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关联起来
【异史氏曰】为什么必须尽最大可能教材的内容(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起来?换个专业的说法就是搭支架,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譬如教轴对称图形,如果能与教室里那些可见的图形关联起来,不仅直观与熟悉,还能帮助空间想象力不强的学生通过关联建立起空间想象,进而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另一方面如果再将其与“设计”“创意”“审美”等关联起来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诚如凯琳·比尔斯 罗伯特·E. 普罗布斯特等在《颠覆性思维:为什么我们的阅读方式很重要》中所言:“学生兴趣点的转移就像Snapchat上的消息,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如果我们要把课堂参与度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我们就需要加倍努力。但如果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话题和他们之间的相关度,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有更高的参与度,在课堂上也会精力充沛,活力满满,教师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而是可以腾出一部分精力来帮助学生发现教学素材和他们之间的相关度。当他们意识到自己和教学素材的相关度时,他们的精力和注意力都会迅速提升。获得他们的注意力靠兴趣,保持兴趣靠的是相关度。”
譬如教《变色龙》基本会问问学生,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人和事,我则喜欢问学生“如果那条狗是你们校长家的呢,如果是班主任家的呢,如果是我这个语文老师家的呢,如果……”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人物形象及性格的认识,或许更能深入一些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