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阴阳-损其有余

一、损其有余:

损其有余,又称损其偏盛,是指阴或阳其中一方偏盛有余的病证,应当用“实则泻之”的方法来治疗。

1、损其阳盛适用于“阳盛则热”的实热证,应用清泻热邪,“治热以寒”的方法治疗,即“热者寒之”。

2.损其阴盛适用于“阴盛则寒”的实寒证,应用温散寒邪,“治寒以热”的方法治疗,即“寒者热之”。

二、 损其有余的内容都是什么?

(1)泻其阳盛

① 阳偏胜而阴未虚的实热证,应采用“热者寒之”的治则,用寒凉药物以清泻其偏盛之阳热。

②阳盛格阴所致的真热假寒证,应清泻阳热(即“寒因寒用”)。

(2)损其阴盛

阴偏胜而阳未虚的实寒证,应采用“寒者热之”的治则,用温热药物以温散其偏盛之阴寒。

注解:

寒因寒用的概念:

反治法之一。指治疗“内真热而外假寒”的方法。

病的实质是:真热,而表现出假寒的现象,亦即“内真热而外假寒”,须用寒凉药治疗。

例如: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

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反治法之一。

指治疗内真热而外假寒的方法。病的实质是真热,而表现出假寒的现象,亦即内真热而外假寒,须用寒凉药治疗。

例如:病人身大热,口大渴,大汗出,脉洪大,四肢逆冷。其中四肢逆冷是假寒,余证是真热,用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煎汤热服。

因寒是假象,而热是病的实质,故仍须用寒药来解决。

以上二条,《素问·至真要大论》原作“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后人与“寒因寒用”、“通因通用”联系起来看,改为“热因热用”、“寒因寒用”,今从之。

证是真热,用白虎汤(石膏、知母、粳米、炙甘草)煎汤热服。因寒是假象,而热是病的实质,故仍须用寒药来解决。

以上二条,《素问·至真要大论》原作“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后人与“寒因寒用”、“通因通用”联系起来看,改为“热因热用”、“寒因寒用”,今从之。

继解:

在治则上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热因寒用

热因寒用,治疗学术语。系反治法之一。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

① 指——温热药治寒证,反佐以寒而发挥作用。

例如:阴寒证格热于外,服温热药常见格拒吐出,佐以少量寒药或热药凉服则不呕吐。《素问注证发微》:“热以治寒,而佐以寒药,乃热因寒用也。”

② 指——热药因寒证而用。

例如《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通脉四逆汤主之。”

——这是以热药治疗真寒候热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有人根据上下文律,把此句改作“热因热用。”

解:

——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

祖国医学历来重视审证求因,辨证论治。

《素问. 至真要大论》就有“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论述,陆师根据自己多年诊治经验得出:疾病的产生,必有其根本的原因,病机的变化,也有其关键所在,疾病症候虽然繁乱复杂,也有其主次真伪可辨,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必然或产生一些与其相关的症状与体征,这些客观的指征是疾病外在的现象。

在临诊中运用四诊和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手段,并对其加以综合分析,找出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变本质,这就是——“审因求本”的关键所在。

1、审证求因,善调脾肾

陆师治病强调“治病求本”,重视“调补肝肾脾胃之先后天之本”,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之精所藏之处,元阴元阳寓于其中,是生命之根,为脏腑阴阳之本,而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故人体生命活动的持续和气血津液的生化都有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奉养周身。

肾气的盛衰,则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如:肾阴肾阳失调,会导致其他脏腑的阴阳失调。同样,其他脏腑的疾病,日久也必然影响到肾,损耗肾中精气,所谓——久病及肾,故治疗用药尤其强调“调理脾肾”。

如:在乳癖的治疗中,立“调摄冲任法”为治疗大法,包括:“补肾助阳,养血和营”等等。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气化生天癸,而激发冲任的通盛,肾气不足则天癸不充,冲任不盛,乳房受累而致乳癖,又冲任隶于阳明,冲任血海之盈亏又于脾胃后天之本有关,故脾胃虚损时,不能濡养冲任而致冲任失调产生乳癖,故在诊治中,“调补脾肾”有其重要意义。同时,陆师处方用药中时时顾护胃气,用药中病即止,以免过剂而损伤脾胃,因脾胃之气的盛衰往往关系到疾病的转归和预后。所以在临床上特别注重——“脾肾二脏”的调理。

2、治病求本,详明标本

在临诊时,陆师又详明标本,找出病证的根本原因,抓住疾病的本质,分清病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症状的主次关系,指出标与本,标是现象,本才是实质,只要解除病本,病标则随之而解。

陆师认为,治疗“疖”并以一般常法而言,多予——清热利湿之剂,虽病可取效一时,但难以控制其复发,而疖病反复发作主要与皮肤抵抗力有密切关系,用——“益气养阴法”,使正气足而卫表固,外邪不易入侵,阴液足而肌肤得养。治疗上,陆师详辨主次,审因求本,究其要害,故施治常常得心应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