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叛国者”之子到国王:“享乐主义者”查理二世的成功之路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公元1649年1月30日,以奥利弗·克伦威尔为首的资产阶级议会派彻底击败保王党势力,克伦威尔作为“模范新军”的领袖,联合英国议会,以“叛国罪”的名义将时任英国国王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同年5月,经过一番激烈辩论,克伦威尔在威斯敏斯特宫宣布英吉利共和国成立,政体为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新一届政府由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执政。四年后,克伦威尔自封“护国主”,摇身一变成为英国事实上的独裁者。
▲英王查理一世画像
由于克伦威尔等革命派的过度施压,信奉安立甘宗(英国国教)的封建残存势力辗转联系上了在法国巴黎避难的查理一世长子——康沃尔公爵查理,这些旧贵族和保王派推举其继位为苏格兰国王,即“查理二世”,希望他能够带领保王派重夺大权。公元1651年1月1日,查理二世返回不列颠,在苏格兰举行盛大的加冕仪式后,查理二世凭借贵族势力的支持,以苏格兰军队最高统帅的名义,很快组建起一支两万人的精锐部队,打着复仇旗号,向南方伦敦前进。
▲克伦威尔解散议会
查理二世归国复辟,英格兰各地保王党纷纷起兵响应,他们公然声称英国王室君权神授不可覆灭,自己将绝对服从查理二世,保王派妄图与国王军队里应外合,重回伦敦,推翻克伦威尔执掌的英吉利共和国政权。保王党没有想到的是,查理二世的“王师”刚进入英格兰,还没等克伦威尔手下的“新军”出动,英格兰义愤填膺的民兵就把查理二世团团围困,这些不愿再受封建君主统治的普通民众,主动入伍配合“新军”作战,很快就将保王党军队逼入伍斯特郡。经过三小时的激烈巷战后,保王党全军覆没,仅查理二世一人逃出生天。
▲英国民众扮演的17世纪国王军队
得知消息的克伦威尔怒不可遏,为绝后患,他当即诏告全国民众,悬赏捉拿在逃的查理二世,并下令政府拿出1000磅黄金重赏,一旦发现有人包庇,将会处以绞刑。在这一背景下,查理二世的战败逃亡之旅着实艰辛,他总共在英国各地流浪了四十多天,甚至还接连几天在树上过夜。若不是他自身足够机灵,懂得利用各种伎俩逃过搜捕,恐怕他早就和父亲一个下场。在一些保王党人士的帮助下,查理二世到达布赖特,经由富商与当地上校介绍,他通过扮作水手的方式混上一艘运煤船,最终平安逃到法国诺曼底。
▲查理二世画像
由于此前克伦威尔共和政权的悬赏令,法国、荷兰两国王室都拒绝接纳查理二世,两国毫不客气地将其驱逐出境,查理二世无奈之下南下前往西班牙。获得短暂资助后,他又开始在欧洲各国流亡,但欧洲各国君主对他并不怎么感兴趣,每次会见时都是寒嘘问候几句就打发了这位流浪国王,穷困潦倒的查理二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连住旅馆的钱都拿不出,只能选择借助他国贵族家中。因此他一收到保王党的汇款和捐赠后,就立马尽情花费享受,在此过程中,查理二世逐渐掌握精通了各类艺术,其日后获得“快活王”绰号便源于此。
▲英国国会大厅内景
公元1658年9月3日,克伦威尔病逝,其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护国主”, 根基尚浅且名望不足的理查无力镇压反叛贵族和老派军官,新军内部迅速分裂为两派。英国再次陷入混乱阴霾之中,保王党逐渐占据上风后,国会公开声明支持君主制,赞成王室复辟,保王党将领乔治·蒙克开始积极奔走,迎请查理二世回国登基。虽然乔治·蒙克是个不折不扣的君主专制主义者,誓死效忠国王,但他在革命形势高涨时曾成功混入资产阶级阵营,还在克伦威尔执政时担任第一次“英荷战争”舰队司令。不过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即使颇受克伦威尔器重,也从未放弃过对国王的忠诚,他一直与流亡海外的查理二世保持秘密联系,早在克伦威尔病重期间,他就开始计划王朝复辟。
▲“英荷战争”场景绘画
公元1660年5月23日,荷兰海牙码头,查理二世辞别前来欢送的荷兰各贵族,在一片鼓乐声中,查理二世春风得意地登上等待已久的英国军舰,接受前来迎驾的约克公爵觐见礼后,查理二世命令舰队起航前往伦敦。航行过程中,查理二世兴奋不已,时常在甲板上来回踱步,显得十分得意,在其身边是一大群争夺“从龙之功”、唯唯诺诺的官员。兴奋过后,查理二世开始绘声绘色地向他们讲述自己的流亡生涯,讲到最艰苦的岁月时,查理二世泪流满面,幸好悲剧生活已经结束,他这次终于可以登上梦寐以求的王座了。众人抵达肯特郡多佛港时,在此恭迎多时的蒙克将军率先跪倒在地,带领士兵向查理二世高呼“国王万岁”,战战兢兢的多佛市长呈上一部《圣经》,祝贺国王摆脱苦难,查理二世欣然接受。极为讽刺的是,随蒙克而来的三万多名护驾士兵,他们很多人都是共和时期的新军军人,曾共同为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殊死战斗,如今却因主将背叛革命而被迫迎接查理二世。
▲查理二世加冕场景
公元1661年4月23日,查理二世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正式加冕为不列颠国王(“不列颠”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斯图亚特王朝正式复辟,查理二世登基后,重赏拥戴有功的朝臣,乔治·蒙克将军晋升为阿尔比马尔公爵,跟随自己长期流亡的保王党人则纷纷出任政府要职。本来,睚眦必报的查理二世是准备对当年参与叛乱的所有人来一场彻底清算,好在内阁首席大臣海德积极斡旋,最终查理二世只处决叛乱首要分子——九名在查理一世死刑命令上签字的“圆颅党人”,克伦威尔则被掘墓鞭尸,头颅流落民间三百余年后才被母校牛津大学安葬。
▲查理二世加冕像
与骄傲狭隘的父亲查理一世相比,查理二世的性格更加随和开放,重登王位后,查理兑现了先前与蒙克将军达成的《布雷达宣言》承诺,给予所有基督徒“良心上的自由”,允许他们自由信仰天主教、安立甘宗或是清教,并大力废除克伦威尔时期'清教徒般的禁欲制度”。查理二世与武力解散议会进行独裁统治的克伦威尔不同,他主动表示愿同议会一起共同管理国家,为表诚心,他废除了过去专属于国王的常备军,仅保留少量王宫禁卫军,同时宣布放弃追回革命时期被拍卖的王室土地,还同意了以后每年王室开支由议会进行拨款。对于英国广大底层百姓而言,查理二世的所作所为既解禁了清教的道德禁欲制度,也带回了他们盼望的美好生活,查理二世之后出台的一系列仁慈政策,使他获得社会各阶层的真心爱戴,吟咏诗人将他从流亡到复辟之间的传奇故事,编成“英雄史诗”广为传颂,这些都是查理二世复辟成功的政治资本。
▲查理二世画像
有意思的是,查理二世在流亡过程中虽成为了一名“享乐主义者”,登基后也时常做些寻芳猎艳、看戏赛马的享乐纵欲之事,相传查理二世情妇无数,本人至少和情妇有14个私生子,不过他也比较重情,虽然王后不育,情场风流的查理二世仍没有选择与其离异。虽然性格散漫,但查理二世对国政大事从不怠惰,他向来喜欢亲力亲为,考察所任官吏、视察各地民情,在知人善任的同时也愿意放权,国王、首相和内阁大臣三者之间相处融洽。依靠自己弹性多变的执政方针,查理二世也成功处理了一系列重大事宜,无论是其登基不久爆发的“天主教阴谋案”、两次“英荷战争”战败,还是对法关系骤变,他都能使自己与英国转危为安,甚至全身而退。不过,查理二世他也有着自己的坚持,除去两个审查条例外,他几乎从未同意过任何议会提案,还特意赦免因受“叛逆罪”指控而身陷囹圄的心腹大臣塞缪尔·佩皮斯。
▲查理二世雕像
查理二世曾被后世史家视作英国国王中的“机警擅长权谋的政治家”与“英国史上十二位最伟大君主”之一,可见其个人魅力,查理二世身上还有许多标签,如说谎能手、赛马高手(现代许多赛马规则都是他制定的)、精明的厚黑大师、无法分辨其真实性格的君主、无法盖棺定论的神秘国王……无论是哪一个标签,这位一生历经大起大落却能在晚年翻身大获全胜,赢得英国上下一致爱戴的传奇国王,都值得人们叹服崇敬。
参考文献:
《英国史V:斯图亚特王朝》《克伦威尔到光荣革命》《英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