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渭字画鉴别几个小窍门
徐渭与梵高这一对东西方历史上最有名也最特别的疯狂天才画家。老实说,中国古代的水墨写意画如徐渭及其后的八大石涛等等之精品画作,水准之高,艺术成就之大,其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决非今日西方那些抽象画和所谓当代艺术之随意搞怪涂抹之简单所可比拟于万一。所以如何提升国人的文化修养水准和艺术之审美眼光,以及生活之品位,思想之境界,并将之推而广之于世界,实为经济富裕、国力强盛后的一大方向!
谁能想到,自幼以才名著称乡里的徐渭,却在科举道路上却屡遭挫折。在结婚后几年,徐渭多次参加乡试,皆不中,直到41岁,参加了八次考试的徐渭依然只是个秀才,当然,这都是后话。在二十五岁时,徐家终于全面没落,家中财产被豪绅霸占,所属的房产、田园,荡然无存,二哥徐潞客死贵州,徐淮也病死家中。祸不单行,第 二年,妻子潘似也因病去世,七年婚姻生活画上句号,人亡家破,功名不第,徐渭不知所措。徐渭作为“赘婿”,自潘似去世后,也不愿“赖”在岳父家。为了谋生,他背井离乡,陷入苦旅。
徐渭存世代表作有《墨葡萄图》(故宫博物院),以饱含水份的泼墨法,点染出纷披错落的藤条和透明欲滴的葡萄。笔墨奔放淋漓,随意挥洒,状物不拘形似,神韵自在。画上自题七绝诗一首:“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闹抛闹掷野藤中。”抒写了他郁郁不得志的心绪。画法与之相近的作品还有《牡丹蕉石图》(上海博物馆)。
徐渭书法和书法观的产生,与明中、晚期整个思想、文化、审美观念巨大变迁相吻合的。俆渭书法也是对吴门书派主张唐法的反叛中出发,继而吸取北宋苏、黄、米追求艺术个性化的积极因素中走来。徐渭在《书季子微所藏摹本兰亭》中所说的“时时露己笔意”的审美精神。他的原话是:“非特字也,世间诸有为事,凡临摹直寄兴耳,铢而较,寸而合,岂真我面目哉?临摹《兰亭》本者多矣,然时时露已笔意者,始称高手。予阅兹本,虽不能必知其为何人,然窥其露已笔意,必高手也。优孟之似孙叔敖,岂并其须眉躯干而似之耶?亦取诸其意气而已矣。“
徐渭已经无母无妻,无家可回,所以只得在朋友家里过除夕。一方面是为生计所迫,一方面是杀妻之后被取消秀才资格,徐渭开始大量作画。徐渭的画,笔力劲道十足,笔法豪放挺拔,而又不失细腻和精准。他吸收众名家之长,自创一体。大胆而创造性的泼墨手法,开创了泼墨大写意风格画派,是“青藤画派”鼻祖。随着画作频出,名声也越来越响,可是这些画作价格极为低廉,五十六岁时,他费心临摹了一幅《千岩竞秀图》,报酬只有区区三百文铜钱,相当于现在人民币三百元左右。徐渭是个重义之人,特别喜欢吃螃蟹,有人送来螃蟹,他就画一幅螃蟹图送给人家;有人送来一条鱼,甚至一捆青菜,他都要礼尚往来回赠字画。但对于那些权贵,他不愿搭理,那些人找到门前,他也会手推柴门大呼:“徐渭不在!徐渭不在!”
徐渭在评汉代俳优东方朔时说:“道在戏谑”,大道就在戏谑中。徐渭以水墨来写他对乾坤如戏的感悟。他的墨戏之作,假假真真,迷迷 幻幻,虽是戏谑,却是攸关深心的体验。
徐渭(1521-1593年),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田丹水、田水月等,明代著 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著有《南词叙录》《四声猿》《歌代啸》等等。吴昌硕称徐渭“不可一世”;郑板桥甘愿做“青藤门下牛马”;画家齐白石“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