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设想过10000次离开,但就是离不了 ”

作者:郑立寒

来源:婚前避雷指南(ID:ruoheqinghan)

01

“心里设想过10000次离开,但就是离不了 ”

我身边总有一些这样的朋友,每次吐槽要离婚,要离职,好像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全世界的人都对自己不公平似的,然后真正要做决定的时候,却又万般难受。

为什么现在的处境这么糟糕,却仍然离不开呢?其实,离职和离婚都差不多。

不敢离开的真实原因大概有3个(这里以离婚举例):

第一个理由,“孩子还小,离婚对孩子影响不好。”

第二个理由,“离婚后,我的市场价值就降低了。”

第三个理由,“天下乌鸦一般黑,换个男人也大同小异。”

现代婚姻的三个本质作用,合作养育、财产私有制、安全感,对现代人来说,失去了哪一个,都是沉重的打击。

因为,现代社会,尤其是对女性,无论离异再婚的机会、职业发展的机会、养育家庭的社会支持上,都是不够的。

所以,在一个糟糕的婚姻里,就算心如死灰,也很难下定决心离婚,不是因为还爱丈夫,而是因为生存的无力感,没有好的替换对象等等。

如果有个100万,还怕离婚?如果有巨头挖你,还怕离职?我们不敢离开现在的困境,一部分是现实原因,更一部分则是心理问题。

02

依赖模式:离不了婚,因为人格不独立

想离婚的理由很多,还愿意留在糟糕的关系里,一方面说明这段关系对你来说,还是有好处的,熟悉已知的痛苦也是一种舒适圈,当然,离不开还有一个更本质的问题,就是人格不独立。

离婚意味着丧失,对于一个人格发展不完整的人来说,失去一段关系,不仅仅意味着失去这一个人,同时也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某一部分,失去了某个安全堡垒。

如果是人格健全的女性:我不怕失去,因为我有足够的价值感,存在感,安全感,不会因为这段关系的结束,就会失去自己的某些东西。

她们尊重自己、爱自己,也相信这个世界会回馈同样的尊重和爱。

而人格不独立的人,就会恐惧独立,恐惧选择,恐惧一个人面对未知的困难。为了逃避责任,宁愿付出自由的代价。为了暂时的安稳生活,宁愿忍受着痛苦。

因为选择意味着要负责,而很多人对未知是充满恐惧的,当下虽然不堪,哪怕是痛苦,却是确定的。大部分人宁肯待在确定的痛苦里,也不愿拥有不确定的未来。

这时痛苦对他们来说是“舒适区”。不确定的未来,也许很美好,但也意味着风险,说不定比现在的这个更糟糕。

所以,很多人一直在这种煎熬中无法解脱,不敢也不愿意去做选择。

人格不独立大多来自童年的匮乏。过去病态的情感依恋模式,虽然很糟糕,但是很熟悉很有安全感,所以,就一直都在重复这种体验。

就像《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因为从小缺爱,长大后特别渴望被人关怀,只要男人愿意接受我,我就觉得很幸福,否则就觉得自己一文不值。

她的自我价值来自情感“连接”,哪怕这个链接是病态的,也总比没有链接的强,因为没有人“看见”的时候,她自己就不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即使知道对方是一个不够好的人,也会说服自己留下来。

03

自我价值:你相信自己配得到好的感情吗?

在感情中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就是认知局限。

当我们身边都是女性出轨,我们可能就会认为,女性出轨概率高。当我们交往几个糟糕的异性,可能就会形成错误的认知,男人都是一个德行,天下乌鸦一般黑……

其实,人和人的差异很大,每个人的互动模式和防御机制都是不同的,就像颜如晶说的那样,“无论对方有多少次的恋爱经历,但是对于彼此而言,对方都是自己的第一次。”

也许,在你心中,他是个渣男,但是,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个暖男。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你没有遇见过优秀的男人,你就会习惯性地说“没有这样的人,没有这样的感情”,因为这样能合理化你所受的苦,让你感觉好一点。倘若你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美好的东西,而你却从未得到过,那该多难过!

为了平衡自己,于是,你开始关注身边那些糟糕的感情,“你看,大家都是这样生活的”,你成功说服了你自己,也得到了心理补偿。

有很多人宁愿守在糟糕的关系里,一方面对美好事物的不相信,另一方面认为自己不配得到那么好的东西,甚至连想都不敢想。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因为就业压力太大,一度很抑郁。当时她萎靡不振,对自己极度没信心,每天很怀疑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会不会被饿死在街头上。

后来,我了解了,原来,这个朋友在家庭中就不被重视,父母老是说,你看看别人教的孩子,乖巧懂事还成绩好(你看看自己,又蠢又笨),在这种恶性比较和打击下,她越来越不自信,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

后来,她勤奋读书,考上重点大学,甚至甩了那些同龄人几条街,可是,潜意识里,还是深深的对自己不够接纳,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什么都不如别人,怎么能找到好的工作呢?

一段糟糕的关系往往会让你的自信低到尘埃里。

心理咨询师蘑菇姑姑说,当我们的自我价值设定在某个范围之内时,以社会的成功标准来限定,你就限定了自己的选择。

这跟我们在生活中被压抑太多有关系,因为生命力本身没有被允许长起来,所以很难相信我们会值得更好的感情,只敢缩在角落里期待别人的“拯救”。

我们忘了,我们也是自己生命的主体。

如果一个女人因为对未来没有把握,害怕独自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宁可抱残守缺、宁可在一个相对熟悉的阴沟里窝一辈子。不仅让自己一生不幸,同时也给孩子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在女人的这种“牺牲”心态下长大的孩子,不得不事事遵从母亲的意见、让母子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为自己的婚姻不幸埋下了伏笔。

不管离不离婚,每种生活,都有代价。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缺少改变的勇气。

***你可能感兴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