属楚。战国时期就有酿酒业。西晋人刘伶酸酒处,亦在今峄城区刘跃村刘伶台下。

秦、汉、晋、南北朝时期,从秦实行郡县制始,先后经汉、晋、南北朝,枣庄地区的行政区划,或分或合或改或撤。

秦(公元前221至206年)本地区分置兰陵县、鄫县、傅阳县、薛县、戚县、滕县,分属郯郡和薛郡。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9年)北部属鲁国,后属沛国,辖蕃县、滕县、薛县、戚县(今夏镇一带);南部为楚地,后均为东海郡。

东汉

王莽新朝(9—23年)

新政时间虽然短暂,但对当时地区影响巨大,当时枣庄地区属平郡,据史料记载:承县改称氶治县,昌虑改称昌聚县,建阳改称建力县,新阳改称博聚县,合乡改称合聚县,傅阳改称傅亭县。蕃县、薛县、公邱县、阴平县、戚县,未变。

东汉(23—220年)

属东海郡。西北属鲁国、沛国,东南部分属琅琊国、彭城国,西北部先后置蕃县、薛县,东南部置鄫县(属琅琊国)、氶县、阴平县(属东海郡)、傅阳县(属彭城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