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百度总裁陆奇:打工30年,为什么我最终选择了创业?——附:给给年轻人的十点建议
陆奇是谁?他曾被誉为“硅谷科技圈最有权势的华人”。
陆奇,毕业于复旦大学,先后获计算机科学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毕业后留校执教。此后就读于卡耐基梅隆大学,获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1998 年加盟雅虎,陆奇先后担任雅虎执行副总裁,微软执行副总裁,百度总裁兼首席运营官。2018 年 5 月,陆奇宣布从百度离职,消息一经公布,百度市值缩水 14%,损失近 900 亿。2018 年 8 月,陆奇出任 YC 中国创始人兼 CEO。
陆奇每一次辞职,
都会引发大地震。
2008年,他辞去雅虎执行副总裁时,
雅虎酋长杨致远当场洒泪,
告别会上,他让所有工程师都穿上统一的T恤。
T恤上写着:我曾与陆奇一起工作,你呢?
2016年,陆奇辞去“微软执行副总裁”时,
比尔·盖茨极力挽留:
“你想要做什么业务,
我们去搞个业务给你。
或者你先休假一年两年,
然后再回来当首席技术官,
我们等着你就是了。”
陆奇就是这么牛叉,
所以,他被很多人称为:
“华人第一职业经理人。”
“华人第一打工皇帝。”
创业不是人干的事儿,但为了实现财务自由,仍有很多人宁愿以身试法。
然而,对于一个早就实现财务自由的人而言,究竟其为什么还要选择创业,不免就成了一个谜团。比如前百度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
2018年8月15日,在离开百度89天之后,全球知名投资加速器Y-Combinator宣布正式入华,陆奇则宣布自己成为YC的001号员工,兼任YC中国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
此信息一经发布,便引起“贵圈”的一片哗然:有的人看好,有的人看衰。
有关陆奇离职百度的原因,大家众说纷纭,但如今已无继续讨论的必要,因为事情已是过去式,且真实情况只有本人自己知道。
可如果你认真有点好奇,依我看来,其实一句话就能总结,即:陆奇只不过是经历了职业经理人所必须面对的宿命。
唐骏作为“过来人”给陆奇的3点建议:
1. 不计名不计权
这句话说明的是中国企业的文化,其实是老板文化,即便你是能上天入地的孙悟空,仍要谨记唐三藏的紧箍咒。
2. 不计较分工
在中国的职场混,无论你职位多高权力多大,始终都是给老板“擦屁股”的,这不是觉悟高低的问题,而是必须必的问题。
3. 不计较得失
企业始终是集权主义的企业,凡是一切图谋个人英雄主义的想法,最终都会粉碎,所以中国职场的生存之道,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以上3点虽然残酷,但无不道出了中国职业经理人所面对的生存现实。
倘若不信,你不妨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公司做大了,老板离开了你会不会死?
公司做大了,团队离开你有多大影响?
公司做大了,难道找不到替代你的人?
最近几天,甲骨文在中国辞退900多名员工的事情被炒得沸沸扬扬,而这可能只是第一批,往后还会分成三批陆续辞退其他员工。对于此次辞退的员工,甲骨文采用的赔偿模式是“N+6”的模式,往后的可能是”N+1”或只有“N”了。
接下来,我想分享个人的2点思考:
01
未来不存在公司,
只有平台化的组织!
以后任何行业,实体也好网络也好。不再是传统上下级的老板员工关系,将志同道合的人组织在一起,共同经营,共同发展,共同受益,这句话后面还有一些。未来没有老板,只有创业领袖。
“未来的公司会是无层级、无边界的,是一个有更多网络、更少员工进行管理的信息系统。各种信息都会变得透明,再也不会有某个领导可以一手遮天,使偏于一隅的办公室拥有巨大权力。所有人在平台中可以自由协作、自由竞争,最后看的是谁赚的多,而且人要越少越好。”
因此,平台型组织是公司未来演化的必经之路,换个角度说,即便是打工,你也必须具备独自创业的能力,否则就会被平台所淘汰。
02
以“终局思维”面对自己的工作!
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一句话,叫做“向死而生”。
其实这句话倘若放到商业里,就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里提到的「终局思维」,言外之意,就是当我们每做一个决定时,都要把自己放到未来至少3~5年的位置上去思考。
马云为啥命张勇挂帅All in新零售?李彦宏、傅盛为啥扬言All in人工智能?刘强东为啥一直坚持自建物流体系?
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在用“终局思维”做事情。这些人是让自己穿越到未来的10年,并用当时的结果反推到现在做执行。
换句话说,无论商业还是职场,一个人只有找到心中的那个“终”,才会知道应该怎么“始”。
因为倘若失掉了以终为始的目标感,就会随着努力越发感到焦虑,一旦生活有变,个人的价值感就难免受制于情绪和外界的干扰。
比如投资界的那句老话,“要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
职场是个频繁重复劳作的大机器,长期置身于其中,会有种“自得其满”的幻觉,好像外面发生的危机与你无关,眼前只有一亩三分地,好坏转眼就是一辈子。
可不要忘了,未来发生的总会来临。当你在为如今安稳的现状洋洋自得时,可能别人正在点灯熬油地超越你,因为在真正改变来临之前,没有人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会告诉你他曾偷偷做了多大努力。
所以,要想在职场始终保持不败之地,甚至公司垮了你照样坚挺,唯一的办法,就是早早为你自己设计“终局”,然后沿着这个方向,持续不断地努力。
毕竟,无论你是在打工还是在创业,这些只是你实现目标的过程,而非“终局”。
附:陆奇给年轻人的十点建议
“年轻人该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
陆奇:我觉得首先要看这个年轻人的个人追求。
假如你对未来已经有很清晰的概念,是知道自己长远目标是什么的人(以我以往的经验只有少部分大学毕业生有这个认知),那你的选择就相对清晰了。
比如你的长远理想是自己开公司,那很明显加入一家创业公司,甚至直接创业,都是毕业后的好选择。
“年轻人最需要提升哪些能力?”
陆奇:学习和交流能力在早期是非常重要的。
就我的经验来看,在这个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的世界里,拥有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在某一个专业领域以及在企业内开发产品和业务的认知能力是基础。
如何学习团队管理”
陆奇:我确实相信不同时代,人才市场的供需关系是不一样的,也需要企业机构采取不同的人才管理方式和方法以顺应人才市场的变化。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再正确的道路上”
陆奇:创业中最关键的部分是从 0 到 1,找到产品和市场匹配的点。
从 1 到 100 的扩张其实更多的是系统性的方法论。最具有挑战性的,最无法预估的是从 0 到 1 的部分,而且在这里,时代机遇(能否赶得上一个风口)和运气起着很大的作用。
话虽这么说,其实还是有高屋建瓴的思维方式方法可以借鉴使用的,我个人比较喜欢用的一个思维模型是“挖深井” vs “挖大坑”。
“在工作中,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陆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体状况,思维逻辑和做事方法,就这个问题来说,我个人不建议学习其他人的做法,因此也就不多展开我个人的习惯和方法了。
在我看来,这里的核心问题其实是:无论创业还是在大企业里从业,在工作中如何进行时间管理来让产出最大化,同时也能获得自我满足?
我的理解是,这里最核心要做的是设计一个“马拉松快步跑”的时间管理方法和心态。
“对你人生,影响最大的3本书”
陆奇:对我影响重大的文字作品,尤其是那些影响了我思考方式的,通常更多的是作者,而不是单本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一系列不同的作者对我有深刻的影响。
当我在复旦上大学时,罗曼·罗兰对我影响最深。比如他的《贝多芬传》(贝多芬是我儿时的偶像,那时的我太喜欢这本书了,以至于手抄了整本书。当然,书也不算长就是了),《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以及小说《约翰·克里斯多佛》,都对我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对未来,真的很重要吗?”
陆奇:我对于 AI 的热情和关注主要来自于它可以给我们社会带来的前景,AI 的核心(在我看来),就是一种“获取知识,并运用知识来达成目标的通用能力”。这是人类至今为止发明的用途最广、功能最强的通用能力。
“未来最缺,什么专业的人才”
陆奇:我会建议双学位: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
如果一个人还有能力和精力在大学学习第三个学位,我会加上经济学。如果还有能力再学一个专业的话,我会建议心理学。
“你会焦虑吗”
陆奇:当然会有。
对我来说,首先有很多简单的减压方法,比如淋浴。有时候,无论情况多么糟糕,淋浴过后,我都会变得更有精力。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是思维的转换,于我就是乐观。
“YC中国,
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陆奇:我们正在加紧努力推进 YC 中国的注册,核心团队的搭建,以及 YC 中国具体方案的推进。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们会跟大家分享更多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