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考不上985,我会继续复读”:高考死磕名校,风险有多大?

前些天与一位复读生家长聊天,她儿子因为去年没有考上心目中理想的985高校而选择了复读。她儿子对她说“如果今年考不上985,我会继续复读”,儿子的这句话让她非常担心,她不希望儿子“一根筋”,觉得会影响他的发挥,甚至可能会导致他再一次复读。
这位家长的话让我想到2019年高考的安徽考生储某,该生高考成绩为702分,总分位居安庆理科第一名、安徽省理科第四名。储某也是一位复读生,其在2018年高考中考上了同济大学,然而他放弃了就读同济大学的机会,选择了复读。很明显,被许多人认为是国内最强985大学之一的同济大学,入不了储同学的法眼,他有更高的标准。
但,储同学的成功是难以被复制的,我们身边存在有一些死磕名校的复读生,复读了两三年仍未实现目标,最终选择就读其他院校。他们比别人多付出了几年的时间和精力,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却还是与梦想无缘,很让人扼腕叹息。所以母亲对孩子“考不上985会继续复读”的想法表现出忧虑,可以被理解。
那么,高考死磕名校,风险有多大?我们到底该不该死磕名校?
从录取率看,死磕名校的风险实在太大。网上有数据,985高校全国平均录取率只有1.62%。如果考生来自于河南、安徽等地,985高校录取率会更低。
也就是说,全国每一百个学生中,只有不到两个学生有机会进入985大学学习,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如此低的录取率,对应的就是巨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几率越低,我们就越要考虑运气的成分,有些高考生不是实力不行,而是运气不够,毕竟只要稍有疏忽,就会与985高校失之交臂。
既然风险这么大,为何还是有一些高考生死磕名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看上了名校提供的优质资源。
在名校,人们可以与顶级名师交流;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科技;可以结交到很多优秀的朋友;可以感受到最为开放的环境。名校好比“巨人”,名校里的学生犹如“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年轻人”,他们更能看清世界,也更能看清自己。
站在最现实的角度看,名校毕业生也更容易找到一份好工作。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实力的重要性,但对于刚离校求职的毕业生来讲,文凭的靓丽程度就是实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单位招聘员工时,相同条件下,一定是名校毕业生更有可能被录用。而且单位愿意给名校毕业生提供更丰厚的待遇和更好的事业发展平台。
所以我们看到,名校毕业生的薪资待遇要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2019届毕业生平均年薪为18.13 万元(折算后月薪约为1.51万元),其中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12.12 万元;硕士毕业生平均年薪19.16 万元;博士毕业生平均年薪21.18 万元。
浙江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平均年薪为14.59万元,折算每月薪水约为1.21万元;2019届硕士毕业生平均年薪18.57万元,折算每月薪水约为1.55万元;2019届博士毕业生平均年薪19.38万元,折算每月薪水约为1.61万元。
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该校2019届本科生平均签约年薪为13.51万元(折算后月薪约为1.12万元);2019届研究生平均签约年薪为18.91万元(折算后月薪约为1.58万元)。
简而言之,考上名校,可以让我们学到一流的生存技能,有资格选择一份待遇较好的工作,过上体面的生活;可以让我们更有身份和地位,给我们带来荣耀和力量;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缤纷繁杂,变得睿智;可以让我们更懂得人生的价值所在。
不过,能考上名校的,永远只是少数人,因此我们必须要考虑复读风险。特别是那些高考成绩比较好的复读生,他们要想在高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台阶,很难。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同学考满分一百分的试卷,原来只能考五六十分,如果运用了有效的学习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奋,比较容易把成绩提升到七八十分。但若该名学生平时考满分一百分的试卷,能考出九十分左右的成绩,再想把成绩往上提升,就非常不容易了。有些复读生,第二年高考成绩比第一年还差,就是与此有关。
其实,我们不必过分纠结于“高考上名校”,如果我们能保持奋进的状态,考研上名校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
死磕名校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激励考生的斗志、提升学习动力,也容易让考生产生心理压力,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慎重对待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