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中医里的“气”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文/音 骁腾
(文字和音频不完全对应)
人体不管什么病,就是两点:一是能量不足,一是识别不足。
用五行辩证也好,用经络也好,只不过是更细致的分辩论述而已,但实际都是这俩问题。中医整个说来说去,也是在说这两个问题。
气功治病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讲的气功治病。气功治病一般都不摸人的,摸人会降低能量。视频里还说枕骨需要正骨,纯是瞎扯。全身各种奇怪疾病,身体出现问题,主要是颈椎上段,尤其是第一椎,第二椎的寰枢椎。说白了就是会影响识别信号的输出和输入,身体得到的指令是错误的,回返到大脑的指令也是错误的,然后身体的运转是在这种错误的识别之下出现的问题,到底因为什么原因出现的疾病都没有搞清楚,所以伸手能治病能治成啥样,真的没办法相信。
一、“气”是什么
气或者炁(qì)主要是一种说法,是为了让普通人明白,就是一个类比。叫啥都一样,实际也是一种能量。西医系统缺一个大项,就是缺这一块,但这一块,就是活人和死人的界限。死人和活人,在物质上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炁或者气,与血液不同,可以讲完全是两回事,他俩是相辅相成的。这种东西用文字真的没办法表达,实践中一用就知道了。“气”只是一种类比,为了让感知不到的人,不明白的人,明白那是啥。
有人问,“气”从哪里来?这句话本身就有问题。气不是哪里来的,是它本来就存在的。古人用阴阳也好,五行也好,都是在说一种状态,是为了更好的阐述。用甲乙丙丁也行,用abcd也行,用1234也行。如果不明白,某一个词是为了类比阐述更清晰的话,钻词汇牛角尖就掉坑里头了。
我们经常会听到“气滞”一词,气滞根本不是能量淤积,是能量不足,没有能量。所以说古人用词是很讲究的,也很准确。气滞血瘀说的是,气推不动了,就停那了;气不足,才会推不动;气不足,血就慢,才容易淤。好比是上坡的时候,拉不动了,这个时候,不是打鞭子的事,是要给他点力,他就上去了。这些都出现问题以后,才会有堆积,堆积多了,就是肿瘤和癌症。很有可能,排出系统也有问题,补充系统也有问题,出不去,进不来。把“理”整明白了,治病就容易了!中医其他的东西,都是解除问题的方法和手段,至于用哪种方法和手段,按自己擅长的。
二、“灸”是什么
说了这么多,中医有一个方法,可以让人特别明白的感知能量也好,气也好,炁也好,是存在的,是有用的——就是灸。
灸实际指的是“艾灸”,就是用火呀。艾是媒介,用火,以它为媒介导引天地能量。
但是现在灸疗的方法基本上全是错误的,主要是因为对这种能量的认知太低级造成的,而且很多人学中医学的刻舟求剑,表面说的是中医,实际用的还是西医的思维。所以按我的理解,中医不分什么理论派还是实践派,就是会用不会,用明白不明白的区别。
三、学习中医和中国文化的正确姿态
中药药性,实际用的是它的偏性和物性。这些东西,现在的所谓科学还没发展到可以解决呢。中医干的都是在扶正的事情,而不是在纠正。中医的全部不是中药,中药只是一部分。中药也是手段,治疗的一种手段而已,用什么手段,那就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手法、灸、罐、针都可以。实际就两点:身体有能量,自己能识别和对抗。
刻舟求剑的方式,是学不明白的。学东西是为了让人明白,然后能用。用不上的,实践层面,上不了自己身的,都跟你没有关系。能用的,就会觉得简单的不得了,不能用的,才会觉得迷迷糊糊、神神玄玄。
用好了就是药,用不好就是毒。所以吃饭也一样是吃毒,就是你没吃明白嘛,但是人体有这种自己调整的能力。人体比想象的玄妙还强大,激发它就好了,或者顺应它就好了。因为中医整个的传承,全部是建立在实践上,没有纯粹的脱离实践的理论。这是中华文明传承的特点,我们的文明都是来源于实践扎根,不分哪个领域。
至于在实践的层面上,确实是分等级的。每个人的能力不同,所能接触的实践层面和能实现的实践层面也不同。
这些都是对应的一种说法,不是特指,都是在应用中理解的,就会发现都是常识。
至于某个具体的东西是啥,有约定俗成的指代文字,也可以自己随便起名,只要能把事情讲清楚就行。否则书是书,自己是自己,名词是名词,而名词解释全部打不开,还是一个糊涂虫的状态。以为明白了,不过就是复读机。所有的理论如果无法指导实践,不是错了,就是自己没学明白。
四、精准与混沌的关系
因为中国的知识体系太高级,用文字来表述的话,很费力气的。所以没有实践支撑,通过实践来进一步加深认知,会发现这些很难理解。模糊和混沌需要通过实践来精准,但是在应用过程中的精准,最高指导肯定来源于模糊和混沌,这就是道法术的关系。
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想做到精准,这个容易走到误区和偏差里面,应用的精准实际是一事一用的状态,代表不了全部,都是对应的关系,因为文字太垃圾嘛,一瞬间的念头,都能写出来一本书,文字表达有限。所以如果要在学习中就抠这些文字的狭义,而不寻求整体的思想基础,一定会走入误区。
我们会在实践应用中看到一个一个例子,反过来再理解基础的原理,然后再用这些原理指导实现的精准。他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解的能力和认识的提高,有赖于实践的一个一个例子的积累。必须有量,最后才能有质,如果这些关系搞反了,很难学到一定水平。
我学中医的顺序是先看病后看书,先学会治病,后读书再指导,否则书都白读了,先入为主有误区。看书把脑袋看破了,都不如看一个病例。一眼就明白了,然后再看书,才发现书里说的很明白呀,但是你没有实践,就无法明白。
中国各领域的文明传承都是这种过程,全部来源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