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为本

《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为本”,就是在自己身上下功夫,做好自己的各个方面,但能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吗?
要论述这个问题,先讲修身的先决条件。
《大学》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的先决条件是前面四目,一层一层递进。
《易经》中讲“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事物之理就有天地之理。人眼是先向外看,然后向内修。排列顺序就是:物,知,意,心。认识事物,获得认知,诚意毋自欺,端正心态。层层递进,然后才修身。
可以说,修身包括了认识事物之理,从自然中学习到的(格物),然后应用在自己身上。在自己身上,是通过知、意、心,做到止于至善集合成的。
然后,反过来,自己与世间的各种互动,构成人生的三个关系。
1,心性与世界事物的关系。
世间上的事物,我们见到是什么样,有时候并不是事物本来实相,实际上是由你的心决定的。
你认为好的,他就是好,你感到他坏,他就是坏。事物本是如如不动,分别是在人的心。
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大致是这个样子,由人心决定。所以《易经》人事之道,起于《咸卦》,咸通感,即是人心。
人与人之间的心性交流,如果一个人想来帮你,但你却十分傲慢,并且逆行倒施,那么,对方只能停止。
从这里看,修为自身的涵养,决定着与世间的互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自身修为特性,是与外界好交流互动的长久因素。
“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因果的关系决定了心性与世间事物的互动性质。
修身决定了自己认知事物特性,理清因果关系。这个情况,自身的认知,心性输出,决定了人与事物的互动情况。
2世界事物模糊发展性与人性处理的关系。
一部精密仪器,只要装错一个螺丝,或搭错一条线,就会成为一个废品。这是细致不能容错造成的。
一个农民,只要在恰当的节气,合适的地点,种合适的农作物。种子一埋,阳光雨水气候合适,就会有收成。关于那颗种子,要摆什么角度,埋多少土,只要不超过种子能生存的度,都是可以生存的。但如何生长,能存活多少,是农民控制不了的,只能大方向的控制。
这属于事物模糊发展性。
现在,越是精密的仪器,越需要用机械生产。而属于模糊性,大致方向的事,只能靠人来操控。
精密的原件,用精密仪器全自动化设备生产,就可以得到。
但是,一些属于模糊性发展的事,只有人做才会做好。如学校教育,大致性是:施教者,教学内容,受教者。但能做好这个工作的,只有修为高的老师才会做得很好。同理,在农作物种植上,也只有经验丰富和勤劳的农民才会做得好。
老师,农民,也不是谁就能当好的,一些部份工作可以借助工具使用工具更好的完成工作,但在好的结果层次上却依然还在各人的修为上。在各行各业上,那一个不是这样?
这还是需要人自我修身。当然,在职业上的成果,考验的职业修为,这也是职业的知、意、心做到止于至善的修为。
事虽异而理则一,在那些方面不是这个理么?
修身则有修为,修为则能达道。
3理性与终极目标的关系。
核武器的破坏力大,在好的人手上,就成了止杀止武,制造和平的有生力量,在坏人的手上,就会成为破坏力量,杀戮与掠夺的武器。
世间事物本无好坏,好与不好,都是人用出来的。
所以,人自己才是一个关键。一个有理性的人,做事就会循理而行,一个唯利性的人,做事是唯利是图的。
而构成修身的内在三个方面,知、意、心,决定了这个人是理性还是唯利。最终决定了他使用的终极目标好与坏,终极目标的好坏,最后变成他个人上的好坏。
如讲教育,大家都说这个词语好吧?要是教嗦人去干坏事,又好到哪去?极端分子,又有那一个不是教育出来的?好与坏,都是人干出来的。
修身,决定了自己的好与不好,从而就决定了你发出去的能量好与不好。
《易经》《蒙卦》中有一爻讲教师的,说老师傲慢无礼,见到有钱人就跪了,这样的老师,千万不要向他求学,是不会得利的。当然,《易经》是借象喻事物的。“六三。勿用娶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先是指出一个女子不可以娶回家做妻子,理由是她见金夫,就是喜欢有钱的男人,不有躬的意思,是主动朝有钱的男人弯下腰来,以身相许。最后一句是无攸利,显示娶了这个女子没有什么好处。”
看,修身关键吗?
老师牢记“传道授业解惑”,就是自己的知、意、心止于至善,这就修身了。这修身决定了自己的起心动念,最后决定了人生的终极结果。
《大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修身的最先前提,是格物。天地之理,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格物即通天文地理。然后在人的自身,从致知、诚意、正心做到止于至善,即是修身。
致知,知不能逆反的事物规律,则生敬畏;毋自欺,不做掩耳盗铃,则生诚意;天地人,人安于自己本分,端正心态,则谦而正其心。
修身也即修为敬诚谦。
“修身为本”,从自身的特性做好,使之与外界互动性好,发展性好,终极性好。这不单解决自己的问题,更是解决世间的问题,又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