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散文 | 难舍红薯情 |刘效全
难 舍红薯情
文/刘效全
说真的,我对红薯,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小时候,生活条件很不富裕,爸妈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更是比别的家庭寒酸了些。我的童年的记忆里,几乎一大半都被红薯占据着。
洙赵新河两岸的沙土地,村东头的红土地,这两种土质很适合栽种红薯。那年景,老百姓几乎家家都种几亩红薯。据说,红薯不喜好化肥,往往在栽种红薯前,把自家的人畜“粪”均匀的撒到田地里,用牛(后来用拖拉机)拉犁铧把地翻耕、耙松,平整好,丈量、打畦、刨坑、散秧(提前培育好或者买的秧苗)、栽种、浇水、捂土培堆。记得小时候,每每栽种红薯,幼小的我总是欢天喜地的和爸妈一起上阵,帮着丈量拉绳、散秧、用水舀子舀水浇秧苗,像个机智的猴子,在田地里东奔西跑,忙得不亦乐乎。红薯秧很好栽种,但凡刨坑,插在土中浇点水,基本100%成活。就这样,原本光秃秃的田地,几个小时后,便神奇得“长出”一道道十多公分高的红薯秧,一阵风儿吹过,“一枝独秀”的红薯秧,迎着风儿,颤悠颤悠得点头哈腰,煞是一道别致的风景。
收红薯的时候,我特喜欢割红薯秧,猫着腰,右手持镰刀,左手扯着秧,不几棵,红薯秧便聚集成好粗大的一捆,红薯秧相互缠绕着,需要用力拉扯,时常脚下一绊,一屁股蹲坐地下,人仰马翻,引得大家哄堂大笑。当然摔不疼,迅速爬起来,继续投入“战斗”。一个小不点,煞有介事的架势,路过的乡邻看到,言不由衷的夸赞道:“全家娘,看恁儿真中用,都会帮恁干活了,恁看还像模像样的呢。”娘回应道:“是啊,这小屁孩,干活有点像那个样,怕是大了也是当庄稼汉的料。”听了娘的话,我心里很是不服气,着急地冲娘嚷嚷:“娘,说啥呢?俺长大了,要上大学,当城里人,才不当庄稼汉呢!”父亲在一旁插话:“那就好好学习,别光说空话。”那时的我,心底暗暗较劲:当然要好好学习了,一定要考上大学让您们看看!
爹娘用抓钩子(农具)刨红薯,这活儿可不简单,既是力气活,又是技术活,光有力气蛮干不行的,地下的红薯都可能被刨烂,抓钩齿插到红薯是经常发生的事。父亲总是小心翼翼的,左边刨一下,右边刨一下,最后往前挺进十多公分,正中间一下,稳、准、狠,深深一刨,往上一提,“一窝端”,红艳艳的红薯,活脱脱得展现在眼前,个大的个小的,粗的细的,长的短的,4-10个不等,让人看了,心里很是畅快。
那时候,红薯种植面广。刨出来的红薯,有些被擦成片,晾晒到田地里,往往大人拿着红薯擦(专用工具:擦床),孩子们欢快地来回奔跑、摆放,不用多长时间,黄土地就穿上了白花花的“红薯片”衣裳,红薯的汁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亮晶晶的光芒。没磕没碰的红薯,被精挑细选出来,装车上,拉回家,下地窖(地下开挖的,存放红薯,便于控制温度和湿度)。一筐筐红薯,又被珍藏到“温室”,父亲小心、认真地码放,码放一层,洒一层薄薄的沙土。姐看到父亲小心翼翼的神情,开玩笑地逗父亲:“大(方言),恁把红薯都当成恁的宝贝啦,我怎么感觉我和我弟弟小时候在恁眼里还没有这些红薯金贵呢?”父亲笑呵呵地回应:“净瞎说,红薯就是红薯,怎么能和你们相比呢?我轻拿轻放,主要是怕磕了碰了,容易烂掉。”
后来,栽种红薯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我父母亲一直坚持栽种。前年,娘给我们挑选红薯的时候告诉我:“现在的红薯,长势大不如从前了,一棵结不几个,也长不大。”我回应道:“娘,那以后就别栽红薯了,想吃了就买点吧。”“那可不行,恁大(方言)就喜欢吃红薯,他说啥时候也忘不了红薯,我们小时候,要不是红薯,会饿死更多人呐。”我愕然:原来如此。
前几天娘给我挑选的红薯,我对象洗干净,锅里煮熟了,端到饭桌上,红艳艳得光亮,飘着淡淡的香味,我信手拿一个,热乎乎的,软软的,皮儿纸一样薄,忍不住咬一口,香甜爽口,红薯瓤儿黄橙橙的,冒着热气,“嗯,好吃。”我喃喃自语,儿时放学回家饥肠辘辘的我,急不可待的吃红薯的情景,又清晰得浮现在眼前。“妈妈,这次奶奶给的红薯特好吃,又香又甜,还不噎人。对了,妈妈,等会红薯凉透了,你寻几个切成片,切成条,晾晒一下,我要吃红薯条。”小丫头叽叽喳喳地朝她妈妈嚷嚷着。
红薯真是宝,当年救命了,红薯真奇妙,通便补气血,提高免疫力,老幼都喜好。
这些年,走南闯北,东奔西跑,山珍海味,品尝不少,但对普普通通的红薯的那份情,却总是难以割舍。
2020年12月21日于青岛胶州
作者近照
刘效全,笔名:卧龙居士,山东济宁市嘉祥县人,公司职员,酷爱文学,爱好写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校学习期间,写的文章经常在学校广播站播送,是小有名气的“校园文化名人”。多年来一直不肯放弃创作的梦想,一直坚持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心去记录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怀有一颗炽热的创作梦,持之以恒,坚信:是千里马,早晚会遇到伯乐!
winter
图文编辑/陇上光明
插图:
编委:
赵富有 毛韶贤 岳海明 赵小军 张素云 合非 赵鹏 刘金
投稿要求:尊重原创和首发;附个人简介和个人照片。
● 由于人力有限,来稿自行校对文稿错别字和标点。
美术指导:马小彦
版权声明: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并保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