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所欲为:千秋万岁

10


千秋万岁

△“千秋万岁”原石印面 (3.9x3.9cm)

△“千秋万岁”原石边款

创作心得:继邓石如、吴让之人“以书入印”的观念应用于篆刻实践之后,印人们尝试“印外求印”, “印外求印”对于拓展篆刻的表现力、促成新的篆刻风格有着极大的意义。这种指导思想促使印人们开始在篆刻创作上汲取传统印式以外的其他营养。可以说,齐白石、来楚生以至当代的马士达、石开、林健等人都是这方面成功的典范,这给了我们极大的借鉴意义。
△“千秋万岁”瓦当
06:42

06:42

03:30 / 03:30

△视频:“千秋万岁”刻制过程
我的篆刻实践最初由汉印和明清流派印入手。后来尝试古玺风格,并借鉴古陶文的印式。我喜欢苍茫大气又不失趣味的印章风格。近来对砖瓦文字关注较多,尤其对汉瓦当、汉砖文产生较大的兴趣,曾尝试以砖文、瓦当文入印。砖瓦文字能够随形就势,有着较强的形式趣味。在文字上又偶有隶书、楷书的韵味,故而与单纯的小篆拉开较大的差距。
△“千秋万岁”设计稿
“千秋万岁”是汉代瓦当中较常见的内容。这四个字放到一块儿,正好是三密一疏的章法构图。汉瓦当文中的这个四字内部又常常有曲有直,有着较强的趣味性。我所刻的“千秋万岁”印参考汉瓦当文的形式,突出三密一疏的章法,用刀上不追求精巧,随意生发,文字密处与印边相连,文字密处线条逼近印边,我尝试产将印边铲去,使文字自然构成了印面边框,仅在“前”字附近留出厚重的印边,打破四周留边的板滞。
当然,这四个字在印章里的表现与瓦当文的原始造型还是有一些区别的,生搬硬套不是高级的做法。至于效果如何,还望各位师友多多批评。
△“千秋万岁”印蜕(陈维刻)
△“千秋万岁”边款
边款:汉瓦有此四字,陈维参其意刻此。辛丑夏并记。

作者简介
陈维,1988年生于景德镇,南京艺术学院在读博士、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讲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0)

相关推荐

  • 关于“千秋万岁”汉印、瓦当、今人篆刻的一次雅集

    "千秋万岁宧"缘起 陈振濂 昔明代文衡山有云,"我之书屋,皆于印上起造".明人开启时风:斋馆名号印与诗文闲章得大发展,千奇百怪,争相斗艳.赏形制之美雅,复究其文 ...

  • 赵广源篆刻《东坡十六乐事》组印

    赵广源,号粲庐,岭南印社社员,1997年生于山东淄博,现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受教于祁小春.王忠勇.倪宽与谭文选等先生. 获奖经历 2018年入展"全国大学生篆刻展" 2018年获得 ...

  • “维”所欲为:处厚

    第 9 期 少则得 △"处厚"原石印面 (2.5x2.5cm) 创作心得:"处厚"二字出于老子<道德经>.原文为"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

  • “维”所欲为:少则得

    第 8 期 少则得 △"少则得"原石印面 (2.5x2.5cm) △"少则得"原石边款 创作心得:"少则得"语出<道德经>,原句 ...

  • “维”所欲为:强其骨

    第 7 期 强其骨 △"强其骨"原石印面 (3.0x3.0cm) △"强其骨"原石边款 创作心得:学印以来,一直服膺吴昌硕,其化古为我的魄力实在令人佩服.今之学 ...

  • “维”所欲为:意临是学印过程重要的一步

    第 11 期 意临是学印过程重要的一步 △□□太守章(汉封泥) △"□□太守章"设计稿 △□□太守章(陈维临) 尺寸: 4.4x4.4cm 边款:盖古用简牍封以玺印非泥不可.戊戌之 ...

  • “维”所欲为:一日之迹

    第 6 期 一日之迹 △"一日之迹"原石印面 (3.0x3.0cm) 古人佳作往往令人心仪,心摹手追是一种方式,如果得其启发,再用自己的感受重新表达,也不失为一种敬礼的方式. △& ...

  • “维”所欲为:问梅消息 ​

    第 5 期 问梅消息 △"问梅消息"原石印面 (2.5x2.5cm) 老家屋后有一树梅花,每至寒假,常在树下散步看书:近日开学回南京,玄武湖畔更有梅花盛开.梅开两地,暗香如一.记得 ...

  • “维”所欲为:此处是家乡,此刻心安好……

    第 4 期 此处是家乡,此刻心安好 △"此心安处是吾乡"原石印面 (3.6x6.3cm)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东坡先生的句子,看见这句话很温暖,也让我想起我的家 ...

  • “维”所欲为:牛气冲天,牛更牛​!​

    第 3 期 牛气冲天,牛更牛! △"牛气冲天"原石印面 (2.5x2.7cm) △"牛气冲天"原石边款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又一年就过去了.小时候总盼着长大,长 ...

  • “维”所欲为: 太空一“吻”定乾坤!

    第 2 期 太空一"吻"定乾坤! 近日,嫦娥五号上升器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对接成功,意味着我国第一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这一成功对接被誉为"太空之吻",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