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长跑的历史由来和发展简史

马拉松赛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其距离为42.195公里。这个比赛项目的距离为什么不是整数呢?这要从公元前490年9月12日发生的一场战役讲起。

公元前五世纪末的某天,雅典城中央广场上,人山人海,全城的居民几乎全聚集在这里。此时,在城东北海边的马拉松平原上,雅典军队正与波斯侵略者展开激烈的战斗,这是一场关系到雅典能否保持独立、自由的战斗。时间一刻一刻地过去了,前线的战士究竟怎么样了?他们能打赢这场战争吗?人群沉默着,大家心里都像火烧一样焦急。突然,一个满身血迹的战士冲进了广场,这位将士正是雅典有名的“快跑能手”斐力庇第斯。他边跑边激动地喊道:“欢呼吧,我们胜利了!”听到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广场上立刻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欢呼。而刚刚说完这句话的斐力庇第斯却因创伤和过度疲劳而倒地牺牲了。

公元前五世纪末,希腊与波斯之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希波战争”。这是一场以雅典为核心的希腊城邦反抗波斯侵略的正义战争。马拉松战役是希波战争中一次重要的战役,上面描述的情形正是马拉松战役最后一幕的真实写照。

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波斯帝国在今天伊朗高原上崛起。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波斯不断向西扩张,公元前546年,灭掉了小亚细亚强国吕底亚,包括米利都在内的小亚细亚沿岸各希腊城邦也沦为了波斯臣属。40多年后,公元前500年,米利都人发生了反抗波斯统治的起义。在他们的影响下,其它城邦纷纷响应,到处推翻波斯扶植的傀儡政权。波斯马上派出大军镇压。米利都只得向其它希腊城邦求援。雅典和爱勒特里亚很快派出了几十艘舰艇。但是,在波斯人强大的武力镇压下,起义终于在公元前493年失败了。

波斯大军攻陷了米利都,对它进行了报复性的惩罚。其实,波斯帝国的野心早已不仅仅在米利都这样的小城邦上,它早就希望征服整个希腊。但是,希腊两个最强大的城邦雅典和斯巴达都有很强的军事实力,加上它们同仇敌忾,使波斯人不敢轻举妄动。这次镇压米利都的起义,即使有雅典舰队参加,波斯人也大获全胜,他们不禁觉得“强大”的雅典舰队也不过如此而已,因此决定乘胜消灭雅典,然后再全力征服斯巴达。

希腊联军的战士

公元前五世纪末的某个春天,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借口雅典和爱勒特里亚曾出兵援助米利都,组织强大海军,浩浩荡荡向西进发,准备一举消灭雅典。不料天公不作美,当舰队驶到阿陀斯海角的时候,忽然刮起了猛烈的飓风,飓风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把船帆吹断,把船桨吹折,还把许多士兵吹到了海里。被吹断桨和帆的舰队无法掌握前进的方向,只得随风冲撞,结果,许多舰船撞在了一起,舰毁人亡,损失极为惨重。这时,陆军方面也传来了坏消息:一向被波斯人引以为豪的陆军被色雷斯人击败了。海军、陆军纷纷失利,波斯军队的第一次远征希腊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结束了。

大流士一世气得卧床不起,他决定不惜一切也要报这一箭之仇,于是动用全国人力物力再次组织起强大的军队。他决定先派使者到希腊各城邦进行恫吓,让他们乖乖地投降。

于是,在公元前491年,希腊各个城邦出现了这样的场面:波斯使者无一例外地都在索取“土和水”。“土和水”指的就是领土,是各个城邦主权的象征。索取“土和水”等于明目张胆地说:“你们老老实实地放弃抵抗,投降吧”。英勇的希腊人何曾受过如此奇耻大辱?雅典人二话不说,把波斯使者推下了万丈深渊。斯巴达人则装出毕恭毕敬的样子把波斯使者带到水井旁边,说:“贵国国王想要敝邦的“土和水',我们想了半天,这井里正好既有土也有水,就麻烦您下去亲自去取吧。”说完,把使者扔进了井里。大流士一世得知如此,气得咬牙切齿,恨不能马上踏平整个希腊。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490年,波斯大将达提斯率领舰队横渡爱琴海,首先攻占了优卑亚岛上的爱勒特里亚,接着在雅典城附近的马拉松平原登陆。马拉松平原距希腊的心脏-雅典城只有42公里,不言而喻,波斯军队一旦突破该平原,雅典城便岌岌可危。

雅典军队决心拼死决战,在马拉松平原打败波斯人。9月12日,坚决主战的米太亚提将军率领雅典军队奔赴马拉松平原。这时,邻邦普拉提亚也派来了1000名重装步兵支援雅典。这样,希腊军共有11000人。而波斯却有数倍于希腊军的步兵和10000名骑兵。针对敌强我弱的形势,米太亚提决定利用马拉松平原的特殊地形与敌人作一番较量。

原来,所谓马拉松平原,只是一块三面环山的狭长的河谷地带,而且平原的南北两面都是沼泽地。这样的地形,人数的多寡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骑兵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米太亚提对此战充满了信心。波斯人显然不了解这里的地形地势,他们把军营安排在一览无余的平原上。

米太亚提当即命令主力部队分占两边山头,而在正对波斯营地的斜坡上则安置少量士兵,以图从正面引诱敌军,然后来个两翼包抄,居高临下打击敌人。一切安排就绪后,米太亚提命令正面部队发起冲锋。士兵们怀着保卫家园的信念,大喊着从山坡上飞奔而下。

波斯军立即实施反击。两军短兵相接,尽力拼杀。不一会儿,希腊士兵“抵敌不住”,且战且退,“仓惶”后撤,波斯军队不知是计,发力猛追。骑兵们扬鞭策马,挥舞刀剑,眼看就要追上希腊士兵了。突然,跑在前排的战马猛地栽倒,陷在了沼泽之中,后边的战马则猝不及防,停不下来,结果也纷纷倒地,一时波斯军中阵营大乱!说时迟,那时快,米太亚提立即命令左右山坡上的主力部队迅速出击。早已按捺不住的希腊士兵们杀声震天,挥戈舞盾,疾风潮水般地猛冲下山,直扑敌军。他们个个斗志昂扬,以一当十,奋勇冲杀。波斯军三面受敌,首尾不能相顾,加之骑兵部队大多陷在沼泽之中不能自拔,他们只得慌忙掉头撤退。希腊军乘胜猛追,追到海边又与波斯军展开了一场争夺舰船的激战。结果,希腊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俘获敌舰7艘,杀死敌军4600多人。

希波战争

希腊士兵们激动地欢呼着、拥抱着,突然,他们想起了正在雅典城焦急等待战争消息的亲人们,由谁把这胜利的捷报最快地传到他们身边呢?“我去吧!我跑得最快!”说话的正是著名的长跑专家斐力庇第斯。米太亚提和众将士用信任的目光望着他,米太亚提对他庄重地说:“去吧,孩子,告诉雅典的亲人们,我们胜利了!我们永远不会失败!”

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得斯的士兵回去报信。菲迪皮得斯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时,已喘不过气来,只说了一句“我们胜利了!”就倒在地上,再也没有醒来。

马拉松战役胜利了,可雅典人民的儿子斐力庇第斯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为了纪念这次著名的战役和斐力庇第斯,在1896年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规定了一个新的竞赛项目,运动员从马拉松开始,沿着当年斐力庇第斯经过的路线到达雅典,经过精确测量,距离为42公里195米。这就是今天马拉松长跑的由来。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1896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菲迪皮得斯送信跑的里程——42.195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在雅典东北30公里。其名源出腓尼基语marathus,意即“多茴香的”,因古代此地生长众多茴香树而得名。体育运动中的马拉松赛跑就得名于此。

希腊波斯战争(公元前492-前449年)中,公元前49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渡海西侵,进击阿蒂卡,在距雅典城东北的马拉松海湾登陆。雅典军奋勇应战,在马拉松平原打败波斯军队。史称马拉松之战。为了把胜利消息迅速告诉雅典人,希腊派遣长跑优胜者菲迪皮得斯(Pheidippides)从马拉松跑至雅典中央广场(全程42公里195米)。在极速完成26.2英里的路程并传达胜利的消息后,体力衰竭倒地而亡。而其奇迹光荣的功绩而成为希腊的民族英雄。

1896年举行首届奥运会时,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Michel Breal)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设,并定名为“马拉松”。比赛沿用当年菲迪皮得斯所跑的路线,距离约为40公里200米。此后十几年,马拉松跑的距离一直保持在40公里左右。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看马拉松赛,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折合成42.195公里。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女子马拉松开展较晚,1984年第23届奥运会才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由于马拉松比赛一般在室外进行,不确定因素较多,所以在2004年1月1日前马拉松一直使用世界最好成绩,没有世界记录。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首次将奥运会的最后一个比赛项目男子马拉松的颁奖典礼安排在闭幕式上举行。在东道主希腊人看来,马拉松比赛是奥运会的“灵魂”之一,在闭幕式上为马拉松运动员颁奖,是奥林匹克回家的一种象征。2008年北京奥运会,继承了这一做法。

七百年前的元朝也举行过类似于马拉松的比赛

大家都知道马拉松起源于古希腊。但其实,七百年前的中国,也就是元朝也举行过类似于马拉松的比赛。那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首先,我们先来读一段古文吧。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贵由赤”条云:贵由赤者,快行是也。每岁一试之,名曰放走,以脚力便捷者膺上赏。故监临之官,齐其名数而约之以绳,使无先后参差之争,然后去绳放行。在大都,则自河西务起程;若上都,则自泥河儿起程;越三时,走一百八十里,直抵御前,俯伏呼万岁。先至者赐银一饼,馀则缎疋有差。

咳咳……我相信不少上学时候被文言文虐过的小伙伴们已经准备摔手机了……先别忙,小编马上给大家翻译翻译。

贵由赤是蒙古语快跑的音译。所以说,这篇文章在讲有关跑步的事情。

河西务,集镇名,在今天津市武清西北运河西岸。元至正二十五年(1288)于此置漕运司,负责将海运漕粮转送京师。

大都,就是现在的北京市。上都,在现在的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忽必烈于中统元年(1260)在此地即位称帝,称开平府。四年后,开平府称号升格为上都。整个元朝,上都皆与大都并称二都。

全文大意是这样的:贵由赤,就是汉语里的快跑。每年举办一次,就是敞开了跑,谁跑的最快谁能得到最好的奖励。现场有官员进行监督(类似于裁判),拉起一条绳子作为起跑线,保证比赛的公平性。比赛全程有180华里,也就是90公里。终点设在皇宫里,跑到终点在跪拜在皇帝面前,高呼万岁。先到的人,皇上会赐给他一块银饼,也就是银子做的奖牌。其余的按照名次赐予绫罗绸缎。

所以说呢,这是类似于马拉松的一场长跑比赛。不过更加令人震惊的是,现在的马拉松里程“只有”42公里,而元朝的贵由赤,则达到了90公里。

嗯,小编的思绪不由得飘回了700多年前的元朝,那时候的蒙古铁骑能够征服欧亚大陆,除了他们的勇敢与斗志,略显变态的身体素质也是他们革命的本钱啊。

马拉松发展简史

马拉松的历史并不仅仅止于现代以来的120年,从古埃及开始,人类就举行过各种不同形式的长跑。

马拉松在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上成为正式项目,但是在公元前776年到公元后261年的这一段时间内,古代奥林匹克中从没有马拉松这个项目,当时最长的距离也少于5公里。到了现在,马拉松已经成为了现代奥运会中的中心环节,它也在世界各地广为举办,完全是出于人们对马拉松的痴迷。

在古埃及,跑步被看作为是一种珍贵的军事技能。古埃及第二十五王朝的塔哈尔卡(Taharka)就为他的军队保持战斗力而制定了长跑达标赛。比赛的里程接近100公里,在今天的话就是“超长距离”的项目了。最近,这个比赛得到了复兴,被称为法老100“Pharaonic 100km”,比赛从埃及中部的法尤姆(El Fayoum)的哈瓦拉金字塔(Hawara pyramid)出发,一直跑向开罗西南部的塞加拉金字塔(Sakkara pyramids)。

我们熟知的马拉松神话就脱胎于菲迪皮德斯从马拉松跑到雅典的传说:可能在公元前490年,在马拉松平原,希腊军队赢得了一场关键战役,他们打败了Datis将军领导的波斯侵略者。在这场战斗结束后,作为专业的信使,他被派往雅典传递消息:“捷报,我们胜利了”。不知疲惫的奔跑让他在说完消息之后就力竭而亡。

菲迪皮德斯雕像

这个故事有许多版本,其中大部分要比上面这个更合理。其实在古希腊,驯马是很常见的。如果一个要传达信息,信使肯定会骑马。关于这场战役也有疑问:希腊人可能打赢了,但这场战役并非是决定性的,因为其余的希腊军队为了阻止波斯在更接近城市的地方登陆,都向雅典行军了。

当时的大多数历史学家,比如希罗多德,他在50年后写道:在战斗之前,菲迪皮德斯从雅典派往斯巴达请求帮助。希罗多德没有提菲迪皮德斯是否带着斯巴达的回复返程(事实就是斯巴达说“不”)。

如今举行的斯巴达松(Spartathlon),这场246公里的比赛可能更接近史实。

罗伯特·布朗宁(Robert Browning)将菲迪皮德斯从马拉松跑到雅典的死亡之旅写成了的诗歌,这也解释了当时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男爵试图让奥运会回归现代的原因。

1896奥运马拉松:希望的火种

顾拜旦是一个法国人,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法国饱受战败之辱。在普法战争中,法国失去了领土,被迫支付赔款,撤走军队,紧接着的一场内战又进一步削弱了法国的国力。顾拜旦开始探索法国之所以弱小与作为竞争对手的英国和普鲁士之所以强大的原因。

他认为,英国的公立学校对体育事业的重视是构建民族性格的重要因素。在1890年参观英国时,他遇到了威廉·布鲁克斯(William Penny Brookes),文洛克奥林匹克协会(Wenlock Olympian Society)的创始人,早在1850年就已举办了首届比赛。这激励了顾拜旦,他尝试着把体育作为必修课引入法国的学校,并发起一个同样基于古代奥运会的国际体育赛事。

2012伦敦奥运会的吉祥物文洛克就是为了纪念Wenlock Olympian Games而得名的

1892年发起了他的奥运活动,两年后在巴黎大学(the Sorbonne)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代表们同意在1896年于雅典举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随后每隔四年举办一次。其中的代表之一是米歇尔·布雷亚(Michel Breal,),他主张把长跑作为比赛项目,他讲述了费迪皮迪兹的古老故事以求得支持。

由于他们的活动如此频繁的举办,开始将奥运会视为激励民族情结的一种手段。英国王室开始参与,同样希腊的犹太侨民们也蜂拥而来。大量的金钱被花费在奥林匹亚建造以古代体育场为摹本的这座大理石的体育场上。第一届马拉松从马拉松大桥起跑,在雅典的这个体育场截止,总共40公里的距离。

在奥运比赛之前的几个月里,有几个人试着在这条赛道上跑步。1896年2月,两名跑者从雅典出发,其中的一个跑完了全程,另一个人在一些路段搭了顺风车,这也为未来的比赛中投下了阴影。

奥运比赛前一个月,希腊举办了田径锦标赛,11名运动员从马拉松跑到了雅典跑。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马拉松比赛。两周后又举办了另外一场比赛,它以一个官方的挑战赛作为宣传,吸引了38名选手。最后,获胜者的最好成绩是3:11:27,一个名叫斯皮里顿路易斯(Spiridon Louis)的挑水工以3:18:27名列第五。在一些报道中,一位名叫斯塔马蒂斯罗薇蒂(Stamathis Rovithi)的女人也跑完了这条赛道(是在男子马拉松结束后的第二天),也有报道说一位名叫墨尔波墨(Melpomene)的女人同样跑完了全程,但是史学家对此有争议,他们不知道她们两个是否是同一个人。

1896年4月10日,十八个人在第一届马拉松的起点排成一线。参赛的四个外国运动员只有来自匈牙利的久拉克尔纳(Gyula Kellner)跑过一次这样的距离。其他的三个人参加过田径比赛的中距离跑,他们冒险的认为他们有一直跑在赛道上的运气。

三个外国中距离运动员的持久性令人惊讶,他们分别在23公里,32公里和37公里退赛。在33公里的时候,斯皮里顿超过了它们中最后一个退赛的澳大利亚人埃德温弗莱克(Edwin Flack)。之后,兼任发令员和裁判的陆军上校帕帕迪亚曼托普洛斯(Papadiamantopoulos)为了通知在体育场等待的人群事先离开了。斯皮里顿没有让人失望,他在2:58:50冲过终点,领先了第二名1英里,希腊人包揽了前三。第四个到达的匈牙利人久拉提出了抗议,他提出第三名中途搭了顺风车。

马拉松就此草创,甚至比奥运会办得更好。两个月后,巴黎举办了第一届马拉松(the Tour de Paris Marathon),从巴黎出发,经过凡尔赛宫,一直到巴黎西北,塞纳河与瓦兹河交汇处的小镇孔夫朗-圣奥诺里讷(Conflans-Sainte-Honorine)。而之后在巴黎和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办的这两届奥运马拉松则接连上演了闹剧。

现代马拉松的发轫:工业时代的消遣

在19世纪,跑步早已不再是送信的最佳方式,那些雇佣信使的富人发现了跑步的另一个用途:赌博。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那些跑步比赛都是专为这个目的设立的。大约1860年之后,英国的人成立了“猎兔犬”跑步俱乐部,主要用于撒纸屑追踪游戏(Paper chase,一人假扮兔子撒纸屑,另一些人假扮猎犬追赶,越野跑的早期形式)。俱乐部按照英格兰业余体育协会(Amateur Athletic Association)的规则运作。AAA在1880年成立于牛津大学,这个名字体现了当时人们热衷于打赌消遣,以及对“专业”的蔑视。

Len Hurst冲向终点

在1897年3月15日,爱国者日,波士顿体育协会主办了第一届波士顿马拉松,亚瑟也参加了。比赛每年都会举行以来(除了1918年以军事马拉松接力代替),波马因此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马拉松比赛。

赛道大体上是从亚什兰(Ashland)一路下坡(现在是从西边一点的霍普金顿(Hopkinton)出发)到达波士顿市区的一条直线。获胜者是来自纽约的约翰J麦克德莫特(John J. McDermott),它将记录提高到2:55:10——尽管赛道长度仅仅只有39公里。

除了波士顿马拉松,之后的大部分马拉松的赛程都要超过40公里或25英里,包括巴黎和圣路易斯的奥运马拉松。

1908年,英国举办了第四届奥运会。法兰西-不列颠会展(The Franco-British Exhibition)在伦敦西部的白城体育场(White City Stadium)举办,奥运会马拉松将在亚历山德拉皇后(Queen Alexandra)的所在的皇家包厢前完成。这次的奥运会马拉松处处离不开皇室主题,起点就设在温莎城堡。经过严格的丈量,赛程确定在26英里(41.84公里),不过,因为女王之后的请求,起点又往后移到温莎城堡的东边的草坪上,这样就可以让公主和王子在他们的房间里看到比赛了,因此里程又增加了385码(352米)。

左边是法兰西-不列颠会展的展览馆,右边则是白城体育场

对于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意大利人多兰多佩特里(Dorando Pietri),这385码确实非常的漫长(估计是开创历史压力比较大)。比赛开始的时候,每位选手都跑快了:57分钟通过了10英里(从当时的条件来看是快的),多兰多跑得很沉着。最后几英里的时候,大部分的选手都掉速了,要比开始的时候每英里慢两分钟。在进入体育场的不久之前,多兰多终于超过了来自南非的查尔斯赫弗伦(Charles Hefferon),他从15英里开始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赶上领跑者的消耗很大,在跑道上多兰多跌跌撞撞,摔倒了四次,之后才被比赛官员协助冲过了在终点线前。

但是比赛的金牌被授予了一个美国人,约翰尼海斯(ohnny Hayes),因为他没有在“不公平”的帮助下完成比赛,他只比多兰多慢了32秒。

多兰多很快从这短暂的痛苦中恢复过来。不那么幸运的是接下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奥运会上的一名葡萄牙运动员。二十岁的弗朗西斯科拉扎罗(Francisco Lazaro)是三次全国冠军,他有一份医师签署的健康证明。不过马拉松当天太热了,比赛是在13:45的烈日下进行的。弗朗西斯科到30公里的时候晕倒在地,被送往医院。因为热衰竭,他第二天就死了。虽然普通人在参与马拉松会出现死亡事故,对于奥运马拉松,这是惟一的死亡实例。

从此之后,在一些国家,赛事组织者就要求每个选手在参赛前就提供医疗证明,就像弗朗西斯科提供的那样。

马拉松新时代:精英的舞台与市民的狂欢

在伦敦,因为一次意外而偶然定下的赛程,却最终成为了马拉松赛的官方长度,在16年之后的巴黎奥运会才得到真正的确立:公制42195米。在这16年间,马拉松的赛程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其中最长的大概是1920年在安特卫普举办的奥运马拉松了:42750米。

奥运马拉松赛程距离(1896-1924)

伦敦奥运会之后,因为英国人对他们的运动员的表现感到失望(还在温莎进行了一次示威),他们决定每年举办一次理工马拉松(Polytechnic Marathon,在1909-1996期间,每年都有举办),这场比赛以组委会俱乐部的名字(Polytechnic Harriers)命名,赛道和1908年奥运马拉松的赛道一致。

这场比赛就像今天的伦敦马拉松那样,是一条刷新世界纪录的高速赛道:

从1909年的首场比赛,亨利巴雷特(Henry Barrett)创造了2小时42分31秒的记录。

到黄金十年,吉姆彼得斯(Jim Peters)在1951到1954年期间不断刷新记录:世界纪录从2:20:43提高到2:18:41,然后再是2:17:40。

1963年,巴迪艾德伦(Buddy Edelen)跑出了2:14:28,成为了世界上首个跑进215的人,巴兹尔希特利(Basil Heatley)不甘示弱,在1964年跑进了214,成绩为2:13:55,1965年日本选手重松森雄(Morio Shigematsu)将世界记录提高到了2:12:00。

理工马拉松创造的世界纪录

可以说,理工马拉松吹响了的精英号角。

除了奥运马拉松和波士顿马拉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各地就基本没有什么知名的比赛了。有一个不太有名的反例:斯洛伐克的科希策和平马拉松(Košice Peace Marathon),创办于1924年,至今还在举办,从赛事举办历史看,欧洲数它最古老,世界排名列第二。

科希策马拉松纪念碑

二战后,马拉松又走上了复兴之路,1947年的日本福冈马拉松(Fukuoka Marathon),1948年的荷兰恩斯赫德马拉松(Enschede Marathon)相继举办。雅典古典马拉松赛在1896年赛道的基础上增加了2195米,于1955年重获新生。

日本的马拉松在二战后兴盛起来,一如战后日本的迅速恢复一样,而且,可以说60年代的福冈马拉松是无可争议的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赛事。作为一个精英比赛,它以日本顶级选手和少数海外特邀选手为特色,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即使是现在,仅从报名准来看,福冈马拉松的报名标准也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苛刻。

位于博多站的福冈马拉松纪念碑,以及过去优胜者的脚印

在这个阶段,其他的马拉松赛事可能参赛选手数量更多,虽然也不会超过几百个,但绝对没有福冈的质量。在1962年寺沢徹(Toru Terasawa)就跑出了2:16:19,但在1967年的比赛中,澳大利亚的德里克克莱顿(Derek Clayton)将世界纪录提高到了2:09:37。

在1969年,德里克据称在安特卫普以2:08:33.6打破了自己的记录,不过,这个成绩的可信度不高。关于这条赛道的准确性的质疑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和主办单位采用的测量方法有关——以普通汽车里程表读数为标准,这是极不可靠的。

当马拉松精英选手们开始以五分钟一英里配速向前奔跑时,新一轮马拉松的革命的种子悄然扎根。一个名叫弗雷德莱博(Fred Lebow)纽约人,他举办了一场成本很低的马拉松:只要在中央公园的车道上(Park Drive)跑四个大圈。这场比赛吸引了超过100名选手,它和当时许多其他的比赛没有什么不同:选手们要在马路上找到跑步的空间,赛事的预算很低,刚好能满足报名的跑者。

参赛者的数量缓慢而稳定地增长,1973年,弗雷德获得了与奥林匹克航空公司的赞助合同。,1975年的比赛参赛人数已经上升到500,因为1972慕尼黑奥运会上弗兰克肖特的胜利提升了美国马拉松的形象。而当时的波士顿马拉松赛的参赛规模已经达到了1800人。赞助合同终止之后,弗雷德不得不依靠自己的资源了。

1976年是美国建国两百周年纪念,弗雷德用他与市政厅的关系把马拉松从中央公园搬到了纽约的五个区中。一个大城市马拉松就这样诞生了!

比赛从斯塔滕岛那一端的韦拉札诺海峡大桥(Verrazano-Narrows Bridge)开始,贯穿多民族交融的布鲁克林,半程之后进入皇后区,到第59街大桥是25公里。沿着曼哈顿区的第一大道,跑过5公里就来到布朗克斯,之后再穿过哈莱姆回到曼哈顿,剩下的5公里就沿着第五大道一直到中央公园。

弗兰克肖特也参加了这场比赛,他的身旁是比尔罗杰斯(Bill Rodgers),这个曾赢得过1975年波士顿马拉松冠军的选手,也是纽约马拉松史上第一个四连冠选手(76-79)。超过1500多名选手在弗兰克之后完成了为普通市民群众举办的第一次马拉松比赛。

一个新的时代就此,马拉松焦点转移到了大众之上,世界上的其他城市也纷纷效仿弗雷德的做法:人们不禁发现,马拉松就像花儿一样在他们居住的城市中绽放开了。

1980年,柏林不仅举办了第一届城市马拉松,在另一天还办了一场25公里的比赛。克里斯布拉舍(Chris Brasher)在体验过1979年纽约马拉松之后,决心在伦敦组织类似的比赛,并于1981年创办了第一届伦敦马拉松:比赛的规模从第一年的7000人开始增长,之后不断跃进,现在以16000完赛位列纽约之后排行第二。

1967年的波士顿马拉松产生了一桩丑闻:一位官员试图把一个名叫Katherine Switzer的女选手赶出赛道。尽管没能成功赶走,当时很少有马拉松比赛那么通情达理。在1960年以来,很少一部分的女性跑完了马拉松,但是没有一场国际锦标赛包含女子马拉松项目。

不过,蓬勃发展的群众运动改变了这一切。1970年,纽约马拉松首次承认女性参赛,波士顿则紧随其后,于1972年承认,从此以往,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马拉松舞台的中心。

到了80年代,女子马拉松的水准不断提高。挪威人格雷特瓦伊兹(Grete Waitz),1978年的她正处于短跑退役的边缘,因为跑了一场纽约马拉松,并创造了一个真的能让人肃然起敬的女子记录:2:32:30,他因此发现了运动生涯的新大陆。在1979年跑出了2:25:41,1980年有将记录提高到2:27:33。

1982年9月的欧洲锦标赛首次设立了女子马拉松,罗莎莫塔(Rosa Mota)以2:36:04在经典的雅典马拉松的赛道上夺冠。两年后,罗莎夺得了洛杉矶奥运会首届女子奥运马拉松的的铜牌,成绩仅次于琼伯纳伊特(Joan Benoit)的2:24:52和格雷特的2:26:18,第四名是格雷特的同胞,英格丽克里斯蒂安森(Ingrid Kristiansen),她在1985年的伦敦创纪录2:21:06,这个记录保持了13年。在80年代,她也同时创造了5000米,10000米,半马的世界纪录,可以说是当时女子长跑的代表人物。

德里克克莱顿那个有争议的男子记录也存活了很久,直到美国人阿尔贝托萨拉萨尔(Alberto Salazar)在1981年的纽约马拉松中华打破了它,成绩是2:08:13。不幸的是,1985年,因为赛道复核是少了150米,他的记录就被取消了。同年,来自澳大利亚的罗布卡斯特里亚(Rob De Castella)在纽约马拉松的六周之后,在福冈跑出了2:08:18。在1984年的芝加哥马拉松赛上,威尔士人史蒂夫琼斯(Steve Jones)又在罗布的记录上提高了12秒。84年洛杉矶奥运马拉松冠军,来自葡萄牙的卡洛斯洛佩斯(Carlos Lopes),在六个月后的鹿特丹马拉松上又将世界纪录缩短到2:07:12。

Carlos Lopes

当前的马拉松男子世界记录为丹尼斯基梅托(Denis Kimetto)在2014年的柏林马拉松创造的2:02:57,而女子记录则是2:15:25,由葆拉拉德克利夫(Paula Radcliffe)在2003年伦敦马拉松上跑出。拉德克利夫的记录也许更有意义,因为它反映了日益增长的女子马拉松的竞争力。格雷特瓦伊兹,英格丽克里斯蒂安森,罗莎莫塔,她们都是孤独的先驱。葆拉拉德克利夫虽然确实非常优秀,但在她之前,高橋尚子(Naoko Takahashi)和凯瑟琳恩德雷巴(Catherine Ndereba)早已打破220的大关。

马拉松的未来:更长,还是更快?

马拉松男子记录的进展

马拉松女子记录的进展

2011年的柏林马拉松之后,三位肯尼亚运动员接受了纽约时代的采访:

“我不知道”,来自肯尼亚的威尔森基普桑(Wilson Kipsang),他在2011年跑出2:03:42的世界第二快的记录时说道,“简直是不可思议”。

威尔森基普桑又说,他觉得马拉松的距离应该延长到30英里,这样就会更有挑战性。11年的世界记录保持者帕特里克马卡乌(Patrick Makau)也持相同的看法。

“人们已经习惯26.2的距离了,他们跑马拉松的时候就像是在参加短跑。所以距离越长越好。”帕特里克马卡乌说。

2016年,纽约时代有报道了Sub2计划,Sub2计划的负责人杨尼斯比兹赖迪思(Yannis Pitsiladis)认为,10年之内,就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使得运动员能够在一条特殊的赛道上跑进2小时。

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也许英国的国王会突然把马拉松的距离调得更长一些呢?也许真的在10年之内,就有一位天才跑进了2小时呢?但是我们能切身体验到马拉松带给我们生活的改变,因为不管怎样,马拉松都给予了每个参与者特别奖励,有时很难界定它到底是什么,但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