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长宁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一)
长宁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名称 | 批次 | 公布日期 | 所在街道 | 地点 | 年代 | 类别 |
路易·艾黎故居 | 第八批 | 2014.4.4 | 华阳路街道 | 愚园路1315弄4号 | 1932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 | 第六批 | 1992.6.1 | 江苏路街道 | 江苏路389弄21号 | 1947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上钢十厂冷轧带钢车间旧址 | 第八批 | 2014.4.4 | 新华路街道 | 淮海西路570号 | 1956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万国公墓旧址 | 第八批 | 2014.4.4 | 虹桥路街道 | 虹桥路1290号 | 1909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 | 第三批 | 1984.5.4 | 江苏路街道 | 愚园路1376弄34号 | 1927 |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
1932年-1937年,路易·艾黎曾在此居住。是一幢三层的西式住房,室外有扶梯可直上二楼居室。底楼前半部分为会客室和餐厅,后半部分是厨房等辅助用房,中有一间小工房,内置一台车床和一些工具,底楼沿弄堂有汽车库,房前有小花园。
路易·艾黎是新西兰人,在上海时,他任英租界工部局工业科督察长。民国23年,他参加上海第一个国际性的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和中共建立联系。由于他是任职租界工部局的洋人,住处幽静,因此,中共组织借此处开展秘密工作比较安全。他的愚园路寓所成为中共地下党的碰头地点和避难所。宋庆龄还借他的寓所三楼,架设秘密电台与江西苏区和中共中央取得联系。1935年11月的一天深夜,宋庆龄等在艾黎寓所得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消息,当时共同为红军的胜利举杯祝贺。他还和史沫莱特,刘鼎等多方设法为红军购买医疗器戒和药品。与当时上海文化界左翼人士鲁迅,矛盾,丁玲,胡愈之等也有接触。
1992年6月1日,路易·艾黎故居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纪念地。2014年列为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江苏路389弄21号(原永乐村21号),1946年底,国共和谈破裂,全面内战开始。次年,中共中央上海局成立,刘晓为书记,管辖上海、长江流域、西南各省以及平津地区党的组织和工作,必要时还领导香港分局。1947年5月中共中央上海局组织开展了"反饥饿、反内战。"的学生运动,并逐步发展至全国60多个城市,形成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二条战线,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正面战场。
由王辛南以私人的名义租下江苏路永乐村21号整幢楼房,作为中共上海党的秘密机关,并由张执一、方行两家老幼迁入居住,作为掩护。民国36年1月后,此处先后成为中共中央上海分局、中共中央上海局的秘密机关,直到上海解放。除了中共中央上海局领导成员的一些重要会议和活动在此进行外,上海局文化工商统战委员会书记张执一、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张承宗等也经常在此参加会议。
永乐村21号是一幢假四层楼房,建造于本世纪30年代中期。它位于永乐村弄堂底,前面有一个独立小院,后面有门通外,比较辟静隐蔽。当时底楼客堂为张执一、方行两家老人及孩子的活动处及用餐室,二楼为方行、王辛南夫妇住房。三楼为张执一、王曦夫妇住房,也是领导成员开会、研究工作的地方。四楼平时放些杂物,钱瑛从南京调来上海,最初就住在四楼。中共地下组织开会时,桌上放有麻将或扑克牌作掩护。方行、王辛南则在楼下守卫,散会后,又负责把“客人”送出去。这个秘密机关为保证中共中央上海局的安全和工作的顺利开展起了重要作用。上海解放后,根据刘长胜的批示,此处房屋家具移交给上海市总工会,后此处成为居民住房。
1992年6月,市政府批准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淮海西路570号,建于1956年,原上钢十厂冷轧带钢厂厂房群。红坊艺术社区内的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是借鉴国际上利用废弃工业建筑在市政建设中改建公共艺术中心的成功案例。园区是上海最具规模的国际艺术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区和集聚区,已逐步成为长宁颇具特色的新地标。
上钢十厂冷轧带钢车间旧址列入第八批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4.万国公墓旧址(现为宋庆龄陵园)
初名薤露园,清宣统元年(1909年)十月,浙江上虞人经润山在上海西乡(今虹桥路、沪杭铁路西侧)购地20余亩(1.33万平方米)筹建,至民国3年(1914年)建成。不久,经润山病故,该园渐被沪杭甬铁路占用。民国6年,经润山之妻汪国贞在虹桥路南、张虹桥购地55.6亩(3.71万平方米),将园西移至此,更名为“薤露园万国公墓”,万国公墓,指不受国籍、种族、姓氏等限制,中西人士皆可安葬的公共墓地。民国23年9月,由上海市政府卫生局接办,改为公营。翌年,公墓面积扩大到122.8亩。
作为名闻遐尔的上海一流公墓,墓葬者有清朝、国民政府的达官显贵和富商巨贾,其中有曾任清政府四川总督、两广总督和邮传部尚书的岑春煊,李鸿章之弟、曾任清政府邮政大臣的李伯行,清政府上海道台袁伯夔等。墓葬者还有辛亥革命以来的社会名人和进步人士,如宋庆龄的父母宋耀如和倪桂珍,辛亥革命早期活动家黎仲实,曾任孙中山、张学良和蒋介石顾问的澳大利亚人端纳,国民党上海招商局长赵铁桥等。民国25年,鲁迅逝世后,也安葬于此。
民国26年,公墓纪念厅堂内的家具摆设和园内大树被侵华日军抢劫盗伐殆尽,部分建筑被炮火毁坏。汪伪政权上台后,遂由其接管。抗战胜利后,又归国民党政府管理。
1949年5月解放后,公墓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卫生局接管,后划归市民政局。当时共有墓葬2600余座。公墓经修葺一新后,开办骨灰安葬业务。
“文化大革命”初期,公墓遭到毁灭性破坏,墓藏几乎全被砸毁,花木和建筑无一幸存,墓地成了工厂和菜园。后在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自过问下,拆毁的宋庆龄父母合葬墓得到修复。1973年,市民政局收回包括宋氏墓地在内的30亩土地,恢复万国公墓,并在张虹路(今宋园路)新开东大门,建造外宾接待室、办公室等。1980年,又收回土地19.16亩,1981年,公墓收回全部土地,并扩大至151.95亩,万国公墓建有国内名人墓园和外籍人墓园。现万国公墓为宋庆龄陵园,陵园内仍保留国内名人墓园和外籍人墓园。
宋氏墓地原面积145平方米,扩建后为263平方米。宋庆龄父母宋耀如和倪桂珍合葬墓居中。万国公墓旧址列为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陈列馆建筑面积224平方米。1988年10月,《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被修复为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并向社会开放。1988年10月24日,陈列馆免费向社会开放。
1927年大革命失败,党中央在武汉召开著名的"八七"会议,"八七"会议后,党中央决定在上海创办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瞿秋白兼任编委主任,该刊是土地革命时期最重要的革命刊物之一。1928年,党的"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布尔塞维克》作为党中央机关刊物,继续指导全国的革命斗争。刊物的编委主任由新的中央宣传部长李立三担任。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编委主任由张闻天担任。
198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长宁区革命文物陈列馆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的更多文章:
-
(2016-04-12 16:53:04)
-
(2016-04-11 17:51:37)
-
(2016-04-10 17:16:00)
-
(2016-04-07 16:01:08)
-
(2016-04-06 15:49:29)
-
(2016-04-05 16:22:06)
-
(2016-04-04 16:03:33)
-
(2016-04-03 16:01:54)
-
(2016-04-02 18:53:38)
-
(2016-04-01 17:3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