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港湾|“新北京 新京味”征文选登|柴福善|漫步圆明园

漫步圆明园

那年,圆明园清理挖掘部分遗址,因做文物工作便前来考察。

来时秋已经很深,偌大湖中尽是残荷,而蜻蜓、红花及采莲女,早变成画家一种向水的追思了。

湖岸几棵白杨,不因季节更迭,而失去自己的高大挺拔,叶子却不知与时俱进,僵化地黄了,风轻轻一抖,便哗啦啦漫空飞舞,最后舞落碎瓦上残垣上断砖上。断砖上有模糊字迹,即使不模糊,叶子也读不懂,终归太久远了。

一片废墟,摇曳着萋萋荒草。荒草间,冒出一株椿树,不是北方人常吃的那种,应是“千头椿”,又称“火炬树”。甭管叫什么,霜降后每一片叶子都红了,像火。

我想起一百多年前,英法侵略军攻占圆明园,疯狂抢掠,“有互撞而相争者,有将扑或已扑者,有扑而复起者,有矢誓、有汹骂者,有大声嘶喊者……犹之蚁穴为足所蹴,群蚁各衔米粒虫草等物,向穴狂奔而入”,一副贪婪丑态。这并非后人凭想像演绎夸张虚构,而是亲历其间的法国军官事后所记。由于金银珍宝太多,以至抢花了眼,最后竟不知该抢什么了,实在抢不走的就随手打碎,简直丧心病狂。抢完了,掠够了,奸笑着放一把火将园子烧了!堂堂大清帝国,连一座园子都保不住,实在可怜可叹可气!也是,还没望见洋人影子,皇帝便扔下北京带着嫔妃逃之夭夭。剩几个没了“男根”的太监,使劲顶着门杠又管何用!

烧毁的是圆明园,是人类的文明,烧不掉的是强盗的罪恶行径。那把火早熄灭得只剩了灰烬,一百余年尘封土掩,甚至生满了荒草。总觉那灰烬至今还炙烤着,烤透了椿树的根须,每一片叶子才红的。

拨开草丛,露出一片琉璃瓦,拂去尘土,依然光亮可鉴。当初覆盖何处?皇帝批奏之所,读书之堂,抑或与嫔妃就寝之室?不得而知了,但仍可见太阳下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康熙时开始营建,经雍正、乾隆,至嘉庆达到鼎盛。那时处于康乾盛世,我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繁荣,尤其乾隆帝崇拜祖父,且处处效仿,曾六下江南,遍游名园胜景,喜爱者画下来,回来仿建园中,如“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仿杭州西湖,“坐石临流”仿绍兴兰亭就是。整个圆明园,殿、堂、楼、阁、轩、榭、馆、斋、舫、台、塔、亭、廊,无所不有,而且敢于突破官式规范束缚,博采北方与江南民间建筑,将我国传统建筑发挥到极致,使之成为天下园林集锦,号称“万园之园”。

尽管如此,却奈何不得洋人枪炮与野蛮,一百余年苦心经营,可怜一炬,化为焦土!法国作家雨果愤然写下:“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我们欧洲人自称文明人,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什么……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

公道自在人心,历史自有定评。

一代名园,毁于咸丰之际。同治时以奉养两宫太后之名,意欲重修。谈何容易,国库空虚,天下大乱,洋人打劫,内忧外患,早国将不国了!

八国联军攻入京城,独揽朝政的西太后挟持着光绪帝赶紧“西巡”去了。驻守的八旗兵丁乘机勾结太监与地痞恶霸,将圆明园残存和重修的殿宇拆卸,林木砍伐,盗卖一空。沦落到连自己都不珍惜,实在可哀!

从此,圆明园真正的有名无实,荡然无存了。曾几何时,园内竟“麦垄相望,如行田野之中。”若康熙帝地下有知,当作何感?!

而今,圆明园代表之物,也是影视、报刊、书籍出现最多者,莫过于大水法遗址了。

其实,这只是“西洋楼”几块石头而已。那时,在我国传统建筑下,建造了谐奇趣、黄花阵、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等一片欧式园林,其主体建筑用现代话说,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

西洋楼最大的宫殿海晏堂,阶前大型水池里,“八”字排列开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尊兽面人身铜像,各依所司时辰轮流吐水,而正午时分一齐喷吐,成为名副其实的“水钟”。西方一般崇尚裸体雕像,那时中国绝不可能接受。万事万物一变则通,便以十二生肖替代,也是中西结合、洋为中用了。

这西洋楼称“中国之凡尔赛宫”也罢,称无与伦比的杰作也罢,在洋人枪炮下,不可能幸免。现在,只残留几块石头,让人凭吊。凭吊之余,我曾想:或许大清朝在政治上是闭关锁国的,而在文化上当是开放的,且敢于吸收西方文化。如康熙帝向外国传教士学数学,甚至学了微积分;乾隆帝拜郎士宁为画师,留下一批带有油画意味的中国画,包括其满身戎装骑马像;建于皇家园林内的西洋楼亦如此,当然是汲取西方建筑艺术精华,且融入中国风格与气派,完全“西化”任何时候也行不通的。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即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长年居住于此,举行朝会,处理政事,优游享乐,成为紫禁城外另一座“紫禁城”。谁料一把野蛮大火,圆明三园顷刻间焚为废墟!

废墟是近代中华民族“奇耻大辱”的烙印,是活的立体的生动的直观的教材,为其他教材所不可比拟与替代。每一个炎黄子孙漫步其间,面对荒草中的断壁残垣断瓦残砖,心底能不生发一种愤慨一种庄严一种激情一种振奋?然而,废墟上,好心人为娱游人耳目,竟一处处整修复建,以致废墟被蚕食得愈来愈小。真担心有朝一日,废墟上重新崛起一座“圆明园”,也不过是一座辉煌的“现代”古董!

我身居京郊,距圆明园虽不甚远,也多年未去了,不知当年清理挖掘出的遗址,而今如何了。其实,什么样的园林都可以复建,而历史可以复原么?!

(0)

相关推荐

  • 事隔160年,圆明园成功“复原”了!网友纷纷表示这也太震撼了吧!

    上个月,圆明园发布了关于园区的365张老照片. 那些落满厚重尘埃的记忆,再次涌现眼前.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那所皇家别院离得太遥远. 不能说毫无瓜葛,至少牵连甚少,大概就像身上一块不可言说的胎记吧. ...

  • 清代北京离宫别苑 圆明园

    圆明园,曾经辉煌的记忆和国耻的见证. 始建于康熙46年(1707年)圆明园,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

  • 北京篇:冬探圆明园(二)

    我顺着水边道路向东走,又回到了原来的路上.过一座汉白玉石桥向北,我便来到了长春园中西洋楼景区的"谐奇趣".长春园始建于乾隆十年(1745)前后.此地原为康熙大学士明珠自怡园故址,有 ...

  • 秋游圆明园(一)圆明园,世人向往的“万圆之园”

    编辑搜图图文/临海凭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的文明,斑斓多彩的文化,更有着多功能,价值连城和奇山怡景的皇家园林.今天,尽管我们已经走进了现代化的新时代,观看几百年前所建的园林,依然是那么无以伦比, ...

  • 圆明园“象首”重见天日,历经沧桑仍闪耀金光,专家表示仅此一件

    圆明园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大型皇家园林,曾经被称为"万园之园".整个园林占地面积约有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约有20万平方米.里面放满了奇珍异宝,园内景色花样繁多,看起来非常华丽.清朝 ...

  • 秋游圆明园——走进圆明园展览馆

    作者/临海凭风 除了"方外观",讲解人带领队伍去了圆明园的展览馆,我也跟随讲解人去了.圆明园的展览馆位于圆明园西洋楼前,建于1979年.该馆有大量珍贵文物.图片和影视录像,有按原貌 ...

  • 圆明园惊现价值超百万的未毁前照片,真的吗?

    每当这些图片出现在营销号上时,经常会被冠以这样的一个主题:圆明园未毁前照片.有时,文章还会更加夸张地说:某国惊现圆明园未毁照片,可以当屏保:圆明园被毁前照片,价值超百万,引世界轰动! 那么,这是真的么 ...

  • 奥尔末与圆明园历史影像(上)

    圆明园位于北京城西北的西山脚下,是康熙年间兴建的宫苑,此后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不断扩建,圆明三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的格局正式形成.圆明园集中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粹,融会了东西各种建筑风格 ...

  • 圆明园文化寻迹

    站在失落的大水法面前,几乎没有人可以坦然面对它所映射的那段侵略史.伤怀之余我们不禁假设,如果没有1860年与1900年两次骇世的劫烧事件,集万园精髓于一身,融皇家琳琅于一体的圆明园,其重要的政治地位, ...

  • 郎世宁告诉你西洋楼是如何修建的

    郎世宁自画像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1688.7.19-1766.7.16),意大利人,生于意大利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