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查理宝典》系列之二:“多元思维模型”下的大脑!
查理·芒格1924年1月1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大学毕业后开始了自己的律师生涯,后在奥马哈的晚宴上认识了沃伦·巴菲特,两人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年后,芒格在巴菲特的劝说下,放弃律师从业,成为巴菲特的黄金搭档,现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这位至今(2021年)已经97岁高寿的老人,在过去的46年里,他和巴菲特联手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
“芒格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他用思想的力量,拓展了我的视野,让我以非同寻常的速度从猩猩进化到人类,否则我会比现在贫穷得多。你永远找不到一本(比这)包含更多有用思想的书。”巴菲特如此评价他几十年的伙伴——芒格。
“天地万物为一体”,到底什么是文科、理科?学不懂经济才转政治,学不懂统计才转历史,学不懂化学才转教育……彼得·考夫曼所著的《穷查理宝典》一书,大部分内容源自查理·芒格在各大高校如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所发表的演讲。还有一些来自他在慈善基金会议上的讲话以及自己撰写的对市场现状的一些思考。看完这本书,让我有了这样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我们该学的?
这就是王飞撰写并分享这个系列的原因。
2019年,我写了一篇文章表达自己所发现的窃喜,文章的核心是:“很多书都是相通的,都在教我们如何变得更好。”
至今来看,这句话仍然有价值,而且在还将更有价值。今天要分享的,是学科思维的模型,同样是在教我们如何变得更好。
举个例子,在我们专业中,有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叫《信息编码理论》,它是一门介绍我们在通信过程中信息是如何进行传递的。里面涉及到信源、信道、信息的编码、加密解密、信息熵等一系列概念。
对于非此专业的人来说,可能不是很容易理解。甚至本专业的同学也有很多学习之后同样感到迷惑,因为它太难了。
接下来我来谈这门课给了我什么样的启发呢?现在想想一下你的面前摆放着5个红色正方形、1个绿色正方形、2个紫色正方形;3个红色三角形,2个绿色三角形;4个绿色圆形;现在让你快速记忆它们。你会怎么做?
大部分人都是直接硬背,当然这是数量少的,那多且杂时恐怕就不见得那样容易了。但如果把编码思想考虑进去的话,我们可以建立一套规则,如先按形状(正方形、三角形、圆)分组,再按颜色(红、绿、紫)表达。那前面的所有图形就可以表达为512,320,040(5红1绿2紫、3红2绿0紫、4绿)
是不是很复杂?其实一点都不。最关键的是你的脑海中时刻要有这样一套编码模型,这用在文学作用阅读中也特别有效,其他学科中同样也可以借用这种思维。
当然,这只是这一门课程所传达出来的思想,各个学科和课程中都有自己的一些模型,如何能加以结合并运用到生活工作中,那将会在认知领域有着更大的突破。
例如查理·芒格提到的几种“多元思维模型”:
“首先要掌握的是数学。很明显,你必须能够处理数字和数量问题,也就是基本的数学问题。我认为第二种可靠的思维模型来自生物学/生理学,因为我们大家毕竟在基因构造方面都是相同的。接下来当然就是心理学啦,它更加复杂。但如果你想拥有任何普世的智慧,心理学是太过重要。”
芒格进行商业分析和评估的,正是自己创造的“多元思维模型”,他进一步解释说:“你必须知道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要全部都用上,而不是只用几种。大多数人都只使用学过的一个学科的思维模型,比如说经济学,试图用一种方法来解决所有问题。你知道谚语是怎么说的:'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是处理问题的一种笨办法。”
“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这句话很好地解释了我们身边总有些比较偏见如此之大的人,对于新观念的不接受,对于旧观念的难以摆脱,造成了他/她只能依靠自己原有的、缺乏认知的观念看待所遇到的人、事、物。
大量的人很荒唐地死抱着错误的观念不放。“介绍新观念倒不是很难,难的是清除那些旧观念。” 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的凯恩斯如是说道。
我之前有分享过一本书叫《系统思考》,里面涉及到的就有这种多元思维模型,我们所在的这个环境,并不是单一可控的因素,而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那些一味鼓吹怎么做就能实现成功、过上财务自由的方法,其实是有大问题的。
成功人士之所以能成功,身上一定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品质,例如自律、超强的执行力和自我驱动力等等。但是,光有这些就能成功吗?不能,至少不一定能。当时的大环境怎样?他的背景怎样?受到的教育怎样?家庭给了怎样的帮助?周围的竞争力怎样?创新模式怎样……
我们还能继续问下去,这些都是关乎成败的因素,而不只是浮于表面的自律、超强执行力那样简单。例如,中国还能出现第二个阿里巴巴吗?我的答案是:不可能。
早期环保运动的领袖约翰·缪尔说,如果我们试图理解一样看似独立存在的东西,我们将会发现它和宇宙间的其他一切都有联系。
这就是各种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彼此耦合,产生了1+1>2的连锁反应。
在芒格的演讲中,我们不难发现里面有这样一个频繁出现的名字——本杰明·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将自己的成功主要归功于他的性格——尤其是他勤奋工作的劲头,还有他永不满足的求知欲望和从容不迫的行为方式。除此之外,他头脑聪明,乐于接受新事物,所以每当选择新的钻研领域,他很快就能融会贯通。(详情可阅读《富兰克林自传》,一本非常棒的个人传记)
查理·芒格将富兰克林视为最大的偶像并不奇怪,因为芒格主要也是靠自学成材,而且也拥有许多富兰克林的独特品格。就像富兰克林那样,查理本人也是一个未雨绸缪、富有耐心、律己严厉和不偏不倚的超级大师。
他曾经说:“直到今天,我从来没在任何地方上过任何化学、经济学、心理学或者商学的课程。”然而这些学科——特别是心理学——却构成了他的系统赖以立足的基础。
思维模型是什么呢?这么说吧,第一条规则是,你必须拥有多元思维模型——因为如果你只能使用一两个,研究人性的心理学表明,你将会扭曲现实,直到它符合你的思维模型,或者至少到你认为它符合你的模型为止。你必须拥有横跨很多学科的思维模型。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跟巴菲特同事;他拥有许多优势,其中之一就是他能够自动地根据决策树理论和基本的排列组合原理来思考问题。”
什么是决策树理论呢?简单来讲就是把你遇到的问题层层剖析,就如一棵不断一分为二的树,层层往下,直到最后的终结点。这个理论在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是一种机器学习技术,故也被成为决策树学习。这种方法最大优势就是能够追根溯源,减少偏见的产生。
因此,多元思维模型就是跨学科思维,不要给自己设限,我是文科,你是理科,他是工科。最初的教育是没有这样的分法,如罗素是哲学家、也是数学家,还是历史学家。文理科这样的叫法也只是近几十年,教育部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近几年已经在说不区分文理科了。教育是在进步的,经过了这么些年“文、理、工科生”的努力,现在终于有实力来纠正这个问题了。
思维模型单一的人看待问题更容易产生偏见。如前面提到的,查理通常会对知识面狭窄作出如下的诊断:“在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
愿我们以后少下意识地说文理科,更多地来个学科大融合。那时的世界,或许更加有趣!
小飞
2021年5月20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