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之否卦(一)
否 坤下乾上
否是泰的反面。泰是交通,否是闭塞。泰是天地交通而万物生,否是天地闭塞不通而万物不生。泰是上下交而志同,否是上下不交而志不同。从卦之二体看,否上卦是乾,下卦是坤;天在上,地在下,天地隔绝,不相交通,完全是否之象。《序卦传》说:“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易传》作者在这里再次肯定物极必反的客观真理。泰是通,但是通久必变为不通,泰极而否必来。因此,泰卦之后是否卦。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之匪人”三字,朱熹以为衍文,不无道理。但其余诸家的解释也有参考价值。孔颖达说:“否之匪人者,言否闭之世,非是人道交通之时,故云匪人。”程颐说:“凡生天地之中者,皆人道也。天地不交则不生万物,是无人道。故曰匪人,谓非人道也。”王宗传说:“匪人,所谓非君子人也……匪人得志,则君子之道否塞而不行矣。”吕大临说:“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言否闭之世,非其人者,恶直丑正,不利乎君子之守正。”查慎行说:“卦辞之匪人,即《彖传》爻辞之小人,与'比之匪人’句法同。”此五人之说,孔、程二人相近,以为“否之匪人”讲的是整个时代不好,否闭不通,无有人道,无有理性。王、吕、查三人则把“否之匪人”理解为小人得志当道。两种看法并不矛盾,可以说是一致的。都不外乎说在否之时,人道不通,正气不伸,小人得志。
“不利君子贞”,当否之时,小人用事,邪气得逞,是非不分,黑白颠倒,当然不利于“君子贞”。当权的小人和恶劣的形势,绝不容许正派的人维护正义,坚持真理。但是天地之间正气总要存在,君子断不可无,否则否将何以变为泰!
“大往小来”,乾在上,乾往居外,所以叫“大往”;坤在下,坤来居内,所以叫“小来”。“大往小来”即阳往阴来,是君子道消,小人道长之象,所以“不利君子贞”。
《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否卦与泰卦都由乾坤两个三画卦组成,只是上下位置相反,泰是乾下坤上,否是坤下乾上。所以否之《彖传》只就泰卦的反面说。泰《彖传》说“天地交而万物通”,否《彖传》则说“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泰《彖传》说“内阳而外阴”,否《彖传》则说“内阴而外阳”。泰《彖传》说“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否《彖传》则说“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有变化的唯两点,泰《彖传》说“上下交而其志同,内健而外顺”,而否《象传》却说“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柔而外刚”。
说“天下无邦”不说“志不同”,是强调否之时上下不交的严重性。国家政治生活阻塞、失常。国无人,国将不国;邦无道,有邦同无邦。出现这样严重的情况,当然远远不是志同与不志同的问题了。至于否《彖传》言刚柔不言健顺,那是因为,当否之时,天地不交,上下不交,天地徒具其形而无其用,天起不到健的作用,地也起不到顺的作用。
《象》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俭德,收敛其德。辟与避音义同。当天地不通,上下不交之时,君子该怎么办呢?应该有才不露,有德不显,有善不形,把自己隐藏起来,超然荣禄之外。不以仕禄为荣,反以仕禄为灾害。使别人发现不了自己,不可能把仕禄加到自己的头上。这其实是“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思想的表现,与道家出世主义不同。
初六,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言吉亨,则肯定是说君子,不会是说小人。卦辞与《彖传》皆以为否卦内小人外君子,那么初六阴爻居内卦,当为小人,爻辞何以视作君子呢?这是因为《易》有随时取义的特点,卦爻有时候取义不一致。否卦就是属于这类情况。
否之初六与九四本来是正应,但是由于否之时上下隔绝不通,初六失去了与九四正应的意义。因为初六与九四无应,所以“以其汇贞吉亨”。汇,类;贞,正。它应该连结它的同类即二、三两爻,共同守正不动,才能得吉获。不可像泰卦那样“征吉”,征是动,在泰卦,初爻动,方得吉;在否卦初爻如果还是动,那就必然致凶了。否卦初爻坚持守正不动,则吉享。吉是平安无事,不出坏事,亨是进一步发扬自己的长处,有所通达。
《象》曰:拔茅贞吉,志在君也。
“拔茅贞吉”,是爻辞全文的省语。君子处于否塞之时,虽欲进而不可苟进,应引退守正,待机而动,亦即所谓“俭德辟难”。君子俭德辟难,实属无可奈何,而心中不忘君臣之义,志在报君之恩。泰卦初九“小象”曰“志在外”,否卦初六“小象”曰“志在君”,意义无甚不同,都反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思想。
忧民忧君的思想也就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这种思想反映了儒家的价值观念。儒家的价值观念与道家根本不同。道家把人看作自然物,追求个人的精神解脱与自由。儒家则特别看重人的价值,认为人生天地之间的意义在于济世,在于为人,在于奉献。否初六“小象”讲“志在君”正是儒家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
六二,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包承,包容承顺。六二以柔居中得正,有至顺之象,是小人处下,施展其阿谀奉迎之本领,以笼络君子,求得自己度过否的难关。包承,对于小人来说,是吉的。但是《易》为君子谋,不为小人谋,小人之吉正是大人之否。爻辞虽先讲小人如何,但最后还是指示大人应该怎样。讲小人是为了交待大人如何对付小人。大人否亨,方可与小人划清界限,不受小人之迷惑,也不受小人之浼,甘处否的困境,缓求未来之亨通。
《象》曰:大人否享,不乱群也。
当否之时,上下不交,世道不正,小人包承,笼络君子。大人与君子同类,与小人异类。大人“不乱群”,不与小人混乱,不受小人之迷惑、笼络,与小人之“包承”针锋相对。
未完待续……
本文选自金景芳、吕绍纲合编的《周易全解》,市面上非常靠谱的讲解易学知识之书,想入门或深学的朋友都可读一读。
你的移动文学图书馆:这有小说、散文、诗词,还有历史典故,更有中华传统文化和写作技巧方法等。本号是一个传播传承纯文学的平台,拒绝网络爽文“小说”!
阅读是一件最重要的小事!关注本号,一起来读书养性、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