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很多人支持“全面禁止校外培训机构”?原因至少有三点

前几日无意间看到一个关于“全面禁止课外辅导机构”的问答。该问答下面有超过两万六千条回复,说明大家非常关注这个问题。
令笔者诧异的是,竟然有许多人在回复中明确表态“应全面禁止校外辅导机构”,支持的人中有学生,有家长,也有教育一线工作者。
不少一线教师不只明确表态支持“禁止校外辅导机构”,也表态支持“禁止以任何名目开展有偿家教”,他们认为任何形式的课外辅导都会增加家长们的经济负担和学生们的课业负担,这是不应该的。
很多“禁止校外辅导机构”的家长们也认为校外辅导机构的补课行为占据了孩子大量时间和精力,且费用不菲。学生们的想法多与家长类似,另外他们还觉得校外辅导机构的存在让学习变得不再有乐趣,有学生直言:“如果禁止了校外辅导机构,所有人都不参加校外辅导,大家的学习不是都变得轻松了吗”
理论上,若中高考招生录取规则没有大的变动,有没有校外辅导机构,对中小学升学整体竞争态势没有什么影响。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1000个人参加高考,录取200人,如果大家都不去参加课外辅导,总体成绩就相对较低,录取分数线也不会太高;如果大家都去参加课外辅导,总体成绩就相对较高,分数线也会水涨船高。因此在录取率恒定的情况下,大家都不参加校外辅导,既大大降低了学习压力,又不影响录取率,何乐而不为?
但很明显,这种情况不可能会出现,学生参加校外辅导行为是不可能被完全禁止的。
记得早前看过一篇关于“剧场效应”的文章,大体意思是:在电影院看电影,如果前排的观影者为了看得更清楚选择站起来,那么后排坐着的人也就不得不站起来。到最后,可能电影院里所有的人都要站起来看电影,大家的观影效果没什么变化,但大家都会有很累的感觉。
教育领域就存在着“剧场效应”,只要有一部分学生为了让成绩更好选择参加校外培训,那么其他学生也就不得不参加校外辅导,于是大家的课业负担都在加重,大家很累,却仍然只有一部分人能考上重点高中或重点大学。
人们都很清楚,中高考每年的招生人数大体保持着一定规模,不会因为学生学习很努力就大幅度增加招生名额,毕竟优质教育资源非常稀缺。所以大家越努力,录取标准就越高。
这么一解释,大家就都理解了,在以分数为主要依据的评价机制下,每个人都有让自己成绩更好的冲动,所以校外辅导机构的存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是一种社会需求。
再者,校外培训行业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行业,它不仅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创造税收,也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倘若粗暴地将校外培训机构关闭,会有大量企业倒闭、大量员工失业,这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事实上,许多人明白“全面禁止校外辅导机构”不可行,但为何他们还表态支持?笔者认为背后原因至少有三点。
第一,校外培训乱象太多,给了人们很不好的观感
相当多的校外培训机构没有合法资质,也没有配备较强的师资力量,可它们非常懂得如何忽悠。它们通过一系列包装和宣传,把自己打造成“知名机构”,把机构中的普通教员打造成“知名培训师”。家长听信了他们的宣传,把孩子交给了他们,结果辅导效果大失所望。
还有一些培训机构超纲教学或教学方式极具争议,比如早前出现的所谓的“国学班”、“女德班”等等。这些都给了人们不好的观感,导致一些人站在了校外培训机构的对立面。
第二,部分校外培训机构收费积极、教学消极
据《中国教育新业态发展报告(2017)——基础教育》显示,全国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为48.3%,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年均支出约为5616元,家庭选择校外培训主要以学科补习和应试为主。
由此可见,国内家长们在孩子校外辅导上花费了不菲的资金,这些钱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我们都知道中国家长在孩子教育投资上一般不会吝啬,但前提是要保证“投入有对等的回报”,有些培训机构收费积极、教学消极,让学生家长非常反感,导致他们表态支持禁止校外培训机构。
第三,有人对民办培训机构有天然的抵触情绪
在多元化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其中有些人就是“逢民必反”,他们不仅认为应该取缔校外培训机构,还认为应该禁止所有民办教育机构。如果问他们为什么要禁止所有民办教育机构,他们会讲出一大堆逻辑混乱的理由。他们骨子里对民办教育机构有着天然的抵触。
不管怎么说,校外培训机构不是“洪水猛兽”,规范化的校外培训机构是教育事业的有益补充,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它。不过,当下校外培训机构的乱象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学校、家长、政府相关部门都承担起各自责任,让校外培训在有序轨道上发展进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