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证不符焉能随意取舍!

导读:临床工作中,医者有时会碰到患者的脉证不符的情况,于是,陷于舍脉从证,或舍证从脉的选择中。这样做是正解吗?
杜雨茂先生告诉我们这样做完完全全是错误的!

临床上常可见有些中医在病人的病情出现脉证不符的情况下,便不求甚解,草率用药,疗效自多渺茫,误人时亦难免,而窃不自责,以深究其因,反为自己过失辩解,谓之证有取舍之理,而自圆其说,自欺欺人。

殊不知舍证从脉、舍脉从证在《内经》中即有明训,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其舍去的又当是“证”或“脉”的假象与某一个侧面,故就其实质来说,真正的舍脉或舍证是不存在的,焉能随意取舍!

 一 

临床上脉证不符,往往是病情复杂之表现。

如病人症见腹部胀痛,大便燥结,舌苔黄厚焦燥,而脉迟细。虽脉不符证,然燥结实热之邪阻滞于里,血行不畅则脉迟;燥热内盛而灼阴,血脉不充则脉细。

故迟细之脉与实热内结胃肠之证,在表面上似相异而实质上却相符,仔细分析,反能对病机有更深的认识,故似当舍脉实又未舍。

又如外感热病,热闭于里,症见四肢厥冷,而脉却滑数。

此又证不符脉,然此证却正是由于热邪内伏,阻遏阳气不能外达,且格阴于外,而为厥深热亦深之热厥证,若贸然舍证则何以知其内热盛极之程度。

可见,脉证有时确有不符,但病机上不乏一致之处,如能深入分析,则脉与证反能相互补充,相互衬托,达到对病机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 

故久患肺痨、吐衄之人,不幸罹患风寒,外虽现寒热头痛、遍身酸楚之表证,但脉有时却常见沉细而数之象。

从斯不符证之脉,当知患者虽感风寒于外,尚兼阴血亏虚于内,且时有动血之虞,故立法遣药施治,当权衡标本,用辛而微温之品微散风寒,待表证解除,再继以甘寒养阴;或在辛温解表的同时,适当佐以甘寒之品。

若如庸碌之辈,一见脉证不符,便莽然附会舍脉从证,竟套用辛温发散以驱风寒外感之成法,表邪若祛是为侥幸,动血发痉岂能苟免!

若痰饮咳喘之病人,脉不弦滑而细弱,化痰蠲饮之外,当不忘健脾益气;五心烦热,阴虚而盗汗,脉不细数反见沉微,此寓有肾阳亦不充之机,滋阴敛汗之外,又当引火归元。

此虽皆脉证不符,若不悉心审谛,而随便取舍,何以知病情之错综、病机之复杂!

 三 

又咯血、吐血及崩漏之病人,脉沉细反见滑数,是为血络不宁,欲将奔迫妄行之兆;

肝肾阴亏日久,肝阳上亢之眩晕,脉不见细弦而沉,反见洪大有力,又为中风将作之征。

此虽又脉证不符,然脉证相参,又可判吉凶,知预后,焉敢随意取舍!

故临证之际,若遇脉证不符者,应细析其异,明辨其病因病机,审似是于渺茫之中,察细微于秋毫之末,切不可草率从事,竟随意予以取舍,轻则贻误病机,重则危及生命,可不慎乎!

本文选摘自《中医临床家杜雨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2003年10月。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

  • 什么是治本?

    " 讲到中医,很多人都会想到"中医治本"这个说法.不错,治病求本就是中医的第一治则,没有之一." 01 - 什么是治本        "治病必求于本& ...

  • 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基本原则

    先说一下中医诊断学的定义.所谓中医诊断学就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从整体的观念出发,运用辨证的理论与方法,以诊察病症,推断病情,辨别证候,给防治疾病提供依据的一门学科.好,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定义与 ...

  • 跟师心得 | 中医是如何问诊的?

    中医问诊 问诊是为了尽量清晰了解两方面内容,第一为病情信息(即主诉相关的主症伴症等),第二为患者的素体背景:再鉴别本次病情与患者体质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刘英锋教授常说,要看疾病是在什么体质背景下发病 ...

  • 干咳属于肺热还是风寒

    病情分析:干咳不能确定是肺热还是肺寒,还要结合其他症状确定.肺热咳嗽是咽喉红肿,咳嗽黄痰,脓痰,风寒咳嗽是打喷嚏,流清鼻涕,咳白痰,稀痰等.患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由医生确定是肺热还是风寒,针对病情 ...

  • 证候与病机的关系

    证候是病机的外在反映,病机是证候的内在本质.但还是觉得两个概念没什么细致区别,比如说感冒,老师说风寒束表是证候,那病机又是什么?病机是寒束于表,致肺卫开阖宣降不利,致病邪为寒,病位在表,所表现的证候是 ...

  • 辨证论治的证据思考6

    辨证论治的证据思考1 --证候实验和实践的证据分析 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必须遵循一定的学科逻辑,服从一定的思维规范,都需要一定的证据,没有证据,不能思维,当然也不能形成判断.但证据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 ...

  • 药贵在用·黄开泰讲中医天命篇

    药是治病的,关键在用,用的合适,砒霜可以救命,用的不合适,人参可以杀人. 医有中西,药有不同,用法各异,如果不加区别,用西医方法用中药,不仅效果很差,还有"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 ...

  • 总感觉汗出不彻底是怎么回事?

    小编导读 汗出不彻主要指患者虽有汗出的现象,但汗出不够透彻的体征.所谓"汗出不够透彻",是指疾病过程中患者体表汗出旋出旋收的现象,其每次汗出往往难以持续20分钟以上:另外有部分患者 ...

  • 脉证不符案例一则

    患者女,86岁. 这个患者的外甥女儿在我们诊所治疗好了甲亢,就把老太太强烈推荐过来. 老太太来的时候,被她的几个孩子搀扶着进来,左侧腿疼得不能着地,她说遇冷腿疼就会加重. 这个患者的舌头是青紫色的,我 ...

  • 【转】诸脉证

    诸脉证诊法(素问脉要精微论)夫脉者血之府也,(府,聚也,府库之谓也.血必聚于经脉之中,故刺志论曰,脉实血实,脉虚血虚也.然此血字,实兼气为言,非独指在血也.故下文曰∶长则气治,短则气病.又如逆顺篇曰∶ ...

  • 风论:伤风脉证并治

    黄帝问曰:风之伤人也,或为寒热,或为热中,或为寒中,或为疠风,或为偏枯,或为风也,其病各异,其名不同.或内至五脏六腑,不知其解,愿闻其说.岐伯对曰:风气藏在皮肤之间,内不得通,外不得泄.风者,善行而数 ...

  • 脉诊寸关尺:经方三部脉证纲要!

    脉诊寸关尺:经方三部脉证纲要!

  • 【黄仕沛】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腹胀满案

    [黄仕沛]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术后不完全性肠梗阻腹胀满案 我于2013年7月13日清晨赶到广州火车东站售票处,准备购直通车票往香港讲课,正值星期六又是暑假,售票处挤满了人.朋友从加拿大来 ...

  • 血痹的病因和治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12.1 血痹的病因和治法 这个血痹病按照现在来说就是肢节神经麻痹,古人不知道什么叫肢节神经啊,可是他会治,所以这个也是妙不可言,底下讲的都是古人的看法. 血痹病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 ...

  • 经方三部脉证纲要及仲景经方的十剂疗法

    经方三部脉证纲要及仲景经方的十剂疗法

  • 黄耆桂枝五物汤-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2.2)---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

    12.2 黄耆桂枝五物汤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耆桂枝五物汤主之. 这个还是接着前节说的,前节只是说出脉,没说出证,什么叫血痹啊?他这儿说了.阴阳俱微者,就是 ...

  • [卷十七\奇经八脉脉证第七十九] 附方

    羌活胜湿汤     (见第六十五)     生铁落饮     治肝木有余,或大怒诸火上炎.上盛下虚,发为癫狂,神气不宁,渴烦谵妄.生铁四十斤,入火烧赤沸.砧上锻之,有花出如兰如蛾,纷纷坠地者,是铁落. ...