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活出攻击性,快速摆脱抑郁
本期主要讲心理学精神分析领域里的攻击性!一个人能否展示出攻击性,关系到他(她)是否活的真实、有活力!
你是否经常压抑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你是否习惯性地逆来顺受?
你是否感觉自己越来越没有活力?
你是否从来不敢和老板直接地谈利益?
……
如果类似以上的这些问题,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活出攻击性,你的攻击性被压抑了。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的攻击性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出来,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什么是攻击性呢?可能很多人会想到攻击性是攻击别人,比如有破坏力的吵架、打架,有摧毁力的战争等等一些很暴力的定义。
但心理学精神分析领域里的攻击性是个中性词,它是我们每个人身上最原始的生命力,当我们内心感觉到一些外在的危险,内心对外在的渴望、抗拒时,所自然而然产生的一种的本能。
举个例子!假如你和一个同事出差去某一个城市,晚上睡一间房,你正想睡觉呢,你的同事却在房间和别人有说有笑的打着语音电话,看形势,这电话且得维持很长时间,严重影响你睡觉,请问这时你想睡觉休息,不想被他打扰,你会怎么做呢?是忍着生闷气埋怨同事,还是直接和同事心平气和地沟通,抑或是冲他发脾气?
这个例子中,你想睡觉,你不想被打扰,都是你内心的渴望和抗拒所自然而然产生的心理能量,这两者都是你的攻击性。
简单来讲,凡是由“我想要”“我想不要”而泛起的比较强烈的愿望、意志、念想等等,可以简单的称之为攻击性。
本例中,你想“睡觉”和你想”不被打扰“通通都是你的攻击性。从这一点上讲,攻击性无所不在。你想向这个世界所表达的意见、想法,意志,感受,抗拒,这都是在尝试表达你内在的攻击性。
比如:
看见心动的异性,想进一步和对方交往;
被人无理对待,或者被欺负了,想反击回去;
朋友托你办事,而你根本没有时间精力去办,想拒绝;
那为什么我们每个人身上天然存在的一种本能、能量,会对我们造成伤害,甚至将我们弄成抑郁呢?这是因为攻击性一旦产生,它势必会攻向一个靶心,这个靶心要么是我们自己的内心,要么是外在的人或事。
为了大家更好的理解攻击性的攻击路径,这里给大家讲一个踢猫效应的例子:爸爸在公司因为人事部门的无理原因扣掉了绩效奖金,心里很恼火,回家就冲正在镜子前化妆的妈妈发脾气;妈妈受了爸爸的气就去批评正在捣乱的儿子;儿子受了妈妈的气就去踢那只躺着的很无辜的猫咪。
我们分析这个例子!
爸爸在公司被无理扣掉绩效奖金,他没能向人事部门据理力争,自己憋着一肚子气,也就是说他没能有效的向外攻击、去和人事部门理论疏导自己的情绪,于是向内攻击自己,导致自己心生郁闷。他的这份攻击性并没有消失,很不幸的抛向了妈妈,妈妈又 抛向了儿子,儿子抛向了猫。我们不知道猫有没有情绪,但最后这份攻击性算是以相对残忍的方式在猫那里结束了(这大概是很多毛为什么很抑郁的原因吧,开个玩笑)
很明显,如果爸爸能在公司和人事部门据理力争,合情合理地去沟通被扣奖金的事,及时向外展现攻击性,而不是向内攻击自己导致自己心情郁闷,就不会有接下来的一系列不愉快的踢猫效应。
我们还得进一步分析,虽然踢猫效应中,当事人向外攻击的方式很糟糕,但至少不会引起整个家庭的压抑气氛,就像有些夫妻情侣,只要吵架吵到点子上,感情反而会更牢固。 相比家里发生的踢猫效应,爸爸没有向外攻击去找人事部门争取、理论,反而向内攻击自己导致自己郁闷的这种行为,才是可怕的。
习惯性向内攻击自己的话,我们的生命力会不断萎缩、坍塌、灰暗,然后变得不敢表达,不敢捍卫自己,总是忍气吞声,恶性循环,导致自己内心变得越来越不真实,最终慢慢走向抑郁的边缘。
大家可以想一想,你有没有那么一段时间,总是忍气吞声,然后那段时间特别压抑,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坍塌了,没有活力。而相反,社会上那些小坏人、泼辣的人,虽然有时候我们很难接受他们的一些行为,但他们却是很少压抑自己攻击性的人,所以生命力异常的活跃。
这是因为人只要有生命、有心理活动,攻击性就像空气一样,很自然的就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体内,攻击性如果不表达出来,就变成了压抑,而压抑是离魔鬼最近的。正如弗洛伊德所说,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大家不用担心,这里不是教大家把攻击性变成武器,去攻击别人而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性,而是让大家明白攻击性的作用原理,并尝试着勇敢地向外释放自己的攻击性,而不是一昧的向内攻击自己。
哪些属于向内攻击自己给自己造成伤害的场景呢?我列举了以下一些供大家参考:
1、习惯性的内疚,对很多事情总认为是自己的错。这是典型的向内攻击自己!
2、过度忍耐,害怕面对冲突。害怕冲突,是一种躲避和压抑。
3、压抑了自己的需求、想法等等。
4、过分讨好别人,习惯性忽略自己。
5、过分期待别人,一旦别人没满足自己期待,就对别人心生怨恨。对别人怨恨,难受的是自己,攻击的也就是自己。
除了以上列举的一些,生活中还有很多场景属于向内攻击自己,有想到的朋友欢迎在留言区留言。
既然向内攻击自己有这么大的危害,那么怎么最大程度地避免呢?我总结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学会“要”+学会“不”。
一、学会“要”
我们在“要”的时候,其实是有效转移、释放我们的攻击性。比如,和相处很久的心仪对象表白、被无理欺负时表达自己的态度、下定决心和父母深层次的沟通、和老板合情合理的沟通加薪等等。如果你一直不去做,总是把强烈的想法压抑在心里任其煎熬自己,那么长此以往,整个人会像放了气的气球一样缺乏活力,呈现出出很颓废的状态。
我们每个人天然地具有“想要”的本能,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想法,想要争取一些利益,但是为什么做不出来呢?很可能是因为,我们害怕不被回应,害怕被拒绝,甚至害怕被惩罚。这个感觉的更深一层,是羞愧感。这是一种特别难以忍受的情感体验。
羞愧感让人体验到自己很不好,很糟糕,很想逃跑。大家都很熟悉的一句话“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很形象地描述了这个感觉。这种不好,会造成内在自我的一种崩溃感。现实中很多人为了应对这个感觉,不惜恼羞成怒,进而沉默,愤怒,指责,甚至暴力殴打。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为了不去面对羞愧感,索性不让它产生,于是我们就不要了,准确的说,我们为了不去面对这种羞愧感,不惜让攻击性向内去攻击自己。
那么,当我们的羞愧感阻碍我们去“要”时,该怎么办呢?
我们需要认识、接纳和超越羞愧感!我从下面4点给出一些参考。
1、了解自己的情感反应模式。
当你知道那种心要碎了的感觉是羞愧的时候,羞愧感更加容易被接受。具体的做法可以采用延时放慢感受,真切的感受情绪在体内的流动。
2、对自己宽容一些,减少指责。
羞愧感之所以那么可怕,是因为这种感觉让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所以感性思维会拒绝接受羞愧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没那么糟糕,即使有时候自己做了当下感觉不够好的事情,请相信,这一定是有原因的,并尝试宽容自己的小小错误。
3、学着从这种不好的感觉里跳出来。
当别人试图把羞愧感扔向你时,稳住自己,尽量不去接这个情绪。如果你觉得你并没有什么不好,那么坚持自己的想法、意见、立场,不要被对方带偏。
4、给自己更多的确认和鼓励,甚至是为自己骄傲。
当有一些事情做得很好时,就畅快地为自己骄傲。这种骄傲的感觉,可以中和感性中的羞愧感,增强自己的自尊感和稳定感。
在这里,我需要告诉大家,要尽快摆脱“羞愧感”,因为它是一种特别大的负能量。心理学家霍金斯制定的能量层级图里,羞愧感是能量层级最低的一档,它能严重摧残我们的身心健康,让我们内心几近死亡状态。
能力层级图
二、学会“不”
其实说“不”和说“要”心路历程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你的攻击性,都是你的想:你想”要”,你想“不”、“不要”。
当别人抛给你一个不合理的请求时,你根本不想接受,于是产生了“不想”这个攻击性,如果你不说“不”,那这个攻击性就会攻击你,可想而知你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委屈和憋屈。现实中呢很多老好人,总是不拒绝别人的请求,他们体内的那股攻击性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他们自己,时间久了,这些老好人就变得苦闷、抑郁了。
说“不”,同样会有一个心理后果:承担内疚。很多人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不能拒绝他人的要求。因为拒绝意味着我不是一个好人,意味着我伤害了你,我很内疚。这种内疚里面含有一种觉得自己不够好的羞耻、愧疚,还有一种伤害了他人的自责。至于愧疚感阻碍我们说“不”的时候该怎样做,请参考说“要”的 时候!
攻击性本身是个中性意义的心理本能,就像小孩子饿了向妈妈要吃的、渴了向妈妈要喝的、困了要睡一样!只是,有些人就像泼妇一样破坏性攻击别人,有些人习惯性攻击自己,而有些人呢,像智者一样能合理驾驭和释放攻击性,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
如果你就是那个习惯攻击自己的人,那请你慢慢学着合理驾驭和释放攻击性,以让自己远离压抑、远离抑郁,做一个真实、自在、有活力的自己。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得一样——“复归于婴儿”,像孩童一样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好啦,本期就讲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