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治”融合推进市域社会治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红旗  通讯员  张继峰

“从问题发生到有人受理,再到受损道路修好,仅用了半个月时间,真是没想到!”近日,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五龙村因连续降雨坍塌的一段9米高的护坡和村道顺利完成修复后,村民们感慨颇多。

受损道路的迅速修复得益于寇店镇新推出的一款名为“1+10乡村治理”的App。这款App设置了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三个板块16个子项,其中“有事您说话”,让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App反映问题,还能直通“书记信箱”。

这仅是洛阳市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一个缩影。《法治日报》记者从洛阳市委政法委获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洛阳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强化顶层设计,主动破解难题,创新实践“党建+一中心+两基础+四治并进”治理模式,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洛阳实践”。

党建引领夯实基础

“村里的事儿,离开党支部啥也干不成。”孟津县常袋镇马岭村马其祥干了30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谈及感受时说。

与他一样,接受记者采访的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均认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才能为党的建设发展奠定更牢固的基础。”

洛阳市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纳入全市工作大局统筹谋划,摆上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汇报,掌握工作进度,推进工作落实。成立高规格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建立健全跟踪督办、约谈通报、联动考评等机制,加强督导检查,落实属地责任,有序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落实落细。

洛阳市以132个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5817个新时代“三新”大讲堂、23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为载体,采取“理论+文艺”“理论+故事”等形式,提高思想认识,并创新实施党员联系户“1+10”工作法,及时了解群众思想状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时,整合街道党建、综治、城管等各类网格,构建“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单元”组织网络体系,高质量推动村(社区)“两委”换届,以村(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村(居)民自治组织和村(居)务监督组织为基础的村级组织体系全面成型。

一网统管整合资源

洛阳市以机构实体化、人员专业化、服务规范化为标准,以社会治安治理、民生诉求办理、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心理服务为主责主业,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让群众诉求事项“只跑一地、只进一门”,全力打造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社区管理服务机制。

洛阳市委政法委把综治中心作为市域社会治理的有效抓手,着力建好以“三大中心”为基础的市域社会治理“前线指挥部”。社会治理指挥中心,以智慧化为牵引,融合打造集“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综合治理信息研判、视频会议指挥调度”于一体的实战平台,构建市域立体化社会治理体系;矛盾调处化解中心,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稳步推进市、县、乡三级信访接待中心、综治中心融合,诉调对接与诉讼服务融合,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心理专家入驻综治中心,构建市县乡村心理服务体系。

如今,全市以城乡社区(村)网格为基础,以专兼(专兼职网格员)并举、长员(网格长、网格员)联动、内外(网格内外工作力量)结合的网格队伍为支撑,全面打造“多网合一、一网多能”的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

洛阳市现已形成横向跨部门联动、纵向多层级穿透、全域“一张网”统管的市域社会治理体系,最大限度整合基层服务管理资源,全面提升全市城乡社区(村)社会治理水平。

“四治”并进创建平安

洛阳市下辖7县10区,2376个行政村、823个社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务工潮,缺人、缺钱、事难办成为困扰基层治理的“三难”。洛阳市委在充分调研和总结经验基础上,提出“党建引领、'四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推进德治、法治、自治与智治的有效融合,推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在全市农村,深化“四议两公开”,在社区,则深化“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让群众在自己说事、议事、主事中不断提高主人翁意识,同时积极发挥村(居)民自治组织、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管理村(居)民自治事务、调解矛盾纠纷中的教育、引导和约束作用,并推进民主监督实践,抓好党务村(居)务公开,激发群众参与民主监督的热情,有效保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全市广泛开展各类平安创建活动,推广建立“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一支民调队伍”机制,持续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活动”,实施以规立德工程,抓好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打造地方特色家风家训馆,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来源:法治日报——法制网

编辑:张莹莹

特别提示:
  1. 凡本公众号注明“来源”或“转自”的作品均转载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2. 如需转载请与本公号联系,并标明来源和作者姓名,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