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代也有“披荆斩棘的哥哥”,孩子能向他们学什么?
小古文君说
自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开播以来,热搜上顿时热闹了起来。
不说别的,最近二公的曲目《悟空》和《飞云之下》直接霸占了Q榜第一第二名。
▲确实好听!没听过的伙伴可以搜来听一下
有实力的宝藏giegie们纷纷出圈:暗黑斯文痞帅的李承铉;一身正气的欢乐喜剧人赵文卓;还有气氛担当大湾区哥哥们......
小古文君不禁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假如古代也有披荆斩棘的哥哥,会有哪些宝藏大叔被发现呢?
下面请收看古代版《披荆斩棘的哥哥》!小古文君还特地他们各配一首古诗作为出道宣发词,可以带着孩子边读诗边讲故事啦,岂不快哉!
-01-
被误会的顶级男神:周瑜
在这次节目里,一位淡出舞台多年的哥哥李承铉,一下子把大家迷住了!他一直贴着“戚薇老公”的标签,甚至还做了一年的“全职奶爸”,但业务能力竟一点没有退化。天呐,古代有没有这样长期被埋没的宝藏哥哥?
当然有!
一提到汉末名将周瑜,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气量狭隘”,但这都是小说家惹的祸,都是误解!
历史上的周瑜,可拥有顶级男神的配置。他是顶级门阀的公子,容颜俊秀,身子挺拔,皎如玉树临风前。诗人范成大赞不绝口: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家世好颜值高就算了,他还是当世的英雄。
熠熠生辉的赤壁之战,展现了周瑜耀眼的军事才干,但又让他留下小鸡肚肠,被人气死的骂名。但历史上,真正的周瑜,是心胸宽阔且大度的人。
孙权将周瑜提拔为大都督,年纪轻轻身居高位,自然惹得老将不满。老将程普跟随孙氏一族南征北战,劳苦功高,不爽自己当周瑜副手。他每次见到周瑜,有事没事就拦住他,侮辱几句。
面对莫名其妙的辱骂,一般人通常都不会有好脸色,但周瑜永远春风拂面,以礼相待,还亲切地称他为“程公”。
久而久之,程公被周瑜魅力折服,还说:“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如此美好的绝世周郎,还有人会不喜欢吗?!如果他参加了节目,肯定霸榜热搜,C位出道~
出道宣发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节选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02-
中国版“阿甘”:刘长卿
有人说他是唐朝最冤的诗人,小古文君却觉得,他更像中国版“阿甘”。
电影《阿甘正传》里,智商只有75的主角阿甘始终简单地坚持、认真地付出、傻傻地执行,永远在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向前。他代表的不仅仅是自己,更代表着苍穹下所有平凡的人们。在生活的万般摧残之下,有些人选择了随波逐流,但是总有一些人傻傻地坚持着,不肯低头半分。
唐朝诗人刘长卿就是如此,他痴守一生,留给世人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敬佩。
第一次看到刘长卿这个名字,觉得怪好听的。其实,长卿二字来源于司马相如,因司马相如字长卿。他用这个名字时刻鞭策自己,一定要成为像司马相如一般的良臣。
可惜,命运一开始就和他开了玩笑。十余年科举之路,他屡考屡败。当时的举人们给了他“朋头”的绰号,类似于今天的“超龄留级生”。
嘲笑足以摧毁一个人前进的斗志,可是刘长卿对此毫不在意。就像阿甘一样,他只知道自己的目标是成为司马相如般的良臣,哪管世俗流言。终于,32岁的他在科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但正当他准备跨入科举之门时,安史之乱来了。
平乱后的唐王朝走向衰落,官场也迎来了最黑暗的时期,刘长卿虽“有吏干”,但因为“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皆自取之”。他曾两次被人诬告入狱,被流放到当时偏远的广东和萧条的浙西,过程之曲折此处省略10000+字。
在一次逃难途中,他找到一间茅屋过夜,写下了那首凄绝千古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风雪交加的夜晚,有人竟然这么晚才回 来。诗人难免联想到刚刚也在艰难赶路的自己,都是艰辛的 “风雪夜归人”啊!
这首诗既有对自身的哀叹,更有对底层普通人的同情,把个人之痛与时代之痛交织在一起。杜甫以后,已经很少有诗人达到这样的境界。
暮色沉沉的时代辜负了刘长卿,他却从未辜负自己。他一生都不曾放弃自己忧国忧民的良臣梦想,这是他最励志的地方。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直顺遂,面对困境,重要的是你自己的选择。
“虽然辛苦,我还是会选择那种滚烫的人生。”
出道宣发词
《听弹琴》
▲图片来源:《口袋里的小古诗》
-03-
自信又快乐的段子手:陶渊明
节目里,由陈晓春、谢天华、张智霖等组成的“大湾区兄弟团”成了搞笑担当,和年轻的Rap歌手搭档一点架子也没有,一点看不出来全员“年过半百”。这种“不知老之将至”的乐观态度,当然应该是“哥哥”们的标配。
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不为五斗米折腰”一直让人觉得有些清寡和苦情,但没想到,他其实是个搞笑达人,将生活过成了段子。
他是田园杀手,每天早起晚归,勤勤恳恳耕耘,结果杂草比庄稼长得还好。一般人都嫌丢脸,他倒好,反而写《归园田居》,快乐地夸自己。
他喜欢弹琴,不过他的琴没有弦,弹的是空气,自己边弹边傻乐。
他嗜酒,还总爱拿头上的葛巾来过滤酒,等过滤完了,又把葛巾戴回头上。啊这,深切地祝福陶渊明家的客人,希望别喝出什么奇怪的味道来。
陶渊明每天吃吃喝喝种种地,唯一的烦恼就是五个孩子不争气,为此他专门写了《责子》: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老大世界第一懒,老二不喜欢读书,老三老四这对双胞胎,六和七都分不清;老五整天就只知道吃!儿子都不争气,这是命,算了,我还是喝酒吧。
emmmm......这真得不是想喝酒的借口吗?
这样可爱的陶陶请直接原地出道!
出道宣发词
《归园田居》
▲图片来源:《口袋里的小古诗》
-04-
大器晚成的模范生:苏洵
作家张爱玲有句名言:“出名要趁早。”
现在的教育也是这样,总想着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内卷自幼儿园始。由此,还带来另一个极端:中学没考好,大学没考好,第一份工作没找好,很多人就会觉得人生暗淡,一辈子失败了。
但哥哥们的存在,就是要打破这一魔咒。小古文君力推的第四位哥哥是——苏洵。
唐宋八大家里,苏洵带着儿子苏辙、苏轼一家占了三个名额,你以为一定是他博学多才,给两个儿子开了小灶,哪知道《三字经》里有这样一句话:“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据史载: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
原来,苏洵年轻时读书不大行,考试没考上,就放弃了学习。直到二十七岁那年,他问妻子:我自己感觉现在开始重学还来得及,但是如果一心向学,就没有时间再料理家务了,怎么办?
夫人程氏人很好:想要劝你发奋读书很久了,但如果你是因为我的要求而读书,那就没有意思了。读书是你个人的事情,如果你真有这个志向,那么家里的事情交给我吧。
得到了夫人的支持,苏洵一心开始学习,但因为起步太晚,之前欠账太多,也没见得立马见效,几年后,又接连受打击。
“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
这让苏洵直接狠了心,曰:“此未足为我学也。”他把自己的科举文章都烧毁,在三十七岁这一年,重新订立了人生目标:
第一、通过自由的阅读、写作,成为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第二、精心培养两个儿子。
此时的苏轼和苏辙也已经开始读书求学。苏洵相当于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又用了五六年,终究把书都读通了,终于肚里有了自己的东西。
嘉佑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第。于是,父子名动京师。
这时的苏洵,已经年近四十,接近当时老年人的年龄。这很像当代新闻里常见的父亲和儿子一起考大学的故事。但这样的故事里,没有矫情,只有理想和不甘。
由此,我们能发现什么呢?
人生不是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一个人长久的发展动力,不是外界的强制力,也不是功名利禄等功利的诱惑,还在于认识到自身生命的价值。
就像苏洵,他读不读书都在于他的自我选择。年轻时为考试而读书,有些书不想读,却不得不读,最终导致厌学;但后来不同了,他是为了自己变得丰富成为一个真正有思想的人而读书。
所以,苏洵真正成功的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做回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学者;第二件事,是做了一个好父亲,言传身教,培养了两个好儿子。
我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可以苏洵一样,与其焦虑地替孩子安排人生,不如多多充实自己,和孩子一同向学,说不定会有惊喜等着你呢?
下面这首诗,诗人面对时间的流逝,依然保持着自己的志向,送给苏老泉最合适不过了:
出道宣发词
《登鹳雀楼》
▲图片来源:《口袋里的小古诗》
【参考文献】
作文纸条:《披荆斩棘的古代giegie,又飒又强,你们肯定更喜欢!》
儒家的智慧:《苏洵:大器晚成的榜样》
长安处处有唐诗:《中国版“阿甘”》
儒风大家:《改变从来都不晚,那些大器晚成的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