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士恒自传(十八)尾篇《快乐多彩的退休生活》

作者简介

吕士恒,1935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县。先后任职:854农场生产队,854农场学校校长,牡丹江农管局副局长,建三江农管局副局长,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处处长,嫩江农管局局长。直至1995年退休。现定居在上海。

作者:吕士恒

主编:耿德华

素材:吕晓峰

全家照。前排从左至右:夫人殷熙莲、作者吕士恒、小孙女

后排从左至右:外孙女梦雪,女婿张家环,女儿吕白棉,大儿子吕岸秧,大儿媳倪燕,小儿子吕险峰,小儿媳石如,长孙吕晨舞(次孙在外留学未到场)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方针的深入发展,垦区大力推行土地承包经营的家庭农场,进一步调动职工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农垦事业的发展跨上了快车道。经济模式、管理方法在变革、创新,工作十分繁忙,而我的身体不能适应。心脑血管病时有发作,头晕,摔倒,一年总有数次进医院治疗,一次就得半个月。这就一定程度影响工作。

作者夫妇

有一次在总局开会,在会场头晕发作,坐不住,只好中途退场回招待所休息。总局领导也同情我是带病坚持工作,联系到一九八八年犯脑血栓住院抢救,我就成了挂号的老病号。就这样又坚持工作一年多,到一九九二年,总局党委考虑我身体状况,报省委批准,让我退居二线,任命为巡视员。

作者夫妇

巡视员是一个比较轻松、自由的岗位,没有具体的分工,只是协助管局去做一些临时的单项工作,既无往日的繁忙,又无沉重的压力,有充裕的时间修养治病,健康状况就有好转。在巡视员二年间,除了下场做一些农业技术指导外,主要工作是协助管局跑项目,常去总局、北京部里跑项目,也曾两次进中南海向中央国务院首长汇报项目。

作者夫妇与大儿子在佳木斯

一九九二年下半年,总局交给我一项特殊任务:让我带领访问团去日本处理我垦区派去日本的研修生与日本农场主的矛盾。每年垦区都要派几十名大学毕业生去日本农、牧企业实习研修,边参加劳动,边学习日本的农、牧业先进技术。

作者长子一家三口

我们的研修生常因日本企业主克扣报酬或强迫过重的体力劳动而发生矛盾,有的甚至发展到动手武斗的程度,有一个研修生反抗日本农场主儿子的欺辱,操起杈草的二股杈刺伤了他的小腿。日本舆论谴责中国研修生,我国研修生据理力争,双方相持不下,日本要驱逐几名研修生。我驻日使馆让农垦总局派代表团去处理此事件,平息纠纷。总局指派我为访问团团长,去日本调解。

作者女儿和女婿

我去到日本,由日本农林部门官员陪同,访问一些研修生所在企业,了解情况,做双方的工作,由于中日双方都不希望看到矛盾升级,日方对我们访问团很有礼貌,热情接待,我们在日本参访半个月,最后带回四名要求终止在日本研修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并争得研修生应有的报酬及学习的权利,解决了矛盾,顺利回国。

作者的两个儿子

一九九二年我还带领工作组赴全国各地考察项目,联系业务,这些零零碎碎的工作就是当巡视员的业务吧!

一九九五年一月,我办理了退休,也是这年我老伴也同时办了退休。退休后,休闲在家,局一些公司要聘我当顾问,我都婉拒了。偶尔出面帮公司联系一、两项业务,可以帮忙,但我不愿固定在一个单位,当什么顾问。我要过自己设计的、自由自在的退休生活。

1998年作者夫妇到海口看望大儿子一家三口

三个孩子都不在身边,女儿白棉分配在北京同仁堂工作,大儿子岸秧一直在海口南海舰队当飞行员,小儿子险峰上海复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他们都已成家,工作都很忙,我在职时我们见面很少,退了休我们有时间每年都要从北到南跑一遍,在三个儿女家住一段时间,与儿孙们一起共享天伦之乐。当然多数时间还是住齐齐哈尔,参加管局老年活动。

作者

我生活兴趣广泛,喜欢看书看报、写作绘画、弹琴唱歌、跳交谊舞。在职时工作忙,无暇参加这些爱好的活动,退休后我重检这些爱好。老干部处给我订两份报纸,两种刊物,我自己又订两份报纸,两种刊物,每天必读,还要看一些书。喜欢习作国画,画作将我屋里挂得满满的。自己创作自己欣赏。还抽空写些文章、诗歌,每天记日记。常与朋友、家人一起吹拉弹唱。总局、管局组织的诗歌比赛、画展,我总是参加,并多次得奖。将退休生活安排的丰富多彩,身心快乐。

1995年作者(左一)到八五四农场六连看望老职工。

为了退休人员能老有所为,发挥余热,齐齐哈尔市组织了老年科技人员协会,每年都要进行科技服务活动,推举我为齐市老年科技协会副会长,让我以农业专家的身份为农业增产写材料、提建议,给基层作指导,我也参加一些市里活动,当然更多还是参加农垦局内的下农场指导农业生产活动,这也算是老有所为吧!

二000年,新世纪开始,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要写一部长篇小说来歌颂党领导开发北大荒的辉煌事业,并以此为宣扬北大荒精神做一份贡献。我爱好文学写作。

早在大学读书年代就爱写作,任大学广播站的编辑组长后,写稿、编稿成了日常业务,也常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一些散文、短篇小说之类文章,到了北大荒头些年,当任农业技术员期间,还抽空写些报道、故事、短篇小说,多数在垦区农垦报上发表,写的都是反映军垦农场、生产队在开发早期的现实生活、新人新事。这些稿件加上写成没有发表的稿件,总共有十多万字。

作者(右二)在哈尔滨与曾经的854农场几任领导合影

我利用退休后的空闲,整理过去的手稿,添加一些新内容,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描写一个北大荒军垦农场的生产连队从进军茫茫荒原,披荆斩棘,历尽艰辛 ,艰苦奋斗,流血流汗,开荒建场,将荒原建成国家粮仓的故事。应该说这都是我们垦荒战士的亲身经历,写起来既亲切又顺畅。

作者夫妇(右三、二)与上海知青

我用了四年时间写成了五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北国春晓》。并交给垦区作家协会征求修改意见。垦区作协十分重视,作协主席赵国春组织了垦区老作家、报刊编辑开座谈会,提出宝贵意见,指导我修改。我又用一年时间,写出了修改稿。

作者的书封面

因为小说原型是牡丹江局八五四农场,我又将修改稿送去八五四农场,请农场的铁道兵老同志、五八年转业老同志、老知青同志提出修改意见。这些老战友,一看小说就明白这是写八五四农场开荒建场历史,讲的都是垦荒战士们创业历程,倍感亲切。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

作者(右三)在哈尔滨看望老同志

这是二00五年秋天,再过一年就是八五四农场建场五十周年,农场要求我抓紧修改,在五十周年场庆前出版这部小说作为农场五十周年场庆的献礼,我作为一项任务接受。为慎重起见,我又将修改稿送去上海,上海有许多在八五四农场奋斗过的返城知青,他们中有搞文学的,有当报刊编辑的,有当语文老师的,他们都是我在八五四农场时的老同事,他们有在农场艰苦创业的经历,又有文学创作的专长,我请他们提修改意见。

作者(中)与原总局吕继峰局长(右)、上海知青翁德坤(左)

八五四农场的返城知青,原八五四农场宣传干事翁德坤等同志,热情支持,他们请来了上海的知青作家、编辑、语文老师,召开座谈会,为修改小说提出意见,我又作了一次修改。写这部小说也得到总局的关怀与支持。一共写了六年时间,直到二00六年才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正好赶在八五四农场建场五十周年场庆之前。我也赶去参加场庆。

农场场庆举办得很隆重,来自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哈尔滨的返城知青近千人,农场向参加场庆的同志赠送这部小说,人手一本。小说出版发行,了却了我要为宣扬北大荒业绩与北大荒精神贡献一份力量的心愿。总局作协主席赵国春同志还推荐我加入省作家协会。此时我七十二岁,是个年老的新会员。

作者(左)携夫人(右)1996年6月去东方红林业局看望曾任八五四农场元老级书记刘子平

二00九年,我有闲整理自己五十多年的日记,从中得到启发,应该写一部回忆录留给后代。我的一生童年、少年、青年在祖国江南成长,大学毕业后的大半辈子又在祖国北疆创业,亲历了天南地北的奋斗人生。在党的教导下,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为祖国北大荒的建设与繁荣奋斗终生。

作者(中)携夫人殷熙莲(左二)1995年夏到854农场看望老同志

二0一一年,我写完了回忆录——《南北春秋》,这年我七十六岁,被黑龙江省评为百名三好老干部之一,又是总局表彰的百名共产党员。北大荒人为开发、建设北大荒有两句豪言壮语:

      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

许多转业军人,许多支边青年投身北大荒,开荒建场,艰苦创业,为建设北大荒,繁荣边疆奋斗一生,他们中有许多人的子女,孙辈也都扎根北大荒,传承了建设祖国大粮仓的宏伟事业,实现了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的豪言。而我只是实现了前句:献了青春献终生,但没有实现后一句即:献了终生献儿孙。我三个孩子两个上大学,一个上军校,都是部队调动、国家分配到工作单位,在哪里工作由不得我。好在也都是在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岗位上,我心里还是平衡的。

作者(前排右一)参加上海854农场教师聚会

回顾我这一生,我有个很大的特点是比较能够善待同志,善待群众,善待亲友,唯独没能善待我的母亲。我父亲早逝,母亲终身守寡,含辛茹苦抚养我这唯一的孩子,做苦工让我上学,待我上完大学就远走高飞。作为独生儿子,远在千里之外,未能伺候母亲,养老送终,内疚终生。

作者(前排左六)参加上海854农场教师聚会

所以在老家的一些亲友责怪我是不孝之子,我只能默认。但我母亲反倒说我是孝顺的儿子。大学毕业分配工作那一阵,学院领导是要留我在江南,方便照顾母亲。我是共产党员,党号召大学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去创业。我理所当然应率先垂范,申请到北大荒去开荒建农场,为祖国创建大粮仓。当我面临能不能去北大荒的关键时刻,是我的母亲支持我,说服学院领导让我到北大荒去创业。

作者(前排左四)2004年应邀出席母校南京农业大学90周年大庆

母亲是共产党员,对儿子的去留上,她以党的事业为重,支持我去北大荒创业,我为自己有一个忠诚党的事业,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母亲感到自豪,感到幸福。当我去见马克思的那一天,见到我母亲再向她致歉吧!

回顾我半个多世纪的历程,我始终实践着自己的格言: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实现美好的理想,终生奋斗,也从中体验到:奋斗一生,幸福一生。

(完)

尾篇

18

(0)

相关推荐

  • 中国地理:黑龙江省(农垦篇)

    黑龙江地图 中国地理:黑龙江省(农垦篇) 黑龙江农垦总局, 别名"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 "黑龙江垦区", 为黑龙江省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直属机构. 下辖 ...

  • 黑龙江垦区农场分布图

    QQ图片库QQ活动网2020-09-27 09:52:208300A+A- 建三江农场分布图 (第1页) 黑龙江农垦农场分布图 (第4页) 黑龙江农场新建灌区渠首泄洪闸交通桥施工组织设计 黑龙江农垦农 ...

  • (原创)“老三届”那代人

    "老三届"那段历史始终是我儿时永不磨灭的深刻记忆,我似体会过它的浩荡,似目睹过它空巷 般的倾城,但是那时我太小,只记得大哥走的时候是料峭的严冬,母亲哭了我也跟着哭了. 正宗的&qu ...

  • 吕士恒自传(八)《主管农业技术员》

    作者简介 吕士恒,1935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县.先后任职:854农场生产队,854农场学校校长,牡丹江农管局副局长,建三江农管局副局长,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处处长,嫩江农管局局长.直至1995年退 ...

  • 吕士恒自传(十六)《祖国最大的粮仓》

    作者简介 吕士恒,1935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县.先后任职:854农场生产队,854农场学校校长,牡丹江农管局副局长,建三江农管局副局长,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处处长,嫩江农管局局长.直至1995年退 ...

  • 吕士恒自传(十五)《奔忙垦区夺丰年》

    作者简介 吕士恒,1935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县.先后任职:854农场生产队,854农场学校校长,牡丹江农管局副局长,建三江农管局副局长,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处处长,嫩江农管局局长.直至1995年退 ...

  • 吕士恒自传(十四)《美好年华怎样度过》

    作者简介 吕士恒,1935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县.先后任职:854农场生产队,854农场学校校长,牡丹江农管局副局长,建三江农管局副局长,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处处长,嫩江农管局局长.直至1995年退 ...

  • 吕士恒自传(十三)《八年校长生涯》

    作者简介 吕士恒,1935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县.先后任职:854农场生产队,854农场学校校长,牡丹江农管局副局长,建三江农管局副局长,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处处长,嫩江农管局局长.直至1995年退 ...

  • 吕士恒自传(十)《在北大荒成家立业》

    作者简介 吕士恒,1935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县.先后任职:854农场生产队,854农场学校校长,牡丹江农管局副局长,建三江农管局副局长,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处处长,嫩江农管局局长.直至1995年退 ...

  • 吕士恒自传(十七)《局长岗位七年》

    作者简介 吕士恒,1935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县.先后任职:854农场生产队,854农场学校校长,牡丹江农管局副局长,建三江农管局副局长,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处处长,嫩江农管局局长.直至1995年退 ...

  • 吕士恒自传(十一)《赴生产队挂职锻炼》

    作者简介 吕士恒,1935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县.先后任职:854农场生产队,854农场学校校长,牡丹江农管局副局长,建三江农管局副局长,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处处长,嫩江农管局局长.直至1995年退 ...

  • 吕士恒自传(九)《亘古荒原成良田》

    作者简介 吕士恒,1935年1月6日出生于浙江东阳县.先后任职:854农场生产队,854农场学校校长,牡丹江农管局副局长,建三江农管局副局长,黑龙江农垦总局农业处处长,嫩江农管局局长.直至1995年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