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寿平:大师与大美

董寿平:大师与大美

文/李建荣

来源/《建筑与文化》2014年第8期

董寿平先生

书画大师董寿平是山西洪洞县人,但他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山西,他是傅山之后三百多年来山西书画第一人,也是近现代中国画坛上屈指可数的书画大师之一。他的名字紧随于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吴冠中等第一台阶的大师之后,和黄胄、王雪涛、李苦禅、白雪石、范曾等第二台阶的大师们并驾齐驱,被称为近现代书画“六大家”。近年来,董寿平书画的艺术价值和学术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发现和更广泛的认同,所以在嘉德、保利、荣宝、瀚海、匡时、西泠等全国性的书画拍卖会上,董寿平的作品受到了藏家非同寻常的喜爱和热捧,其作品价格也一路飙升,在家里的书房或客厅里挂一张董寿平的画作,已经成为了主人身份和地位的一种象征。

董寿平作品《兰花图》 出版于《董寿平画辑》(七)

高山之高,不只在于它孤峰独峙,更在于它整体的高度、长度和深度,所谓群峰高耸,万壑峥嵘是也。同样,大师之大,也不只在于他有几件顶尖水平的经典作品,更在于他创作出了大量的堪称经典的作品,这些作品的整体水平足以和同时代的其他大师相颉颃,相媲美,所谓高峰对峙,众水分流是也。董寿平就是这样一位足以和他同时代的大师们分庭抗礼并相互辉映、谁都尊敬对方、谁都不能取代对方的书画大师。走进董寿平的书画世界,就仿佛走进一条艺术长廊,我们看到的不会是小花小草小山水,而是竹影梅韵,高山流水,是大美的形象,大美的笔墨,大美的色彩,大美的意境,大美的精神。这种大美,便是对“大师”二字最好的诠释。

董寿平作品《墨梅图》董寿平美术馆馆藏作品

董寿平作品中的大美气象,首先在于题材之大美,此即:梅兰竹菊入画来,苍松黄山亦豪迈,偶写荷花与牡丹,足见功夫在画外。从三国时的曹不兴画龙,到唐代的边鸾画孔雀,到宋朝文同画竹,元朝王冕画梅,明朝徐渭画葡萄,清朝恽寿平画荷花,历代画家无不偏爱吉祥、喜庆的题材。近现代书画大师第一人齐白石,更是画吉祥、喜庆题材的集大成者,他的寿桃人见人爱,令人垂涎,他的绝笔之作是一幅牡丹图,人称“牡丹绝恋”。画坛巨擘徐悲鸿的喜鹊图,一直是令洛阳纸贵的珍品。董寿平对人们偏爱吉祥、喜庆题材的审美取向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受过太多的苦难,为什么不多用一些描绘美好题材的美好作品来抚慰他们的伤痛、照亮他们的生活呢?而在这些吉祥、美好的题材中,“四君子”题材、“岁寒三友”题材,无疑是雅俗共赏,最受大众欢迎。所以,他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生勤于画竹,画竹子的“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他喜欢画粉梅、红梅、墨梅,画梅花的繁花疏影,画梅花的冰雪情操;他常作兰花,“一香足以压百红”;他也画菊花,“菊残犹有傲霜枝”。了解董寿平的人都称赞他就是一个志向高洁、行为磊落的君子,我想他喜画四君子图,一定与他对君子品格的追求有关。他是在用画笔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要亲君子远小人。可能有人会说,画家主要靠实力,靠技巧,题材会这么重要么?我要说的是,实力重要,技巧重要,题材也重要。同样是买画,谁愿意买一幅猫头鹰、一幅冷冰冰、阴森森的蛇挂在家中呢?对题材的选择也体现着画家的智慧。

董寿平作品《风竹图》董寿平美术馆馆藏作品

董寿平的作品有着独特的、鲜明的个人风格,洋溢着个性之美,我以为已可以用“董家样”来概括他的个人风貌了——这是董寿平作品的又一种大美。常言道,十个优点不如一个特点。一个画家,特别是一个大师级的画家,最可贵的是要有独创性,有创新能力,能区别于其他画家的面目和风格,形成自家面目,自家风格,让别人不用看落款,远远一望,便知是你的作品,画家至此,方可谓成熟。历史上,北齐曹仲达以“曹衣出水”被称为“曹家样”;南梁张僧繇以“笔才一二,像已应矣”的“疏体”区别于顾恺之、陆探微的“密体”,被称为“张家样”;唐代吴道子以“吴带当风”被称为“吴家样”。近现代的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李可染、王雪涛等大师实际上也都形成了“齐家样”、“徐家样”、“张家样”、“李家样”、“王家样”等。董寿平则凭着一支凌云健笔,凭着三分天份、七分苦功,创造出了“师古、师造化、师心”的系列作品,其中有以方头竹或曰秃笔竹为特点的刚健有力、气宇轩昂的“寿平竹”,有老树苍劲、新枝婀娜、繁花簇拥、疏花俏丽的“董梅”,有花叶舒展、飘飘出尘的“董兰”,有树如虬龙、针如车轮的“寿平松”,此外,他还因擅画奇峰生怪松、云雾无尽时的黄山美景而被誉为“黄山巨擘”。在近现代的画家中,有“白石虾虫悲鸿马,可染水牛黄胄驴”之类的说法,而像董寿平这样一人而拥有以他的姓名命名的好几种标签,好几种专利,好几种品牌,实在是不多见的。不论是在博物馆、艺术馆中,还是在拍卖会的预展上,在众多的名家作品当中,董寿平的作品是一望可知的。“董家样”有浓郁的北派风格,刚健、苍劲、优美、大气,几近超凡脱俗,品位不可谓不高。

董寿平作品《黄山图》董寿平美术馆馆藏作品

董寿平作品《黄山图》董寿平美术馆馆藏作品

形象之美,造型之美,是董寿平作品之大美气象的第三个特点,在谢赫的“六法”里,这一点叫“因物象形”,即准确地、生动地描绘出客观事物的形象。在对形似与神似的认识上,许多人都会有偏差,即过分强调神似,而忽略了形似,岂不知国画是造型艺术,首先要讲的就是形似,形为基础,形若不似,何以会神似!董寿平推崇的明末清初的恽寿平,就有句名言:“唯能极似,才能传神。”现在依然健在的花鸟画大家孙其峰,也说过极精辟的一句话,叫做“不求形似,不离形似,貌离神合,似非而是”。董寿平的造型能力世所公认,他对事物的观察极为仔细,总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总能捕捉住最能打动人心的细节,总能准确地表现出所描绘景物的自然美,并升华为艺术美。譬如画竹,他笔下的竹子不同于文同那密密的尖尖竹,也不同于板桥的清瘦竹,而是刚强之竹,坚韧之竹,婀娜之竹,他强化主干,也留意细枝,他常以断裂法来突出竹节之美,以虚实之法来表现竹林的层次之美,他笔下的竹叶或宽大舒展,或凌空飞舞,如此这般,“寿平竹”便以健美与秀美兼而有之,而又侧重于健美的整体形象映入观赏者的眼帘,这就是董寿平所言的将“眼前之竹”、“胸中之竹”和“笔下之竹”三者完美地揉合为一体。再说画梅,董寿平所画密点红花,远观是一片花海,近看却是排列有序,组合巧妙,边界分明,朵朵精彩,不因花多而草率应对。董寿平又深谙画梅“贵疏不贵密、贵曲不贵直、贵老不贵嫩、贵瘦不贵肥、贵含不贵放”的道理,所以他更多地画的是老树疏花或小树疏花,正因为是疏花,“|一两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所以他更是全力以赴,力求以少胜多。但见他精心勾花边,小心点花蕊,把梅花的正面、侧面、背面都画得准确而又美丽,五瓣花是美丽的,四瓣花、三瓣花、、两瓣画因很自然地表现出了风吹雨打、霜雪侵袭的梅花的生长环境,所以也一样美丽。注意,这些花是真正的花的形态,而不是为启功所诟病的一个个“小红果”。有一些以大师或名家自居的画家,就常常把梅花画成小红果,让人啼笑皆非。至于画苞,董寿平也是以花视之,画出了其状若珍珠玛瑙、将开而未开的娇媚形态,可以说它是红红的一团,也可以说它是红红的一朵,花乎?苞乎?让人惊艳。还有牡丹、天竹、水仙、荷花等,董寿平只是偶尔为之,但都画得十分准,十分美,即讲形似,也讲神似,充分表现了他超人的造型能力。

董寿平作品《黄山图》董寿平美术馆馆藏作品

气韵生动,气脉贯通,是董寿平作品所呈现出的又一种大美。谢赫将“气韵生动|”列为“六法”之首,可见气韵的重要性。人活一口气,画也同理,有气则生,有气则活,无气则败,无气则死,气强则画强,气弱则画弱。欣赏董寿平的画作,总能感到他的画里有强大的气场,所谓元气充沛、真气弥漫是也。这种气随着他的画笔在流动,在冲击,在释放,在渐渐地充溢整个画面,从而让整幅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种“气”到底是什么?我想它应该是作者的心气,不过,作者是将这心气移到了纸上,是通过手中之笔,将这心气源源不绝地调动到了画面上,长期积累,厚积薄发,灵光一现,一气呵成。董寿平的花鸟作品追求气韵生动,他的山水、他的黄山图更是气韵生动,气象万千。他将黄山的奇松、怪石、云雾这这三种元素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又以浩然之气、灵动之气贯穿其中,就使得他笔下的黄山峰峦或显或隐,松木或立或伏,云雾或聚或散,总是山外有山,峰外有峰,飘飘渺渺,宛若仙境,他就这样将深远之美表现到了极致。钟嵘在《诗品》里写道:“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漫,万象在旁”,看来,董寿平画中的“气”是一种“真力”,它弥漫在画中,甚至会冲出画外,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力量,它的神奇,有人说这“气”是以云雾为表现形式的,其实不然,墨竹图、梅花图里也有“气”,所以这“气”还是心气、气脉、气势、气韵的意思。画到哪里,“气”便走到哪里,若出现阻塞和停滞,那就是不通了,不通就会出问题,这张画也就毁了。笔墨技巧之大美,也是董寿平作品的一个突出特点。中国画讲究笔墨,而笔墨一是要讲功力,二是要讲技巧。曾有故宫的资深书画鉴赏专家评价道,董老的作品卖的是功夫钱,他画的竹子功力深厚,甚至超越了郑板桥。他有着“铁棍功”和“刀子功”,运笔如刀,力透纸背。他所画线条刚健有力,又富于变化,有的线条又极具曲折飘逸之美。他的竹竿、竹节、竹叶里有这种线条,他的梅花、兰花、松树里有这种线条,他的山水里也有这种线条,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高超的线条艺术成就了董寿平的功业。说到用墨,说到墨分五色,也不能不佩服董寿平的技巧。他用浓墨、用淡墨、用湿笔,用渴笔,有时墨华飞舞,墨色淋漓,有时又是笔轻墨淡,闲雅从容。他的皴擦之法,看似信手涂抹,其实却是章法严谨,大有讲究。他画黄山的奇峰怪石,山石的纹理就极有质感和美感,他画的梅树和松树,树皮的皴法是自下而上飞快地移动,有横向的皴擦,也有纵向的皴擦,有粗笔,也有细笔,更有不断旋转的皴擦,十分巧妙地画出了老树的厚重感和沧桑感。另外,他也善于点苔,给山石点苔,给树干点苔,这些苔点有圆形点,有方形点,有三角点,有醒目点,有糊涂点,有蘑菇点,有胡椒点,它们起到了点缀、转折、凸显等重要的作用,犹如美女簪花,给画面增色不少。

董寿平作品《墨竹图》董寿平美术馆馆藏作品

董寿平作品《红梅图》 董寿平美术馆馆藏作品

对比之美和均衡之美也不能不讲。董寿平喜周易,读老子,深知万事万物相生相克、对立统一的规律,所以他常常将对比作为一种表现手法。如在构图时他多用虚与实、大与小、正与奇、圆与方、上与下、纵与横、远与近等对比法;在用笔时他又注意刚与柔、直与曲、粗与细、长与短、多与少等的相互对比;在用墨用色方面,他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以墨破色,以色破墨,做到了墨不碍色、色不碍墨,色墨互补、相得益彰。也正是在这种对比之中,画面才有了起伏变化,画面的丰富性增加了,而在对比之后,画面的均衡感也增强了。旧的秩序打破了,新的秩序建立了,大花与小花在对比中实现了平衡,近景、中景和远景在对比中实现了平衡,画面的实体部分和留白处在对比中实现了平衡。看董寿平的墨竹图、苍松图、黄山图,都有这种均衡的美。人们的审美观念中都会喜欢均衡,,因为它反映了人们对稳定、均衡的生活的追求。变化之美和精神之美,也是“董家样”的题中应有之义。据董良达先生讲,“董梅”最早指的是董老所画的粉梅。“董梅”所表现的多是“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的意境,其色粉白,其形娇美,其韵袅袅。可惜此种粉梅存世量不到百幅,现在已是一画难求了。董寿平后来又自己调制朱砂颜料,推出了可与粉梅相媲美的红梅作品,让欣赏者大饱眼福。这些红梅图有的画局部,有的画整体,有的画折枝梅,有的画一奇石,梅枝穿石而过,有的画满树繁花映天红,有的仅画几朵梅花斗寒风。总之,董寿平一直在争取超越别人,也超越自己,他不愿意重复自己,他总在追求变化,他坚信常变常新,“画到生时是熟时”。他一直地追求着“陌生化”的艺术效果。他画的墨竹图数以千计,但没有一幅是雷同的,从早期的尖尖竹,到他创造性地画出了已经写进了画史的“秃笔竹”;从画浓密的竹林,到画单株或几株翠竹亭亭玉立;从画粗壮的竹子挺拔傲岸,到画窗前竹枝自然下垂;从晴日之竹,到风竹、雨竹、雪竹;以至竹笋与清流,兰草与菊花,也时常出现在他的翠竹旁。他的墨竹图可谓一竹一态,千姿百态,最富有变化之美。它们的价格并不是董寿平系列作品中最贵的,但却是最有特征、最有代表性的,它们是董寿平最好的名片。

董寿平作品《双清图》

至于梅花图、墨竹图、兰花图、松树图、岁寒三友图、双清图、黄山图等所蕴含的美好意味,所表现出来的悠远的境界和崇高的精神,在这里只能简要说几句。董寿平是一个善良的人,他具有悲天悯人的情怀,他的作品里有他做人的良心,他总在通过作品传达善意,传递爱心;他讲天道,讲君子之道,他的画里便有不合俗流、不媚权贵、独立不移、坚贞不屈的君子品格;有时还有慷慨激昂的志士精神,要与风雨斗几场;当然,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董寿平也有飘飘出尘的出世思想,也有悠游山野的隐逸情怀,所以他的作品是高洁的、脱俗的,像遗世独立的世外高人。但从总体上讲,董寿平是胸襟博大、眼光远大的人,他不喜欢孤寂与清冷的古风,追求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的是热烈、奔放、达观和乐观的美。除了艺术之美外,他的作品还有感情之美和力量之美,他要的是多样的美,而精神之美是内核。

董寿平书法作品

第十种大美是书法之美。董寿平是绘画大师,也是书法大师,他遍习名家,博采众长,最终自出机杼,自成一家。他的行书气势豪迈,刚劲有力,端庄典雅,法度严谨,行笔若行云流水,十分流畅和飘逸。体现在绘画中,他的作品的点,便像书法中的点,他的画面中的线条,便是书法中的线条。说他的竹子是写出来的,他的画是写出来的,自然也合乎逻辑。书画同源,“书为心画”,书与画是难解难分的。由于书法过硬,所以董寿平在画面中的题诗、题句、题跋都是放手去写,洋洋洒洒,蔚为大观。他的书法不仅没有像当今的一些画家那样成为败笔,拖了后腿,相反,这些书法也成了一道美景,为画增加了美感,和画相映生辉,诚可谓是“双美”。我常见到藏家在欣赏董寿平的画作时,津津乐道于他的书法艺术,这种情景真让人心生感叹呀!

董寿平作品中的大美气象,非一篇文章可以穷尽,笔者先草成此文,向诸方家移樽就教。董寿平是一个长寿的画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经典佳作,笔者将继续探索,继续前行,继续去发掘和发现董寿平作品中别样的美。还是罗丹那句话,“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