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传世名句,让作文写的有高度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出处】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大意】五柳先生安闲沉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好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便欣然忘食。
【背景】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是东晋田园派创始人。《五柳先生传》文中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出处】司马迁《报任安书》
【大意】古时候虽富贵但名字磨灭不传的人,多得数不清,只有那些卓异而不平常的人才在世上著称。西伯姬昌被拘禁而扩写《周易》;孔子受困窘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才写了《离骚》;左丘明失明之后,才著成《国语》;孙膑被截去膝盖骨,才撰写《兵法》;吕不韦被贬谪蜀地,后世才流传着《吕氏春秋》;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出《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一些圣贤们抒发愤慨而写作的。
【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在文中,司马迁以极其激愤的心情,申述了自己受宫刑的不幸遭遇。其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英雄气概流传千古,表现出了他坚守理想,坚韧不屈的精神。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出处】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大意】选拔有才能的人而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背景】本文写于唐太宗贞观十一年,魏征向太宗上疏,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4.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出处】苏轼《留侯论》
【译文】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胜人的节操,有一般人的常情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真正具有豪杰气概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背景】这篇文章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述了张良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过人之节、其志甚远。
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出处】范仲淹《岳阳楼记》
【大意】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背景】《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所写。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表现出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出处】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大意】道路平坦距离又近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道路艰险而又偏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没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辅助,也不能到达。
【背景】《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王安石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摘录的段落表达了王安石对人生求索之路的感悟——只有具备志、力与相助之物这三个条件,才能到达理想的境地。
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出处】王勃《滕王阁序》
【大意】年纪虽然老了,但志气应当更加旺盛,怎能在白头时改变心情?境遇虽然困苦,但意志应当更加坚定,决不能抛弃自己的凌云壮志。
【背景】王勃看望父亲路过滕王阁,都督宴请群僚于阁上,王勃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抒发了虽遭挫折,仍思进取的可贵志向。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出处】韩愈《师说》
【大意】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背景】本文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教师的重要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原则。此文抨击当时士大夫阶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倡导从师而学的风气。
9.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出处】左丘明《曹刿论战》
【大意】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竭尽了。敌方的勇气竭尽而我方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齐国军队。
【背景】《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在长勺之战中的情景。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曹刿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
《二十四史》精选30句
1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
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太刚则折,至察无徒。《晋书·周岂页》
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为国之道,食不如信。立人之要,先质后文。《宋书·江夷传》
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史记·滑稽列传》
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后汉书·刘般传》
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8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栗栗,日慎一日。《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顺德者昌,逆德者亡。《汉书·高帝纪上》
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汉书·文帝纪》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汉书·成帝纪》
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4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汉书·食货志》
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15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汉书·项籍传》
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16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17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18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
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
19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宋本纪》
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20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南史·徐勉传》
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21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
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
22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元史·刘斌传》
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23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明史·汤和传》
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24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元史·郝经传》
(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样凶猛。
25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26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旧唐书·李密传》
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27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传》
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28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北史·后妃列传》
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29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后汉书·王符传》
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30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隋书·文帝纪》
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