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福地连云港:从快速成长到精耕细作

“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
短短几个字却有着十足的画面感,让人瞬入仙境。这不只是《西游记》中对美猴王居所水帘洞的赞美,更是连云港的真实写照。
在道教神话中,“福地洞天”是神仙们栖息的地方。作为地处中国沿海中部,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滨海之城,连云港不只有迷人的风景和诸多的历史传说,如今更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
在此背景下,2018年,在以紫光集团为代表的国内众多知名企业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和连云港市数字政府顶层设计方案精神,加快了数字政府建设。事实上,作为智慧城市的后起之秀,如今的连云港也开始“腾云驾数“,成为了一块“智慧福地”。
智慧连云港的“后发先至”
在大众的眼里,连云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似乎总是慢半拍,信息化起步晚,数字基础较薄弱。
但很快在顶层规划的指引下,连云港市打牢智慧城市底座,抓数据、抓入口,同时以服务百姓、服务民生为重点,建设形成了一批重点智慧城市应用,逐步描绘出整个连云港市智慧城市的蓝图。
“现在全国发展越来越重视数字化与信息化,连云港也不能错过发展机遇,面对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连云港完全有条件跟进发展,能够和大家从追着跑到并肩跑,甚至在某些方面能领跑。”江苏省连云港市政务办负责人说。
事实上,连云港并非盲目自信,为了促进各项目更快更好落地,按“高标准、严要求、接地气、可操作”的原则,共同推动港城信息产业的发展。早在2017年10月份,紫光集团与连云港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大数据中心及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确定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连云港市大数据中心并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如今,连云港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果:
首先是出台共享政务服务信息资源的整体性配套政策。解决目前各自为政的“部门信息孤岛”问题,提供统筹制度安排和“顶层设计”,以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为抓手,搭建三个一(一云、一端、一库)、三平台(政务服务平台、共享交换平台、互联网+监管平台)、三中心(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同城灾备中心)的“333”政务大数据基本框架,推进“一网通办”和数字政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其次是实施政务数据整合汇聚与共享应用工程。目前,市级部门自建业务系统基本上实现了实时对接,共计汇聚全市60多家部门总量达30多亿条的数据资源,存储总量超过1300G。目前在该政务云的实际业务规模中云主机已达1500台、CPU已达3288核、内存已达56T、存储已达2650T。
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实现一点接入、全网服务、内容汇聚,高起点打造全市统一的政务便民服务移动端“我的连云港”APP。全力服务“一网通办”和“不见面审批”,已有300余项业务实现全程不见面审批,57个热门便捷服务实现“掌上办”。
其实,我国的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模式逐步从政府主导的单一模式向社会共同参与、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模式转变。很明显,在与紫光集团的合作中,连云港逐渐走通了多元化发展之路。
“我的连云港”APP
兴业惠民的擎天柱
智慧城市不仅是技术先进,而且要让每个生活在城市的人能够有更多获得感,更好地应对各种环境变化。同时,智慧城市不仅要让企业日常办事流程更为便捷,还要支持企业展开各种创新,包括商业模式。
“我的连云港”APP作为市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智慧城市工程,如今在连云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官方显示,截止目前,“我的连云港”APP累计下载量突破250万,实名注册量188万,累计为市民提供各类政务服务便民服务2.5亿多次。也就是说,除去老人和小孩,几乎都在使用。“我的连云港”APP也因此获得了江苏省工信厅“腾云驾数”优秀产品和融合创新发展案例奖。
特别是疫情期间,政府社会治理能力面临着极大挑战,数据互联互通程度低,数据上不来,特别是群众上报,基层社区统计、大规模聚会等业务和过程数据不能自动汇集上来,社会触角的作用发挥不出来,不能敏锐感知社会态势,部门政府各自为政,业务协同能力低。
在紫光集团的支持下,全市所有部门的APP都统一整合到连云港APP上,相当于是市政府开发,更有公信力与权威性。除了政府服务事项之外,还有便民生活的其他服务。不仅如此,在疫情期间解决了大量中小微企业资金周转的问题。
据了解,连云港市依托“我的连云港”APP平台,开发上线了5项新应用,汇通市有关部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加强疫情溯源核监测,助力复工复产,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开设了疫情防控专栏,发布疫情通告、防控知识及疫情形势分布图,服务群众共计3000万次。
比如,提供线上医院预约挂号,医保结算等便捷的医疗服务,以地图方式提供发热门诊医院,医保定点药店就近找寻服务,选择合适出行方式,导航前往;开发疫情防控检查掌上办系统,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对疫情防控的共享作用。实现检查登记手机线上办理,最大程度避免人员聚集和接触,截止目前,已登记来连车辆26万余辆,人员信息达32万余条。
同时,为促进消费回补,2020年5月起,连云港市直接面向广大消费者,依托“我的连云港”APP平台,通过预约、摇号方式,分批次发放5000万元电子消费券,涵盖受疫情影响明显的行业,助力消费市场迅速回暖升温,为经济提质增效添上“助燃剂”。
在大数据中心负责人看来,智慧城市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让大家看得见、摸得着,同时要让老百姓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好用、能用,让老百姓有获得感,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城市,如果只是用于展示,我觉得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智慧城市建设。”
确实如此,“我的连云港”APP几乎涵盖了用户能用到的所有功能,交通、医疗、社保、金融、疫情溯源核监测等近千种功能,真正的把能用转变为好用甚至爱用。这和以往只注重建设,不注重规划、运营的理念截然不同。
快速成长后的精耕细作
连云港在智慧城市建设发展方面有目共睹,能在短短两年多“腾云驾数”成为省内的典范,必然离不开合作伙伴的倾力赋能。
未来,连云港将努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政府典范,和全国大数据治理应用示范区。当前工作的重点是实行“1+1”计划,即大数据应用推广加上服务能力提升。
在数据层面,继续完善6大基础库,建立全领域的主题库,推动基于政务服务系统的数据资源整合与共享,解决数据共享堵点,完全打通信息孤岛,全面支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同时,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经验,逐步扩大政府数据开放,鼓励社会机构开发应用政府数据,进一步释放数据红利。
在平台层面,重点建设完善城市大脑,通过建设电子监察等系统,汇聚分析处理加工数据资源,实时把握城市运行状况,加强效率效能督查,及时作出指挥决策。在服务层面,对标先进城市,博采众长,高起点打造全市统一的移动服务端,打造成一部集优政、兴业、惠民等功能于一体的手机办事通,政务服务掌上办、指尖办、秒批,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型政府。
与此同时,在紫光集团的帮助下,连云港已完成建设城市六大基础库,通过部门汇集、基层采集等方式,建设了人口库、法人库、信用库、宏观经济库、电子证照库、地理信息库,共归纳了全市60个委办局共1122项政务资源清单,数据库总规模达30.2亿条,存储总量达1T,连云港市数据资源整合汇聚工作已走在江苏省前列,为连云港市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我们知道,城市是一个复杂体,智慧城市单靠政府来主要推动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多主体的参与,也需要探索更多新的合作模式来实现城市数字化精细治理。也正是有了像紫光集团这样的好搭档,连云港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少走了许多弯路。
一座城市的发展,取决于城市建设的理念、基础和格局,连云港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摸索出来的理念与实践,同样具备“样板价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