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学区房的未来
前几天,何主任和几个在督察院工作的师弟小聚了一下。
这几个师弟不仅年少有为,也早早分到了单位的房子。按说早就成了别人艳羡的对象。但是三杯下肚,他们却向我这个师兄大倒苦水。
分到的房子的学区不好,一直想对房子进行置换。无奈家庭积累不足,囊中羞涩。曾经在健身房和球场上叱咤风云的硬汉,如今也需要借酒消愁。
可怜天下父母心。
这也让何主任想起了频繁在后台咨询学区房问题的读者们。想必他们在现实中也和这些学弟差不多。
因此,何主任今天便和朋友们聊聊这学区房的走向。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谈一域之前,何主任先谈谈这“全局”。
学区房是什么?是子女接受教育的敲门砖。一处房子,便有了两种用途。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
第一类朋友,在市场经济里赚了些辛苦钱,把钱换房交了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说到底还是不算亏。
不重视教育,就是不重视未来。何况是下一代。
第二类老同志,不同于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为人民服务,没什么工资,守着单位分的这套房子。
组织不会过河拆桥,但这也成了学区房难动最大的症结。
当年的建设者、奉献者,如今却成了利益集团,想方设法地多屯房子,让房子保价、升值。
由此,便有了第三类人。
或许是在市场经济的第一波浪潮里吞下了改革开放的红利,不想着带动后富,反而屯楼设卡;
亦或是一些忘了初心的人,利用银行杠杆,押一套现房,付几套首付,然后继续撬动更多杠杆……
未来中国将会有多少中产,教育资源又有多少?如果现有制度不做根本性变革,读者朋友们应该知道学区房的价格会怎样。
因此,这第三类人是我们必须要打击的对象,坑了第一类朋友的钱,臭了第二类朋友们的名声。
换区、抽签、分流,征税,终究是为了提升流动的机会。
我们的路是前人和洋人未曾走过的道路。不同于灯塔的道貌岸然,我们天然带有大义的愿景;也不同于躬匠国家,污染全球,讲的全是鬼话。
我们的传统是讲公平。
有些手,是必然要动的。尤其是第三类人和组织的力量对比,不断衰弱的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